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美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法]罗丹《蒙娜丽莎》
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创作的一幅享有世界盛誉的肖像画杰作,代表着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
画作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蒙娜丽莎的眼睛,都会以为她在微笑地看着我们,都在与我们做心灵的交流。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 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老娼妇》
是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家罗丹的杰作,是他独特美学思想的体现。
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位年老的裸体女子,她屈膝低首而坐,似乎沉浸在往日似水年华的回忆中。对比今日如此境地,自然不胜悲哀。人们从这个老娼妇的身上看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她也有过青春年华,她也有过如花似玉的面容和身体,何以落到如此地步呢?这是人生不可逃脱的命运,还是社会造成的?对这位全身布满松树皮般的皱纹、骨瘦如柴的妇人,恐怕没有人会认为这形象很“美”,可是罗丹却认为:“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罗丹用雕刀体现了他的思想。罗丹的伟大在于以一种近乎残忍的真实,把这个悲剧形象的灵魂和肉体呈现在人们面前。论美【英】培根 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本文的观点,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
2、品味美的内涵,能表达对美的理解,能以追求真正的美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学习重点难点
联系相关知识及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知识就是力量.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读书使人充实,谈话使人敏捷,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严,修辞使人善辩,逻辑使人谨严;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与智者交谈。 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 培根名言1、流畅而有感情地阅读课文。2、找出作者谈论了哪几种“美”?3、关于这些“美”各有怎样的看法?4、归结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整体感知美貌形体之美优雅行为之美美德优美的修养外在美内在美美男子颜色之美奇妙的美完美的人像美人优雅的作风之美美的形貌美的德行晚秋的美景最高的美整体(和谐)的美结合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培根
文章短小精悍,许多话都可以引为格言。请你大声朗读课文并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来,仔细品析玩味,从中探寻美的真谛。并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话做一张 “美的格言卡”。 赏析:这句话用宝石为喻,说明了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宝贵。朴素与华丽有一种反差,朴素的背景更能衬托出宝石的华丽,朴实无华能使有美德的人更令人尊敬,而且朴实无华本身也是一种美德。格言一: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大师论美语言准确、精练、隽永、形象。⑴数量和程度等方面的准确表达⑵词句精练,含蓄隽永⑶用比喻、引用等修辞增加形象性通过格言卡的制作,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么特点?凡人说美1、美的断想模仿作者的手法,精心拟出几句关于“美”的言论。美的心灵可以温暖心灵,美的容颜却不能传递容颜 。维纳斯的美不仅仅在于她断臂的遗憾,外在之美换来的只是一时的愉悦,而内在之美却让人一生称赞。 蒙娜丽莎的微笑之所以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美的容貌是眼神与眼神的邂逅,美的德行是心灵与心灵的约会。 美丽的容貌是上天赐予的,美丽的德行是自己精心呵护的。 名人们因为美德为后人所敬仰,可是美德并不只是名人们的专利,我们平凡的人有没有德行之美呢?有人说“美在于发现”,会赞美的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会赞美的人,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赞美别人,就是肯定自己。在别人的优点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别人的表现中,肯定了自己的气度。你的赞美,一如珍珠,令别人愉悦的同时也会使你光华耀眼。同学们,你发现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一些美呢? 请你说一说,赞美一下一位你认为美的身边的人,送他(她)一句精彩的赞美。 示例:你虽然没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但是你在学习上勇于攀登的精神让我感动,我赞美你!? 2、美的评判现实生活中, “人造美女”已屡见不鲜。一些人不顾费用的昂贵,保养的繁琐,技术是否专业……为了追求美的容貌,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
。而《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75.1%的年轻人认同容貌与竞争力存在必然联系。不少人,在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前,通过整容来“提升自信”。凡人说美
根据所给的材料,结合文中的观点,(适当引用文中的语句)选择一个谈谈自己的见解。班上有一名同学,平时喜欢浓妆艳抹,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学校规定穿校服,可她硬是置之不理,而学习则是一塌糊涂。
学了《论美》这一课,请你写一封信劝说她,注意要恰当引用文中的语句。愿同学们拥有美的语言,美的思想,美的德行,做一个美的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终归有年华消逝的时候,只有美德能散发出永恒的光芒!不管容颜俊秀还是长相平凡,只要丰富我们的修养,完善我们的德行,只要我们善良、诚实、自信、自强,我们就可以说——我是最美的!《论美》教案
执教:溧阳市旧县中学 房济民 级别:溧阳市级
班级:九(1)班 时间:10、11
【学习目标】?1、能说出本文的观点,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
2、品味美的内涵,能表达对美的理解,能以追求真正的美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学习重点难点】?联系相关知识及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轻松谈话,引入课题?1、展示画作,对比谈美。
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去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让我们随着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一起来《论美》。
3、作者简介?(略)
二、大师论美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1、文章论了哪几种美??
参考: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 美德
2、作者对于这些“美”各有怎样的看法?由此,可以看出最高层次的美是哪一种美?
参考:“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颜色之美,是纯外在的美;形体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已体现了人的意志和主观努力的因素;优雅行为之美,体现了人的内在素养。三者之美的不同层次的比较,充分表明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内在美重于外在美。所以在三者中最高)美德最美
3、用文中的句子归纳课文的主要观点。
(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培根的随笔,都是劝世箴言之类的短文。 “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话做一张 “美的格言卡”。
【示例】
格言: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赏析(推荐理由):以宝石为喻,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宝贵。
通过格言卡的制作,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么特点?
参考:语言准确、精练、隽永、形象。?
二、凡人谈美
(一)小组合作,编写“我们的论美格言”?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美应该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了,你能模仿作者某些句子的写法,结合自己对美的认识,写出属于你们的论美格言吗?
(二)对照文中的观点,谈谈自己发现的美。
1、名人们因为美德为后人所敬仰,可是美德并不只是名人们的专利,我们平凡的人有没有德行之美呢?有人说“美在于发现”,会赞美的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会赞美的人,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赞美别人,就是肯定自己。在别人的优点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别人的表现中,肯定了自己的气度。你的赞美,一如珍珠,令别人愉悦的同时也会使你光华耀眼。同学们,你发现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一些美呢? 请你说一说,赞美一下一位你认为美的身边的人,送他(她)一句精彩的赞美。
示例:你虽然没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但是你在学习上勇于攀登的精神让我感动,我赞美你!?三、教师寄语?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终归有年华消逝的时候,只有美德能散发出永恒的光芒!不管容颜俊秀还是长相平凡,只要丰富我们的修养,完善我们的德行,只要我们善良、诚实、自信、自强,我们就可以说——我是最美的!?四、作业:?
1、现实生活中, “人造美女”已屡见不鲜。一些人不顾费用的昂贵,保养的繁琐,技术是否专业……为了追求美的容貌,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75.1%的年轻人认同容貌与竞争力存在必然联系。不少人,在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前,通过整容来“提升自信”。
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根据所给的材料,结合文中的观点,(可以适当引用文中的语句)选择一个谈谈自己的见解。
2、班上有一名同学,平时喜欢浓妆艳抹,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学校规定穿校服,可她硬是置之不理,而学习则是一塌糊涂。
你是她的好朋友,学了《论美》这一课,请你写一封信劝说他,注意信中要恰当引用文中的语句。?
【板书设计】
外在美 内在美
美貌 优雅行为之美
形体之美 和谐之美
颜色之美 优雅作风之美
晚秋的美景 优美的修养
美的形貌 美的修行
《论美》教学反思
《论美》是一篇杂感,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找出课文的主要观点,并就观点说出自己的理解,能够自主地发表见解,能够尝试写一小段有观点,有见解的文字。能结合有关观点对社会现实进行评判。因此我在备课时,确立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品味这些有哲理性的格言句子,把握文章的主旨。
第一,选准关键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我们班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低,我意在指导他们在学议论性文章的时候不要有畏难情绪。将句子的品味融汇于写作框架,即作者这样来论证“把美的行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美”这一主旨。以“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为例。通过制作格言卡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整堂课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学生的读、写、感受、说、听的训练很扎实,较好的完成了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第二,在问题预设和生成方面,这节课显得比较突出。在设计问题时,本意是将“美的言行与美得德行结合起来才是最美”作为引导,然后强调“美德最美”的主旨,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主旨的把握比较到位,一下子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也有同学将课文的第一小结作为文章主旨的,这就表现出对文章内容的不熟悉,鉴于这种情况让学生探讨,学生对美也有了新的感受,在请学生谈感受时,有的学生想的更多,感受更深刻,还有同学提出“和谐也是美”的看法,这就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了。
?第三,这节课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都很充分。这节课根据需要安排了几次讨论,基本上都是在先自己准备,然后讨论的形式,因此能做到每人都有话说,每个问题都有价值,在每次讨论结束后,能够选出中心发言人发表小组意见,其他组成员能认真倾听,并对不同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第四,语文教学最大的职责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授,是启发学生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并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带有自己的思考态度去学习,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思辨,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能力。正式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的发言非常踊跃,他们迫不及待的要发表自己对“人造美女”,对“美”的看 法。真正的课堂是师生智慧与灵性的对话,是放飞心灵、生成思想的睿智,是心灵与心灵的会晤。
?但是对这节课,我还是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如设计的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不能使学生对美有本质的认识,也不能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升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有些内容准备不是很充分,布置预习可能不太具体,造成部分同学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我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这次公开课,我受益匪浅,感谢所有来听课的老师对我的指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学的还很多,语文课永远不能脱离整体、脱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