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重难点强化练(四) 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重难点强化练(四) 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2 08:07:00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重难点强化练(四) 遗传规律的综合
应用
一、选择题
1.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已知果蝇裂翅(A)对非裂翅( )为显
性,杂交实验如下表:
亲本 裂翅 非裂翅 ♀ ♂ ♀ ♂
102 92 98 109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裂翅亲本果蝇为纯合子
B.决定翅型的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C.决定翅型的等位基因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
D.可利用非裂翅(♀) 裂翅(♂)杂交组合,来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
染色体还是 染色体上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 出现了隐性性状——非裂翅,说明表现为
裂翅的亲本是杂合子,A错误。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既符合常染色
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也符合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B、C正
确。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 染色
体上,对于 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常用的方案是雌性选隐性纯
合子,雄性选显性纯合子,即雌性非裂翅纯合个体与雄性裂翅纯合
个体杂交,如果子代雌性个体全为裂翅,雄性个体全为非裂翅,则
说明该等位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如果子代中雌雄个体都表现为裂翅,
则说明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正确。
2.[2024·河北沧州月考]某种昆虫的翅型有长翅、短翅、无翅三种类
型,已知翅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中含有 基因的个体均表现为无翅。若两长
翅昆虫杂交,子代中长翅∶短翅∶无翅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
是( )
A.亲本长翅昆虫都能产生含 的配子
B.子代中长翅昆虫的基因型有6种
C.子代中短翅个体均为雄性
D.子代的无翅与短翅个体杂交,后代无翅个体占

[解析] 两长翅昆虫杂交,子代中长翅∶短翅∶无翅 ,是
的变形,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亲代长翅昆虫的基因型
为和,都能产生含 的配子,A正确;子代中长翅昆
虫的基因型为,有 种,B正确;子代中短翅个体均为
,C正确;子代的无翅与短翅个体杂交,只能为 、
与和杂交,后代无翅个体
占 ,D错误。
3.某只果蝇既有性染色体为的体细胞,又有性染色体为 的体细
胞。关于该果蝇体细胞性染色体异常的形成原因,下列分析最合理的
是( )
A.胚胎发育时,部分细胞 染色体分离异常
B.胚胎发育时,部分细胞 染色体分离异常
C.父本精细胞形成过程中, 染色体分离异常
D.母本卵细胞形成过程中, 染色体分离异常

[解析] 胚胎发育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该异常个体部分细胞中 染色
体分离异常,可形成性染色体为的体细胞,若部分细胞 染色体分
离异常,则可形成性染色体为 的体细胞,A正确,B错误;父本精细
胞形成过程中,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分离异常,则精细胞中可能含
有染色体,受精后形成 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性染色体
应该都为 ,C错误;该异常个体是部分细胞有丝分裂异常所致,D错误。
4.奥利亚罗非鱼(甲)性别决定方式为 型,尼罗罗非鱼(乙)性别决定
方式为型。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和 的个体都表现为雌
性,其余性染色体组成的个体均表现为雄性。有关下列实验的分析,
正确的是( )
①甲×乙,只有一种性别 ②甲×乙,雌∶雄
A.杂交①的 个体全部为雄性
B.杂交①亲本中母本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C.杂交雄性中含染色体的概率为
D.子代 雄性与雌性杂交的后代都是两种性别

[解析] 奥利亚罗非鱼(甲)雄性是,雌性是 ,尼罗罗非鱼(乙)雌
性是,雄性是,若甲×乙为♂♀ ,都表现为雄性,
即为杂交①,A正确,B错误;甲×乙,雌∶雄 ,则亲本为
,子一代为、、、,其中、、 都是雄性,
雄性中含染色体的概率为,C错误;已知、和 的个体
都表现为雌性,雄性与杂交,后代为和 ,均为雄性,D错误。
5.某同学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
体∶♂灰体∶♂黄体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灰体为显性,则可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B.若灰体为显性,则亲代和子代的灰体雌蝇均为杂合子
C.若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则可判断灰体为显性
D.取子代♀黄体与♂灰体杂交,分析后代性状可判断控制果蝇体色
的基因是否位于 染色体上

[解析] 假设该对等位基因为 ,如果是常染色体遗传,则实验中
亲本基因型为♀、♂或♀、♂ ,但无法判断体色的显隐性
关系,且子代♀、♂均为和;如果是伴 染色体遗传,
则实验中亲本基因型为和 ,灰体为显性,黄体为隐性,且
子代基因型为、、、 ,A错误,B、C正确。子代♀
黄体与♂灰体杂交,如果是伴染色体遗传,则基因型为和 ,
后代雌性全部为灰体,雄性全部为黄体,如果不是这个结果则是常
染色体遗传,D正确。
6.[2024·山东烟台月考]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
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的致病基因均来自Ⅰ
C.Ⅱ有一种基因型,Ⅲ 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若Ⅱ与Ⅱ再生育一个孩子,两种病都患的概率是

[解析] 根据试题分析:Ⅱ和Ⅱ 患
甲病,其女儿Ⅲ 不患甲病,说明甲
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和Ⅱ
不患乙病,后代有患乙病的个体,已知甲、乙两种病,其中一种是伴性
遗传病,因此乙病是伴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Ⅱ 甲病的致病基
因来自于Ⅰ,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 ,B错误。分析遗传系谱图可
知,Ⅱ不患甲病,甲病相关基因为隐性纯合的,Ⅱ 不患乙病,但有
一个患乙病的女儿,因此Ⅱ是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故Ⅱ 有一种
基因型;Ⅲ对于甲病来说患病,且有一不患病的姐妹,因此Ⅲ 基
因型有两种可能,对乙病来说,其双
亲不患乙病,但有患乙病的兄弟,Ⅲ
也可能有2种基因型,因此若同时考
虑甲病和乙病,Ⅲ 的基因型有4种,C正确。假定甲病由A控制,乙病
由 控制,先分析甲病,Ⅱ 有不患甲病的母亲,Ⅱ的基因型为,
Ⅱ 有不患甲病的女儿,Ⅱ的基因型为 ,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 ;
分析乙病,Ⅱ的基因型为 ,Ⅱ的基因型为 ,后代患乙病的
概率是,若Ⅱ与Ⅱ 再生育一个孩子,两种病都患的概率是
,D正确。
7.用纯合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① ♀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 ♀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C.若组合①的随机交配,则雄蝇中黑身白眼占
D.若组合②的随机交配,则灰身红眼雌蝇占

[解析] 对于灰身和黑身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无论正交还是反交,
后代雌雄都是灰身,说明灰身为显性,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对
于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正反交后代雌雄表型不同,且
雌性亲本为红眼、雄性亲本为白眼时,后代全为红眼,可判定红眼
为显性,且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① ♀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 ♀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假设用 表示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 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根据表格中后代的表型,可知组合①的亲本基因型为、 ,组合②的亲本基因型为、 。由以上分析可知,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根据组合②子代的眼色表现与性别有关,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组合①中, 的基因型为和,雄蝇中黑身白眼 占,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组合②中, 的基因型为和,灰身红眼雌蝇 占 ,D错误。
8.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植物,花色有
金黄色、绿色和白色三种,相关色素
A.女娄菜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开白花的雌女娄菜植株和雄女娄菜植株的基因型都有2种
C.基因型为与的植株杂交,子代金黄花中纯合子占
D.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定某白花雌株的基因型,可让该雌株与金黄花
雄株杂交
的合成机理如图所示,其中基因A位于 染色体上,基因B位于常染色体
上, 视为纯合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 由题干可知,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 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 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表现为白色,雌雄各有3种基因型,B错误。基因型为与 的植株杂交,子代金黄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其中纯合子占,C正确。
白花雌株与金黄花雄株 杂交,若子代的雌株花色均为绿色 (或绿色雌∶白色雄 ),则该白花雌株的基因型;若子代雌株花色为绿色∶金黄色 (或者绿色雌∶金 黄色雌∶白色雄 ),则该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 ;若子代雌株花色均为金黄色(或金黄色雌∶白色雄 ),则该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 ,D正确。
9.小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和B、 控制。某科研小组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且表型为黄毛弯曲尾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且表型为黄毛弯曲尾的雄鼠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所得 的表型及比例为黄毛弯曲尾(♂)黄毛正常尾(♂)灰毛弯曲尾(♂)灰毛正常尾(♂) 黄毛弯曲尾(♀)灰毛弯曲尾(♀)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毛和正常尾均为显性性状
B.毛色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C.中异常分离比产生的原因是 雌配子致死
D.中致死的基因型为或

[解析] 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黄毛弯曲尾的雌鼠与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黄毛弯曲尾的雄鼠杂交, 中出现灰毛和正常尾,说明黄毛对灰毛是显性,弯曲尾对正常尾是显性,A错误。中雄鼠弯曲尾∶正常尾 ,雌鼠都是弯曲尾,说明控制尾形的弯曲与正常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亲代基因型为、; 中雌鼠和雄鼠都有黄毛和灰毛,说明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亲代基因型为 ,B错误。亲代基因型为和,中雄鼠黄毛∶灰毛 ,雌鼠出现黄毛∶灰毛的异常比例,理论上 中黄毛弯曲尾♀基因型应为、、、,由于基因型 或 的个体致死,而出现异常的分离比,C错误,D正确。
10.[2024·江西宜春月考]某昆虫的长触角与短触角 是一对相对性
状。现有等比例的长触角雄性纯合体与杂合体,分别与长触角雌性
纯合体杂交,均为长触角,且雌雄比例等于 。不考虑性染色体
同源区段。下列关于基因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位于染色体上,则 存在纯合致死现象
B.若位于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 的胚胎致死
C.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D.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自由交配, 中昆虫长触角∶短触角

[解析] 若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则雄性个体长触角不会出现杂合
子,A错误;由于子代中雌雄数量相等,不可能出现某一性别的某一
基因型致死,B错误;若基因 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的基因型及
比例为,纯合子的概率为,C正确;若基因 位于常
染色体上,根据题意“现有等比例的长触角雄性纯合体 与杂
合体,分别与长触角雌性纯合体杂交”,则产生的 中
,利用配子法计算: ,
,故可得 表型及比例为长触角
短触角 ,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果蝇的正常眼与无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
确定该性状的遗传方式,需从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显隐性的
角度进行分析。以正常眼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根
据杂交结果绘制部分后代果蝇的系谱图,如图所示。不考虑致死、
突变和、 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
(1)据图分析,关于果蝇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可以排除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
上,与 杂交的子代中正常眼雄果蝇的概率是_____。
伴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染色体遗传
[解析] 正常眼雌果蝇与 无眼雄果蝇
杂交,子代中雌果蝇为正常眼,说明无眼
性状的遗传不可能为伴 染色体显性遗传,
若为伴染色体显性遗传,则其雌性子代均为无眼; 正常眼雌果蝇与
无眼雄果蝇杂交, 雄果蝇为正常眼,说明无眼性状的遗传不可能
为伴染色体遗传。假设控制正常眼和无眼性状的基因为 ,若控制无
眼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则为伴染色体隐性遗传,即 的基因
型为,的基因型为,的基因型为、 ,
其产生的雌配子及比例为、, 产生的雄配子及比例为
、,因此产生正常眼雄果蝇的概率是 。
(2)用 与其亲本雄果蝇杂交获得大量子代,根据杂交结果______
(填“能”或“不能”)确定果蝇正常眼性状的显隐性,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若正常眼为常染色体遗传,则不论正常眼为显性还是隐性,与其亲本雄果蝇杂交组合都是测交类型,子代性状分离比都是
[解析] 如果正常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为,为 ;如
果正常眼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为,为 ;两者杂交子
代性状分离比均为 ,故不能判定其显隐性。
(3)以系谱图中呈现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
杂交实验,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
(要求:①只杂交一次;②仅根据子代表型
(或或)和杂交,观察子代表型
预期结果;③不根据子代性状的比例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子代全为正常眼,则无眼为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若子代出现无眼雌果蝇,则无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子代无
眼果蝇全为雄性,则无眼为伴 染色体隐性遗传
[解析] 选择和 杂交,若无眼性状的
遗传为伴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和 的
基因型为、 ,后代雌果蝇均为正
常眼,雄果蝇有正常眼和无眼;若无眼性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
和的基因型为、 ,后代雌果蝇和雄果蝇既有正常眼也有无眼;
若无眼性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和的基因型为、 ,后代
雌果蝇、雄果蝇都只有正常眼。
12.蝴蝶的性别决定类型为型,翅色有紫翅(B)和黄翅( )。现提供
实验材料:纯合紫翅雌蝶、纯合黄翅雌蝶、纯合紫翅雄蝶、纯合黄
翅雄蝶,探究控制翅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
上。如图表示、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回答
下列问题:
(1)从提供的实验材料分析,控制翅色的基因( )不会只位于Ⅲ区段
上,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若控制翅色的基因只位于Ⅲ区段上,则只有雌性个体
会表现翅色性状(或两种翅色表现在雌、雄个体中均有,基因不可能
只位于Ⅲ区段上)
[解析] 性别决定类型为型的个体中,为雄性,
为雌性。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Ⅲ区段上,Ⅲ区
段只位于 染色体上,则只有雌性个体会表现翅色性状,
但题意显示两种翅色在雌、雄个体中均有表现,故控制
翅色的基因不可能只位于Ⅲ区段上。
(2)假设确定翅色基因不在Ⅱ、Ⅲ区段,欲通过一
次杂交实验确定控制翅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
上还是位于Ⅰ区段上,应选择的杂交组合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合黄翅雄蝶×纯合紫翅雌蝶
[解析] 已确定翅色基因不在Ⅱ、Ⅲ区段,可选择纯合黄翅雄蝶与纯
合紫翅雌蝶杂交,若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分别
是、,后代基因型为 ,雌、雄个体都表现为紫翅;若该对基
因位于Ⅰ区段,即位于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分别是、 ,
后代雌性均为黄翅,雄性均为紫翅 。
(3)某同学选择黄翅雌蝶与纯合紫翅雄蝶杂交,子代
雌、雄个体都表现为紫翅,他认为不能确定等位基
因 的位置,支持该观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进一步探究,最简便的方法是选择_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
若 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
Ⅰ或Ⅱ区段上。
无论基因位于
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的Ⅰ、Ⅱ区段上,均会出现该杂交结果
的雌、雄蝶
紫翅雌蝶∶黄翅雌蝶∶紫翅雄蝶(或雌蝶中紫翅∶黄翅,雄蝶全为紫翅)
[解析] 若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黄翅雌蝶
与纯合紫翅雄蝶 杂交,后代雌、雄个体都为紫
翅;若该对基因位于、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上,即Ⅱ区段上,亲本黄翅雌蝶和纯合紫翅雄蝶的
基因型分别为、,后代雌、雄个体也都为紫翅 、
;若该对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Ⅰ上,亲本黄翅雌
蝶和纯合紫翅雄蝶的基因型分别为、 ,后代雌、雄个体也都为
紫翅、 ,所以无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的Ⅰ、Ⅱ区
段,均会出现题述杂交结果,因此该实验结果无法
确认该对基因的位置。为了进一步探究,最简便的
办法是让 的雌、雄蝶进行杂交。若控制翅色的基
因位于Ⅰ或Ⅱ区段上,的基因型为、 或
、 ,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即子二代中
紫翅雌蝶∶黄翅雌蝶∶紫翅雄蝶 (或雌蝶中紫
翅∶黄翅 ,雄蝶全为紫翅)。重难点强化练(四) 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
1.A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F1出现了隐性性状——非裂翅,说明表现为裂翅的亲本是杂合子,A错误。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既符合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也符合X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B、C正确。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对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常用的方案是雌性选隐性纯合子,雄性选显性纯合子,即雌性非裂翅纯合个体与雄性裂翅纯合个体杂交,如果子代雌性个体全为裂翅,雄性个体全为非裂翅,则说明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子代中雌雄个体都表现为裂翅,则说明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正确。
2.D [解析] 两长翅昆虫杂交,子代中长翅∶短翅∶无翅=9∶3∶4,是9∶3∶3∶1的变形,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亲代长翅昆虫的基因型为DdXEXe和DdXEY,都能产生含dXE的配子,A正确;子代中长翅昆虫的基因型为D_XE_,有2×3=6种,B正确;子代中短翅个体均为D_XeY,C正确;子代的无翅与短翅个体杂交,只能为ddXEXE、ddXEXe与D_XeY(1/3DDXeY和2/3DdXeY)杂交,后代无翅个体(dd_ _)占2/3×1/2=1/3,D错误。
3.A [解析] 胚胎发育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该异常个体部分细胞中Y染色体分离异常,可形成性染色体为XYY的体细胞,若部分细胞X染色体分离异常,则可形成性染色体为XXY的体细胞,A正确,B错误;父本精细胞形成过程中,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分离异常,则精细胞中可能含有YY染色体,受精后形成XYY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性染色体应该都为XYY,C错误;该异常个体是部分细胞有丝分裂异常所致,D错误。
4.A [解析] 奥利亚罗非鱼(甲)雄性是ZZ,雌性是ZW,尼罗罗非鱼(乙)雌性是XX,雄性是XY,若甲×乙为ZZ♂×XX♀→ZX,都表现为雄性,即为杂交①,A正确,B错误;甲×乙→F1,F1雌∶雄=1∶3,则亲本为ZW×XY,子一代为ZX、ZY、XW、YW,其中ZX、ZY、YW都是雄性,雄性中含Y染色体的概率为2/3,C错误;已知XW、XX和ZW的个体都表现为雌性,ZY雄性与XX杂交,后代为ZX和XY,均为雄性,D错误。
5.A [解析] 假设该对等位基因为A/a,如果是常染色体遗传,则实验中亲本基因型为♀Aa、♂aa或♀aa、♂Aa,但无法判断体色的显隐性关系,且子代♀、♂均为1/2Aa和1/2aa;如果是伴X染色体遗传,则实验中亲本基因型为XaY和XAXa,灰体为显性,黄体为隐性,且子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A错误,B、C正确。子代♀黄体与♂灰体杂交,如果是伴X染色体遗传,则基因型为XaXa和XAY,后代雌性全部为灰体,雄性全部为黄体,如果不是这个结果则是常染色体遗传,D正确。
6.B [解析] 根据试题分析:Ⅱ-4和Ⅱ-5患甲病,其女儿Ⅲ-7不患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和Ⅱ-5不患乙病,后代有患乙病的个体,已知甲、乙两种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因此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Ⅱ-3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2,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B错误。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Ⅱ-2不患甲病,甲病相关基因为隐性纯合的,Ⅱ-2不患乙病,但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因此Ⅱ-2是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故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对于甲病来说患病,且有一不患病的姐妹,因此Ⅲ-8基因型有两种可能,对乙病来说,其双亲不患乙病,但有患乙病的兄弟,Ⅲ-8也可能有2种基因型,因此若同时考虑甲病和乙病,Ⅲ-8的基因型有4种,C正确。假定甲病由A控制,乙病由b控制,先分析甲病,Ⅱ-4有不患甲病的母亲,Ⅱ-4的基因型为Aa,Ⅱ-5有不患甲病的女儿,Ⅱ-5的基因型为Aa,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3/4;分析乙病,Ⅱ-4的基因型为XBXb,Ⅱ-5的基因型为XBY,后代患乙病的概率是1/4,若Ⅱ-4与Ⅱ-5再生育一个孩子,两种病都患的概率是3/4×1/4=3/16,D正确。
7.D [解析] 对于灰身和黑身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雌雄都是灰身,说明灰身为显性,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对于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正反交后代雌雄表型不同,且雌性亲本为红眼、雄性亲本为白眼时,后代全为红眼,可判定红眼为显性,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用A/a表示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B/b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根据表格中后代的表型,可知组合①的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组合②的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由以上分析可知,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根据组合②子代的眼色表现与性别有关,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组合①中,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2雄蝇中黑身白眼(aaXbY)占1/4×1/2=1/8,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组合②中,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2灰身红眼雌蝇(A_XBXb)占3/4×1/4=3/16,D错误。
8.B [解析] 由题干可知,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__XaXa、__XaY表现为白色,雌雄各有3种基因型,B错误。基因型为BbXAY与BbXAXa的植株杂交,子代金黄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XAXA∶bbXAXa∶bbXAY=1∶1∶1,其中纯合子占2/3,C正确。白花雌株(__XaXa)与金黄花雄株(bbXAY)杂交,若子代的雌株花色均为绿色(或绿色雌∶白色雄=1∶1),则该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BBXaXa;若子代雌株花色为绿色∶金黄色=1∶1(或者绿色雌∶金黄色雌∶白色雄=1∶1∶2),则该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BbXaXa;若子代雌株花色均为金黄色(或金黄色雌∶白色雄=1∶1),则该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bbXaXa,D正确。
9.D [解析] 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黄毛弯曲尾的雌鼠与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黄毛弯曲尾的雄鼠杂交,F1中出现灰毛和正常尾,说明黄毛对灰毛是显性,弯曲尾对正常尾是显性,A错误。F1中雄鼠弯曲尾∶正常尾=1∶1,雌鼠都是弯曲尾,说明控制尾形的弯曲与正常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代基因型为XBXb、XBY;F1中雌鼠和雄鼠都有黄毛和灰毛,说明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亲代基因型为Aa,B错误。亲代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中雄鼠黄毛∶灰毛=3∶1,雌鼠出现黄毛∶灰毛=5∶2的异常比例,理论上F1中黄毛弯曲尾♀基因型应为1AAXBXB、1AAXBXb、2AaXBXB、2AaXBXb,由于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的个体致死,而出现异常的分离比,C错误,D正确。
10.C [解析] 若基因L/l位于X染色体上,则雄性个体长触角不会出现杂合子,A错误;由于子代中雌雄数量相等,不可能出现某一性别的某一基因型致死,B错误;若基因L/l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LL∶Ll=3∶1,纯合子的概率为3/4,C正确;若基因L/l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题意“现有等比例的长触角雄性纯合体(1/2LL)与杂合体(1/2Ll),分别与长触角雌性纯合体(LL)杂交”,则产生的F1中LL∶Ll=3∶1,利用配子法计算:L=3/4+1/4×1/2=7/8,l=1-7/8=1/8,故可得F2表型及比例为长触角(7/8×7/8+2×7/8×1/8)∶短触角(1/8×1/8)=63∶1,D错误。
11.(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 3/8
(2)不能 若正常眼为常染色体遗传,则不论正常眼为显性还是隐性,Ⅱ1与其亲本雄果蝇杂交组合都是测交类型,子代性状分离比都是1∶1
(3)Ⅱ2(或Ⅱ1或Ⅱ4)和Ⅱ3杂交,观察子代表型 若子代全为正常眼,则无眼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子代出现无眼雌果蝇,则无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子代无眼果蝇全为雄性,则无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解析] (1)Ⅰ1正常眼雌果蝇与Ⅰ2无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为正常眼,说明无眼性状的遗传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其雌性子代均为无眼;Ⅰ4正常眼雌果蝇与Ⅰ3无眼雄果蝇杂交,Ⅱ3雄果蝇为正常眼,说明无眼性状的遗传不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假设控制正常眼和无眼性状的基因为A/a,若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即Ⅲ1的基因型为XAY,Ⅱ2的基因型为XAXa,Ⅲ2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其产生的雌配子及比例为3/4XA、1/4Xa, Ⅲ1产生的雄配子及比例为1/2XA、1/2Y,因此产生正常眼雄果蝇XAY的概率是3/4×1/2=3/8。(2)如果正常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Ⅰ2为Aa,Ⅱ1为aa;如果正常眼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Ⅰ2为aa,Ⅱ1为Aa;两者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均为1∶1,故不能判定其显隐性。(3)选择Ⅱ2和Ⅱ3杂交,若无眼性状的遗传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XAXa、XAY,后代雌果蝇均为正常眼,雄果蝇有正常眼和无眼;若无眼性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Aa、Aa,后代雌果蝇和雄果蝇既有正常眼也有无眼;若无眼性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aa、aa,后代雌果蝇、雄果蝇都只有正常眼。
12.(1)若控制翅色的基因只位于Ⅲ区段上,则只有雌性个体会表现翅色性状(或两种翅色表现在雌、雄个体中均有,基因不可能只位于Ⅲ区段上)
(2)纯合黄翅雄蝶×纯合紫翅雌蝶
(3)无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的Ⅰ、Ⅱ区段上,均会出现该杂交结果 F1的雌、雄蝶 紫翅雌蝶∶黄翅雌蝶∶紫翅雄蝶=1∶1∶2(或雌蝶中紫翅∶黄翅=1∶1,雄蝶全为紫翅)
[解析] (1)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的个体中,ZZ为雄性,ZW为雌性。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Ⅲ区段上,Ⅲ区段只位于W染色体上,则只有雌性个体会表现翅色性状,但题意显示两种翅色在雌、雄个体中均有表现,故控制翅色的基因不可能只位于Ⅲ区段上。(2)已确定翅色基因不在Ⅱ、Ⅲ区段,可选择纯合黄翅雄蝶与纯合紫翅雌蝶杂交,若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分别是bb、BB,后代基因型为Bb,雌、雄个体都表现为紫翅;若该对基因位于Ⅰ区段,即位于Z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分别是ZbZb、ZBW,后代雌性均为黄翅(ZbW),雄性均为紫翅(ZBZb)。(3)若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黄翅雌蝶(bb)与纯合紫翅雄蝶(BB)杂交,后代雌、雄个体都为紫翅(Bb);若该对基因位于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即Ⅱ区段上,亲本黄翅雌蝶和纯合紫翅雄蝶的基因型分别为ZbWb、ZBZB,后代雌、雄个体也都为紫翅(ZBWb、ZBZb);若该对基因位于Z、W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Ⅰ上,亲本黄翅雌蝶和纯合紫翅雄蝶的基因型分别为ZbW、ZBZB,后代雌、雄个体也都为紫翅(ZBW、ZBZb),所以无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的Ⅰ、Ⅱ区段,均会出现题述杂交结果,因此该实验结果无法确认该对基因的位置。为了进一步探究,最简便的办法是让F1 的雌、雄蝶进行杂交。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Ⅰ或Ⅱ区段上,F1的基因型为ZBW、ZBZb或ZBWb、ZBZb,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BZB∶ZBZb∶ZBW∶ZbW=1∶1∶1∶1或ZBZB∶ZBZb∶ZBWb∶ZbWb=1∶1∶1∶1,即子二代中紫翅雌蝶∶黄翅雌蝶∶紫翅雄蝶=1∶1∶2(或雌蝶中紫翅∶黄翅=1∶1,雄蝶全为紫翅)。重难点强化练(四) 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
                
一、选择题
1.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已知果蝇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下表:
亲本 F1
裂翅 非裂翅
♀ ♂ ♀ ♂
裂翅(♀)×非裂翅( ♂) 102 92 98 109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裂翅亲本果蝇为纯合子
B.决定翅型的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C.决定翅型的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D.可利用非裂翅(♀)×裂翅( ♂)杂交组合,来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2.[2024·河北沧州月考] 某种昆虫的翅型有长翅、短翅、无翅三种类型,已知翅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含有dd基因的个体均表现为无翅。若两长翅昆虫杂交,子代中长翅∶短翅∶无翅=9∶3∶4。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亲本长翅昆虫都能产生含dXE的配子
B.子代中长翅昆虫的基因型有6种
C.子代中短翅个体均为雄性
D.子代的无翅与短翅个体杂交,后代无翅个体占1/4
3.某只果蝇既有性染色体为XYY的体细胞,又有性染色体为XY的体细胞。关于该果蝇体细胞性染色体异常的形成原因,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
A.胚胎发育时,部分细胞Y染色体分离异常
B.胚胎发育时,部分细胞X染色体分离异常
C.父本精细胞形成过程中,Y染色体分离异常
D.母本卵细胞形成过程中,X染色体分离异常
4.奥利亚罗非鱼(甲)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尼罗罗非鱼(乙)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W、XX和ZW的个体都表现为雌性,其余性染色体组成的个体均表现为雄性。有关下列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甲×乙→F1,F1只有一种性别
②甲×乙→F1,F1雌∶雄=1∶3
A.杂交①的F1个体全部为雄性
B.杂交①亲本中母本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
C.杂交②F1雄性中含Y染色体的概率为1/3
D.子代ZY雄性与雌性杂交的后代都是两种性别
5.某同学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若灰体为显性,则可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若灰体为显性,则亲代和子代的灰体雌蝇均为杂合子
C.若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可判断灰体为显性
D.取子代♀黄体与♂灰体杂交,分析后代性状可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6.[2024·山东烟台月考]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Ⅰ-2
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若Ⅱ-4与Ⅱ-5再生育一个孩子,两种病都患的概率是3/16
7.用纯合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P F1
① ♀灰身红眼× ♂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
② ♀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黑身白眼占1/8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灰身红眼雌蝇占3/8
8.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植物,花色有金黄色、绿色和白色三种,相关色素的合成机理如图所示,其中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位于常染色体上,XAY视为纯合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女娄菜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开白花的雌女娄菜植株和雄女娄菜植株的基因型都有2种
C.基因型为BbXAY与BbXAXa的植株杂交,子代金黄花中纯合子占2/3
D.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定某白花雌株的基因型,可让该雌株与金黄花雄株杂交
9.小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某科研小组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且表型为黄毛弯曲尾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且表型为黄毛弯曲尾的雄鼠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所得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毛弯曲尾(♂)∶黄毛正常尾(♂)∶灰毛弯曲尾(♂)∶灰毛正常尾(♂)∶黄毛弯曲尾(♀)∶灰毛弯曲尾(♀)=3∶3∶1∶1∶5∶2。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毛和正常尾均为显性性状
B.毛色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C.F1中异常分离比产生的原因是AXB雌配子致死
D.F1中致死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10.[2024·江西宜春月考] 某昆虫的长触角(L)与短触角(l)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等比例的长触角雄性纯合体与杂合体,分别与长触角雌性纯合体杂交,F1均为长触角,且雌雄比例等于1∶1。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关于基因L/l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F1存在纯合致死现象
B.若位于Z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ZlW的胚胎致死
C.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中纯合子的概率为3/4
D.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自由交配,F2中昆虫长触角∶短触角=15∶1
二、非选择题
11.果蝇的正常眼与无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该性状的遗传方式,需从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显隐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正常眼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根据杂交结果绘制部分后代果蝇的系谱图,如图所示。不考虑致死、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
(1)据图分析,关于果蝇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可以排除的是                 。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1与Ⅲ2杂交的子代中正常眼雄果蝇的概率是    。
(2)用Ⅱ1与其亲本雄果蝇杂交获得大量子代,根据杂交结果    (填“能”或“不能”)确定果蝇正常眼性状的显隐性,理由是                                                      。
(3)以系谱图中呈现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要求:①只杂交一次;②仅根据子代表型预期结果;③不根据子代性状的比例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
12.蝴蝶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翅色有紫翅(B)和黄翅(b)。现提供实验材料:纯合紫翅雌蝶、纯合黄翅雌蝶、纯合紫翅雄蝶、纯合黄翅雄蝶,探究控制翅色的基因是位
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如图表示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回答下列问题:
(1)从提供的实验材料分析,控制翅色的基因(B/b)不会只位于Ⅲ区段上,原因是                              。
(2)假设确定翅色基因不在Ⅱ、Ⅲ区段,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控制翅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Ⅰ区段上,应选择的杂交组合是               。
(3)某同学选择黄翅雌蝶与纯合紫翅雄蝶杂交,子代雌、雄个体都表现为紫翅,他认为不能确定等位基因B/b的位置,支持该观点的理由是                          。为了进一步探究,最简便的方法是选择       进行杂交。若F2的表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Ⅰ或Ⅱ区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