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养测评卷(五)
1.D [解析] 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进行有性生殖,可遗传变异只能来源于基因突变,A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B错误;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D正确。
2.D [解析] 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A正确;“刹车”使RNA聚合酶的运行速度减慢,mRNA产生的速率减慢,则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速率减慢,B正确;RNA聚合酶运行过快会导致其与DNA聚合酶“撞车”而使DNA折断,没有外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影响,“撞车”引起的细胞癌变仍然有可能发生,C正确;“撞车”引起的细胞癌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一时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D错误。
3.A [解析]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产生了多种类型的配子,配子随机结合,从而产生多样化的后代,A正确;新基因产生的唯一途径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B错误;基因突变导致基因内部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内部碱基的序列,C错误;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互换,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D错误。
4.C [解析] m个氨基酸对应m个密码子,另外还应有一个终止密码子,即至少有3(m+1)个碱基,A错误;在基因A纯合、A对a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一个A基因突变成a基因,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B错误;根据题意,A基因内部插入了三个连续的碱基对,突变成基因a,这个过程改变了碱基序列,也改变了基因的长度,C正确;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方式,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
5.C [解析] 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够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miR-506在结肠癌细胞中过表达后发挥的作用与抑癌基因的作用相似,A正确;结肠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多个基因发生突变,B正确;抑癌基因突变导致抑制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可能引起细胞癌变,C错误;正常结肠上皮细胞中也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二者表达情况在正常范围之内,D正确。
6.C [解析] 唐氏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有三条,细胞中仍含两个染色体组,A错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是单倍体,B错误;单倍体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能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C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得到的个体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可能是二倍体,也可能是多倍体,D错误。
7.C [解析] 先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以固定细胞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A错误;视野中观察到的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B错误;该实验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相同,都是与酒精混合制成解离液,对组织进行解离,使细胞分散开来,C正确;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低温处理后才可制成装片观察,D错误。
8.B [解析] 由图可知,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了交换,故A和a的分离、D和d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即初级精母细胞中,B和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即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A错误;正常情况下,结合题干与题图可知,Ab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d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同源染色体上B和b所在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发生了互换,所以最终产生的精子基因组成为AbD、ABD、aBd、abd,B正确;B(b)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9.D [解析] 并联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无法分离,亲本黄体雌蝇()在减数分裂时产生2种异常配子,一种含有并联X染色体,另一种不含有X染色体,A正确;并联黄体雌蝇()和灰体雄果蝇(XAY)杂交,结合题意可知,子代为灰体雄蝇(XAO)和黄体雌蝇(),说明染色体组成为的果蝇无法存活,B正确;子代中灰体雄蝇基因型为XAO,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C正确;子代中黄体雌蝇基因型为,携带并联染色体,D错误。
10.D [解析] a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会导致基因突变,可形成a的等位基因,A正确;b中发生碱基对的插入为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可见,B正确;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而发生互换,导致基因重组,但不会导致a、b基因位置发生互换,C正确;染色体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不会导致b、c基因位置互换,倒位可导致b、c基因位置互换,D错误。
11.B [解析] 红鲤的染色体数为2N=100,为母本;草鱼的染色体数为2N=48,为父本,杂交形成的子代的染色体数为74,加倍后形成的异源四倍体的染色体数为148,该四倍体再与草鱼杂交,其子代为三倍体。红鲤的初级卵母细胞可有200条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异源四倍体的杂种子一代染色体数为148,其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均含有74条染色体,B正确。三倍体鱼的三个染色体组两个来自草鱼、一个来自鲤鱼,C错误。三倍体鱼的体细胞中含有98条染色体,其中50条来自鲤鱼,48条来自草鱼,D错误。
12.A [解析] 方式①导致某条染色体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方式②同一染色体断裂产生的两个断裂端重接恢复为原来的染色体,未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方式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错误;断裂重接的染色体如果存在于体细胞,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D错误。
13.D [解析] 通过遗传咨询可以推测某遗传病的遗传类型和方式,A正确;遗传病通常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某些环境因素会使遗传物质改变而导致遗传病的出现,B正确;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C正确;多基因遗传病通常在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但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不一定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如流行性感冒,D错误。
14.D [解析] 将甲、乙植物分别自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甲、乙为杂合子,若子代全开白花,可说明甲、乙为纯合子,A正确。甲、乙植株分别与红花植株杂交,若子代全开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突变体是隐性突变的结果;若子代中有白花,说明红花为隐性性状,白花为显性性状,突变体是显性突变的结果,B正确。若甲、乙均为隐性突变,让甲、乙两白花植株杂交,若子一代全为白花,则甲、乙相关基因可能经同一基因突变而来,C正确。已知甲、乙植株是不同的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甲、乙植株杂交,后代表现为红花,则甲、乙突变基因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
15.B [解析] 根据题意,Ⅰ1和Ⅰ2正常,生下了女儿Ⅱ5患甲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Ⅰ1和Ⅰ2关于甲病的基因型都是Aa。乙病和红绿色盲的遗传类型相同,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3、Ⅰ4不患病,二者的儿子Ⅱ9患病,说明Ⅰ3、Ⅰ4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XBY,结合电泳结果分析可知,条带3代表b基因。Ⅱ5患甲病,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结合电泳结果分析可知,条带1代表A基因。Ⅰ3的基因型为AaXBXb,Ⅰ4的基因型为AaXBY,Ⅱ5的基因型为aaXBXb,Ⅱ10的基因型为AAXBXB,由此可知,条带4代表B基因,条带2代表a基因。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结合题意和题图可知,Ⅱ10的基因型是AAXBXB,B错误;同卵双胞胎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若Ⅰ1(AaXBXb)与Ⅰ2(AaXBY)又生了一对同卵双胞胎男孩,则这对双胞胎都正常的概率是3/4×1/2=3/8,C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条带3代表b基因,D正确。
16.(1)基因重组
(2)Ⅰ→Ⅲ→Ⅴ 染色体数目变异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不能联会,无法产生正常配子
(3)AAaa 3 1/6
(4)2、1、4 27
[解析] (1)通过过程Ⅰ和过程Ⅱ培育⑤是杂交育种的过程,原理是基因重组。(2)图中的Ⅰ→Ⅲ→Ⅴ是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④Ab个体是单倍体,高度不育,原因是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不能联会,无法产生正常配子。(3)秋水仙素可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基因型为Aa的某植物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发育成的四倍体基因型是AAaa,其产生的配子经花药离体培养后,可获得的后代有AA、Aa、aa共3种基因型,其比例为AA∶Aa∶aa=1∶4∶1,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4)根据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可知,在③④⑥品种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分别是2、1、4。⑤(二倍体)与⑥(四倍体)杂交,由于该农作物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条数为18,即一个染色体组含有9条染色体,则后代体细胞(三倍体)中含有染色体条数为27条。
17.(1)Y的差别
(2)①常染色体隐性 ②伴X染色体显性 AaXBY aaXBXb 1/4
③1/200
[解析] (1)由题意知,该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故该种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X染色体上不存在该种遗传病致病基因,即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Y的差别部分。(2)①由图(2)可知,Ⅰ1和Ⅰ2不患甲病,而Ⅱ2患甲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是1/2,即男、女患乙病概率不同,说明该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再结合Ⅰ1和Ⅰ2患乙病,而Ⅱ1正常,可知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的基因型为AaXBY,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由于Ⅲ1不患乙病,故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3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Ⅱ2与Ⅱ3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2/3×1/2=1/3,生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3/4,故生出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1/3×3/4=1/4。③只考虑甲病,Ⅱ4的基因型为aa,正常女性为Aa的概率为1/50,则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1/50×1/2×1/2=1/200。
18.(1)显性 不致死
(2)1/12 隐性、不致死 隐性、致死 翻翅正常眼、正常翅正常眼
[解析] (1)若用X表示未知基因,根据图乙,未知基因X与基因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杂交的亲本基因型为♀(Ab//aB)、♂(aXb//ab),子代的基因型:(Ab//aXb)、(Ab//ab)、(aB//aXb)、(aB//ab)。若子一代观察到了新性状,则基因型为(Ab//aXb)、(aB//aXb)的个体成活,且X基因为显性,因而可知突变类型为显性、不致死。(2)若子代未表现出新性状,则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子代的翻翅正常眼个体的基因型为(Ab//aXb)、(Ab//ab),比例为1∶1,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Ab//Ab)、1/4(Ab//aXb)、1/16(aXb//aXb)、1/16(ab//ab)、1/4(Ab//ab)、1/8(ab//aXb)。由于A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即子二代中的1/4(Ab//Ab)致死,若未知基因X为隐性、不致死,则新性状(aXb//aXb)占1/12;若未知基因X为隐性、致死,则(aXb//aXb)致死,子二代也无新性状出现,此时突变基因只保存在F2表型为翻翅正常眼(Ab//aXb)和正常翅正常眼(ab//aXb)的果蝇中。单元素养测评卷(五)
第5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4·安徽六安月考] 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菌的可遗传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
C.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分子中发生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替换、缺失
D.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
2.科学家发现原癌基因表达过程中,RNA聚合酶运行过快会导致其与DNA聚合酶“撞车”而使DNA折断,从而引起细胞癌变。而某种特殊酶类可吸附到RNA聚合酶上减缓其运行速度,扮演“刹车”的角色,从而抑制癌症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
B.“刹车”会导致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速率减慢
C.没有外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影响,由于“撞车”引起的细胞癌变仍然有可能发生
D.“撞车”引起的细胞癌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一时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
3.[2024·广东东莞期末] 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和基因重组有关
B.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基因和新的基因型
C.基因重组导致基因内部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4.[2024·山东滨州月考] 某二倍体生物的基因A可编码一条含m个氨基酸的肽链,在紫外线照射下,该基因内部插入了三个连续的碱基对,突变成基因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A转录形成的mRNA至少含有m个碱基
B.基因A突变成基因a后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C.A、a基因的区别不只体现在碱基序列的不同,长度也有差别
D.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方式,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5.[2024·黑龙江哈尔滨月考]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显示,miR-506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miR-506的过表达可抑制结肠癌细胞活性、侵袭和迁移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miR-506在结肠癌细胞中过表达后发挥的作用与抑癌基因的作用相似
B.结肠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C.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可抑制癌变
D.正常结肠上皮细胞中也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6.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唐氏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B.多倍体就是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C.有的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
D.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7.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蒸馏水冲洗
B.视野中观察到的均为染色体数目加倍的体细胞
C.该实验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相同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将洋葱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8.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B.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
C.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9.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同时与X染色体的数量有关,即受精卵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才能产生足够的雌性化信号。将黄体雌蝇(表示两条染色体并联,并联的X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无法分离)与灰体雄蝇(XAY)杂交,子代中只有灰体雄蝇和黄体雌蝇,且比例为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亲本黄体雌蝇在减数分裂时产生2种异常配子
B.染色体组成为的果蝇无法存活
C.子代中灰体雄蝇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
D.子代中的黄体雌蝇不携带并联染色体
10.[2024·北京朝阳区月考] 某真核生物一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a中发生碱基对替换可形成a的等位基因
B.b中发生碱基对的插入在显微镜下不可见
C.基因重组不可能导致a、b基因位置互换
D.染色体易位可能导致b、c基因位置互换
11.[2024·浙江杭州月考] 我国科学家以某种红鲤(2N=100)为母本、草鱼(2N=4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染色体自动加倍发育为异源四倍体的杂种子一代,杂种子一代与草鱼进行正反交,子代均为三倍体。据此分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及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红鲤的初级卵母细胞可有100条姐妹染色单体
B.杂种子一代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均含有74条染色体
C.三倍体鱼的三个染色体组一个来自草鱼、两个来自鲤鱼
D.三倍体鱼的每个体细胞中均含有148条染色体
12.染色体断裂重接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一条染色体断裂产生两个断裂端,这些断裂端可按下列三种方式发展:①保持原状,不愈合,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丢失;②同一条染色体断裂产生的两个断裂端重接,恢复为原来的染色体;③某条染色体断裂产生的一个或两个断裂端与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断裂所产生的断裂端连接,产生新的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方式①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方式②导致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方式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D.断裂重接的染色体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13.我国目前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在提高人口生育率的同时,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提高人口质量也显得尤为重要。下列与人类遗传病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过遗传咨询可以分析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B.遗传病通常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能与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C.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和某些先天性疾病
D.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14.凤仙花是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开红花。若在红花种群中,偶尔发现甲、乙两株植物开白花。关于白花的探究实验方案及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
A.要判断甲、乙是否为纯合子,可采用自交的方式
B.要判断甲、乙发生的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可用突变体分别与红花植株杂交
C.若已知甲、乙均为隐性突变,将甲、乙杂交,如果子一代全为白花,说明甲、乙相关基因可能为同一基因突变
D.若已知甲、乙是不同的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将甲、乙杂交,如果子一代全为红花,说明甲、乙突变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5.图(一)、图(二)是两个家庭的遗传系谱图,与甲病有关的基因是A、a,与乙病有关的基因是B、b,且乙病的遗传类型和红绿色盲的遗传类型相同。图(三)表示Ⅰ3、Ⅰ4、Ⅱ5和Ⅱ10四个个体与甲病、乙病有关的基因经过电泳后形成的条带分布情况,4种基因分别对应4种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10的基因型是AaXBXB
C.若Ⅰ1与Ⅰ2又生了一对同卵双胞胎男孩,则这对双胞胎都正常的概率是3/8
D.条带3代表b基因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6.(13分)[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 如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二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条数为18)的①和②两种品种培育出⑤⑥两种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过程Ⅰ和过程Ⅱ培育⑤所依据的原理是 。
(2)单倍体育种包括图中的 过程,其原理是 ,与过程Ⅰ、Ⅱ相比较,其优点是 。④Ab个体高度不育,原因是 。
(3)基因型为Aa的某植物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发育成的四倍体基因型是 。该四倍体产生的配子经花药离体培养后,可获得的后代有 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比例为 。
(4)在③④⑥品种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分别是 。⑤与⑥杂交,后代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条数为 。
17.(15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甲、乙两病分别由A、a基因和B、b基因控制):
(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 部分。
(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
①甲病属于 遗传病。
②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 遗传病,则Ⅰ1的基因型为 ,Ⅱ2的基因型为 。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
③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孩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 。
18.(12分)已知果蝇翻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星状眼(B)对正常眼(b)为显性,且相应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某科学家创建了突变体果蝇品系,部分基因分布如图甲所示。A、B基因均具有纯合致死效应,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互换,这种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品系称为平衡致死系。利用平衡致死系创立的2号染色体突变检测技术路线(如图乙),可检测出未知基因突变的类型(如显隐性、是否致死等)。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F1中观察到新性状,则突变类型为 (填“显性”或“隐性”)、 (填“致死”或“不致死”)。
(2)若在F1中未观察到新性状,则取F1翻翅正常眼个体随机交配,观察F2的表型和比例。
若F2中新性状个体占 ,则突变类型为 (填“显性、不致死”“显性、致死”“隐性、不致死”或“隐性、致死”)。
若F2中未出现新性状,则突变类型为 (填“显性、不致死”“显性、致死”“隐性、不致死”或“隐性、致死”),突变基因存在于F2表型为 的果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