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17 盼
(第一课时)
清池玉水绕山川,
携手伴友放纸鸢。
杨柳轻指意欲醉,
疑是梦境回童年。
——清·轩治翁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玩具,也装满了欢乐……童年时,我们心底总装着各种渴盼,大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谈话激趣
铁凝,1957年生于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永远有多远》,中篇小说《麦秸垛》,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等。
盼穿新雨衣
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确、流利,不懂的字词可以画标记,并思考“我”盼着什么。
思考: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课文围绕“盼”写了哪些事情?
斗篷 情况 袖子 瓦蓝 衣柜 预报 喧闹 嘟囔 痱子 瞟一眼 玛瑙
遮盖 讲座 酱油 逗引 嘴唇 楼梯 腥味 焖米饭 窸窸窣窣
piǎo
mèn
xī xī sū sū
检查字词
检查字词
斗篷 情况 袖子 瓦蓝 衣柜 预报 喧闹 嘟囔 痱子 瞟一眼 玛瑙
遮盖 讲座 酱油 逗引 嘴唇 楼梯 腥味 焖米饭 窸窸窣窣
斜着眼睛看。
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形容细小微弱的摩擦声音。
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
学写生字
袖
疯
甩
嚷
酱
唇
篷
蹦
瓦
柜
缩
xiù
wǎ
guì
péng
suō
fēng
shuǎi
rǎng
bèng
jiàng
chún
喧
xuān
梯
tī
“疯”和“唇”,竖撇要长一点儿。
学写生字
学写生字
篷:“竹字头”要写得宽。
帐篷
学写生字
学写生字
酱:不要漏写“酉”部的横。
酱油
学写生字
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围绕“盼”,讲了一件什么事。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得到雨衣(1-2)
盼穿雨衣(3-17)
穿上雨衣(18-20)
新雨衣
细读第3—17自然段,以“盼”为线索,梳理出“盼穿雨衣”部分,按顺序写了“盼什么”,填在方框里。
得到雨衣(1-2)
盼穿雨衣(3-17)
穿上雨衣(18-20)
梳理事例
盼
得到雨衣(1-2)
盼穿雨衣(3-17)
穿上雨衣(18-20)
梳理事例
得到雨衣
盼变天
下起雨来盼出门
看着雨景
盼穿雨衣
穿上
新雨衣
梳理事例
文中的这四件事,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盼”来写的呢?
课文是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角度来写的。
明确中心,学习写法
默读课文第4-17自然段,找出在盼穿新雨衣的过程中作者具体写了哪些事例,提取关键信息记录。
结合具体事例,小组交流“我”的心情变化。
小组交流:作者为什么详细写“盼穿新雨衣”这件事。
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总结。
探究方法
引导:有了新雨衣,作者是怎么重点写“我”盼的心理的呢?找一找,在盼穿新雨衣的过程中作者具体写了哪些事例?提取关键信息记录
整理“盼穿新雨衣”的具体事例。
晴天盼着下雨
下雨了盼着( )
决心( )
出不去盼着( )
睡前盼着( )
出去
明天下雨
雨停
穿上雨衣
体验“盼穿新雨衣”的心理。
引导: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中,作者的心情可谓一波三折,反反复复,你能借助具体事例,说一说“我”的心情变化吗?
学生自读整合信息,尝试说给同桌听。
指名说,教师引导注意联系课文内容,学生互相补充。
兴奋→迫切→不甘→失落→担心→急切
引导思考:
作者为什么详细写“盼穿新雨衣”这件事?
(学生自主交流)
点拨:“盼穿新雨衣”的具体事例,特别能体现课文中心意 思“盼”, 因此写得详细、生动,给读者留下更深刻 的印象。
小结:
作者通过这一件又一件事例,充分写出了蕾蕾盼穿新雨衣的心情。我们在平时写作时也可以运用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方法。
交流明确:课文是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角度来写的。
课堂小结
围绕着“盼”,作者选取了“盼变天”“盼外出”“盼雨停”“盼第二天下雨”等事例,把“盼”这个中心意思表达得很充分。我们在围绕一个中心选材的时候,也可以像思维导图里这样,不仅拟出一级提纲,还要把重点部分的材料也安排出来,这样写作文的时候,就能紧紧围绕中心意思写,避免跑题、偏题。
课堂小结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回忆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最急切盼望的是有哪些?在“盼”的过程中你的心情怎么样?
搜集描写童年趣事的文章,读一读,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盼 第一课时 分层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窸窸窣窣(sū shū) 痱子(fēi fèi) 嘟囔(nang nāng)
瞟着(piāo piǎo) 焖米饭(mēn mèn) 明晃晃(huǎng huàng)
2.读拼音,写词语。
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它有两只xiù( )筒,不像斗péng( )式的,手要在雨衣里suō( )着。于是我便开始盼着下雨。可白天天上一直wǎ lán wǎ lán( )的。雨衣只能躺在衣guì( )里。我多想快点儿下场雨,好穿上心爱的雨衣,shuǎi( )开大步跑下楼tī( ),到雨里尽情地xuān rǎng( )、 bèng( )跳。直到有一天,我感到雨点儿滴到了我的嘴chún( )上,我的心才像是要从嗓子里bèng( )出来一样。
3.先补全词语,再选词填空。
小心(翼)(翼) (满)(满)当当 (理)直(气)壮 不(声)不响
(1)树木不声不响地抽出枝条,没几天就枝繁叶茂了。
(2)我们先要以身作则,才能理直气壮地指出他人的问题。
4.选词填空。
沙啦啦 甜丝丝 静悄悄 明晃晃
小草(静悄悄 )地钻出地面,春雨静静地下着。( 甜丝丝 )的雨占儿落在我的希唇上,真好啊!雨水淋湿的马路上,像铺了一层( 明晃晃)的础璃反Ⅱ吹讨,树叶(沙啦啦 )地唱起了歌……
5.回顾课文内容,完成结构图。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盼》节选
①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bèi bēi)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chōng chòng)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②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 )好扣,( )上帽子。我( )着脖子,小心翼翼地( )下了楼梯。
③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1)选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正确的注音,打“√”。
(2)给文段②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动词,正确的选项是( )
A.系 戴 挺 跑 B.绑 戴 缩 跑 C.系 戴 挺 跳
(3)仿照文中画“ ”句子的表达方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这“笑”说明_______________。
(5)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我”当时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6)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认为“我”会对小雨点说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sū fèi nang piǎo mèn huǎng
2.袖 篷 缩 瓦蓝瓦蓝 柜 甩 梯 喧嚷 蹦 唇 蹦
3.逗引 指引 遮掩 遮盖
4 小心(翼)(翼) (满)(满)当当 (理)直(气)壮 不(声)不响
(1)树木不声不响地抽出枝条,没几天就枝繁叶茂了。
(2)我们先要以身作则,才能理直气壮地指出他人的问题。
5.选词填空。
小草(静悄悄 )地钻出地面,春雨静静地下着。( 甜丝丝 )的雨占儿落在我的希唇上,真好啊!雨水淋湿的马路上,像铺了一层( 明晃晃)的础璃反Ⅱ吹讨,树叶(沙啦啦 )地唱起了歌……
5.雨衣 下雨 总是晴 出不了门(或未能如愿) 盼来下雨,如愿穿上雨衣
6. (1)bēi chòng
(2)A
(3)一股热风吹到我的脸上时,我的脸好像要被烫伤了。
(4)妈妈同意“我”穿雨衣出门。
(5)欣喜
(6)小雨点,小雨点,快点下来吧!我好想和你们一起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盼结教学设计
课题 17 盼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通过查询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文章内容,围绕“盼”穿雨衣这一中心写了“盼变天、盼外出、盼雨停”的三个细节。 3.品味语言,抓住人物的内心独白,感受主人公从期待到急切、失望、喜悦等的心情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聚焦环境描写,体会小说中环境对人物的侧面烘托作用。 4.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尝试进行材料的选择,进行文章的架构。
重难点 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的,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诗。“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清·轩治翁,)。诗中,诗人在青山绿水中被风筝带回了如诗如画的童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玩具,也装满了欢乐……童年时,我们心底总装着各种渴盼,盼望有新玩具,盼望春游秋游,盼望好吃的……大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2.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3.简介作家铁凝。 铁凝,1957年生于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永远有多远》,中篇小说《麦秸垛》,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学习任务单第1题) (1)自读课文: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确、流利,不懂的字词可以画标记,并思考“我”盼着什么。 (2)思考: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围绕“盼”写了哪些事情?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学习任务单第2题) (1)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相互注意纠正字音。 斗篷 情况 袖子 瓦蓝 衣柜 预报 喧闹 嘟囔 痱子 瞟一眼 玛瑙 遮盖 讲座 酱油 逗引 嘴唇 楼梯 腥味 焖米饭 窸窸窣窣 学生质疑,互相释疑: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 ①看图片理解“斗篷”、“袖筒”。 ②出示“嚷”的字义:喊叫;吵闹;责备、训斥。 结合上下文:“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这里的“嚷”意思是喊叫。 读音:多音字,以上意思的“嚷”读第二声,当“嚷”叠用作“嚷嚷”时,第一个“嚷”读第一声,第二个“嚷”读轻声。 瞟:斜着眼睛看。 逗引: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窸窸窣窣:形容细小微弱的摩擦声音。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 (4)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关注容易写错的字,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学习任务单第3题) “疯”“唇”是两个半包围的字,竖撇要长一点儿。“蓬”是上下结构的字,“ ”要写得宽,注意与同音形近字“蓬”对比区别开来。“酱”字笔画多,不要漏写“酉”部的横画。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围绕“盼”,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任务单第4题) (3—17) (1—2) (18—20) (2)思考:由此,我们知道本文是以什么线索贯穿全文?(新雨衣) 三、明确中心,梳理事例 1.细读第3—17自然段,以“盼”为线索,梳理出“盼穿雨衣”部分,按顺序写了“盼什么”,填在方框里。 2.交流概括,相机出示下面的图示。 四、探究问题,明确方法 1.探究任务:聚焦“盼穿新雨衣”,重点研读,提取事例。 2.探究方法 (1)默读课文第4-17自然段,找出在盼穿新雨衣的过程中作者具体写了哪些事例,提取关键信息记录。 (2)结合具体事例,小组交流“我”的心情变化。 (3)小组交流:作者为什么详细写“盼穿新雨衣”这件事。 (4)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总结。 3.整理“盼穿新雨衣”的具体事例。 (1)引导:有了新雨衣,作者是怎么重点写“我”盼的心理的呢?找一找,在盼穿新雨衣的过程中作者具体写了哪些事例?提取关键信息记录。 预设:放学下雨(第4自然段)→借故外出(第5-15自然段)→窗前看雨(第16自然段)→雨后看景(第17自然段)。 (2)体验“盼穿新雨衣”的心理。 引导: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中,作者的心情可谓一波三折,反反复复,你能借助具体事例,说一说“我”的心情变化吗? ①学生自读整合信息,尝试说给同桌听。 ②指名说,教师引导注意联系课文内容,学生互相补充。 预设:兴奋→迫切→不甘→失落→担心→急切。 (3)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详细写“盼穿新雨衣”这件事?(学生自主交流) 点拨:“盼穿新雨衣”的具体事例,特别能体现课文中心意思“盼”,因此写得详细、生动,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板书:体现中心意思“盼”) 小结:作者通过这一件又一件事例,充分写出了蕾蕾盼穿新雨衣的心情。我们在平时写作时也可以运用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方法。 交流明确:课文是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角度来写的。 课堂小结: 围绕着“盼”,作者选取了“盼变天”“盼外出”“盼雨停”“盼第二天下雨”等事例,把“盼”这个中心意思表达得很充分。我们在围绕一个中心选材的时候,也可以像思维导图里这样,不仅拟出一级提纲,还要把重点部分的材料也安排出来,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够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作业设计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回忆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最急切盼望的是有哪些?在“盼”的过程中你的心情怎么样? 2.搜集描写童年趣事的文章,读一读,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板书设计 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盼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
一: 初读课文,猜想文意。
读了课题《盼》,我猜想:
我的疑问:
二: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确、流利,不懂的字词可以画标记,并思考“我”盼着什么。
(2)交流:读完课文,说说“我”盼着什么。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相互注意纠正字音。
斗篷 情况 袖子 瓦蓝 衣柜 预报 喧闹 嘟囔 痱子 瞟一眼 玛瑙
遮盖 讲座 酱油 逗引 嘴唇 楼梯 腥味 焖米饭 窸窸窣窣
(2)学生质疑,互相释疑: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
【预设】
瞟:斜着眼睛看。
逗引: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窸窸窣窣:形容细小微弱的摩擦声音。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围绕“盼”,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细读第3—17自然段,以“盼”为线索,梳理出“盼穿雨衣”部分,按顺序写了“盼什么”,填在方框里。
四:探究问题,明确方法
1.探究方法
(1)默读课文第4-17自然段,找出在盼穿新雨衣的过程中作者具体写了哪些事例,提取关键信息记录。
(2)结合具体事例,小组交流“我”的心情变化。
(3)小组交流:作者为什么详细写“盼穿新雨衣”这件事。
(4)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总结。
2..整理“盼穿新雨衣”的具体事例。
(1)预设:放学下雨(第4自然段)→借故外出(第5-15自然段)→窗前看雨(第16自然段)→雨后看景(第17自然段)。
(2)体验“盼穿新雨衣”的心理。
预设:兴奋→迫切→不甘→失落→担心→急切。
(3)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详细写“盼穿新雨衣”这件事?(学生自主交流)
点拨:“盼穿新雨衣”的具体事例,特别能体现课文中心意思“盼”,因此写得详细、生动,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小结:作者通过这一件又一件事例,充分写出了蕾蕾盼穿新雨衣的心情。我们在平时写作时也可以运用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方法。
交流明确:课文是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角度来写的。
得到雨衣
盼穿雨衣
穿上雨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