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强化练(五) 基因的本质的综合分析
1.A [解析] 生物界具有多样性,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储存多样遗传信息的能力,而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具备遗传物质的特点,A正确;沃森和克里克依据DNA衍射图谱和四种碱基的含量比例,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构建了DNA的结构,B错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艾弗里等运用“减法原理”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2.B [解析] 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则标记的应该是DNA,故应选择②32P标记的T2噬菌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则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故应选择④35S标记的T2噬菌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3.B [解析] DNA中G—C之间是三个氢键、A—T之间是两个氢键,G—C碱基对比例越高,DNA分子越稳定,A正确;根据碳原子的位置可知,DNA单链中有羟基和磷酸基团的末端分别称为3'端和5'端,B错误;不同生物的DNA具有特异性,但其基本组成单位都是4种脱氧核苷酸,C正确;双链DNA分子中,含氮碱基与脱氧核糖的数量相等,D正确。
4.D [解析] G-四联体螺旋结构由单链DNA螺旋而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元素组成为C、H、O、N、P,A、B正确;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成单链,单链DNA可能形成立体的G-四联体螺旋结构,C正确;DNA双螺旋结构中A=T、C=G,所以(A+G)/(T+C)的值等于1,而G-四联体螺旋结构只有一条DNA单链,所以G-四联体螺旋结构中(A+G)/(T+C)的值不一定等于1,D错误。
5.B [解析] 若DNA分子中碱基G所占比例为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G=a、A=T=1/2-a,故DNA分子中碱基T所占比例为1/2-a,A正确;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双链DNA的特异性表现在(A+T)/(G+C)的比例上,双链DNA的(A+C)/(G+T)=1,B错误;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C正确;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A+G)/(T+C)=0.5,其互补链中(T+C)/(A+G)=0.5,故其互补链中(A+G)/(T+C)=2,D正确。
6.B [解析] 若大肠杆菌DNA分子A从头到尾进行单向复制,所需复制时间为48 502÷105×60≈29 s,由图可知DNA是双向复制的,故时间远小于29 s,A正确;蛙的红细胞可进行无丝分裂,存在DNA的复制,可以发生D、E、F过程,B错误;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在DNA子链上)等,C正确;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体内的DNA分子可双向复制,子链合成方向为5'→3',D正确。
7.A [解析] 该模型最多含有220个碱基对,其中100个A—T碱基对、120个C—G碱基对,由于A—T碱基对、C—G碱基对的数目已经确定,因此理论上能搭建出的DNA分子模型种类数少于4220种,A错误;每个A—T碱基对含有2个氢键,每个C—G碱基对含有3个氢键,因此氢键总数为100×2+120×3=560(个),B正确;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关系,因此该模型一条链的下端是磷酸基团(即5'端),则另一条链的上端也是磷酸基团(即5'端),C正确;该模型最多含有220个碱基对,即最多含有44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在形成的DNA双链中,嘌呤总数和嘧啶总数的比是1∶1,D正确。
8.C [解析] 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精原细胞中,每个DNA均为一条链含3H标记,另一条链未被标记,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8条(一条染色单体被3H标记),A错误;次级精母细胞中着丝粒未分裂时,一条染色体含2个DNA,其中只有1个DNA一条链含3H,即一条染色体中仅一条染色单体含3H,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2条染色体随机移至两极,所以产生被3H标记的精细胞有2~4个,B错误;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但由于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只有一条链含3H,所以即使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某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情况下,该细胞也只有一条X染色体含3H,C正确;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其中两个只含X染色体,另外两个只含Y染色体,且只有一个精细胞含3H标记的Y染色体,D错误。
9.A [解析] DNA双链结构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G)/(T+C)=1,但在单链结构中未必有该等量关系,A错误;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非等位基因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萨顿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核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C正确;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它们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10.C [解析] 将一个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分子置于只含14N的环境中复制3次,得到的子代共8个DNA分子,这8个DNA分子共16条链,只有2条是含有15N的(总相对分子质量为a),14条是含有14N的(总相对分子质量为7b),所以每个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b+a)/8,A正确;该DNA分子含2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C)啶占30%,腺嘌呤(A)占20%,即有2000×2×20%=800(个),复制3次需要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3-1)×800=5600(个),B正确;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4N标记的链有14条,含有15N的单链只有2条,所以图乙中上层与下层的碱基数之比为14∶2=7∶1,C错误;复制3次的离心的结果如图甲所示,只有轻带和中带,而没有重带,可以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
11.(1)DNA聚合酶 一条连续合成,另一条不连续合成
(2)a和a' (3)双向 多起点 (4)A、B、C
(5)着丝粒 星射线(纺锤丝) 不遵循
[解析] (1)途径1为DNA复制过程,该过程中的酶1为解旋酶,酶2为DNA聚合酶;DNA双链方向是相反的,复制时一条连续合成,另一条不连续合成。(2)DNA复制过程中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3',根据复制方向可知,途径2中a、a'为5'端。(3)观察过程①③可推测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结合图示可知,DNA复制过程中表现出双向复制和多起点复制的特点。(4)根据题意,DNA的损伤可能会导致eccDNA的形成。而DNA发生双链断裂、 染色体片段丢失、 染色体断裂等都是DNA损伤的表现,而DNA碱基互补配对不会导致环状DNA的形成,因此,A、B、C符合题意。(5)肿瘤细胞分裂时,因eccDNA无着丝粒,无法与星射线连接,只能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由于eccDNA不能均等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eccDNA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重难点强化练(五) 基因的本质的综合分析
一、选择题
1.[2024·重庆九龙坡月考] 20世纪初,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后来无数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并阐明了DNA 的结构及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重要依据是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B.沃森和克里克仅依据 DNA衍射图谱,运用模型构建法发现了DNA的结构
C.赫尔希等通过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艾弗里等运用“加法原理”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某团队欲从下面四组实验中选择两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结果显示: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该团队选择的第一、二组实验分别是 ( )
①35S标记的T2噬菌体、15N标记的大肠杆菌
②32P标记的T2噬菌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③3H标记的T2噬菌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④35S标记的T2噬菌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④和③
3.[2024·江苏南通月考] 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DNA中G—C碱基对比例越高,DNA分子越稳定
B.DNA单链中有羟基和磷酸基团的末端分别称为5'端和3'端
C.不同生物的DNA具有特异性,但其基本组成单位都相同
D.双链DNA分子中,含氮碱基与脱氧核糖的数量相等
4.科学家在人体快速分裂的活细胞(如癌细胞)中发现了DNA的四螺旋结构。形成该结构的DNA单链中富含G,每4个G之间通过氢键等形成一个正方形的G-4平面,继而形成立体的“G-四联体螺旋结构”(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G-四联体螺旋结构的元素组成为C、H、O、N、P
B.G-四联体螺旋结构是由单链DNA螺旋而成
C.该结构可能在DNA复制过程中形成
D.G-四联体螺旋结构中(A+G)/(T+C)的值等于1
5.[2024·山西运城月考] 下列有关双链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DNA分子中碱基G所占比例为a,则碱基T所占比例为1/2-a
B.双链DNA的特异性表现在(A+C)/(G+T)的比例上
C.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
D.若一条链中(A+G)/(T+C)=0.5,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2
6.下列为DNA复制的局部图,A→B→C表示大肠杆菌的DNA复制,D→E→F表示哺乳动物的DNA分子复制。其中A中含有48 502个碱基对,子链延伸速率是105个碱基对/min。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注:图中灰点表示复制起点,“→”表示复制方向。
A.若大肠杆菌DNA分子A从头到尾进行复制,实际所需的复制时间远小于29 s
B.蛙的红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都不会发生D、E、F过程
C.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D.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体内的DNA分子可双向复制,该过程中子链合成方向都是5'→3'
7.某生物兴趣学习小组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前,准备了如表所示材料及相关连接物若干,最后成功地搭建出了一个完整的DNA分子模型。下列关于他们构建的DNA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520个 520个 100个 130个 120个 150个 110个
A.该DNA分子模型理论上能搭建出4220种
B.该模型中需要代表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的连接物560个
C.该模型一条链的下端是磷酸基团,则另一条链的上端也是磷酸基团
D.该模型最多含有44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嘌呤总数和嘧啶总数的比是1∶1
8.取某动物(XY型,2n=8)的一个不含3H的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将所得一个子细胞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完成一次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互换、实验误差和细胞质DN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4条
B.产生被3H标记的精细胞有4个
C.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最多只可能有1条含3H的X染色体
D.每个精细胞中都有1条含3H的Y染色体
9.[2024·陕西西安月考] 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DNA单链结构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G)/(T+C)=1
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非等位基因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C.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D.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它们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0.某DNA分子含2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占30%,若双链均由15N标记的该D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a,双链均被14N标记的该D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一个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分子置于只含14N的环境中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离心,得到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得到图乙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甲中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7b)/8
B.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5600个
C.图乙中上层与下层的碱基数之比为8∶1
D.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二、非选择题
11.真核细胞内染色体外环状DNA(e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基因组外的DNA,DNA的损伤可能会导致eccDNA的形成。图中途径1、2分别表示真核细胞中DNA复制的两种情况,a、b、a'和b'表示子链的两端,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途径1中酶2为 。每个复制泡中两条子链的合成表现为 (填“两条均连续合成”“一条连续合成,另一条不连续合成”或“两条均不连续合成”)。
(2)a、b、a'和b'中为5'端的是 。
(3)观察过程①③可推测DNA复制采用了 、 等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复制速率。
(4)eccDNA形成的原因可能有 。
A.DNA发生双链断裂
B.染色体片段丢失
C.染色体断裂后重新连接
D.DNA中碱基互补配对
(5)eccDNA在肿瘤细胞中普遍存在,肿瘤细胞分裂时,因eccDNA无 (填结构),而无法与 连接,导致不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由此可见,eccDNA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共31张PPT)
重难点强化练(五) 基因的本质的综
合分析
一、选择题
1.[2024·重庆九龙坡月考]20世纪初,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
导地位,后来无数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并阐明
了 的结构及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重要依据是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B.沃森和克里克仅依据衍射图谱,运用模型构建法发现了
的结构
C.赫尔希等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 是主要的遗
传物质
D.艾弗里等运用“加法原理”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是
遗传物质
√
[解析] 生物界具有多样性,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储存多样遗传信
息的能力,而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具备遗传物质的
特点,A正确;沃森和克里克依据 衍射图谱和四种碱基的含量比
例,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构建了的结构,B错误; 噬菌体侵染
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 是遗传物质,C错误;艾弗里等运用“减法
原理”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是遗传物质,D错误。
2.某团队欲从下面四组实验中选择两组,模拟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
菌的实验,验证 是遗传物质。结果显示: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
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
分布在上清液中。该团队选择的第一、二组实验分别是( )
标记的噬菌体、 标记的大肠杆菌
标记的 噬菌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标记的 噬菌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标记的 噬菌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④和③
√
[解析] 模拟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可分别用和 标记
噬菌体的 和蛋白质,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
在沉淀物中,则标记的应该是,故应选择标记的 噬菌体、
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
液中,则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故应选择标记的 噬菌体、未
标记的大肠杆菌。
3.[2024·江苏南通月考]下列关于 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碱基对比例越高, 分子越稳定
B.单链中有羟基和磷酸基团的末端分别称为端和 端
C.不同生物的 具有特异性,但其基本组成单位都相同
D.双链 分子中,含氮碱基与脱氧核糖的数量相等
√
[解析] 中之间是三个氢键、之间是两个氢键,
碱基对比例越高, 分子越稳定,A正确;根据碳原子的位置可
知,单链中有羟基和磷酸基团的末端分别称为端和 端,B错
误;不同生物的 具有特异性,但其基本组成单位都是4种脱氧核
苷酸,C正确;双链 分子中,含氮碱基与脱氧核糖的数量相等,
D正确。
4.科学家在人体快速分裂的活细胞(如癌细胞)
中发现了 的四螺旋结构。形成该结构的
单链中富含,每4个 之间通过氢键等
形成一个正方形的 平面,继而形成立体
A.四联体螺旋结构的元素组成为C、、、、
B.四联体螺旋结构是由单链 螺旋而成
C.该结构可能在 复制过程中形成
D.四联体螺旋结构中 的值等于1
的“ 四联体螺旋结构”(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解析] 四联体螺旋结构由单链 螺旋
而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元素组成为C、、、、 ,A、B正确;
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成单链,单链
可能形成立体的四联体螺旋结构,C正确; 双螺旋结构中
、,所以的值等于1,而 四联体螺旋结构只有一条单链,所以四联体螺旋结构中 的值不一定等于1,D错误。
5.[2024·山西运城月考]下列有关双链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分子中碱基所占比例为,则碱基所占比例为
B.双链的特异性表现在 的比例上
C.如果一条链上,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
D.若一条链中 ,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2
√
[解析] 若分子中碱基所占比例为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故分子中碱基 所占比例为
,A正确;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双链
的特异性表现在的比例上,双链 的
,B错误;分子的一条单链中 与
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 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如
果一条链上,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 ,C正
确;双链分子中一条链中 ,其互补链中
,故其互补链中 ,D正确。
6.下列为复制的局部图,表示大肠杆菌的 复制,
表示哺乳动物的 分子复制。其中A中含有48502个碱
基对,子链延伸速率是个碱基对/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注:图中灰点表示复制起点,“ ”表示复制方向。
A.若大肠杆菌 分子A从头到尾进行复制,实际所需的复制时间远
小于
B.蛙的红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都不会发生D、、 过程
C.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复制时,需要解旋酶、 聚合酶等
D.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体内的 分子可双向复制,该过程中子链
合成方向都是
√
[解析] 若大肠杆菌 分子A从头到尾进行单
向复制,所需复制时间为
,由图可知 是双
向复制的,故时间远小于 ,A正确;蛙的红细胞可进行无丝分裂,
存在的复制,可以发生D、、过程,B错误; 复制需要解旋
酶(将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 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在
子链上)等,C正确;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体内的 分子可双向复
制,子链合成方向为 ,D正确。
7.某生物兴趣学习小组在“制作 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前,准备了
如表所示材料及相关连接物若干,最后成功地搭建出了一个完整的
分子模型。下列关于他们构建的 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20个 520个 100个 130个 120个 150个 110个
A.该分子模型理论上能搭建出 种
B.该模型中需要代表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的连接物560个
C.该模型一条链的下端是磷酸基团,则另一条链的上端也是磷酸基团
D.该模型最多含有44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嘌呤总数和嘧啶总数的比
是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20个 520个 100个 130个 120个 150个 110个
[解析] 该模型最多含有220个碱基对,其中100个 碱基对、120
个碱基对,由于碱基对、 碱基对的数目已经确定,
因此理论上能搭建出的分子模型种类数少于 种,A错误;每
个碱基对含有2个氢键,每个 碱基对含有3个氢键,因此氢
键总数为(个),B正确; 的两条链是反
向平行关系,因此该模型一条链的下端是磷酸基团(即 端),则另一
条链的上端也是磷酸基团(即 端),C正确;该模型最多含有220个碱
基对,即最多含有44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在形成的 双链中,嘌
呤总数和嘧啶总数的比是 ,D正确。
8.取某动物型,的一个不含的精原细胞,在含 标记
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将所得一个子细胞转移
至普通培养基中完成一次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互换、实验误
差和细胞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 的染色体共有4条
B.产生被 标记的精细胞有4个
C.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最多只可能有1条含的 染色体
D.每个精细胞中都有1条含的 染色体
√
[解析] 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精原细胞中,每个均为一条链含
标记,另一条链未被标记,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复
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含 的染色体共有8条
(一条染色单体被 标记),A错误;次级精母细胞中着丝粒未分裂时,
一条染色体含2个,其中只有1个一条链含 ,即一条染色
体中仅一条染色单体含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2条染色体随机
移至两极,所以产生被标记的精细胞有 个,B错误;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0或1或2条 染色体,但由于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只有一条链含 ,所以即使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某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条染色体的情况下,该细胞也只有一条染色体含 ,C正确;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其中两个只含 染色体,另外两个只含染色体,且只有一个精细胞含标记的 染色体,D错误。
9.[2024·陕西西安月考]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
A.单链结构中,碱基的比例总是
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非等位基因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C.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D.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它们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解析] 双链结构中,碱基的比例总是 ,但
在单链结构中未必有该等量关系,A错误;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非等位基因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
萨顿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
给下一代的,核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C正确;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它们在染
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10.某分子含2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占 ,若双链均由
标记的该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双链均被标记的该
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将一个双链均被标记的 分子置于只
含 的环境中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离心,得到图甲结果;
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得到图乙结果。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B.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5600个
C.图乙中上层与下层的碱基数之比为
D.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证明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
[解析] 将一个双链均被标记的分子置于只含
的环境中复制3次,得到的子代共8个 分子,这8个
分子共16条链,只有2条是含有 的(总相对分子质
量为),14条是含有的(总相对分子质量为),所以每个 的平均
相对分子质量为,A正确;该 分子含2000个碱基对,其
中胞嘧啶占,腺嘌呤占,即有
(个),复制3次需要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 (个),
B正确;
由于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 分子,含16条脱氧核 苷酸链,其中含标记的链有14条,含有 的单链只有2条,所以图乙中上层与下层的碱基数之比为
,C错误;复制3次的离心的结果如图甲所示,只有轻带和中带,而没有重带,可以证明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真核细胞内染色体外环状 是游离于染色体基因组外
的,的损伤可能会导致 的形成。图中途径1、2分别
表示真核细胞中复制的两种情况,、、和 表示子链的两端,
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途径1中酶2为____________。每个复制泡中两条子链的合成表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条均连续合成”“一条连
续合成,另一条不连续合成”或“两条均不连续合成”)。
聚合酶
一条连续合成,另一条不连续合成
[解析] 途径1为复制过程,该过程中的酶1为解旋酶,酶2为 聚合酶; 双链方向是相反的,复制时一条连续合成,另一条不连续合成。
(2)、、和中为 端的是______。
和
[解析] 复制过程中子链的延伸方向是 ,根据复制方向可
知,途径2中、为 端。
(3)观察过程①③可推测 复制采用了______、________等方式,
极大地提升了复制速率。
双向
多起点
[解析] 观察过程①③可推测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结合图示可
知, 复制过程中表现出双向复制和多起点复制的特点。
(4) 形成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
A. 发生双链断裂
B.染色体片段丢失
C.染色体断裂后重新连接
D. 中碱基互补配对
A、B、C
[解析] 根据题意,的损伤可能会导致的形成。而 发
生双链断裂、 染色体片段丢失、 染色体断裂等都是 损伤的表
现,而碱基互补配对不会导致环状 的形成,因此,A、B、
C符合题意。
(5) 在肿瘤细胞中普遍存在,肿瘤细
胞分裂时,因 无________(填结构),
而无法与_______________连接,导致不能
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由此可见,
着丝粒
星射线(纺锤丝)
不遵循
[解析] 肿瘤细胞分裂时,因 无着丝粒,无法与星射线连接,
只能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由于 不能均等分配到子细胞中,
因此, 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的遗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