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9课《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9课《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2 16:1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9.诗词五首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古典诗词的不同体裁,积累有关古典诗词的文学常识。
(二)学习古典诗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品味诗词的意境。
(三)诵读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古典诗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品味诗词的意境。
(二诵读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
三、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习诗歌
《归园田居》
1.朗读《归园田居》,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首联: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
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
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颔联: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颈联: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尾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
4.主旨。
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5.齐读这首诗。
第二课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朗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3.写作背景。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4.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a)
望洞庭湖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b)
赠张丞相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诗的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岳阳城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这里“虚”和“太清”都是指天空。诗人不说天空倒映在湖中,而说湖水涵容天空;不说水天一色,而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突出了洞庭湖的宏大气象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泽,地跨长江南北,后淤积为陆地。如果说“气蒸云梦泽”还只是视觉感受,那“波撼岳阳城”就既是听觉感受,也是触觉感受了。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明确:后两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愿望。
揣摩诗句的深层含义。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济”,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直挂云帆济沧海”)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
求官而不得,只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垂钓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居官位者,甚至可以理解为指张九龄。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自己从此不再做“坐观”者,而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
5.主旨。
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愿为国效力的心愿。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后四句抒写诗人渴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6.齐读这首诗。
《终南别业》
1.朗读《终南别业》,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
“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wǎng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
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随意而行,心情悠闲。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偶然值林叟(sǒu),谈笑无还期”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
突出了“偶然”二字
,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4.主旨。
终南别业表达了作者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5.齐读这首诗。
第三课时
《渔家傲》
1.朗读《渔家傲》,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a)
诗文翻译
海天相接,翻涌着如云波涛,弥漫着茫茫晨雾,天上群星闪烁银河流转,海里千船摇荡扬帆飞舞。我的梦魂帆仿佛飘进天帝住所。听见他亲切的话语,问我究竟想去何处?
我说前方有那漫漫的长路,可叹已黄昏日暮,我空有惊人诗句。九万里长途,大鹏正迎风冲举。风啊,你不要停住,把我这小船吹到那仙人之府。
b)
诗歌赏析
词牌名《渔家傲》,标题《记梦》
分析《渔家傲》上阕:
《渔家傲》首二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以下三句写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天帝,天帝询问自己的去向。
《渔家傲》上阕一开篇,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分析《渔家傲》下阕
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4.主旨。
本词将真实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使梦幻和真实,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构成了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
5.齐读这首诗。
《长相思》
1.朗读《长相思》,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a)
诗文翻译。
我扈驾【扈驾】随侍帝王的车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b)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上片写长途跋涉的情景。
“一程”“一程”的叠用,写出了身离家乡之远,也写出了长途跋山涉水之苦。“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心在关内,心系故园。“夜深千帐灯”,可见军帐之多,队伍庞大,深夜羁旅于野外,思乡之意更浓。
下片“风一更,雪一更”,气候变化渲染了孤寂的氛围,打断了思乡之梦,懊丧之余更怀念宁静祥和的故园。
4.主旨。
《长相思》描写羁旅荒凉的塞外,抒发了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写尽了词人的孤寂和伤感,含蓄地透露了词人厌恶扈从生活的情绪。
5.齐读这首诗。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