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单元测试)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单元测试)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1 21:30:50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单元测试)
满分:9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在工业革命过程中,解决动力问题是关键。下面的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电动机
2.1851年在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的前两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什么都能做”,女王的思想反映了当时英国人自豪的心情。这种自豪主要源于英国(   )
A.首先兴起文艺复兴 B.最早开辟了新航路
C.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3.“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量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廉价……这是一种销售范畴广、需求量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说明的是(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淌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技术革新促成工业革命
4.人类进入19世纪,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无产阶级却愈加贫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于1848年发表了(   )
A.《人权宣言》 B.《资本论》
C.《共产党宣言》 D.《战争与和平》
5.下图是19世纪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英国(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人口的大量增长
C.贫富分化的加剧 D.工业革命的影响
6.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利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工业提供了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   )
A.蒸汽动力的作用     B.电力的作用
C.科学技术的力量     D.传统的力量
7.小丽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相关的资料,据此判断,她研究的主题是(   )
资料一:珍妮机的故事
资料二:蒸汽机的图片
资料三:斯蒂芬森的生平介绍
A.思想解放 B.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 D.殖民扩张
8.1848年在伦敦出版的一份宣言成为“所有国家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该宣言(   )
A.宣告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促进了现代工厂制的出现 D.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9.恩格斯说:“我们绝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两人只是在创立科学理论
B.两人创立科学理论旨在赢得学术专利
C.两人要用科学理论去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D.两人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10.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都不为过……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其实就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蒸汽机的历史意义”突出表现在(   )
A.导致了西方的殖民扩张 B.提供了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D.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11.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建立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12.阅读并理解下列内容。有学者认为16—20世纪中期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其中的直接因素是(   )
16—19世纪40年代,马车的平均时速为16千米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蒸汽机车的平均时速为105千米。蒸汽轮船的平均时速为58千米 20世纪50年代,螺旋桨飞机的平均时速为644千米 20世纪40年代,世界第一架喷气式客机的时速为805千米
A.英国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13.下图所示数据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A.推动了钢铁工业的产生 B.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
C.密切生产与市场的联系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14.德国马克思博物馆中一个展室的主题为“转折点1848年”。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B.马克思主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
C.无产阶级斗争开始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5.18世纪末以后的英国,资本家将人作为一种资源几乎开发到了极致。1810年英国纺织工人的周薪是42先令,1844年则已经降为12先令。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宪章运动失败
C.工业革命中机器的推广      
D.拿破仑战争对英国的影响
16.有学者研究认为“(近代英国)棉纺织业的新生产模式很快扩散到毛、麻纺织业,使机械工程和金属制造业得以兴起和发展。铁路、轮船和各种机械装备需要巨额投资,棉纺织工业的利润为工业化支付了第一批账单。珍妮机在发明后很快就传播到国外,不久在欧洲大陆出现了珍妮机为主导的纺纱厂”。据此,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作用是(   )
A.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变革 B.制约了工业设备的升级
C.提高英国棉纺织品产量 D.欧洲棉纺织业发展停滞
17.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无可争辩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的人数众多的小资产阶级已经被工业所消灭,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材料意在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   )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C.加剧了经济社会动荡 D.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
18.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   )
A.它是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
B.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
C.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D.它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目标
19.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下列选项与该著作内容相符的是(   )
A.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B.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C.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共产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明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0.工业革命初期,为要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这说明早期的工厂(   )
A.工作环境恶劣 B.管理手段落后
C.普遍雇佣女工 D.社会分工鲜明
21.根据下表可知,当时英国(   )
项目 领域 1801年 1811年 1821年 1831年 1841年
产值比重 农业 34.0% 37.0% 30.0% 28.0% 24.0%
工业 28.0% 27.0% 34.0% 37.0% 39.0%
就业比重 农业 35.9% 33.0% 28.4% 24.6% 22.7%
工业 29.7% 30.2% 38.4% 40.8% 40.5%
英国1801—1841年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A.城乡差距缩小 B.海外贸易联系加强
C.农业经济衰退 D.逐步向工业化转型
2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指导了各国工人运动 B.是唯一科学的理论成果
C.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D.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23.据统计,1700年英国人均收入只有8—9英镑,1750年前后增长到12—13英镑。19世纪初,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又增长了80%,到1860年再增加一倍。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导致了通货膨胀  B.工人运动发展维权成果显著
C.英国保障了工人阶级的福利 D.英国开展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4.有学者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19世纪40年代,德国人在思想上“‘拷问’世界”是指(   )
A.推动文艺复兴 B.开展启蒙运动
C.诞生马克思主义 D.完成工业革命
25.“他是一个阶级的领导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
A.但丁及其长篇诗作《神曲》 B.克伦威尔及其杰出贡献
C.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理论 D.罗伯斯庇尔及其平息国内暴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机器的使用特别是瓦特的蒸汽机代替了原来使用的风力、人力等自然性资源,突破了原来对建造工厂的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变了工厂的空间布局,也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新,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大型工厂遍布全国,生产率也不断提高。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前后生产组织形式的比较
项目 手工工场 现代工厂
生产工具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生产规模 较小 规模大
生产效率 效率低 效率高
管理方式 松散 严格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使“大型工厂遍布全国”的重要发明。(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前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并分析现代工厂制度的作用。(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4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瓦特和他发明的机器。
材料二 到1825年,英国的生铁产量已经超过法、俄、美、德四国产量的总和。到1840年,英国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生产总额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把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 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伦敦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1)材料一图中出现的机器是什么 它把人类带进了什么时代 (4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2分)
(3)材料三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2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只需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回答,言之有理即可)(4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材料三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是哪些,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所产生的新的社会阶级。(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出自哪一历史文献 这一文献发表的意义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是世界近代史上一首歌的歌词,说出这首歌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首歌的创作背景。(4分)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单元测试)
满分:9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在工业革命过程中,解决动力问题是关键。下面的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电动机
2.1851年在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的前两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什么都能做”,女王的思想反映了当时英国人自豪的心情。这种自豪主要源于英国( D )
A.首先兴起文艺复兴 B.最早开辟了新航路
C.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3.“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量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廉价……这是一种销售范畴广、需求量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说明的是( C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淌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技术革新促成工业革命
4.人类进入19世纪,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无产阶级却愈加贫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于1848年发表了( C )
A.《人权宣言》 B.《资本论》
C.《共产党宣言》 D.《战争与和平》
5.下图是19世纪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英国( D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人口的大量增长
C.贫富分化的加剧 D.工业革命的影响
6.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利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工业提供了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 C )
A.蒸汽动力的作用     B.电力的作用
C.科学技术的力量     D.传统的力量
7.小丽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相关的资料,据此判断,她研究的主题是( B )
资料一:珍妮机的故事
资料二:蒸汽机的图片
资料三:斯蒂芬森的生平介绍
A.思想解放 B.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 D.殖民扩张
8.1848年在伦敦出版的一份宣言成为“所有国家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该宣言( B )
A.宣告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促进了现代工厂制的出现 D.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9.恩格斯说:“我们绝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C )
A.两人只是在创立科学理论
B.两人创立科学理论旨在赢得学术专利
C.两人要用科学理论去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D.两人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10.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都不为过……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其实就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蒸汽机的历史意义”突出表现在( C )
A.导致了西方的殖民扩张 B.提供了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D.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11.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C )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建立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12.阅读并理解下列内容。有学者认为16—20世纪中期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其中的直接因素是( C )
16—19世纪40年代,马车的平均时速为16千米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蒸汽机车的平均时速为105千米。蒸汽轮船的平均时速为58千米 20世纪50年代,螺旋桨飞机的平均时速为644千米 20世纪40年代,世界第一架喷气式客机的时速为805千米
A.英国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13.下图所示数据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D )
A.推动了钢铁工业的产生 B.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
C.密切生产与市场的联系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14.德国马克思博物馆中一个展室的主题为“转折点1848年”。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C )
A.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B.马克思主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
C.无产阶级斗争开始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5.18世纪末以后的英国,资本家将人作为一种资源几乎开发到了极致。1810年英国纺织工人的周薪是42先令,1844年则已经降为12先令。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C )
A.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宪章运动失败
C.工业革命中机器的推广      
D.拿破仑战争对英国的影响
16.有学者研究认为“(近代英国)棉纺织业的新生产模式很快扩散到毛、麻纺织业,使机械工程和金属制造业得以兴起和发展。铁路、轮船和各种机械装备需要巨额投资,棉纺织工业的利润为工业化支付了第一批账单。珍妮机在发明后很快就传播到国外,不久在欧洲大陆出现了珍妮机为主导的纺纱厂”。据此,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作用是( A )
A.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变革 B.制约了工业设备的升级
C.提高英国棉纺织品产量 D.欧洲棉纺织业发展停滞
17.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无可争辩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的人数众多的小资产阶级已经被工业所消灭,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材料意在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 B )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C.加剧了经济社会动荡 D.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
18.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 B )
A.它是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
B.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
C.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D.它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目标
19.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下列选项与该著作内容相符的是( C )
A.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B.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C.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共产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明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0.工业革命初期,为要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这说明早期的工厂( A )
A.工作环境恶劣 B.管理手段落后
C.普遍雇佣女工 D.社会分工鲜明
21.根据下表可知,当时英国( D )
项目 领域 1801年 1811年 1821年 1831年 1841年
产值比重 农业 34.0% 37.0% 30.0% 28.0% 24.0%
工业 28.0% 27.0% 34.0% 37.0% 39.0%
就业比重 农业 35.9% 33.0% 28.4% 24.6% 22.7%
工业 29.7% 30.2% 38.4% 40.8% 40.5%
英国1801—1841年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A.城乡差距缩小 B.海外贸易联系加强
C.农业经济衰退 D.逐步向工业化转型
2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C )
A.指导了各国工人运动 B.是唯一科学的理论成果
C.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D.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23.据统计,1700年英国人均收入只有8—9英镑,1750年前后增长到12—13英镑。19世纪初,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又增长了80%,到1860年再增加一倍。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D )
A.新航路开辟导致了通货膨胀  B.工人运动发展维权成果显著
C.英国保障了工人阶级的福利 D.英国开展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4.有学者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19世纪40年代,德国人在思想上“‘拷问’世界”是指( C )
A.推动文艺复兴 B.开展启蒙运动
C.诞生马克思主义 D.完成工业革命
25.“他是一个阶级的领导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C )
A.但丁及其长篇诗作《神曲》 B.克伦威尔及其杰出贡献
C.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理论 D.罗伯斯庇尔及其平息国内暴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机器的使用特别是瓦特的蒸汽机代替了原来使用的风力、人力等自然性资源,突破了原来对建造工厂的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变了工厂的空间布局,也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新,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大型工厂遍布全国,生产率也不断提高。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前后生产组织形式的比较
项目 手工工场 现代工厂
生产工具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生产规模 较小 规模大
生产效率 效率低 效率高
管理方式 松散 严格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使“大型工厂遍布全国”的重要发明。(4分)
答案:重要发明:蒸汽机、火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前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并分析现代工厂制度的作用。(6分)
答案:变化:从手工工场过渡到现代工厂。作用:实现了机器大生产,以现代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科学管理;通过规模化的生产,产生更大的经济
效益。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4分)
答案:影响: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增加社会的流动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工业城市的发展,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大大丰富等。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瓦特和他发明的机器。
材料二 到1825年,英国的生铁产量已经超过法、俄、美、德四国产量的总和。到1840年,英国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生产总额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把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 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伦敦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1)材料一图中出现的机器是什么 它把人类带进了什么时代 (4分)
答案:机器: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时代:蒸汽时代。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2分)
答案: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材料三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2分)
答案:问题:环境污染。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只需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回答,言之有理即可)(4分)
答案:经验教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比如: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材料三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是哪些,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所产生的新的社会阶级。(6分)
答案: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新的社会阶级:无产阶级。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出自哪一历史文献 这一文献发表的意义是什么 (4分)
答案:历史文献:《共产党宣言》。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3)材料三是世界近代史上一首歌的歌词,说出这首歌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首歌的创作背景。(4分)
答案:名称:《国际歌》。创作背景:纪念巴黎公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