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测试)
满分:9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
1.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2.某校九年级学生在学完“古代日本”这一课后,编排了历史剧《大化改新》,下列情景中正确的是( )
A.剧中大化改新仿效欧洲的庄园制
B.剧中日本宣布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C.剧中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D.剧中大化改新后日本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
3.7世纪后半期,日本遣唐使将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在这之前,日本曾把国名定为“大和”。“大和”基本统一日本的时间是( )
A.1世纪 B.5世纪 C.6世纪 D.7世纪
4.日本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确立军事封建制度 B.地方实行郡县制
C.有条件的土地封赐 D.建立中央集权制
5.与“孝德天皇”“镰仓”“幕府”这些关键词相关的学习主题是( )
A.上古亚非文明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古代日本
6.“伊斯兰历”即伊斯兰教的历法,为世界穆斯林所通用,这种历法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为了纪念穆罕默德在这一年( )
A.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雏形 B.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C.使各部落承认了他的独尊地位 D.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7.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8.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是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政治开始 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9.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战后社会改革 B.实行幕府统治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大化改新
10.《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提道:“为数不多的铁制农具仅仅被当时的贵族所垄断。他们凭借这一优越的生产条件,大肆开垦、兼并土地,大大加速了自身的成长……并且很快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了7世纪日本社会的动乱。”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 )
A.背景 B.措施
C.性质 D.影响
11.历史课上,李老师安排学生收集“商鞅变法、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采邑制的实行、琅城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等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人类文明的开端 B.亚欧封建社会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2.中世纪阿拉伯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后,被欧洲各个大学用作医学教科书,更被欧洲和中亚各国广为印行。材料说明( )
A.阿拉伯人奉行大一统的文化政策
B.《医典》促进了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C.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D.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13.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 )
A.文明交流 B.民族融合
C.习俗差异 D.国家冲突
14.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15.阿拉伯帝国在中国古称大食,与其同一时期的中国王朝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6.610年,穆罕默德目睹世间的暴力和混乱,开始隐居潜心创教。相传,一天夜里,真主派人向他传达神谕,他接受真主的使命,开始传播伊斯兰教。材料中的“使命”实际上指的是( )
A.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B.将伊斯兰教传播到世界各地
C.使阿拉伯国家称霸地中海
D.通过改革使阿拉伯国家强大
17.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以下有关阿拉伯帝国的史实,说法错误的是( )
A.穆罕默德在位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B.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C.阿拉伯帝国在扩张时并未与当时的中国有过正面交锋
D.阿拉伯帝国在扩张过程中直接占领过西班牙
18.观察如图的政治体制,它体现了( )
A.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法兰克王国改革的内容
19.7世纪创立的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20.《日本史》记载:“645年,中大兄皇子联合他人诛杀了苏我入鹿,消灭了代表旧势力的苏我氏一族。孝德天皇即位,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材料表明日本( )
A.仿效了中国秦朝的典章制度
B.建立的新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政治地位
D.建立了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封建制度
21.霍华德认为:中国从未征服过日本,但日本却确确实实地接受了中国的文化霸权。下列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B.大和政权实现统一
C.日本建立天皇制度
D.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22.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政教合一的政权的地点是( )
A.亚历山大 B.麦地那
C.麦加 D.大马士革
23.“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特殊状况下”“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表现为( )
A.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严重,局势动荡
B.血缘关系与主从制结合组成军事集团
C.武士集团代表着庄园与地方政府对抗
D.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
24.某历史文献记载:“这个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非洲运来黑人奴隶,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朝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可能是(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神圣罗马帝国 D.奥斯曼帝国
25.某班举办“阿拉伯文化”主题班会。下列素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巴格达“智慧宫”
B.阿拉伯数字
C.《医学集成》
D.《查士丁尼法典》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妇女画像 日本和服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日本高僧空海手迹
材料二 (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材料三 “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材料一中图片再现了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依据图片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4分)
(2)材料二所说的“政治改革”是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这一著名改革的名称是什么 (2分)
(3)日本因善于学习而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4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30年,阿拉伯帝国哈里发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成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还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阿拉伯帝国在文学、数学、建筑和医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中心有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
材料二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所作的贡献。列举阿拉伯帝国在文学、数学、医学领域方面的成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共同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并谈谈你认为在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5分)
28.(15分)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世界各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方式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 西欧篇】
材料一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西欧谚语
【探究二 东亚篇】
材料二 (在)圣德太子派出的遣隋使,及以后的遣唐使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层面极其广泛。这是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加以吸收、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日本自己的文字、制度、文学、艺术的时期。
——摘编自陈钦庄《世界文明史简编》
【探究三 西亚篇】
材料三 6—7世纪,阿拉伯半岛正处于社会激烈动荡和变革时期,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各氏族部落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只有把分裂的阿拉伯半岛统一起来,才能抵御外族入侵,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废除阿拉伯半岛部落的多神崇拜。……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非洲北岸及西班牙等地,并深入中亚、西亚,占领了阿富汗、印度西北部。8世纪中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着帝国的扩大,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欧形成的这种制度有何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的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一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6—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的状况,指出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必要性。(4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半岛统一之间的关系。(2分)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测试)
满分:9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
1.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B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2.某校九年级学生在学完“古代日本”这一课后,编排了历史剧《大化改新》,下列情景中正确的是( C )
A.剧中大化改新仿效欧洲的庄园制
B.剧中日本宣布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C.剧中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D.剧中大化改新后日本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
3.7世纪后半期,日本遣唐使将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在这之前,日本曾把国名定为“大和”。“大和”基本统一日本的时间是( B )
A.1世纪 B.5世纪 C.6世纪 D.7世纪
4.日本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D )
A.确立军事封建制度 B.地方实行郡县制
C.有条件的土地封赐 D.建立中央集权制
5.与“孝德天皇”“镰仓”“幕府”这些关键词相关的学习主题是( D )
A.上古亚非文明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古代日本
6.“伊斯兰历”即伊斯兰教的历法,为世界穆斯林所通用,这种历法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为了纪念穆罕默德在这一年( A )
A.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雏形 B.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C.使各部落承认了他的独尊地位 D.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7.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D )
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8.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是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B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政治开始 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9.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D )
A.战后社会改革 B.实行幕府统治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大化改新
10.《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提道:“为数不多的铁制农具仅仅被当时的贵族所垄断。他们凭借这一优越的生产条件,大肆开垦、兼并土地,大大加速了自身的成长……并且很快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了7世纪日本社会的动乱。”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 A )
A.背景 B.措施
C.性质 D.影响
11.历史课上,李老师安排学生收集“商鞅变法、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采邑制的实行、琅城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等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B )
A.人类文明的开端 B.亚欧封建社会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2.中世纪阿拉伯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后,被欧洲各个大学用作医学教科书,更被欧洲和中亚各国广为印行。材料说明( C )
A.阿拉伯人奉行大一统的文化政策
B.《医典》促进了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C.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D.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13.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 A )
A.文明交流 B.民族融合
C.习俗差异 D.国家冲突
14.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15.阿拉伯帝国在中国古称大食,与其同一时期的中国王朝是( D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6.610年,穆罕默德目睹世间的暴力和混乱,开始隐居潜心创教。相传,一天夜里,真主派人向他传达神谕,他接受真主的使命,开始传播伊斯兰教。材料中的“使命”实际上指的是( A )
A.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B.将伊斯兰教传播到世界各地
C.使阿拉伯国家称霸地中海
D.通过改革使阿拉伯国家强大
17.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以下有关阿拉伯帝国的史实,说法错误的是( C )
A.穆罕默德在位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B.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C.阿拉伯帝国在扩张时并未与当时的中国有过正面交锋
D.阿拉伯帝国在扩张过程中直接占领过西班牙
18.观察如图的政治体制,它体现了( C )
A.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法兰克王国改革的内容
19.7世纪创立的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宗教是( A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20.《日本史》记载:“645年,中大兄皇子联合他人诛杀了苏我入鹿,消灭了代表旧势力的苏我氏一族。孝德天皇即位,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材料表明日本( D )
A.仿效了中国秦朝的典章制度
B.建立的新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政治地位
D.建立了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封建制度
21.霍华德认为:中国从未征服过日本,但日本却确确实实地接受了中国的文化霸权。下列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
A.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B.大和政权实现统一
C.日本建立天皇制度
D.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22.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政教合一的政权的地点是( B )
A.亚历山大 B.麦地那
C.麦加 D.大马士革
23.“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特殊状况下”“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表现为( D )
A.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严重,局势动荡
B.血缘关系与主从制结合组成军事集团
C.武士集团代表着庄园与地方政府对抗
D.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
24.某历史文献记载:“这个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非洲运来黑人奴隶,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朝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可能是( B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神圣罗马帝国 D.奥斯曼帝国
25.某班举办“阿拉伯文化”主题班会。下列素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D )
A.巴格达“智慧宫”
B.阿拉伯数字
C.《医学集成》
D.《查士丁尼法典》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妇女画像 日本和服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日本高僧空海手迹
材料二 (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材料三 “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材料一中图片再现了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依据图片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4分)
答案:信息: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日本的服饰、建筑、文字和书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传统文化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2)材料二所说的“政治改革”是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这一著名改革的名称是什么 (2分)
答案:名称:大化改新。
(3)日本因善于学习而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4分)
答案:经验:①坚持改革开放,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②积极引进科学技术,大胆创新。③重视发展教育,大力培养人才等。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30年,阿拉伯帝国哈里发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成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还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阿拉伯帝国在文学、数学、建筑和医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中心有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
材料二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所作的贡献。列举阿拉伯帝国在文学、数学、医学领域方面的成就。(6分)
答案:贡献:延揽翻译人才,翻译并保存了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典籍;吸收、消化外来文化,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文学:《天方夜谭》。数学: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医学:《医学集成》《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共同特点。(4分)
答案:共同特点:都是通过对外军事扩张建立起庞大帝国;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都在扩张中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世界的联系;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并谈谈你认为在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5分)
答案:方式: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态度:人类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对自己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自尊、欣赏的态度,对其他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尊重、宽容乃至欣赏的态度;应抱着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广阔胸怀和对人类共同美好理想的追求来对待不同的文明。
28.(15分)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世界各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方式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 西欧篇】
材料一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西欧谚语
【探究二 东亚篇】
材料二 (在)圣德太子派出的遣隋使,及以后的遣唐使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层面极其广泛。这是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加以吸收、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日本自己的文字、制度、文学、艺术的时期。
——摘编自陈钦庄《世界文明史简编》
【探究三 西亚篇】
材料三 6—7世纪,阿拉伯半岛正处于社会激烈动荡和变革时期,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各氏族部落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只有把分裂的阿拉伯半岛统一起来,才能抵御外族入侵,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废除阿拉伯半岛部落的多神崇拜。……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非洲北岸及西班牙等地,并深入中亚、西亚,占领了阿富汗、印度西北部。8世纪中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着帝国的扩大,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欧形成的这种制度有何特点。(5分)
答案: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或封君封臣制度)。特点: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但在不同等级贵族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的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一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4分)
答案:制度: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根据材料三,概括6—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的状况,指出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必要性。(4分)
答案:状况:社会动荡、内外矛盾错综复杂。必要性:只有把分裂的阿拉伯半岛统一起来,才能抵御外族入侵,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半岛统一之间的关系。(2分)
答案:关系: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