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小猴子下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小猴子下山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1 21:3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小猴子下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猴、瓜、掰、扛、扔、摘”六个生字,通过看图猜一猜、动作演一演等方式理解“掰、扛、扔、摘”四个动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瓜”字书写端正、美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提取简单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猴、瓜、掰、扛、扔、摘”六个生字,通过看图猜一猜、动作演一演等方式理解“掰、扛、扔、摘”四个动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三、教学准备
学习单、ppt、自制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猜图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好,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小伙伴。到底是不是呢?一起来看看。(出示图1)这么简单还让你们猜?它和香蕉有关。(出示图2)它又傻傻地去捞过月亮。(出示图3)它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以挂在树上,它是谁?
2.对它就是小猴子(出示小猴子图片和词语)和它打招呼吧,子读得再轻一点就更好了。出示卡片,怎么记这个猴字?
我们以前学过的,忘了吗?它叫反犬旁。
3.你还知道哪些带反犬旁的字?和老师想的一样呢?(猫、狗、猪、狼、狮、狐、狸)发现没有,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左边反犬旁就表示他们是动物。
4.今天我带来的就是小猴子的故事,叫《小猴子下山》(板贴课题)一起读。
(二)整体感知,明确路线
1.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接下去谁来读一读……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颗桃树下,谁来读一读……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什么?谁来读?……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你来读……你们猜,最后结果怎么样?是的,一起读。
2.这个故事里,小猴子到了哪些地方?按照顺序回忆一下。指名回答(逐个出示图片)。
3.能用上这些红色的词再来说一次吗。(出示表先后顺序的词先、再、接着、最后)现在说得是不是更有条理了。
(三)提取信息,学习词语
小猴子这一路上都看到了些什么?(板贴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教学瓜。
A.图里还藏着一个今天要写的字呢?(字卡瓜)谁来拼读。一起拼读一遍。瓜字是怎么来的?请看屏幕。(课件微课)最早的瓜字就像两根长长的藤之间结着一个瓜,逐渐演变到现在,中间圆圆的瓜演变成了竖提、点。这一点像什么?所以写的时候能不能丢掉?
B.跟老师一起写一写。一笔平撇,二笔竖撇长一些,三笔竖提加上点,最后一捺舒展些。打开书本第96页,田字格里描一描写一写。
D.你们吃过什么瓜?(相机板贴)冬瓜、苦瓜、丝瓜、南瓜这些都是蔬菜,香瓜、木瓜、哈蜜瓜这些都是水果,还可以叫做瓜果。(教具出示)
E.平时吃的这些瓜果是怎么样的?味道甜,形状圆,气味香
3.小猴子看到的西瓜又是怎样的?(出示句子)
A.读一读大屏幕上的这个句子,找一找。谁来读?西瓜是怎样的?又大又圆(出示红圈)。这个词告诉我们西瓜有几个特点?大大的,圆圆的(逐个板贴大圆)大和圆两个特点同时具备就可以连起来说又大又圆(板贴又又)
B.像这样的词课文里还有呢,来看大屏幕,(出示带拼音两句话),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话,找一找。指名两句读完问,找到了吗?
C.我们也来试着说几个吧!比如妈妈的头发很黑也很长,我们可以说又黑又长;爸爸长得高高瘦瘦的,叫又高又瘦。
D.那么图上的花你会说吗?(出示花的图片)这个蛋糕呢?(出示蛋糕的图片)
E.这只小兔子呢?(出示又白又胖,又活泼又可爱)
(四)
1.(出示玉米地图)哇,有这么多的好东西,小猴子看到会怎么做呢?来,跟着它先去玉米地里看看吧。(出示图)哇,看这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小猴子一高兴起来会怎么样?
掰了一个(课件出示掰)领读,掰字有点难,怎么记住它?
左右手把东西分开,分手掰。领读
跟着老师演一演小猴子掰玉米吧!(边演边说)一手抓着玉米秆,一手抓着玉米,用力掰下来。
谁上来演一演?(上台演)两只手用力这就是掰(板贴掰)
2.小猴子,玉米掰下来以后怎么拿走呢?这个动作叫什么?指黑板,拼读。(出示
图片扛)怎么扛的?来小猴子,把玉米扛下去吧!(板贴字卡扛)。
除了扛玉米还可以扛什么呢?(出示图扛枪、扛锄头)
原来扛是要放在哪里扛的?(肩上)一起来做做扛这个动作吧!
3.好,现在把这两个动词送进句子里读一读,做一做吧。一起来。(出示句子)
4.除了掰和扛,小猴子看到其它的东西,又是怎么做的呢?
自主学习:小猴子看到桃子、西瓜和兔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圈出动词演一演。
小组合作:小组里交流,比一比谁演得好。
5.(出示三句话)你们圈出了哪些动词?(相机出示动词红圈)
6.教学扔
小猴子的这些动作,哪一个反复做了最多次?(出示字扔)拼读。
你怎么记住它呢?(换一换、加一加)齐读(板贴扔)
你平时做过这个动作吗?
来,扔一扔。
7.教学摘
小猴子扔完以后又去干嘛了呢?(出示摘)摘,拼读。
这个字笔画这么多,你有办法记住它吗?(滴换偏旁)了不起,这么难的字都会记了。
它虽然难记,可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做到这个动作,(出示图)你能选一幅图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吗?你还能像这样说一说吗?
8.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动词和什么东西有关?手,表示手部的动作。
这几个字你们记住了吗?好,我打乱顺序考考你们,出示字卡。
9.都会认了,现在,这些字宝宝都藏进图里去了呢,你们能找到它们吗?找出来以后我们再做一做吧!(出示图)开始啦!
难起来喽,(出示抱)哇,这个字都没学过你就会啦,再来(出示捧)还是没把你们难倒。
(五)整合信息,运用动词
挑战升级,把这些动词送进儿歌里。先自己读一读,填一填。(出示儿歌,掰、扛、扔、摘、追)
小猴子,下山来,
看见玉米又大又多,( )了玉米( )着走。
看见桃子又大又红,( )了玉米( )桃子;
看见西瓜又大又圆,( )了桃子( )西瓜;
看见兔子蹦蹦跳跳,( )了西瓜( )兔子;
兔子跑进树林里,只好空手往家回。
2.谁来试一试。(出示字)不仅填得对,读得又好。
3.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玩了,同桌试一试吧。
4.指名上台表演。来,我给他带上小猴子的头饰,如果他动作做得好我们就给他竖起大拇指好不好?
(六)指导书写“非、往”
小猴子下山来,一路遇到非常(出示非)多的东西,可最后却空着手往(板贴往)家回。这两个是我们接下来要写的字宝宝,仔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这两个字哪种笔画最多?看看这些横,你又发现了什么?横,这些横的长短是不一样的哦。中间一横最短。
跟着老师一起写。竖,横横,第二横短一些,横右边也是一样,竖横横横,三横距离均匀。再写往字,……注意下面三横距离均匀,中间一横最短。
翻开语文书第96页,描一个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