3.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随堂练习A
满分:90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小题,共30分)
1. 列车出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时速度是1m/s,车尾经过O点时的速度是7m/s,
则列车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 (10分)
A.5.5m/s
B.5m/s
C.4m/s
D.3.5m/s
2. 汽车进行刹车试验时,若速率从8m/s匀减速至零,需用时1s,
按规定速度为8m/s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5.9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 ) (10分)
A.拖行路程为8 m,符合规定
B.拖行路程为8 m,不符合规定
C.拖行路程为4 m,符合规定
D.拖行路程为4 m,不符合规定
3. 如图所示,在某次汽车拉力赛中,汽车由静止开始加速,2s后速度达到90km/h,则0~2s内( )
(10分)
A.汽车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平均加速度一定为12.5m/s2
C.汽车的平均速度一定为45km/h
D.汽车通过的位移一定为50m
二、多选题(共3小题,共30分)
1 1
4.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位置 s t 2 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 2
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 (10分)
A.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5.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1,
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 (10分)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6. 物体沿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1,在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2,
则v1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 (10分)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三、填空题(共2小题,共20分)
7.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系列点.
测出纸带上点迹清晰的像邻六个点中1、3两点间的距离为x1,4、6两点间的距离为x2.
已知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则打下第2点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
打下第5点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_.(均用x1、
x2及T表示)
(10分)
8.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任意1s内速度的改变量△v为_______m/s,
在任意两个相邻的1s内位移的改变量△s为_______m.(g取10m/s2) (10分)
四、计算题(组)(共1小题,共10分)
9. 爬墙车主要是靠真空负压原理吸附在墙壁上行走。
某遥控爬墙车在竖直墙面上从O点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先匀加速0.2s前进0.1m时到达A点,
之后保持速度不变,继续行驶2s到达B点。为了防止撞到房顶,
立即遥控使其车轮停止转动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达C点时恰好停止。
已知爬墙车与墙壁间的弹力恒为重力的3倍,爬墙车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不计空气阻力,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求:
(10分)
(1)爬墙车到达A点时的速度vA;
(3分)
(2)爬墙车从O到C爬行的总高度。
(7分)3.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随堂练习B
满分:90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5小题,共50分)
1.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时的速度是1m/s,车尾经过站台时的速度是7m/s,
则车的中部经过站台时的速度是( ) (10分)
A.4.5m/s
B.4.0m/s
C.6.0m/s
D.5.0m/s
2. 某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m/s匀减速至0,用时1s。按规定,
速率为8m/s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距离不得超过5.9m,
那么对上述刹车试验拖行距离的计算及是否符合规定的判断正确的是( ) (10分)
A.拖行距离为8m,符合规定
B.拖行距离为8m,不符合规定
C.拖行距离为4m,符合规定
D.拖行距离为4m,不符合规定
3. 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时的速度为1m/s,车尾经过站台时的速度为7m/s,
则列车中部经过站台时速度为( )
(10分)
A.3.5m/s
B.4.0m/s
C.5.0m/s
D.5.5m/s
4. 为了测定某轿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时的加速度(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
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s曝光一次,
轿车车长为4.5m,则其加速度大小约为( )
(10分)
A.1m/s2
B.2m/s2
C.3m/s2
D.4m/s2
s t
5.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通过的路程为s,在中间位置 2 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
2
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
(10分)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二、多选题(共3小题,共30分)
6.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时间后末速度为v,经测量发现:
物体运动到中间位置通过的距离,比物体运动一半时间通过的距离多了9米、且时间差为1秒,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求以下物理量,其中正确的是( )
(10分)
A.可求得质点的末速度v大小为14m/s
B.可求得质点的加速度为a为2m/s2
C.可求得质点的运动时间为6秒
D.此题条件不足无法求出质点的加速度
7. 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
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20t-2t2(x的单位是m,
t的单位是s)。则该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刹车前的车速v0和刹车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x分别为( )
(10分)
A.v0=10m/s
B.v0=20m/s
C.x=50m
D.x=100m
8. 一辆小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是运动过程中经过的两点.
已知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1m/s,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7m/s.则汽车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分)
A.汽车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4m/s
B.汽车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5m/s
C.汽车经过AB位移中点时速度是4m/s
D.汽车经过AB位移中点时速度是5m/s
三、计算题(组)(共1小题,共10分)
9. 气球下面用细线吊着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由静止释放后一起加速上升6s,速度达到30m/s时,
吊着小球的细线恰好断开,在小球落地前的整个过程,重力加速度为g=10m/s2,
不计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求:
(10分)
(1)在0~6s内,小球上升的高度;
(3分)
(2)小球落地前的整个过程,上升的最大高度。
(7分)3.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随堂练习B
满分:90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5小题,共50分)
1.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时的速度是1m/s,车尾经过站台时的速度是7m/s,
则车的中部经过站台时的速度是( ) (10分)
A.4.5m/s
B.4.0m/s
C.6.0m/s
D.5.0m/s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列车经过站台,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车头的速度为v0=1m/s,经过车尾的速度
为v=7m/s,求经过列车中间位置时的速度vx
令列车长度为L,加速度为a,则据速度位移关系v2-v 20 =2ax得:
.
.
联列解得 ;
故选:D。
2. 某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m/s匀减速至0,用时1s。按规定,
速率为8m/s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距离不得超过5.9m,
那么对上述刹车试验拖行距离的计算及是否符合规定的判断正确的是( ) (10分)
A.拖行距离为8m,符合规定
B.拖行距离为8m,不符合规定
C.拖行距离为4m,符合规定
D.拖行距离为4m,不符合规定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汽车拖行的距离x= ,小于5.9m,符合规定,故C
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 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时的速度为1m/s,车尾经过站台时的速度为7m/s,
则列车中部经过站台时速度为( )
(10分)
A.3.5m/s
B.4.0m/s
C.5.0m/s
D.5.5m/s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列车经过站台,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车头的速度为v0=1m/s,经过车尾的速度
为v=7m/s,求经过列车中间位置时的速度vx
令列车长度为L,加速度为a,则据速度位移关系 得: ,
联列解得
故选C.
4. 为了测定某轿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时的加速度(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
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s曝光一次,
轿车车长为4.5m,则其加速度大小约为( )
(10分)
A.1m/s2
B.2m/s2
C.3m/s2
D.4m/s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汽车长度4.5米,在图中占三格,所以一格代表1.5米。有图象可以看到题目给出了连续
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第一段位移有8格,则位移为:
x1=12m。
第二段位移有13.5格,则位移为:x2=13.5×1.5m=20.25m
由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位移之差等于aT2,
得:x2﹣x1=aT
2
代入数据解得:a≈2m/s2。
故选:B。
s t
5.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通过的路程为s,在中间位置 2 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
2
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
(10分)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作出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作出v﹣t图象.
AC、对于上图匀加速运动,由图可知中间时刻的速度v2,因图象与时间图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
t
移,故由图可知 2 时刻物体的位移小于总位移的一半,故中间位置应在中间时刻的右侧,故此时对应
的速度一定大于v2;故A正确,C错误.
BD、对于下图匀减速运动,由图可知中间时刻的速度v2,因图象与时间图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
t
移,故由图可知 2 时刻物体的位移大于总位移的一半,故中间位置应在中间时刻的左边侧,故此时对
应的速度一定大于v2;故BD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共3小题,共30分)
6.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时间后末速度为v,经测量发现:
物体运动到中间位置通过的距离,比物体运动一半时间通过的距离多了9米、且时间差为1秒,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求以下物理量,其中正确的是( )
(10分)
A.可求得质点的末速度v大小为14m/s
B.可求得质点的加速度为a为2m/s2
C.可求得质点的运动时间为6秒
D.此题条件不足无法求出质点的加速度
正确答案: A B C
答案解析: A、由匀变速运动推论,中间时刻速度为 ,中间位置速度为 ,由匀变速
运动推论: ,整理得:v2+68v-1148=0
解得:v=14m/s,故A正确;
BD、 , ,由匀变速运动速度公式:v2=v1+at,得:
,故B正确,D错误;
C、运动时间为: ,故C正确;
故选:ABC。
7. 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
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20t-2t2(x的单位是m,
t的单位是s)。则该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刹车前的车速v0和刹车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x分别为( )
(10分)
A.v0=10m/s
B.v0=20m/s
C.x=50m
D.x=100m
正确答案: B C
答案解析: 由 得v0=20m/s,a=-4m/s
2;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得 ,B、C两项正确,A、D两项错误。
8. 一辆小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是运动过程中经过的两点.
已知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1m/s,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7m/s.则汽车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分)
A.汽车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4m/s
B.汽车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5m/s
C.汽车经过AB位移中点时速度是4m/s
D.汽车经过AB位移中点时速度是5m/s
正确答案: A D
答案解析: AB、汽车经过中间时刻的速度 .故A正确,B错误.
CD、设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则v2-v 2A =2ax,v
2
B -v
2=2ax,联立解得 .故C错
误,D正确.
故选:AD.
三、计算题(组)(共1小题,共10分)
9. 气球下面用细线吊着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由静止释放后一起加速上升6s,速度达到30m/s时,
吊着小球的细线恰好断开,在小球落地前的整个过程,重力加速度为g=10m/s2,
不计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求:
(10分)
(1)在0~6s内,小球上升的高度;
(3分)
正确答案: 在0~6s内,小球匀加速上升,则
答案解析: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结合位移—时间公式得出小球上升的高度;
(2)小球落地前的整个过程,上升的最大高度。
(7分)
正确答案: 细线断开后,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取向上为正方向,满足
代入数据解得:h2=45m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h1+h2=90m+45m=135m
答案解析: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出小球的上升高度,最后把位移相加即可。满分:90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小题,共30分)
列车出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时速度是1m/s,车尾经过O点时的速度是7m/s,则列车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 (10分)
A.5.5m/s
B.5m/s
C.4m/s
D.3.5m/s
汽车进行刹车试验时,若速率从8m/s匀减速至零,需用时1s,按规定速度为8m/s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5.9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 ) (10分)
A.拖行路程为8 m,符合规定
B.拖行路程为8 m,不符合规定
C.拖行路程为4 m,符合规定
D.拖行路程为4 m,不符合规定
如图所示,在某次汽车拉力赛中,汽车由静止开始加速,2s后速度达到90km/h,则0~2s内( )
(10分)
A.汽车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平均加速度一定为12.5m/s2
C.汽车的平均速度一定为45km/h
D.汽车通过的位移一定为50m
二、多选题(共3小题,共30分)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 (10分)
A.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 (10分)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物体沿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1,在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 (10分)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三、填空题(共2小题,共20分)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系列点.测出纸带上点迹清晰的像邻六个点中1、3两点间的距离为x1,4、6两点间的距离为x2.已知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则打下第2点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打下第5点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_.(均用x1、x2及T表示)
(10分)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任意1s内速度的改变量v为_______m/s,在任意两个相邻的1s内位移的改变量s为_______m.(g取10m/s2) (10分)
四、计算题(组)(共1小题,共10分)
爬墙车主要是靠真空负压原理吸附在墙壁上行走。某遥控爬墙车在竖直墙面上从O点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先匀加速0.2s前进0.1m时到达A点,之后保持速度不变,继续行驶2s到达B点。为了防止撞到房顶,立即遥控使其车轮停止转动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达C点时恰好停止。已知爬墙车与墙壁间的弹力恒为重力的3倍,爬墙车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不计空气阻力,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求:
(10分)
(1) 爬墙车到达A点时的速度vA;
(3分)
(2) 爬墙车从O到C爬行的总高度。
(7分)
第2页
第2页3.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随堂练习A
满分:90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小题,共30分)
1. 列车出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时速度是1m/s,车尾经过O点时的速度是7m/s,
则列车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 (10分)
A.5.5m/s
B.5m/s
C.4m/s
D.3.5m/s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设全车长度为L,车头经过站台的速度为v1,车尾经过O点的速度为v2;
列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车头经过O点到车尾经过O点由v、x关系得:v 22 -v
2
1 =2aL ①
从车头经过O点到列车中点经过O点由v、x关系得: ②
联立①②代入数据得 ,故B正确;
故选:B。
2. 汽车进行刹车试验时,若速率从8m/s匀减速至零,需用时1s,
按规定速度为8m/s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5.9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 ) (10分)
A.拖行路程为8 m,符合规定
B.拖行路程为8 m,不符合规定
C.拖行路程为4 m,符合规定
D.拖行路程为4 m,不符合规定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刹车后,汽车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汽车
刹车后拖行的路程 ,小于按规定速率为8m/s时拖行的路程5.9 m,所以符合规定。
故选:C
3. 如图所示,在某次汽车拉力赛中,汽车由静止开始加速,2s后速度达到90km/h,则0~2s内( )
(10分)
A.汽车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平均加速度一定为12.5m/s2
C.汽车的平均速度一定为45km/h
D.汽车通过的位移一定为50m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判断;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判断;假设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应
用运动学公式求解并进行判断。
A、由题意无法确定0~2s内的加速度是否变化,故无法判断汽车是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2s后速度达到v=90km/h=25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得0~2s内汽车的平均加速度一定为:
,故B正确;
C、由于无法确定汽车是否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汽车0~2s内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
,故C错误;
D、汽车的最大速度为25m/s,如果汽车一直以最大速度运动,其位移才是x=vt=25×2m=50m,汽车实际是
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最大速度,所以汽车通过的位移一定小于50m,故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共3小题,共30分)
1 1
4.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位置 s 2 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 t 2
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 (10分)
A.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正确答案: A C
答案解析: 作出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作出v-t图象。
对于右图匀加速运动,由图可知中间时刻的速度v2,因图象与时间图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
故由图可知 时刻物体的位移小于总位移的一半,故中间位置应在中间时刻的右侧,故此时对应的速度
一定大于v2。
对于下图匀减速运动,
由图可知中间时刻的速度v2,因图象与时间图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故由图可知 时刻物体
的位移大于总位移的一半,故中间位置应在中间时刻的左边侧,故此时对应的速度一定大于v2.故A、C
正确,B、D错误。
故选:AC。
5.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1,
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 (10分)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正确答案: A C
答案解析: 如图作出v﹣t图象:
由图可知中间时刻的速度v2,因图象与时间图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故由图可知中间时刻物
体的位移小于总位移的一半,故中间位置应在中间时刻的右侧,故此时对应的速度一定大于v2;
同理可知,匀减速运动时,中间时刻的速度也小于中间位置时的速度;故A正确,BD错误;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始终不变,故v1=v2故C正确。
故选:AC。
6. 物体沿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1,在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2,
则v1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 (10分)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正确答案: B C
答案解析: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
。
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v1<v2
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三、填空题(共2小题,共20分)
7.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系列点.
测出纸带上点迹清晰的像邻六个点中1、3两点间的距离为x1,4、6两点间的距离为x2.
已知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则打下第2点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
打下第5点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_.(均用x1、
x2及T表示)
(10分)
x x x x1 2 2 1 正确答案: | | 2 无 2T 2T 6T
x
答案解析: 解: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第2点时,物体的速度v 1 ,打下第52 = 2T
x v v x x
点时物体的速度v 2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5 2 a
2 1
,解得 = 。
5 = 2T = T 3 6T2
x x x x2 1
故答案为: 1 2
T
; ;
2 2T 6T2
8.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任意1s内速度的改变量△v为_______m/s,
在任意两个相邻的1s内位移的改变量△s为_______m.(g取10m/s2) (10分)
正确答案: 10|10 无
答案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任意两个相邻的相等时间T内速度的改变
量相等,等于gT,所以在任意1s内速度的改变量△v=gt=10×1=10m/s;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x=x2-x1=x3-x2=…=x
2
n-xn-1=aT .所以任
意两个相邻的1s内位移的改变量△s=10×12=10m.
四、计算题(组)(共1小题,共10分)
9. 爬墙车主要是靠真空负压原理吸附在墙壁上行走。
某遥控爬墙车在竖直墙面上从O点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先匀加速0.2s前进0.1m时到达A点,
之后保持速度不变,继续行驶2s到达B点。为了防止撞到房顶,
立即遥控使其车轮停止转动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达C点时恰好停止。
已知爬墙车与墙壁间的弹力恒为重力的3倍,爬墙车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不计空气阻力,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求:
(10分)
(1)爬墙车到达A点时的速度vA;
(3分)
正确答案: 从静止开始到运动到A点的过程,爬墙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据题知:x1=0.1m,t1=0.2s,解得:vA=1m/s
答案解析: 从静止开始到运动到A点的过程,爬墙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等于平
均速度乘以时间,来求爬墙车到达A点时的速度vA;
(2)爬墙车从O到C爬行的总高度。
(7分)
正确答案: 爬墙车从A点到B点做匀速运动,通过的位移为
x2=vt2=1×2m=2m
在匀减速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a
又 f=μF,F=3mg
联立解得:a=25m/s2
此过程爬墙车通过的位移为:
故爬墙车从O到C爬行的为
h=x1+x2+x3=0.1m+2m+0.02m=2.12m
答案解析: 根据x=vt求出爬墙车从A点到B点运动的位移。从B点到C点的过程,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
加速度,再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此过程的位移,从而求从O到C爬行的总高度.满分:90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共5小题,共50分)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时的速度是1m/s,车尾经过站台时的速度是7m/s,则车的中部经过站台时的速度是( ) (10分)
A.4.5m/s
B.4.0m/s
C.6.0m/s
D.5.0m/s
某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m/s匀减速至0,用时1s。按规定,速率为8m/s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距离不得超过5.9m,那么对上述刹车试验拖行距离的计算及是否符合规定的判断正确的是( ) (10分)
A.拖行距离为8m,符合规定
B.拖行距离为8m,不符合规定
C.拖行距离为4m,符合规定
D.拖行距离为4m,不符合规定
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时的速度为1m/s,车尾经过站台时的速度为7m/s,则列车中部经过站台时速度为( )
(10分)
A.3.5m/s
B.4.0m/s
C.5.0m/s
D.5.5m/s
为了测定某轿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时的加速度(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s曝光一次,轿车车长为4.5m,则其加速度大小约为( )
(10分)
A.1m/s2
B.2m/s2
C.3m/s2
D.4m/s2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通过的路程为s,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
(10分)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二、多选题(共3小题,共30分)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时间后末速度为v,经测量发现:物体运动到中间位置通过的距离,比物体运动一半时间通过的距离多了9米、且时间差为1秒,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求以下物理量,其中正确的是( )
(10分)
A.可求得质点的末速度v大小为14m/s
B.可求得质点的加速度为a为2m/s2
C.可求得质点的运动时间为6秒
D.此题条件不足无法求出质点的加速度
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20t-2t2(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则该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刹车前的车速v0和刹车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x分别为( ) (10分)
A.v0=10m/s
B.v0=20m/s
C.x=50m
D.x=100m
一辆小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是运动过程中经过的两点.已知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1m/s,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7m/s.则汽车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分)
A.汽车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4m/s
B.汽车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5m/s
C.汽车经过AB位移中点时速度是4m/s
D.汽车经过AB位移中点时速度是5m/s
三、计算题(组)(共1小题,共10分)
气球下面用细线吊着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由静止释放后一起加速上升6s,速度达到30m/s时,吊着小球的细线恰好断开,在小球落地前的整个过程,重力加速度为g=10m/s2,不计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求:
(10分)
(1) 在0~6s内,小球上升的高度;
(3分)
(2) 小球落地前的整个过程,上升的最大高度。
(7分)
第2页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