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2课时 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2课时 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2 09:1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2课时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信源
信道
信息受体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
信息传递的过程
这些信息的传递对于生物具有什么意义呢?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资料1】海豚进行捕食、探路、定位和躲避天敌等行为几乎都依赖于超声波,他们可使用频率超过100KHz的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近年来,屡有海豚出现集体自杀现象的报道,已有证据表明人类的舰船海洋开采活动,某些通信工具在海洋中产生了巨大的噪声,会直接干扰海豚的“定位系统”。
【资料2】有些植物(如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讨论1.根据资料1和2,分析信息传递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什么关系?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思考·讨论
(个体水平)
【资料3】在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
许多动物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以分离和鉴定了上千种昆虫信息素,其中大部分是用来传递性信号的。
讨论2:根据资料3,分析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殖过程起什么作用?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通过信息的传递,雌雄个体才能相互识别、交配,这样才能保证种群的繁衍。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思考·讨论
(种群水平)
【资料4】2001年,科学家在研究植物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可挥发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捕食者,夜间能够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他们不能在植物叶片上停留产卵。
烟草植株释放化学物质示意图
讨论3.资料4中的化学物质能够将几种生物类群联系起来?
将烟草、蛾和蛾幼虫的天敌三种生物联系起来。
讨论4.烟草释放的化学物质,在白天与夜间是否都使它本身受益?

信息素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思考·讨论
(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
举例 水平 作用
①海豚进行捕食、探路、定位和躲避天敌等行为几乎都依赖于超声波。 ②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①在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 ②许多动物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用来传递性信号。
①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草原动物提供了可以开始采食的信息。 ②在森林中,狼既能用眼睛辨别猎物,也可以根据耳朵听到的声音作出反应,以追捕猎物;兔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个体
种群
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课堂小结
一、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例:①海豚进行捕食、探路、定位和躲避天敌等行为都依赖于超声波;
②莴苣的种子必须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
③动物的换毛现象受光信息的刺激。
(个体水平)
一、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例:①在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
②昆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来交配。
(种群水平)
例:①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开始采食的信息;
②在森林中,狼既能用眼睛辨别猎物,也可以根据耳朵听到的声音作出反应,以追捕猎物,兔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3、信息传递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
一、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问题探究】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这会刺激鸡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产蛋率。
【资料2】控制有害动物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三种方法。化学防治污染大,且长期使用容易使害虫产生耐药性导致效果降低。在生物防治中,人们可以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也可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缓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1)根据以上资料概括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 的产量;
二是对 进行控制。
提高农畜产品
有害动物
二、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问题探究】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这会刺激鸡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产蛋率。
【资料2】控制有害动物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三种方法。化学防治污染大,且长期使用容易使害虫产生耐药性导致效果降低。在生物防治中,人们可以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也可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缓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2)根据资料2分析生物防治有哪些优点?
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且更加有效。
二、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二、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电子仪器,模拟蜜蜂跳圆圈舞或摆尾舞相同的频率或声音。
利用温度和湿度延长蔬菜的种植期
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会刺激鸡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可以大大提高产蛋率。
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二、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等)
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
二、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防治害虫的几种常用方法的比较
种类 化学防治 机械防治 生物防治
措施
优点
缺点
喷施化学药剂
①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②可能杀害害虫天敌,破坏生态平衡
③污染环境
①作用迅速
②短期效果明显
人工捕捉等
①无污染
②见效快,效果好
①费时费力
②对体型很小的害虫无法实施
引入天敌、寄生虫或使用信息素等
①无污染
②有效且持久
天敌数量不明确,甚至可能会引发生态危机(可能引起物种入侵)
二、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有效的生物防治。
课堂小结
(1)莴苣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才能萌发,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
(2)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3)利用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控制动物危害,属于生物防治技术(   )
(4)利用生长素类似物2,4-D杀死单子叶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属于对化学信息的应用(   )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课堂练习
虽然2,4D是化学物质,但不是生物体自身产生的,不属于信息传递。
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
A.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传粉,可提高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B.蜜蜂“跳舞”告知同伴食物信息
C.利用昆虫信息素来警示有害动物,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B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课堂练习
B
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是“日照长短”这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的,D正确。
解析 A、C、D三项都是在人为的控制下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来达到相应的农业生产目的,B项中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但并未体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红脂大小蠹是一种危害油松的林业害虫,油松的受害部位能释放某种吸引昆虫甲的化学物质。昆虫甲可以通过嗅觉找寻生活在油松树干中的红脂大小蠹并捕食之。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昆虫甲利用化学信息进行捕食
B.该实例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C.该实例中信息源来自油松,昆虫甲是信息受体
D.理论上天然林中油松的受虫害程度要高于人工林中的油松
D
课堂练习
1、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
A.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
2、下列与光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可以作为一种信号,不影响种子萌发,但影响植株生长、开花、衰老
B.植物的向光性是植物对光刺激的反应
C.利用光照可以驱赶某些动物或诱捕某些动物
D.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直接关系,动物的分层与植物分层有关
A
A
作业
3、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课本72页1、2
作业
C
感谢您的观看
202X/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