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七章 健康的生活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科学认知传染病,理性防控传染病
1975年8月的一天,肝病专家陶其敏 从冰箱取出一支疫苗请护士为她注射。这支疫苗是她带领研究团队刚刚研制出 来的我国第一代乙肝疫苗。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疫苗研制出来后,由于当时我国没有做动物试验的条件,为了让乙肝疫苗尽快应用,陶其敏毅然率先接种了乙肝疫苗,获得了第一手的安全数据。她的研究开创了我国用疫苗预防 乙肝的先河。通过普及乙肝疫苗的接种,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显著下降。
读一读·科学故事
陶其敏:中国乙肝疫苗之母,她用一生拯救 1.2亿国人
理解病原体与健康的关系,认识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性。
能设计并开展简单的探究或调查,
验证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践行健康生活,并能在疫情中
理性判断、履行社会责任。
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社会责任:
学习目标
运用传染病流行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
的传染病传播问题。
脂肪肝
我不会传染哦
我是会传染的
肝细胞内脂肪沉积过多导致
由肝炎病毒(能增殖、传播)引起
想一想 议一议
常见的病毒性肝炎除了乙肝,还有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丙型病毒性肝炎等,它们都具有传染性。但脂肪性肝炎不传染。同样都是肝炎,有的传染,有的不传染,这是为什么呢?
乙肝
Part one
传染病及其
危害
传染病及其危害
由 (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
能在 或 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作传染病。
传染病:
病原体
人与人
人与动物
疾病
传染病
非传染病
传染性
流行性
新冠肺炎爆发的时间线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
传染病及其危害
细菌性传染病
结核分枝杆菌
鼠疫耶尔森菌
伤寒杆菌
淋病奈瑟球菌
结核病
鼠疫
伤寒
淋病
传染病的分类:
病毒性传染病
病毒性传染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肝炎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SARS病毒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新冠肺炎
SARS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及其危害
寄生虫传染病
血吸虫
蛔虫
蛲虫
刺球蚴
血吸虫病
蛔虫病
蛲虫病
刺球蚴病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
传染病的分类:
小资料
蛔虫、蛲虫等蠕虫常寄生于人的肠道,引发肠道蠕虫病。肠道有蛔虫的患者可能会食欲减退、贫血等。感染蛲虫的患者常有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的症状。
传染病及其危害
新冠肺炎
霍乱
艾滋病
登革热
乙肝
鼠疫
甲流
非典
禽流感
结核病
血吸虫病
天花
新发传染病不仅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造
成威胁,还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Part two
传染病流行的
基本环节
①流行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患者的鼻涕、唾液和痰液中有大量的流感病毒。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接触过流感患者及其用品可能传染上流感。与青壮年相比,老人、孩子更容易患流感。
流感传播环节
流感患者
带病毒的空气
老人、小孩等
观察·思考
传染病的流行环结
病原体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①分析流感的传播途径,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
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
观察·思考
传染病的流行环结
讨论:
飞沫、空气传播
阻挡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以免传染给他人
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以更容易患流感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②甲肝患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用的分开,否则
容易使家人感染。甲肝饭店的餐具要严格消毒,否则可能使顾客感染甲肝、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
甲肝传播环节
甲肝患者
餐具、碗筷
家人、顾客
观察·思考
传染病的流行环结
②料中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谈谈你的认识。
讨论:
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隔离开,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免家人、顾客染上传染病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任务二
流感传播环节
流感患者
带病毒的空气
老人、小孩等
甲肝传播环节
甲肝患者
餐具、碗筷
家人、顾客
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传染源
缺乏其中任一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观察·思考
传染病的流行环结
③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要经过哪些环节?根据上述资料和有关知识作出概括。
讨论: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流感患者
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染源:
禽流感病鸡
①新冠肺炎痊愈者
②沾有蛔虫卵的水或蔬菜
③携带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鸡
④引起甲肝的甲型病毒
×
×
×
√
新冠肺炎的传染源和病原体分别是什么?
试一试:判断下列是否为传染源
新冠肺炎传染源:
新冠肺炎病原体:
感染者、携带者
病毒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传播途径: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血液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肺结核、流感、
新冠肺炎等
霍乱、伤寒、
甲肝、蛔虫病等
基孔尼亚热、疟疾等
血吸虫病、
新冠肺炎等
艾滋病、
乙肝等
饮食传播
空气传播
接触传播
任务二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易感人群: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孕妇、老人、新生儿、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Part three
传染病的
预防措施
假如我们班有三名同学患了水痘,为了防止病毒扩散,现在该怎么办呢?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
没得病的人打疫苗、避免接触患病者、锻炼身体等
让患者隔离、住院等
教室、患者用过的东西消毒等
控制
切断
保护
出谋划策:我们已经知道传染病必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才能流行起来,
那你知道怎样才能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呢?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想一想:阅读教材37的内容,思考图中所列举的是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古话今议
《汉书·平帝纪》
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防治传染病的记载,你知道这是采用了哪些防治措施吗
对感染疫病的民众,空出房舍,作为隔离场所,并他们提供医药治疗。
控制传染源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联系生活: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预防乙肝:
接种疫苗,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等:
接种疫苗,
保护易感人群
棘球蚴
预防血吸虫、棘球蚴等寄生虫:
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疟疾是怎样传播的 19世纪末,人们发现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还认识到蚊子会传播疾病,在疟疾高发的沼泽地带蚊子特别多,因此有人推测: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叮咬过疟疾患者的按蚊(一种蚊子)的唾液中有疟原虫,未感染疟疾的人被它叮咬后可能会患病。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思维训练
判定因果
讨论:①关于蚊子传播疟疾的推测有道理吗 证据充分吗
推测的合理性:蚊子唾液中有疟原虫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的推测在生物学上
有道理,因为许多疾病通过蚊子传播。
能。因为在按蚊唾液中发现了疟原虫,这是按蚊携带病原体的直接证据。未感染疟疾的人被携带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患病的事实,进一步证明了按蚊传播疟疾。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思维训练
判定因果
②根据进一步研究发现的证据,能否得出按蚊传播疟疾的结论
初始证据不足:仅发现蚊子唾液中有疟原虫不足以证明传播,需要疟原虫
在蚊子体内完成生命周期的阶段,并且证明叮咬能传播疾病。
传染病
流行性
传染性
特点
基本环节
预防措施
包含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切断
保护
控制
包含
病原体
(病毒、细菌、寄生虫)
引起
课堂小结
⑧同时具备传染源和易感人群,传染病就可以流行起来。( )
①狂犬病、甲肝、佝偻病、足癣、龋齿都属于传染病。( )
②对患猪瘟的猪进行填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
③蛔虫病人排出的粪便和HIV病毒均属于传染源。( )
④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 )
⑤预防接种和锻炼身体都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
⑥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水、食物等饮食传播。( )
⑦佩戴口罩可以有效的切断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
×
佝偻病不是
×
√
×
都不是
√
1、判断以下各项说法的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
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
控制传染源
练习与应用
1.1910—1911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肺鼠疫,该病是烈性传染病,由一种杆状细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鼠疫斗士”伍连德提出的防控该遗传病的措施包括:隔离感染者。阻断交通,佩报“伍氏口罩”,对死于该病患者的遗体进行深坑掩埋或焚烧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鼠疫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B. 这种杆状细菌是肺鼠疫的传染源
C. 佩戴“伍氏口罩”可以切断传播途径
D. 对患者的遗体进行深埋或焚烧是在控制传染源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B
二、拓展应用
这是因为保存在实验室里的天花病毒,可能会由于战争等不可预测的原因而散布在空气、水和土壤中,进而进入人体,导致天花流行。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有关部门应该将保存在实验室中的天花病毒定时或定期进行培养,并进行研究,将来一旦天花出现时,可以及时利用保存的天花病毒生产疫苗。
练习与应用
1.天花是一种在全球已经被消灭的传染病。目前只有极少数实验室保存有天花病毒。天花是否有可能“死灰复燃”?为什么?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有关部门要做好哪些工作?
有可能
2. 1956年,我国每1万人中有100人感染症疾。2021年6月,WHO(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我国获得无疟疾认证,而同年全球仍有2.28亿个疟疾病例,约60.2万人死于症疾。请你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疟疾的传播?
(2)科学家在消灭疟疾方面进行了哪些积极的探索?
(3)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发明了以青蒿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抑制全球疟疾蔓延方面,我国还作出了哪些贡献?
切断传播途径,既大规模灭蚊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等人从黄花蒿中分离了青蒿素,在治疗疟疾方面疗效显著
提供青蒿素;供应其他抗疟物资;开展国际合作等
练习与应用
拟订调查提纲:调查题目;目的;地点和时间;调查对象;查找信息的途径等;
实施调查:按照调查提纲进行调查;做好调查记录,如访谈记录,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查找到的关键信息等。
讨论交流:完成调查报告;汇报和展示。
注意事项:没有老师带领和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前往传染病医院、病人家庭等处进行调查,以免染上传染病;如果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调查时一定要尊重被调查人的意愿和隐私权。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课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