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与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与复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3-17 12: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四分段)五下总复习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再现梳理旧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四种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2.让学生独立地经历“问题-想象-选择-计算-问题解决”的流程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会自己复习的方法。
3.促进认知策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通过制作鱼缸,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立体-平面-立体”的知识运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师:同学们,小鱼要换新家了,你们能帮它选一选吗?(出示各种鱼缸)
学生自由选择鱼缸。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熟悉情境中复习,所以本课以“为小鱼选择合适的家”为主线,创设了“鱼缸”这一现实情境,将体积的相关知识都融入这个情境之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旧知的回顾整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达到综合运用,整体提高的目的。
师:看到这个鱼缸,你想到了那些数学知识?
师适时贴出四种立体图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学生目标明确,直接找到切入点。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梳理
师: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推导过程,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并把你们发现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交流这四个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观察前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你发现了什么?并把你的发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汇报时可以小组选代表汇报,也可以小组四人一起汇报。
生交流,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带领大家一起汇报推导过程及发现。可以派一名代表上来交流,也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上来,每人说一种图形。
师:同学们,咱们还有任务,边听边在脑海中再现这个过程,听完后,请用手势进行判断。一会儿,咱们评评哪位表述的最清楚?我说明白了吗?
请学生上台汇报。
针对学生的表述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寻找发现,引导学生找出这些零散知识之间的联系。复习课的目的是查漏补缺,由学生自主回忆知识,教师可以很好的洞察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断点和薄弱环节。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师:看得出来。咱们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真是扎实,评一评,哪位同学或哪组表述的最清楚?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根据学生的评论进行奖励。
师:我们来看温馨提示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他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师:你的眼睛真亮。这些立体图形本身有什么特点?
生: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完全一样的面。
师:你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其实,具有这样特点的图形还有许多,(课件出示)三棱柱、四、五,……,根据刚才的发现推测,他们的体积怎样计算?
师:你们和科学家一样聪明。所有棱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今天咱们只是初步了解,进入中学后会具体学习。
【设计意图】从学生认知规律来看,知识的学习必须经历习德、巩固、迁移与运用几个阶段,而复习则是后两个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由三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拓展到所有棱柱体的特点,再由这三个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棱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本节课的内容为平台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2.引导建构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立体图形的体积这一部分的知识现在一目了然了,结合刚才的过程,想想,你们以后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怎么办?
师:结合学生的整理进行梳理。可以先在头脑中再现相关的知识点,并将知识点进行进行整理、梳理、归类,就可以将零乱、无序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串,以后我们再来回忆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串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学会建构的方法,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串,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3.综合应用,掌握策略。
1.师:同学们,假如你是生产商,怎样选择下面的材料制作一个鱼缸?有几种方案?
温馨提示: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图片,选择合适的图片制作鱼缸。
(2)小组内交流
解决方案及各自的思考过程。
2.学生小组内进行,教师巡视。
3.小组内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制作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概括出学生经历的“问题-想象-选择-计算-问题解决”的流程。
4.同学们,通过这道题,你体会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要勇敢的退,让学生先说话,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验“立体-平面-立体”的知识应用过程。
三、实际应用,整体提高
趣味探索:
这是一个饮料瓶的示意图,饮料瓶的容积是1250毫升,里面装有一些饮料。将这个饮料瓶正放时,饮料的高度是20厘米,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度是5厘米。瓶里的饮料是多少毫升?如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仅是知识面的拓展,更是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特意选择了有针对性、典型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综合应用进一步巩固认知结构,并做到面向全体,整体提高。
四、拓展延伸
谈话: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我也有很大的收获,认识了这么多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好孩子,同学们,做个有心人,你会收获更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