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反对党八股
一、深入文本内部,理清逻辑实质
1.梳理论述思路
“分项列举,边破边立”
“摆情况——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的思路
2.文章主体部分列举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这八条罪状的顺序可以打乱吗?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一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二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三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四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五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六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七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八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内容问题
态度动机问题
群众观点问题
语言问题
表现形式问题
写作态度问题
危害后果
危害后果
思想内容
文章形式
表
现
根源
危害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条目 实质 角度
环环相扣——因为“党八股”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所以,那些写作者无法靠实实在在的讲道理来说服人,他们才常常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这种装腔作势的背后,恰恰是对他人(群众和同志)的不尊重、不重视,所以他们常常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由于对对象的不了解、不尊重,所以他们不会认真学习揣摩语言,不会在阅读和实践中向群众、向古人、向外国语言学习,因此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语言贫乏的背后,更是思想的匮乏,是因为他们不肯真正学习,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精神,没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没有马列主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将理论探索与实践调查相结合的辩证思维和批判精神,因此往往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文章内部缺乏深入的逻辑性、思想性。因此,“党八股”背后的作者,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的。他们不仅会流毒全党,妨害革命,而且传播出去,还会祸国殃民。
1.“要做对于这些东西的肃清工作和打扫工作,是不容易的。做起来必须得当,就是说,要好好地说理。如果说理说得好,说得恰当,那是会有效力的。说理的首先一个方法,就是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向他们大喝一声,说:“你有病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地叫他们治疗。”——毛泽东
2.“‘五四’时期的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反对封建主义的老八股、老教条的运动,后来被一些人发展到了它的反对方面,产生了新八股、新教条。它们不是生动活泼的东西,而是死硬的东西了”。
3.“如果我们今天不反对新八股和新教条主义,则中国人民的思想又将受另一个形式主义的束缚。”
4.“中国人民的思想就不能从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的束缚下面获得解放,中国就不会有自由独立的希望……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就不能启发。”
那个时代独特的历史问题?
每个时代、每个地域和国度!
永恒的启发意义!
二、单元课文对比,凸显“学习之道”
探讨的问题:《反对党八股》中的“学习之道”,与本单元其他课文之间有什么区别,试完成下列表格。
《反对党八股》的独特性在于,反对党八股需要解放思想、端正态度,进行多方面的学习,这种独特的问题意识和学习态度,将“学习”引向了一个面向历史、时代和现实之问题的过程。通过关切时代问题,进入时代内部,并成为整个时代历史能动地实践的一部分,去改造自我、革命组织和时代,获得精神批判和自我表达的真实能力。让时代获得自己的精神表达,让学习成为时代的一部分,并进而改造现实,这是其他文章所没有的。
《拿来主义》针对的民国时期的“送去主义”,《师说》针对唐代缺乏尊师重教的风气而发等等。但其他文章的问题意识及其针对性,一是局限在个体领域,首先指向的自我的转变和学习;二是局限在文化道德领域,如《师说》《读书:前提和目的》等,即使是《拿来主义》的尖锐批评,针对的也是时代一般的思想意识。
而在《反对党八股》里,“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的思考和涵养,更是深入历史、推动历史的一种实践,个人的学习,和时代的组织力量、历史的变迁发展,有着深深地关联。
三、结合历史背景,追问文章精神
探讨的问题:《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话。当时,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相持阶段,根据地生存尚且困难,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来谈论文风问题,其原因何在?
因为文风背后不仅仅是一般的写作问题、个人的写作方式问题,也是一个时代的思想风气问题,是知识生产和历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这还是一个如何能动地作用于历史实践的问题,文章不是“死”的而是“生动活泼”的,不是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偏见、束缚,而是一个时代和人心的“独立自由的希望”,它与革命政党和革命精神的深入结合,能够产生推动历史和时代的巨大效果。
三、结合历史背景,追问文章精神
这种学习观,不仅根植于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革命情怀,也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态度和方法。这种学习观,更是指向解放和创造学习,是一个在继承中进行批判、解放和创造的过程。我们应当善于吸取传统的或他人的东西,在现实和人民的实践中涵养融汇,并创造新的东西。
这是一个在历史、现实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解放思想、解放语言同时也是解放自我的过程,它最终指向的是个体和社会的解放,这让该文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三、结合历史背景,追问文章精神
这种学习观,不仅根植于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革命情怀,也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态度和方法。这种学习观,更是指向解放和创造学习,是一个在继承中进行批判、解放和创造的过程。我们应当善于吸取传统的或他人的东西,在现实和人民的实践中涵养融汇,并创造新的东西。
这是一个在历史、现实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解放思想、解放语言同时也是解放自我的过程,它最终指向的是个体和社会的解放,这让该文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四、学以致用:以《反对党八股》为解剖刀,解析满分作文
阅读《生活在树上》对照《反对党八股》中列举的八大罪状,逐点解析。
【提示】可依照《反对党八股》列举的八条罪状逐条比对,也可依照病因归类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进行剖析。对作文中难懂的字词不作详细讲解,只要求有兴趣者课余查阅相关资料自主认知。文中难懂的字词,类似于《反对党八股》中的转了两个弯的“工”字;似是而非的引用,类似于“下决心不要群众看”,“装样子故意吓人”;佶屈聱牙的语言,类似于“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
四、学以致用:以《反对党八股》为解剖刀,解析满分作文
逐句朗读,分析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1.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2.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3.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
4.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5.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
6.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
理清思路
逐句朗读,分析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7.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
8.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
9.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
10.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
11.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
12.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
13.可是怎么敢看呢
14.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
15.也不好。
16.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
17.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18.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
19.那又怎么办
20.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
21.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22.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23.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24.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
25.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
26.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28.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在论述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里,作者以“对牛弹琴”作比,讥讽的是什么 以“射箭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作比,所主张的又是什么
讥讽的是写文章不看对象的人。
“对牛弹琴”
“射箭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
主张写文章做演说要看对象看听众。
思考探究
思考: 每条罪状又是怎样进行论述的?请以第一条罪状为例,划分层次,明确思路。
明确:本段分四层:
第一层,揭露党八股第一条罪状。
第二层,先批判“长而空”的文章,指出其表现和后果;再举斯大林的演说之例,表明观点——短些、精粹些;接着分析为什么要短一点——战争时期的实际情况。
第三层:点明“短而空”也不好,强调应“禁绝一切空话”,“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
理清思路
下面五句话中,有一句与其他四句所说的中心意思无关,删去该句后,上下文语言才清晰、连贯,这个句子是( )
①科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史。②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正是思维提供了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③思维科学是在我们致力认识、寻求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④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⑤这种周而复始的螺旋式前进,使人类的思维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概括的发展历程。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理清思路
4. 下面一段话中,有一个句子与其他句子的表达中心不一致,这个句子是( )
①历史是城市的血脉。 ②城市的历史往往是通过城市的建筑物和历史名人来体现的。 ③城市的品味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的品牌。④走到这样的城市里,你就会感觉走进了历史,感觉到这城市的历史深厚底蕴。
A. ① B. ③ C. ② D. ④
理清思路
“只要老老实实扪心自问,我们都可以找到出现警报的地方。”这句话放在下面的语段中最合适的一处是( )(3分)
①人生就是如此,②被小石子打中如果不能及时醒悟,一味置之不理,就会被砖块打中。③如果依然执迷不悟就会被大石头狠狠击中。④但我们还是会厚着脸皮说:“为什么老是我遭殃?”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句后
理清思路
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
破,即对错误思想、言论或行为进行批评功批判;
立,即提出正确的主张、观点和看法。
破中有立是本文说理的一大特点。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使文章具有更大的鲜明性: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批判什么,是非曲直,毫不含糊,旗帜十分鲜明。
在批判每一条罪状时,一般按照“提出问题(摆情况)——分析问题(讲危害, 挖根源)——解决问题(提出改正办法)”这样的层次结构进行论证的。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性和论证力量。
理清思路
练习:请仔细阅读课文的3-7段,任选一段,仿照对课文第二段的分析方式,理清该段的行文思路,写成300字左右的文段。
理清思路
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这是态度和动机部题。先指出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无赖”;然后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在党八股式文章中的表现,指出其危害是“妨害真理”,“对敌人是毫无用处,对同志只有损害”,剖析其根源是“剥削阶级以及流氓无产者所惯用的手段”;最后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指出无产阶级“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靠的是马列主义真理、实事求是与科学。
理清思路
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这是群众观点问题。先用“工人”两字的写法举例说明不看对象的表现;再正面提出做宣传就要看对象,不能“对牛弹琴”,无的放矢;最后告诫党员干部必须对宣传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不能乱讲一顿。
理清思路
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这语言问题。先用“瘪三”这个比喻给党八股画像;再分析语言无味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后果,不深入群众,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人喜欢看;然后正面论述为什么要学习语言,怎样学习语言;最后强调指出群众不欢迎枯燥无味的宣传,党也不需要这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我们的所有干部都是宣传家,都必须学习语言。
理清思路
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这表现形式问题。先指出“开中药铺”的现象,说明这“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再分析其危害,“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来分类”,满足于现象罗列,不思考事物的本质;接着对什么叫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有力地批评了形式主义;最后针对党内情况说明只有揭破形式主义的方法、才能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理清思路
第六条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这是写作态度问题。先指出造成上面五大罪状的原因之一是“责任心不足”;再用洗照镜子作比方、严肃而风趣地批判了那些随随便便、责任心薄弱的同志;最后强调这些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
理清思路
第七条罪状是流毒全党、妨害革命,第八条罪状是传播出去,祸国殃民。最后两条罪状是前六条造成的严重后果。因为道理明白、无须多说,所以作者放在一起简略论述。
理清思路
1.学习本文丰富灵活的论证方法。
例证法。比如,用外来词“干部”说明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的道理。
引证法。比如,引用鲁迅“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的话,批判“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错误。
比喻法。比如,用“每天洗脸、照镜子”阐明写文章、做演说必须要有责任心。
对比法。比如,以党内某些老爷们写的“长而空”的文章,与斯大林的演说进行对比,引导读者从比较中鉴别是非,从而赞成把文章写得短些、精粹些的正确主张。
写作艺术
2.学习本文巧用成语、俗语,善于引例、设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新鲜活泼的表达风格。
歇后语:“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成语:“无的放矢”“对牛弹琴”。
方言:“瘪三”。
日常生活语言:“洗脸,照镜子”。
写作艺术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例证法
引证法
对比论证
斯大林的演说和《资本论》。
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长而空的文章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资本论》与有些老爷的长文章。
归纳总结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请找出文中典型的语句加以分析。
“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作者使用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语言,使道理浅显易懂。
歇后语
谚语
“装腔作势”“无的放矢”
“对牛弹琴”“莫名其妙”
“津津有味”“祸国殃民”
成语
“得胜回朝” “文人学士”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瘪三”“蹩脚”
文言词语
方言词语
语言特点
下列论据论证什么观点
5. 洗脸后照镜子
从反面论证写文章要看对象,有群众观点
切中肯綮
风趣生动
新鲜别致
令人会心
1.“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文章长短要由内容来决定”
“要从实际出发”
2.“对牛弹琴”
3.“得胜回朝”
4.“懒婆娘的裹脚”
“长而空”的文章之令人掩鼻
写文章、演说要有责任心
讽刺那些装腔作势而自鸣得意的人
思考探究
请运用引证法写一段关于“读书”的文字,200字左右。【参考示例】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迁移运用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课文节选的是演讲的主体部分。演讲的开头是这样的:
“刚才凯丰同志讲了今天开会的宗旨。我现在想讲的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怎样拿党八股做它们的宣传工具,或表现形式。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它们还可以躲起来。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1942年,抗日战争正处在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党内主观主义的学风、宗派主义的学风、党八股的文风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严重障碍。另外,我党吸收了大量新党员,他们需要接受思想上的再教育。为了肃清流毒,提高全党的马列水平,我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1941年和1942年,毛泽东分别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报告。
写作背景
“八股”,即八股文,也称“八比”,原为明清时代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应试文体。它要求应考人读一定的书,学一定的注疏(主要是朱熹的注),按规定规格写文章,连字数都有限制,考生只能按照题目的字数敷衍成文。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构成,其中四股各要求有两股文字相对偶。这种八股文,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僵化的,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这种文章后来就成了只讲形式、死板空洞的文章的代名词。
解题
五四运动的一个巨大功劳就是打倒了老八股,但不久,一部分资产阶级文人盲目崇洋,兜售西方教条,鲁迅先生把那些洋教条、程式化了的表现形式称为“洋八股”。党八股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所写的文章,这种文章对于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如同“八股文”,所以称之为党八股。
党八股或者洋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表现形式。因为,主观主义者和宗派主义者他们不肯作调查研究,不肯去学习群众语言,只是坐在屋里臆想和抄书,而党八股搞起来既方便,又能吓唬人、欺骗人。所以反对党八股实际上就是和党内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作斗争。
解题
瘪三(biē) 蹩脚(bié) 接洽(qià)
暴露(lù) 幼稚(zhì) 檄文(xí)
子丑寅卯(yín mǎo) 恐吓(hè)
通读全文,正音释词
生词正音
【以毒攻毒】
【莫名其妙】
【装腔作势】
【言之无物】
【量体裁衣】
【津津有味】
【蹩脚】
【檄文】
用毒药来治疗毒疮等疾病,比喻以恶制恶。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表示发生的事情很奇怪,说不出解释的道理来。
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借以引人注意或以此吓人、骗人。
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按照身材剪裁衣裳,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质量不好,本领不强。
声讨敌人或叛逆者的文书。
通读全文,正音释词
生词释义
政论文
文体介绍
第一部分(1):指出党八股有八大罪状。
第二部分(2-9):具体剖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第三部分(10):必须抛弃党八股,树立新文风。
——引论
——本论
——结论
梳理文章结构
引论: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是提出问题(论点、论题)部分。作者将所要议论的观点、主张、见解、道理,介绍给读者,这一部分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任务是分析问题。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要用尽一切办法(例证、引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分层论证)来证明文章观点。这一部分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结论:是议论文的解决问题部分。就内容来说,是全文的综合、概括、总结、提高和深化。就结构而言,结论要呼应全篇,使文章首尾圆合。这部分回答的是“怎么办”的问题。
梳理文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