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1 21:5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素养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图片展示,了解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了解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2.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与经济的反映。
阅读教材39页,完成下面表格
姓名 时期
地区 学派
思想主张 著作 学派 一、老子和《道德经》
阅读课本P39,完成下面表格
姓名 时期
地区 学派
思想主张 著作 历史地位 一、老子和《道德经》
李耳,字聃
春秋后期
楚国
道家
《道德经》(又称《老子》)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核心思想: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②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③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④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姓名 时期 学派
地区 著作 主要思想 教育成就 历史地位 阅读教材40-41页,完成下面表格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姓名 时期 学派 儒家
地区 著作 主要思想 教育成就 历史地位 鲁国
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子仲尼
春秋后期
阅读课本P40-P41,完成下面表格
①创办私学;②主张“有教无类”;
③因材施教、举一反三
①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
②政治上反对苛政,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一: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断垣(yuán),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
答:(仁)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育主张:
有教无类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阅读以下小故事,我们可以得出孔子有着怎么样的教育方法?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影响
①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②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百家
争鸣
不同思想学派对各种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是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杂家等十家。
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
三、百家争鸣
阅读材料,思考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推广,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在剧烈复杂的兼并战争中,各诸侯国各集团都需要出谋划策的智能之人,以使自己能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立住脚跟并寻求发展,因此争士、养士、用士一时蔚然成风,士阶级得到重用。
——《孔子丛卷二·居卫第七》
材料三 古代的学问集中在统治阶级手上,周朝王室衰微后,官员就分散了,到四方去,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左传·昭公十七年》
三、百家争鸣
答:①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
②士阶级得到重用
③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三、百家争鸣
各学派及主张
学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代表 人物
著作
思想 主张
阅读教材41-42页,完成下面表格
三、百家争鸣
学派及主张
学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代表 人物
著作
思想 主张
孟子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仁者无敌
荀子
《荀子》
礼治;
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庄子
《庄子》
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韩非
《韩非子》
法家学说集大成者;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阅读教材41-42页,完成下面表格
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孔孟荀
老庄
墨子
韩非商鞅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三、百家争鸣
时代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春秋 后期 道家 《道德经》
儒家 《论语》
兵家 《孙子兵法》
战国 儒家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
政治主张: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
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提出因材施教
文化贡献:精心整理修订古籍
顺应自然;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仁者无敌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孔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荀子
老子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孙武
1.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思想主张
中属于孔子的是( D )
A.“以法治国” B.“顺应自然”
C.“兼爱”“非攻” D.“仁者爱人”
巩固练习
D
2.小明的期中考试考砸了,爸爸却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爸爸的说法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巩固练习
C
3.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自春秋创立,……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
A.仁 B.礼治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巩固练习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