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强化练(八) 生物进化的综合应用
1.B [解析] 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一定越强,如在无氧环境中,乳酸菌能生存,但人类却不能生存,A错误;人工选择育种能够选择并保存人类需要的类型,该过程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将一个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种群释放到一个新环境中,即使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但若气候等条件不适合,该种群的生物也可能会减少,C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遗传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基因水平,D错误。
2.D [解析] 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而丽鱼一般不会将所有猎物都吃掉不属于收割理论,A错误;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即不同颜色雌鱼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进而形成了不同的表型,B错误;丽鱼和被捕食者之间在相互选择中会发生协同进化,C错误;由题干“多个丽鱼物种都是来源于早期的同一个物种,形成多个物种的原因是不同颜色的雌、雄丽鱼专挑与自己颜色相同的丽鱼作为交配对象,形成生殖上相对隔离的族群”可知,形成多个丽鱼物种时未经过地理隔离,D正确。
3.C [解析] 马利筋含有的强心苷对鸟兽有毒,故鸟兽一般不食用它,这是马利筋的一种自我保护,可降低自身被捕食概率,A正确;桦斑蝶可以食用并将强心苷贮存于身体组织中,通过散发某种气味,以抵御天敌的捕食,说明桦斑蝶可以抵御强心苷的毒性,从而增强自身种间竞争力,B正确;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其他蝶类由于与桦斑蝶体色、体型相似,这种拟态可能也能减少这些蝶类被天敌捕食,C错误;马利筋和桦斑蝶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协同进化,并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异,D正确。
4.C [解析]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抗生素的使用量不是生物因素,故细菌耐药性增强与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不能体现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B错误;频繁使用该类抗生素,会对该种细菌进行选择,具有抗药基因的该种细菌会被保留下来,导致该种细菌抗药基因频率上升,C正确;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会增强细菌的耐药性,故改变抗生素的种类可以减缓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D错误。
5.B [解析] 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正确;地理隔离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两种海龟属于不同物种,不同物种的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D正确。
6.C [解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鮟鱇鱼种群中也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进化过程提供原材料,A正确;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选择的结果,是适应性的表现,B正确;雌鱼、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错误;深海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但该鱼种群也可能在不断发生进化,因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自然条件下就可以发生的变异,D正确。
7.C [解析] 草棉和中棉染色体组成非常相近,二者可能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A正确;由于“草棉与中棉进行人工杂交,子二代大多数植株生活力差,不久就会死亡”,说明草棉和中棉种群间不能长期进行基因交流,因此中棉和草棉两者的种群基因库出现了明显的差异,B、D正确;不同的变异原来就存在,人工选择导致棉属植物发生了进化,C错误。
8.C [解析] Ⅱ~Ⅲ时期,黑翅基因频率增大后趋于稳定,因种群随机交配,说明黑翅果蝇数量增多后趋于稳定,A正确;Ⅰ时期中,灰翅基因的频率为0.8,黑翅基因的频率为0.2,故种群中黑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0.2×0.2=0.04,灰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0.96,则灰翅果蝇与黑翅果蝇的比例为24∶1,B正确;Ⅱ时期黑翅基因频率增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Ⅰ时期与Ⅲ时期,杂合灰翅果蝇的基因型频率均为2×0.2×0.8=0.32,D正确。
9.(1)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3)
(4)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生殖隔离
(5)30%
[解析] (1)导致生物性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2)分析题意可知,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3)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因此在该岛屿生活的昆虫种群中,翅越长的个体越容易存活,繁殖数代以后翅长越长,个体数量越多,由此绘制柱形图。(4)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基因库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5)最初迁入丙岛屿时,该昆虫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550×2+300)÷2000×100%=70%,a基因的频率为30%。由于该昆虫种群符合遗传平衡,所以繁殖3代以后a基因的频率不发生改变,仍为30%。
10.(1)协同进化
(2)四个湖泊之间出现地理隔离,每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进而导致生物的形态特征差异逐渐显著
(3)不同意,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而非形态结构出现差异
(4)基因库 Y1~Y3 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发生了改变
[解析] (1)湖泊B中的非洲慈鲷个体间形态、大小有差异,体现的是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2)四个湖泊中非洲慈鲷形态特征出现显著差异的原因:四个湖泊之间出现地理隔离,每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进而导致生物的形态特征差异逐渐显著。(3)四个湖泊中非洲慈鲷的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但不一定进化成四个新的物种,因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4)某湖泊中全部非洲慈鲷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由图可知,在Y1~Y3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改变,说明此时间段发生了进化。重难点强化练(八) 生物进化的综合应用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菏泽期末]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通过人工选择育种,选择人们需要的品种,也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濒临灭绝的生物释放到食物充足、无天敌的新环境中,种群数量一定会大量增加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遗传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细胞水平
2.印度洋含有多个丽鱼物种。研究发现,多个丽鱼物种都是来源于早期的同一个物种,形成多个物种的原因是不同颜色的雌、雄丽鱼专挑与自己颜色相同的丽鱼作为交配对象,形成生殖上相对隔离的族群,而不同的族群以不同生物为食,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收割理论”,丽鱼一般不会将所有猎物都吃掉
B.不同颜色雌鱼变异产生的根本来源是基因重组
C.丽鱼与被捕食者之间不会发生协同进化
D.形成多个丽鱼物种时未经过地理隔离
3.常绿引蝶植物马利筋体内白色汁液中含有一种叫强心苷的剧毒物质,对鸟兽有毒而不被其食用。马利筋的花、叶可吸引桦斑蝶前来产卵,卵孵化出的幼虫能吸食叶中白色汁液至成年,毒素不断在桦斑蝶体内聚积并散发出某种气味,以抵御天敌的捕食。据此无法推断()
A.马利筋通过产生毒素进行自我保护,降低自身被捕食概率
B.桦斑蝶可以抵御强心苷的毒性,从而增强自身的种间竞争力
C.生活在同一区域与桦斑蝶体色、体型相似的其他蝶类会因此受害
D.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马利筋和桦斑蝶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变异
4.[2024·河北沧州月考]下表表示某医院住院患者2020—2023年某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以及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年 2020 2021 2022 2023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 素的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0 0.140 0.190
某种细菌对该类 抗生素的耐药率/% 2.60 6.11 10.90 25.50
A.细菌染色体上发生的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低频性
B.细菌耐药性增强与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C.医院频繁使用该类抗生素会导致该种细菌抗药基因频率上升
D.医院适时更换抗生素的种类能促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
5.中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分布着两种形态差异明显的海龟,经DNA检测分析,发现它们曾经是同一物种。火山爆发导致中美洲形成后,它们被分隔成两个地区的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两种海龟的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
D.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
6.[2024·山东聊城期中]科学家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鮟鱇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可通过发光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鮟鱇鱼的进化过程提供了原材料
B.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选择的结果
C.雌鱼、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D.深海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但该鱼种群也可能在不断发生进化
7.棉属植物中的草棉和中棉染色体组成非常相近,但植株形态有差别。草棉种子的纤维极短,不能用于纺织,而中棉种子的纤维较长。将草棉与中棉进行人工杂交,子二代大多数植株生活力差,不久就会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草棉和中棉可能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B.草棉和中棉的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
C.人工选择导致棉属植物产生了不同的变异
D.草棉和中棉种群间难以长期进行基因交流
8.果蝇的灰翅(基因A控制)和黑翅(基因a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且基因A对a为完全显性,果蝇种群可随机交配。如图是某地区三个时期A与a的基因频率变化数据,Ⅰ、Ⅲ时期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Ⅱ~Ⅲ时期,黑翅果蝇数量增多后趋于稳定
B.Ⅰ时期时,灰翅果蝇与黑翅果蝇的比例约为24∶1
C.因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导致Ⅱ时期黑翅基因频率增大
D.Ⅰ时期与Ⅲ时期,杂合灰翅果蝇的基因型频率相等
二、非选择题
9.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下图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 。
(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 。
(3)请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关系的柱形图。
(4)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原因是 。
(5)现有1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550只,Aa的个体300只,aa的个体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突变、迁入和迁出等,即处于理想条件下,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
10.[2024·湖北武汉期中]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许多湖泊,湖泊(A、B、C、D)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结起来,湖中生活的有非洲慈鲷。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如图甲),湖中的非洲慈鲷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
请回答:
(1)湖泊B中的非洲慈鲷个体间形态、大小有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 的结果。
(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四个湖泊中非洲慈鲷形态特征出现显著差异的原因: 。
(3)有人认为,“四个湖泊中非洲慈鲷的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说明已经进化成四个新的物种”,你是否同意此结论 请依据进化理论说出你的判断与理由: 。
(4)某湖泊中全部非洲慈鲷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非洲慈鲷某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该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图乙表示某段时间内该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则该种群在 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判断依据是 。(共29张PPT)
重难点强化练(八) 生物进化的综合
应用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菏泽期末]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通过人工选择育种,选择人们需要的品种,也会导致种群的基因
频率定向改变
C.濒临灭绝的生物释放到食物充足、无天敌的新环境中,种群数量
一定会大量增加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遗传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细胞
水平
√
[解析] 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一定越强,
如在无氧环境中,乳酸菌能生存,但人类却不能生存,A错误;人工
选择育种能够选择并保存人类需要的类型,该过程会导致种群的基
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将一个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种群释放到
一个新环境中,即使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但若气候等条件不
适合,该种群的生物也可能会减少,C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遗
传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基因水平,D错误。
2.印度洋含有多个丽鱼物种。研究发现,多个丽鱼物种都是来源于早
期的同一个物种,形成多个物种的原因是不同颜色的雌、雄丽鱼专
挑与自己颜色相同的丽鱼作为交配对象,形成生殖上相对隔离的族
群,而不同的族群以不同生物为食,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收割理论”,丽鱼一般不会将所有猎物都吃掉
B.不同颜色雌鱼变异产生的根本来源是基因重组
C.丽鱼与被捕食者之间不会发生协同进化
D.形成多个丽鱼物种时未经过地理隔离
√
[解析] 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
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而丽鱼一般不会将所有猎物都吃掉不
属于收割理论,A错误;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即不同颜色
雌鱼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进而形成了不同的表型,B错误;
丽鱼和被捕食者之间在相互选择中会发生协同进化,C错误;由题干
“多个丽鱼物种都是来源于早期的同一个物种,形成多个物种的原因
是不同颜色的雌、雄丽鱼专挑与自己颜色相同的丽鱼作为交配对象,
形成生殖上相对隔离的族群”可知,形成多个丽鱼物种时未经过地理
隔离,D正确。
3.常绿引蝶植物马利筋体内白色汁液中含有一种叫强心苷的剧毒物质,
对鸟兽有毒而不被其食用。马利筋的花、叶可吸引桦斑蝶前来产卵,
卵孵化出的幼虫能吸食叶中白色汁液至成年,毒素不断在桦斑蝶体
内聚积并散发出某种气味,以抵御天敌的捕食。据此无法推断
( )
A.马利筋通过产生毒素进行自我保护,降低自身被捕食概率
B.桦斑蝶可以抵御强心苷的毒性,从而增强自身的种间竞争力
C.生活在同一区域与桦斑蝶体色、体型相似的其他蝶类会因此受害
D.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马利筋和桦斑蝶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变异
√
[解析] 马利筋含有的强心苷对鸟兽有毒,故鸟兽一般不食用它,这
是马利筋的一种自我保护,可降低自身被捕食概率,A正确;桦斑蝶
可以食用并将强心苷贮存于身体组织中,通过散发某种气味,以抵
御天敌的捕食,说明桦斑蝶可以抵御强心苷的毒性,从而增强自身
种间竞争力,B正确;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其他蝶类由于与桦斑蝶体色、
体型相似,这种拟态可能也能减少这些蝶类被天敌捕食,C错误;马
利筋和桦斑蝶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协同进化,并已形成了适应性变
异,D正确。
4.[2024·河北沧州月考]下表表示某医院住院患者 年某类
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以及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
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年 2020 2021 2022 2023
0.074 0.120 0.140 0.190
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2.60 6.11 10.90 25.50
A.细菌染色体上发生的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低频性
B.细菌耐药性增强与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C.医院频繁使用该类抗生素会导致该种细菌抗药基因频率上升
D.医院适时更换抗生素的种类能促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
√
年份/年 2020 2021 2022 2023
0.074 0.120 0.140 0.190
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2.60 6.11 10.90 25.50
[解析]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抗生素的使用量
不是生物因素,故细菌耐药性增强与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不能体现
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B错误;频繁使用该类抗生素,会对该种细菌
进行选择,具有抗药基因的该种细菌会被保留下来,导致该种细菌
抗药基因频率上升,C正确;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会增强细菌的耐药
性,故改变抗生素的种类可以减缓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
D错误。
5.中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分布着两种形态差异明显的海龟,经 检
测分析,发现它们曾经是同一物种。火山爆发导致中美洲形成后,
它们被分隔成两个地区的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两种海龟的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
D.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
√
[解析] 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正确;地理隔离不是
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两种海龟属于不同物种,不同物种的
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
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D正确。
6.[2024·山东聊城期中]科学家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鮟鱇
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可通过发光吸引
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并通过雌鱼血
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鮟鱇鱼的进化过程提供了原材料
B.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选择的结果
C.雌鱼、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D.深海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但该鱼种群也可能在不断发生进化
√
[解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鮟鱇鱼种群中也
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进化过程提供原材料,A正确;头顶发
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选择的结果,是适应性的表现,B
正确;雌鱼、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协
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错误;深海
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但该鱼种群也可能在不断发生进化,因为突变
和基因重组是自然条件下就可以发生的变异,D正确。
7.棉属植物中的草棉和中棉染色体组成非常相近,但植株形态有差别。
草棉种子的纤维极短,不能用于纺织,而中棉种子的纤维较长。将
草棉与中棉进行人工杂交,子二代大多数植株生活力差,不久就会
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草棉和中棉可能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B.草棉和中棉的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
C.人工选择导致棉属植物产生了不同的变异
D.草棉和中棉种群间难以长期进行基因交流
√
[解析] 草棉和中棉染色体组成非常相近,二者可能由共同祖先进化
而来,A正确;由于“草棉与中棉进行人工杂交,子二代大多数植株
生活力差,不久就会死亡”,说明草棉和中棉种群间不能长期进行基
因交流,因此中棉和草棉两者的种群基因库出现了明显的差异,B、
D正确;不同的变异原来就存在,人工选择导致棉属植物发生了进化,
C错误。
8.果蝇的灰翅(基因A控制)和黑翅
(基因 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且基因
A对 为完全显性,果蝇种群可随机交
配。如图是某地区三个时期A与 的基
因频率变化数据,Ⅰ、Ⅲ时期处于遗传
A.Ⅱ~Ⅲ时期,黑翅果蝇数量增多后趋于稳定
B.Ⅰ时期时,灰翅果蝇与黑翅果蝇的比例约为
C.因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导致Ⅱ时期黑翅基因频率增大
D.Ⅰ时期与Ⅲ时期,杂合灰翅果蝇的基因型频率相等
平衡状态。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
[解析] Ⅱ~Ⅲ时期,黑翅基因频率增大
后趋于稳定,因种群随机交配,说明
黑翅果蝇数量增多后趋于稳定,A正
确;Ⅰ时期中,灰翅基因的频率为 ,
黑翅基因的频率为 ,故种群中黑翅
果蝇所占的比例为,灰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则灰
翅果蝇与黑翅果蝇的比例为 ,B正确;Ⅱ时期黑翅基因频率增大是
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Ⅰ时期与Ⅲ时期,杂合灰翅果蝇的基因型频率
均为 ,D正确。
二、非选择题
9.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
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
能力越强,下图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
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
题:
(1)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
基因突变
[解析] 导致生物性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
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
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
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
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突变的有害和
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关系的柱形图。
[答案]
[解析] 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因此
在该岛屿生活的昆虫种群中,翅越长的个体越容易存活,繁殖数代
以后翅长越长,个体数量越多,由此绘制柱形图。
(4)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生殖隔离
[解析] 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基因库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
(5)现有1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的个体550只, 的个体300只, 的个体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突变、迁入和迁出等,即处于理想条件下,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 基因的频率为
_____。
[解析] 最初迁入丙岛屿时,该昆虫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基因的频率为。由于该昆虫种群符合遗传平衡,所以繁殖3代以后 基因的频率不发生改变,仍为 。
10.[2024·湖北武汉期中] 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许多湖泊,湖泊
、B、C、 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结起来,湖中生活的有非
洲慈鲷。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
立的湖泊(如图甲),湖中的非洲慈鲷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
请回答:
(1)湖泊B中的非洲慈鲷个体间形态、大小有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
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__的结果。
协同进化
[解析] 湖泊B中的非洲慈鲷个体间形态、大小有差异,体现的是基
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协
同进化的结果。
(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四个湖泊中非洲慈鲷形态特征出现显著
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四个湖泊之间出现地理隔离,每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进而导致生物的形态特征差异逐渐显著
[解析] 四个湖泊中非洲慈鲷形态特征出现显著差异的原因:四个湖
泊之间出现地理隔离,每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的方向不同,进而导致生物的形态特征差异逐渐显著。
(3)有人认为,“四个湖泊中非洲慈鲷的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说明已经
进化成四个新的物种”,你是否同意此结论?请依据进化理论说出你
的判断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不同意,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而非形态结构出现差异
[解析] 四个湖泊中非洲慈鲷的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但不一定进化成
四个新的物种,因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
(4)某湖泊中全部非洲慈鲷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
该种群的________。非洲慈鲷某对染色体上有一
对等位基因A和 ,该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
图乙表示某段时间内该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则该种群
在_________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基因库
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发生了改变
[解析] 某湖泊中全部非洲慈鲷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
库,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由图可知,在 时
间段内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改变,说明此时间段发生了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