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都市精灵》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都市精灵》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2 18:1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都市精灵》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 史岳峰
一、 导入新课
师:人与动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常常彼此依赖,也因此有很多关于人与动物互帮互助的故事传为佳话。你能给我们介绍一则这样的故事吗?
生1:1996年8月的一天,黄开宁在槟榔园除草时发现一条蛇躺在地上,就把它带回了家,用草药给它包扎伤口,把它养了起来。没想到这一养就是9年。如今小蛇已经长成了巨蟒,并成为黄家的一员。黄开宁的孩子刚出生几个月就开始接触它,坐在蛇背上玩。蟒蛇对小孩也特别友善,每当黄开宁夫妇外出时,蟒蛇还能帮助照看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保姆蛇”。
生2: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为了寻找一块坠落在南极的神秘陨石,三位科学家来到了南极。与他们同行的是八只精明强干、忠心耿耿的雪橇犬。在条件恶劣的冰天雪地里,人与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几天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风雪阻挡了他们的探险之旅。由于返程飞机的空间有限,科学家们只好留下了相依为命的雪橇犬,先期返回了基地。风雪又持续了好几个星期,对雪橇犬的救援计划一直无法实施。雪橇犬们忍受着严寒风雪的考验,还要为了填饱肚子与身形庞大的海豹搏斗。但对人类朋友的信任和情感一直支撑着它们顽强求生。180多天后,幸存的六只雪橇犬终于和它们的人类朋友幸福地重逢了。
师:刚才两位同学用简要而流畅的语言讲述了动物与人的故事,看来要和动物做朋友并不难,关键在于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交流。只有这样,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共同探讨一下人和动物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本文是一篇随笔,是散文体裁的一种,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议论。课题“都市精灵”中的“精灵”一词,同学们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生3:“精灵”在有的神话传说中是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
师:很好。那它在文中又有什么新的含义?
生4:精灵在文中指可爱的动物,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动物人格化了,听起来更加亲切,更加可爱。
师:通过对“精灵”这一词语的理解,可见同学们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请同学们一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都市和精灵,作者对这些精灵怀有怎样的感情。
(学生各自阅读课文,边读边作圈点批注)
师:(同学纷纷举手)好,同学们读得很快,谁来说说看文中谈到哪些都市的哪些精灵?生5。
生5:文章中写到了北京的麻雀、老鸹、燕子,昆明的红嘴鸥,上海的鸽子,旧金山的海兽、海鸟。
师:有没有同学要对生5的回答作补充的?
生6:在文中的第二小节还写到了野生的小松鼠,第三小节还提到了啄木鸟、百灵鸟、小黄雀、黄鹂。
生7:文章的第五小节还写到了昔日北京的“一景”老鸹。
师:同学们看的很仔细。那么作者在描写这些“都市”的“精灵”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在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生8:从第一小节中“我”对国内外的参观者说到的那句:“瞧,这是我们的一景”,第二小节“于是我又常常说:‘现代文学馆里还有一宝,一只小松鼠。’”与 第三小节的“只及小麻雀的一半大,歌可是唱得很好听。”可看出“我”的自豪。
师:作者在说“一景”、“一宝”、“幸事”时都难掩自豪之情。哪位同学再作补充?
生9:在第七小节写到:“老鸹和燕子在北京已经很稀有了,麻雀经过大围剿也元气大伤,都构不成北京的景致了,实在非常可惜。”作者把今昔北京的生活图景作了对比,流露出惋惜之情。
师:这儿除了惋惜还有什么其他思想感情吗?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找出关键词。
生10:还有对老鸹的可怜,其实也是对都市精灵没有一个安身之所的可怜,同情。
师:很好。还有读出其他感情的吗?
生11:还有在写到春城昆明每年春节前后都有成千上万只红嘴鸥的羡慕,和对上海人在广场上放养鸽子的佩服。
生12:在第十小节写到旧金山人把看海兽、海鸟当成是“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表现了作者对都市精灵的向往之情。
(边交流边板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板书,大家能看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这些丰富的感情的吗?(“对比”,大部分同学一眼就看出了用了对比的手法)那其中有哪几组对比呢?
生13:我看出了两组对比,一组是今昔北京的生活图景作对比;一组是把北京和昆明、上海、旧金山的生活图景作了对比。
师:概括得很好,其实除了这两组对比之外还有一组的,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学生都很疑惑,找不出)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我“工作的地方?
生14:文章的第一节写“我“工作的地方,也是描写的现在的北京,却也是一幅乌鸦、喜鹊一片欢腾的景象,这是现在北京的一个特例,与整个北京的生活图景作了对比。
师:生14很有眼力。那么作者通过这些对比主要想表达一种什么愿望呢?
生15:我认为主要是想表现了作者希望人与动物能和谐相处的愿望。
生16:我对生15有补充,我认为作者是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从而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的质量,这点可以从课文的第十一小节看出。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生16分析得很全面。作者通过三组对比表现了自己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从而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的质量的愿望。文中作者的感情是丰富的,同样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具特色。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在相应的地方写上批注。
(学生认真研读,写批注)(同学们纷纷举手)好,生17你先给我们说说呢!
生17:我找的是“碰巧了,还能看见一只小松鼠。在北京,在喧闹繁忙的三环路旁边,居然有野生的小松鼠,简直是奇迹。”这里可以看出小松鼠在北京城是十分稀少的,被作者喻为一宝,由此可以体现人们对都市精灵的不珍惜,甚至伤害它们,不能和它们友好相处。
师:思维灵活,分析简练。很好,坐下。
生18:我找的是“其实,仔细观察,能发现,一年四季,有许多品种的鸟会轮流光顾我们这个大院子,不过多半是一只或一双。”我是从“光顾”这个词来理解的,这个词一般指商家对顾客的欢迎,这里用在鸟身上,写出了作者对鸟的欢迎,并赋予了鸟以人的感彩,突出了鸟的可爱。
师:你的分析抓住了“光顾”这个词,不仅有条有理,而且很全面。好,生19。
生19:我找的是“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这里体现了很热闹的场面,并且与北京城的景象作了对比,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
师:好,分析比较全面,但似乎还不太深刻,你们认为呢?生20。
生20:这里热闹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有保护动物的意识,所以人们很爱动物,尽量不去干扰它们的私生活。
师:文中还有类似的生动的画面吗?
生21:第五小节对于以前北京的这段描写,带有拟人的色彩,描绘出北京城黄昏时的一幅万鸟归城的气势磅礴,让我身临其境,如感同身受。
师: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万鸟归城图,很好,生22。
生22:第九小节给我们同样展现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尤其那“小胖手”和“白白胖胖的大鸽子”相映成趣,相信在快节奏的上海,这个画面也带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以轻松。作者不仅对上海人这一创举的佩服,更是对其向往。
生23:在第十小节的“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这段话中,我认为“腾空、滑翔、抿、射、钻“这一系列动词用得十分恰当,将海鸟捕鱼的过程刻画的活灵活现,让人感到生命的鲜活。
师:生23对动词的表达作用分析得很好。还有同学有其他的感受吗?
生24:第四小节中的“居高临下”、“孤独”、“寂寞”这些词让我似乎看到了乌鸦凄清的神态,它们已经没有安身之处了。树上是落寞的鸟,树下是忙碌的人们,可见城市再喧哗,没有动物也显单调,表现作者对小动物深厚的感情。
师:大家对生24的回答有什么看法吗?
生25:我觉得她说的很形象,但还不太全面,不太深入。这里不仅有对乌鸦以及与乌鸦有相同境遇的动物们的同情、可怜,也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悲哀,因为“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更别说其他名贵的鸟了,显露出作者对城市的针砭之意,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
师:会引起读者什么样的思考?
生26:我来说,如果是我我会想: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动物在都市之中找不到安身之所呢?读到十一小节我们就明确了,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提醒我们人类要善待动物,善待我们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的愿望,提出以有无其他精灵作为衡量城市的标准。
师:很好,这几位同学的分析把作者的写作意图揭示出来了。哪位同学能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再作些补充吗?
生27:还是十一小节,作者写到“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这三个“同”字体现了鸟、鱼、兽必须与人同在,如果人类侵犯动物,也正是对自己的侵犯,揭示了保护动物、善待动物的必要性,呼吁人类一定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涵
师:也正是基于作者强烈的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所以提出了“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你赞同作者的这一观点吗?
生28:我赞同作者的这一观点,作者提出了“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还强调应以小动物作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足见某种小动物在一个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都市精灵”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学生读课文,几分钟后纷纷举手。)
生29:从第一小节“瞧,这是我们的一景!”和第五小节“老鸹是北京一景”等句子中可以看出小动物能够成为都市的一种景观。
生30:从第五小节“人们按着它们飞进飞出的钟点劳作休息”可见小动物能起到生物钟的作用。
生31:从文中所描写的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中可以看出城市精灵能给都市带来生机和活力,使人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五、反思问题,深入探究:
师:既然城市的小动物对都市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现在的鸟、鱼、兽渐渐都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生32:是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所造成的。
师:原因找到后,那我们怎样才能克服自己的“霸道行为”,保护好“生存环境”,与鸟、鱼、兽友好相处呢?你可以联系平时所了解的一些情况,说说你的看法。
生33:我认为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不随便倾到垃圾和排放污水,尤其像一些化工厂,水泥厂之类。
(应和声大起,议论纷纷)
师:从自身做起,很好。还有其他看法吗?
生34:我觉得生33讲得非常好,但是总有些“利”字当头的人,为了一己之利而随意破坏环境,这时我认为最好就要动用法律,给以严惩。
生35:我对生34做点补充,我们可以制定有关禁止猎杀,禁止滥捕滥涝的法律,设立保护区。
生36:我认为我们还可以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市民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让人们自觉保护动物,与动物友好相处。
生37:不准在集市上出售野生动物。
生38:我认为要保护环境,加强绿化,这样动物才会到我们城市来。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好,同学们都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措施,其实,与动物和谐相处,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的行动。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动物一起携手建设美好家园吧。今天的作业是参照课后附录中“关于保护益鸟的倡议书”写一个“保护动物倡议书”。
生:清楚了。
师:好,下课!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随笔,作者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人应当与鸟、鱼、售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学生对本文主题的理解不是很难,因为类似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从文本提供的相识丰富的材料中,去揣摩作者鲜明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体味文章语言中所蕴涵的感情和道理。其次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来正确认识文本所提出的问题,真正从思想上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让学生懂得尊重动物,保护动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