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青岛-五四版)
四、连线题(共10分)
34.花瓣 制造花粉
雄蕊 接受花粉
雌蕊 保护未开的花
花萼 吸引昆虫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五、简答题(10分)
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30分)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11. [ A ] [ B ] [ C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14. [ A ] [ B ] [ C ]
15. [ A ] [ B ] [ C ] 16. [ A ] [ B ] [ C ] 17. [ A ] [ B ] [ C ]
18. [ A ] [ B ] [ C ] 19. [ A ] [ B ] [ C ] 20. [ A ] [ B ] [ C ]
21. [ A ] [ B ] [ C ] 22. [ A ] [ B ] [ C ] 23. [ A ] [ B ] [ C ]
六、实验题(10分)
37.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分)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21. [×] [√] 32. [×] [√] 33. [×] [√]
七、综合题(12分)
38. (1)__________________ (2)[ A ] [ B ] [ C ]
(3)[ A ] [ B ] [ C ] (4)__________________
(5)[ A ] [ B ] [ C ] (6)[ A ] [ B ] [ C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20分)
1. 2.
3. 4.
5. 6.
7. 8.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青岛-五四版)
一、填空题(20分)
1.1升的水和____________毫升的果汁同等体积。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____________影子比较短。
3.小智做了一次冰糖溶解实验,根据图中所示,他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是否影响冰糖溶解的快慢。
4.观察植物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发现根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如分布范围广、向地生长等,结合课本观察)。
5.《乌鸦喝水》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科学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做模拟影子变化的实验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让影子发生变化。
7.我们平时吃的番茄是果实,果实属于植物的____________器官。
8.推测植物根的作用:一是____________植株,二是____________水分和无机盐。
二、选择题(30分)
9.要让一块大冰糖溶解得最快,最合适的方法是( )。
A.直接放入冷水
B.碾碎后放入热水并搅拌
C.整块放入热水不搅拌
10.小宇在预探究根的作用实验时,他在水面处固定了一条红线,这条红线的作用是( )。
A.好看 B.固定植物 C.方便观察水量变化
11.小红军机智的将盐在敌人的眼皮下带上了山,他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溶解 B.蒸发 C.先溶解再蒸发
12.下列关于“溶解得多或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都一样
B.一定量的水溶解物质的量是有限的
C.水温越低,溶解的物质一定越多
13.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中,利用光影来计时的是( )。
A.地动仪 B.日晷 C.司南
14.古时候的中国人利用圭表对自然现象进行长时间的观测和记录,划分出二十四节气。12月22日是冬至日,正午时候太阳高度最低。由此推断,这一天正午时阳光下的影子最有可能是( )。
A. B. C.
15.妙妙在玩手影游戏时,发现手离光源越近,手影(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16.在松软的土地上练习单脚站立和单手倒立,鞋印和手掌印的凹陷程度是( )。
A.鞋印深 B.一样深 C.手掌印深
17.奇奇把两个充的一样大的气球挂在了平衡尺的两端,调节平衡后,他用针慢慢的扎破了右边的气球,右边的气球逐渐变的瘪了,同时发现左边的气球在慢慢的下沉。奇奇反复做了三次实验,结果看到的现象都一样,这个实验说明的是( )。
A.空气是会流动的 B.空气有确定的体积 C.空气是有质量的
18.要使用量筒量取20ml的水,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
A. B. C.
19.像花生油这样的物体属于( )像木材这样的物体属于( )。像空气这样的物体属于( )。
①固体 ②液体 ③气体 ④不明体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④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果实的是( )。
A.梨 B.苹果 C.花生米
21.一朵凤仙花是由( )组成的。
A.花瓣、花蕊两部分 B.花萼、花瓣、雄蕊三部分 C.花萼、花瓣、雌蕊、雄蕊四部分
22.选择一片叶子较大的植物,在叶片上套上一个干燥的塑料袋,过一段时间,塑料袋上会有水珠,这是植物叶片的( )作用。
A.光合 B.蒸腾 C.呼吸
23.我们常吃的生姜,它属于植物的( )部分。
A.根 B.茎 C.果实
三、判断题(10分)
24.冲红糖水时用热水,是利用了加热加快溶解的原理。( )
25.把食盐研碎后,和水的接触面积变大,能加快溶解。( )
26.用量筒可以测量小石子的体积。( )
27.虽然世界各地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日晷,但是基本的构造都是相同的。( )
28.用手电筒分别从上面和侧面照射同一个长方体文具盒,产生的影子长短可能不同。( )
29.无论何时,我们都可以用日晷来确定时间。( )
30.气体的体积比固体的体积大。( )
31.同体积的油和水相比一样重。( )
32.苹果、桃、西瓜等果实大小、形状不同,但它们都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 )
33.在研究根是否吸收水分的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水蒸发。( )
四、连线题(8分)
34.花瓣 制造花粉
雄蕊 接受花粉
雌蕊 保护未开的花
花萼 吸引昆虫
五、简答题(10分)
35.在做模拟影子的形成实验时,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36.说一说你知道的生活中的压力容器和它可能带来的危害?应该如何防止和避免这些灾害
六、实验题(10分)
37.如图是某同学在家中探究食盐溶解的快慢是否和温度有关,做了如下实验
(1)甲杯中倒入40毫升冷水,乙杯中倒入____________毫升热水。
(2)甲杯中放入2勺细盐粒,乙杯中放入____________勺细盐粒。
(3)过一会儿,发现甲杯中还有食盐颗粒,但乙杯中的食盐不见了。从操作结果可以看出:食盐溶解快慢与温度____________,且温度越高,溶解____________。
(4)在食盐溶解时____________(选填“要”或“不要”)搅拌。
七、综合题(12分)
38.实验小学劳动小组开垦了一块“快乐农田”,三(1)班的学生在农田里种植了各种植物:黄瓜、番茄、绿豆、油菜……探究小组每天都坚持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
探究小组对植物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将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盛有水的大试管中,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观察试管中水量的变化。
实验二:取一段新鲜的植物,将植物的下端浸入水中,在水中滴人红色色素,过一段时间后横向剪开观察。
(1)一段时间后,在实验一中观察到水面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2)实验二中在水中加入红色色素的目的是( )。
A.使观察到的现象更明显 B.提供营养 C.没有作用
(3)将实验二中的植物横着剪开茎,发现横切面( ),说明茎具有( )作用。
A.全部被染红;吸收 B.没变化;运输 C.部分被染红;运输
(4)如图所示,将花盆中的植物拔出时,会连花盆中的土壤也一起取出来。这个现象说明根还有____________(填“固定土壤”或“美观”)的作用。
(5)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油菜的用途,判断它属于( )。
A.经济作物 B.粮食作物 C.观赏植物
(6)种子的种皮具有什么作用( )。
A.保护种子 B.发育成植物苗 C.吸收水分和营养
参考答案
1.1000
【解析】1升等于1000毫升,所以1升的水和1000毫升的果汁同等体积。
2.中午
【解析】一天中,太阳的位置会变化:早晨和傍晚,太阳位置较低,阳光斜射,因此物体的影子比较长;而中午时,太阳升到天空最高处,阳光接近垂直照射,所以影子比较短。
3.温度
【解析】根据图中所示,实验①是将块状冰糖放入100mL冷水里,实验②是将块状冰糖放入100mL热水里,对比实验①和②,我们可知,改变的条件是温度。所以他研究的问题是温度是否影响冰糖溶解的快慢。
4.分布广
【解析】根的主要功能包括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等。在土壤中,我观察到根通常向各个方向生长,覆盖较广的区域,以便吸收更多水分和养分。
5.固体占据空间
【解析】乌鸦喝水的故事里,乌鸦将小石子放入瓶子里,小石子把瓶子中的空气挤出,水面就会升高一点,当水面没有上升到瓶口时,占据瓶子空间的物质是空气。所以《乌鸦喝水》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科学道理:固体占据空间。
6.光的照射角度 木圆柱的摆放
【解析】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和木圆柱的摆放来让影子发生变化。
7.繁殖
【解析】植物的果实里面包含种子,种子可用于繁殖新的植株,在植物器官分类中,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番茄是果实,所以果实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
8.固定 吸收
【解析】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输送、贮藏、固着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
9.B
【解析】A. 直接放入冷水时,温度低且冰糖颗粒大,溶解速度较慢。A选项错误。
B. 碾碎后放入热水并搅拌,既增大了接触面积,又提高了温度,同时搅拌加速溶解,综合效果最好。B选项正确。
C. 整块放入热水不搅拌,虽然温度高,但颗粒大且未搅拌,溶解速度不如B快。C选项错误。
故选B。
10.C
【解析】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进行根的作用实验时,做标记的目的是方便观察水量变化。故选C。
11.C
【解析】盐能溶解于水,形成盐水。小红军将盐溶解成盐水后,便于隐藏和携带。到达山上后,通过蒸发水分,盐会重新析出。因此,正确的方法是先溶解再蒸发。故选C。
12.B
【解析】A.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例如盐和糖的溶解量可能不同,因此并非所有物质溶解量都一样。A选项错误。
B.一定量的水能溶解的物质有最大量,达到饱和后无法继续溶解,因此溶解量是有限的。B选项正确。
C.大多数固体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溶解得更多,水温低反而溶解量减少。C选项错误。
故选B。
13.B
【解析】A.地动仪是汉代张衡发明的监测地震的仪器,通过感知地面震动来指示地震方向,与计时无关,因此A选项错误。
B.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太阳照射晷针投影在晷盘上的位置变化来测定时间的工具,直接运用了光影原理,因此B选项正确。
C.司南是战国时期发明的指南工具,利用磁石指极特性辨别方向,与计时无关,因此C选项错误。
14.C
【解析】在北半球,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正午时分,太阳位于一年中最低的位置,即太阳高度角最小。物体影子的长度与太阳高度角成反比。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冬至日应该显示的是最长的旗杆影子,选C。
15.A
【解析】影子的形成与物体和光源的位置有关。当手离光源越近时,遮挡的光线范围更大,导致投射到背景上的影子面积增加,因此手影会变得更大。故选A。
16.C
【解析】当单脚站立和单手倒立时,人对地面的压力相同(等于体重),但受力面积不同。单脚站立时,鞋底接触面积较大;单手倒立时,手掌接触面积较小。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越大,凹陷程度越深。因此,手掌印的凹陷比鞋印更深。故选C。
17.C
【解析】A.虽然空气确实会流动,但这个实验现象主要是因为质量变化导致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B.这个实验并不能直接说明空气有“确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是可以变化的(被压缩或膨胀),实验中气球变瘪只是体积减小,关键在于质量减小导致平衡被打破。选项不符合题意;
C.正是因为气球内的空气具有质量,逸出后导致质量变化,才引起了平衡尺的倾斜。如果空气没有质量,即使气球变瘪,也不会影响平衡尺的状态。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18.C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或俯视读数时,会造成数据偏差。故选C。
19.B
【解析】花生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会随着容器的形状而改变,符合液体的特征,所以像花生油这样的物体属于液体。木材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质地坚硬,具有固体的特性,因此像木材这样的物体属于固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够充满整个空间,容易被压缩,具有气体的典型特点,所以像空气这样的物体属于气体。故选B。
20.C
【解析】梨和苹果:它们都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属于典型的果实。我们吃的部分就是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
花生米:花生米实际上是花生的种子。花生果实的外面那层硬壳是果皮,里面包着的“花生米”(花生仁)才是种子。虽然我们通常把整个花生(包括壳和仁)都叫做花生,但从植物学角度看,“花生米”指的是种子,而不是果实。因此,花生米不属于植物果实。选C。
21.C
【解析】一朵完整的花通常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凤仙花的结构符合这一基本特征:花萼保护未开放的花蕾,花瓣吸引昆虫传粉,雄蕊产生花粉,雌蕊接受花粉并发育成果实。
A.花瓣和花蕊两部分:花蕊包含雄蕊和雌蕊,但未单独列出花萼,描述不完整。
B.花萼、花瓣、雄蕊三部分:缺少雌蕊,结构不完整。
C.花萼、花瓣、雌蕊、雄蕊四部分:完整涵盖花的四个基本结构。
故选C。
22.B
【解析】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将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称为蒸腾作用。套上干燥塑料袋后,叶片蒸发的水蒸气在袋内遇冷凝结成水珠。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均不会直接形成大量水珠。故选B。
23.B
【解析】植物中,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如萝卜;茎负责输送养分,有的茎能储存营养,如土豆是块茎。生姜虽然生长在地下,但表面有芽眼,能发芽繁殖,属于茎。根通常没有芽眼。故选B。
24.√
【解析】温度升高能加快物质溶解。冲红糖水时使用热水,提高了水的温度,使红糖颗粒的分子运动加快,从而加速溶解。这与加热能加快溶解的科学原理一致。故描述正确。
25.√
【解析】食盐研碎后颗粒变小,与水接触的表面积增大,溶解速度加快。溶解的快慢与物质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溶解越快。题目所述现象符合这一科学原理,因此判断正确。
26.√
【解析】使用量筒测量小石头体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利用了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所排开的液体体积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所以该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27.√
【解析】日晷是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它利用太阳光投射影子的原理工作。虽然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日晷类型(如水平日晷、垂直日晷等),但它们的基本构造都包含两个关键部分:
晷针(或指针):一根直立的杆,用于产生影子。
晷面(或刻度盘):一个有刻度的平面,影子落在上面指示时间。
28.√
【解析】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光源位置不同时,物体遮挡光线形成的影子长度可能变化。例如,正上方照射时影子较短,侧面较低角度照射时影子较长。因此题目说法正确。
29.×
【解析】日晷利用太阳照射物体产生的影子计时,必须在有阳光的白天使用。阴天、雨天或夜晚没有阳光时,无法形成清晰影子,因此不能使用。题目中“无论何时”表述错误。
30.×
【解析】气体和固体的体积大小取决于它们各自的量,不能简单地说气体体积比固体体积大。
31.×
【解析】通过比较水和食用油可知,同体积的食用油比水轻,食用油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食用油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的重量相比较,结果是水更重一些。
32.√
【解析】果实由果皮和种子构成是植物的基本结构特征。苹果的可食用部分主要由花托发育形成,但其外层仍属于果皮,内部包裹种子;桃的果肉为果皮,硬核内含有种子;西瓜的瓜皮和瓜瓤均属果皮,瓜子为种子。三种果实虽形态差异大,但均符合果实的共同结构特征。
33.√
【解析】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变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即蒸发。实验中在水面滴植物油,油层覆盖水面,隔绝空气,减少水分蒸发,确保实验中减少的水分主要由根吸收,而非蒸发导致。
34.
【解析】花瓣的作用是吸引昆虫,然后利用昆虫传播花粉;雄蕊的作用是制造花粉,为受精做准备;雌蕊的作用是接受花粉,产生卵细胞,并使的雌雄配子顺利受精。花萼的作用是保护着雄蕊和雌蕊,免受不良条件的侵害。
35.光的照射角度;物体的摆放方式。
【解析】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来越小。影子的形状还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所照射物体的摆放位置有关。
36.生活中的压力容器有液化气罐、压力锅、发胶罐、手喷彩带筒、碳酸饮料瓶等。它们都有可能在某种刺激下会发生爆炸,所以避免高温、暴晒,按照安全标准使用,远离危险压力容器,不要随意打开无标识的容器等,可以防止和避免这些灾害。
【分析】像压力锅、液化气罐这样盛装气体或液体,能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称为压力容器。压力容器中的压缩气体具有能量,瞬间释放时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有些压力容器中装有易燃易爆气体,使用不当容易引发事故。
【解析】压力容器中的压缩气体具有能量,瞬间释放时有一定的破坏性。生活中的压力容器有液化气罐、压力锅、发胶罐、手喷彩带筒、碳酸饮料瓶等。避免高温、暴晒,按照安全标准使用,远离危险压力容器,不要随意打开无标识的容器等。
37. 40 2 有关 越快 不要
【分析】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 只有一个条件变化, 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最终那个变量与这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给出的实验步骤中已经发现,甲杯是冷水,乙杯是热水,变量是水的温度,其他条件应该一样,
【小题1】对比试验中改变的是水的温度,水量应保持一致。甲杯中倒入40毫升冷水,乙杯中也应倒入40毫升热水。
【小题2】对比试验中改变的是水的温度,加盐量应保持一致。甲杯中放入2勺细盐粒,乙杯中放入2勺细盐粒。
【小题3】过一会儿,发现甲杯中还有食盐颗粒,但乙杯中的食盐不见了。根据实验结果,食盐溶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小题4】搅拌的程度无法完美控制,为了防止搅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应该不搅拌。
38.(1)下降 (2)A (3)C (4)固定土壤 (5)A (6)A
【分析】植物的茎内有许多导管,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供给茎本身和叶花等利用;它也可以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供植物使用或贮藏。
【小题1】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将带根的植物放入试管中,植物会持续吸收试管里的水。因此,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会减少。
【小题2】这个实验是为了观察植物茎的运输功能,特别是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通过导管)是如何从根部向上运输的。加入红色色素可以让这个过程更容易被观察到,因为红色的液体在白色的茎中移动会更明显。故选A。
【小题3】植物的茎内部有专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叫做导管。导管通常位于茎的木质部。当红色液体被吸收后,会沿着导管向上运输。因此,将茎横向剪开,会发现只有含有导管的那个部分(通常是靠近中心的木质部)被染成红色,而不是整个横切面都被染红。这表明茎具有运输作用。故选C。
【小题4】 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生长,会缠绕、穿插在土壤颗粒之间,将土壤固定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拔出植物时,常常会带起一部分土壤。
【小题5】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它的种子可以榨油(菜籽油),油菜花也可以作为蜜源植物。根据其主要用途(榨油),它属于经济作物。故选A。
【小题6】种皮是包裹在种子最外层的结构。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种子内部的胚和营养物质,防止机械损伤、病原体侵入以及过度失水或吸水。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