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提升卷(含答题卡和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测评】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提升卷(含答题卡和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1 21:51:3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提升卷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C
6.A 7.A 8.A 9.B 10.A
11.C 12.B 13.B 14.C 15.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高低 强弱 高 低
27.风雨声、雷鸣声 读书声、电铃声
28.固体 固体
29.振动 鼓膜 耳蜗 神经冲动 大脑
30.音量
31.鼓膜 使振动更明显 纸屑跳动
32.
33.6 5 2 1 3 4
34.(1)准备的实验器材有一端开口的长木盒,长短不同的丝线多根,图钉多个。将长度不同的丝线按照由长到短的顺序用图钉固定在木盒表面,要将丝线拉紧。就制作完成了一个弦乐器。如下图所示,弦乐器的示意图。
(2)同样的琴弦,发出声音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有密切关系,琴弦越长,声音越低,琴弦越短,声音越高。
35.(1)能听到 不能听到 又能听到 气体
(2)棉线 杯
(3)空气和水
(4)气体 液体 固体
36.(1)B
(2)高
(3)A
(4)B
(5) C
37.(1)A
(2)A
(3)B
(4)A
(5)C
(6)C
(7)A
(8)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提升卷
卷首语:同学们,欢迎来到“声音”挑战营地!声音是一位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的朋友。它拥有许多有趣的规律和秘密,等待着你去发现!
一、选择大乐园(每小题2分,共30分)
1.开幕式快开始了,小科听到了以下几种声音,听起来比较刺耳的是( )。
A.话筒的啸叫声 B.悠扬的音乐声 C.学生的说话声
2.龙龙用相同的力度敲击水杯杯口(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多的声音高 B.水少的声音高 C.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我们能够听到声音,主要是依靠哪个器官来接收声波( )。
A.眼睛 B.耳朵 C.鼻子
4.如图,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一听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抓挠桌面的声音。这样听到的声音与耳朵不贴在桌面上相比 ( )。
A.两者听到的声音同样清楚
B.耳朵不贴桌面听到的声音更清楚
C.耳朵贴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更清楚
5.我们能区分出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钢琴和小提琴的( )不同。
A.音量 B.音高 C.音色
6.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找了一块石头敲击附近的铁管,被救援人员发现从而获救。被困人员是利用铁管( )的特点发出求救信号的。
A.传声 B.通风 C.传热
7.在广口瓶内悬挂着一个手机(如图),拨通瓶内的手机,再逐渐抽去瓶内的空气,可以观察到( )。
A.铃声越来越弱 B.铃声越来越强 C.铃声强弱不变
8.钢尺一部分伸出桌边外,其他部分固定在桌面上。用木块压它在桌外部分顶端并让它滑过。尺端被压下2厘米时即滑过,与被压下5厘米时即滑过发出的声音( )。
A.强弱不同,频率相同 B.频率不同,强弱相同 C.频率、强弱都不同
9.运动会上,同学们为运动员加油助威,呐喊声不断,声音传入耳朵的顺序是( )。
A.耳郭—鼓膜—外耳道—耳蜗—听觉神经
B.耳郭—外耳道—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C.耳郭—耳蜗—外耳道—鼓膜—听觉神经
10.如图所示,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乒乓球弹起的幅度不一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运动到1号位置时音叉发出的声音最强
B.乒乓球运动到2号位置时音叉发出的声音最强
C.乒乓球运动到3号位置时音叉发出的声音最强
11.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由于月球没有空气,假设是你和同伴行走在月球上,你们如何交流( )。
A.不需要借助工具直接交流 B.不能交流 C.使用无线通讯设备交流
12.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里写下“清风半夜鸣蝉”,下列关于蝉鸣叫的科学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蝉都能鸣叫,是用嘴巴唱出声音
B.只有雄蝉会鸣叫,靠腹部肌肉带动鼓膜振动产生声音
C.只有雌蝉会鸣叫,靠腹部鼓膜振动产生声音
13.如图所示是老师用金属管制作的乐器,使用木棒,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每一根金属管,金属管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是( )
A.从左到右逐渐变高 B.从左到右逐渐变低 C.从左到右逐渐变强
14.二胡、吉他、琵琶等弦乐器是靠弓或手让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下列关于这些乐器演奏时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演奏时是通过弓勾动琴弦的力度来调节音高的
B.吉他演奏时是通过拨动琴弦的时间长短调节音高的
C.琵琶演奏时是通过改变琴弦的长短来调节音高的
15.在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制作小乐器前要先设计制作方案,根据设计方案来制作,碰到问题再改进
B.制作小乐器前不用设计制作方案,只要一边制作一边设计就可以了
C.制作小乐器后﹐我们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评议
二、对错判别处(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6.在敲小皮鼓的时候,用力的敲击和轻轻地敲能改变声音的音色。 ( )
17.人听不见声音一定是鼓膜出了问题。( )
18.小明回答问题的声音太轻,可以用科学词汇“弱”进行描述。( )
19.自制橡皮筋吉他小乐器,只需要用到纸盒和橡皮筋这两种材料。( )
20.一个有听力障碍的人,就是骂他两句也没关系,反正他也听不到。( )
21.音乐课上小科弹奏尤克里里,如果发现音高偏低,我们需要将弦调紧一些。( )
22.敲击音叉时音叉会发出声音,所以只要对音叉用力,音叉就能发出声音。( )
23.经常用尖锐的工具掏耳屎不利于耳朵的健康。( )
24.试管中的水在不装满的情况下,装的水越多,用嘴对着试管吹的音调越低。( )
25.使用“土电话”时,要将棉线拉直听效果才好。( )
三、知识展示台(每空1分,共17分)
26.声音有 和 之分。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声音越 ,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小,声音越 。
27.在“风雨声、读书声、雷鸣声、电铃声”中,属于自然界发出的声音有 ,属于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有 。
28.“隔墙有耳”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古时候,人们常用耳朵贴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追兵,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填“固体”或“气体”)
29.一个振动的物体(发声)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 ,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 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 ,液体的振动转化成 , 接受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3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选填“音量”“音高”)来描述。
31.小科将气球皮用橡皮筋固定在杯口,并在上面放上纸屑。实验中气球皮模拟 ,在气球皮上放纸屑的作用是 ,敲击音叉后靠近气球皮,观察到的现象是 。
四、巧妙连连看(每线1分,共5分)
32.把生活中有关的声音现象与原因用线连起来。
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 声音的强弱是可以控制的
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喇叭会感到振动 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
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声音就会消失 声音可以再物体上传播
吉他能发出许多不同的美妙的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给摩托车的发动机装上消声器 物体粗细不同发出的音高也不同
五、排排序(6分)
33.下面是耳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它们的功能,请你标出人耳的各部分结构得到声音信号的先后顺序。
( )听觉神经——把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 )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 )外耳道——传送声波
( )耳郭——收集声波
( )鼓膜——产生振动
( )听小骨——传递振动
六、科学综合室(32分)
34.(4分)相信课下你也制作了小乐器,画一画你制作的乐器的设计图。要求能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1)设计方案:用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画出小乐器的设计图,在图中注明所用的材料和数量。
(2)解释:你是怎样让小乐器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的?
35.(10分)探究声音的传播。
(1)将一个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我们 声音。用抽气筒慢慢的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仔细聆听,发现 闹钟的声音了。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 了。这说明声音可以依靠 向各个方向传播。
(2)下图是同学们自己制作的土电话,土电话靠 、 物质传播声音。
(3)“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说明声音会在 中传播。
(4)小结: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36.(10分)在自制小乐器的活动中,小科和同学们制作出各具特色的小乐器—尤克里里
(1)A组用吸管制作了一个吸管排箫(下图),它是利用( )振动来发出声音。
A.声带 B.空气 C.吸管
(2)如果将排箫的“5”这根吸管再剪短一些,那么这根吸管发出的声音会变 。
(3)B组利用4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制作了一个弹拨乐器,如图。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发出的声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1234 B.4321 C.2341
(4)小科演奏时,发现乐器的声音太弱了,可以让声音变得更强的方法是( )。
A.换更细的橡皮筋 B.用力拨动橡皮筋 C.把橡皮筋拉得更紧
(5)小科将一根废弃的不锈钢管分成长短不同的5段,制作了一个敲击乐器。依次敲击1号到5号钢管,发出的声音( )。
A.音高一样 B.从高到低 C.从低到高
37.(8分)小明在学习完《声音》单元后,参加了海南省小学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优秀案例比赛,其参赛内容主要围绕《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3-4年级规定的“必做探究实践活动”展开。小明在比赛中做的实验是“观察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
(1)图1是小明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图,需要的器材有:音叉、乒乓球、细线、铁架台。正确的探究步骤是( )。
①将乒乓球用细线悬挂起来,使其能够接触到音叉
②观察乒乓球被音叉接触时的反应以及音叉的发声情况
③轻轻敲击音叉,然后将其轻轻接触悬挂的乒乓球
④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分析声音的产生与音叉振动的关系。
⑤重复步骤2和3,直接将静止的音叉接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反应
A.①③②⑤④ B.②③④⑤① C.③⑤①②④
(2)小明把乒乓球紧贴音叉,轻轻敲击音叉后,发现音叉发出声音时乒乓球会反复跳动,这个现象不能说明( )。
A.液体可以传播声音B.音叉可以传递振动 C.音叉发声是由于音叉振动产生的
(3)小明停止对音叉的敲击后,发现乒乓球也慢慢向音叉靠近直到静止不动,这说明( )。
A.音叉发出的声音变强,乒乓球的振动幅度变小
B.音叉发出的声音变弱,乒乓球的振动幅度变小
C.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对乒乓球振动幅度没有影响
(4)学习了《声音的高与低》一课后,我们知道声音的高低是由音叉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当小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时,观察到( )发出的声音最低。
A.振动频率慢的大音叉 B.振动频率较快的中音叉 C.振动频率快的小音叉
(5)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A.只有气体 B.只有液体 C.固体、液体和气体
(6)音叉发出的声音传递到小明的大脑中所经过的路径是( )。
A.耳廓—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大脑—鼓膜
B.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大脑—耳蜗
C.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
(7)小明在利用音叉探究声音后,想要制作一个小乐器,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先设计制作方案,再画出制作小乐器的示意图
B.先制作小乐器,再画设计图
C.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用的材料及怎么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
(8)小明在学习完《声音》单元后,认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B.飞虫进入外耳道是没有影响的,可以不用管
C.可以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
答案第2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25学年第一学期单元练习卷(四年级 科学第一单元提升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五、排排序。(6分)
33.下面是耳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它们的功能,请你标出人耳的各部分结构得到声音信号的先后顺序。
( )听觉神经——把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 )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 )外耳道——传送声波
( )耳郭——收集声波
( )鼓膜——产生振动
( )听小骨——传递振动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六、科学综合室。(32分)
34.(1)
(2)
35.(1) (2)
(3) (4)
36.(1) (2) (3)
(4) (5)
37.(1) (2) (3)
(4) (5) (6)
(7) (8)
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选)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1.[A][B][C]
12.[A][B][C]
13.[A][B][C]
14.[A][B][C]
15.[A][B][C]
6.[A][B][C]
7.[A][B][C]
8.[A][B][C]
9.[A][B][C]
10.[A][B][C]
1.[A][B][C]
2.[A][B][C]
3.[A][B][C]
4.[A][B][C]
5.[A][B][C]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三、填空。(17分,每空1分)
26. 27.
28. 29.
30. 31.
四、连线。(5分)
32.把生活中有关的声音现象与原因用线连起来。
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 声音的强弱是可以控制的
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喇叭会感到振动 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
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声音就会消失 声音可以再物体上传播
吉他能发出许多不同的美妙的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给摩托车的发动机装上消声器 物体粗细不同发出的音高也不同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