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石莱镇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鲁科版五四制(2024)(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石莱镇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鲁科版五四制(2024)(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2 13:3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新泰市石莱镇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鲁科版五四制(2024))
一、单选题(30分)
1.如图是某温度计的示数,该温度最有可能是(  )
A.冰熔化时的温度 B.人体的正常体温
C.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 D.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
2.如图,下列描述晶体凝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3.“玉阶生白露”“人迹板桥霜”,关于水蒸气遇冷形成露和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露的形成是汽化 B.露的形成需要吸热
C.霜的形成是升华 D.霜的形成需要放热
4.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我们应从小培养节水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不断地在发生循环,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升华变成水蒸气
B.当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到冷空气,水蒸气便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在高空中如果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华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就会凝固成小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
5.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锯木板时,钢锯条温度升高
B.来回快速拉动皮条,金属管的温度升高
C.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水的温度升高
D.迅速下压活塞,管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6.关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能量的转化过程
B.给手机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摩擦生热”是创造了热,它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D.由于能量的转化过程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所以不会发生能源危机
7.下列现象和推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推断: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现象:棉花被点燃。推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现象: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推断: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8.重庆的美食远近闻名,许多重庆美食已经走向世界,如图,关于重庆美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鸳鸯锅里红锅先开说明油的比热容比水大
B.重庆小面香气四溢,说明香料分子在做机械运动
C.炒肥肠鸡时,用热值更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定更多
D.酸辣粉烫嘴,说明内能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
9.小明夏天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他联想到煮方便面时也冒“白气”的情景。以下是他对这两种“白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两种“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B.两种“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两种“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两种“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0.用图像来描述物理现象,是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简单明了。从图中读出的物理信息错误的有(  )
A.甲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B.乙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C.乙物质在B时刻是固态,C时刻是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的熔点是210℃
11.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雾、露、霜、雪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形成的。下列说法中(  )
①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②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③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④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12.下图为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的工作冲程依次是丁、丙、甲、乙
B.依靠曲轴的惯性完成的冲程是甲、乙、丁
C.甲冲程能获得动力
D.丁冲程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14.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不计热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体积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②加热2min时,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③若给汽车发动机降温,应选b物质作冷却剂
④分析图乙可得a是食用油的升温图像,其比热容为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③正确
15.小明用酒精灯将质量为200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80℃,共燃烧了7g酒精[c水=4.2×103J/(kg ℃),q酒精=3×107J/kg]。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7J,酒精灯的效率为2.4%
B.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4J,酒精灯的效率为2.4%
C.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7J,酒精灯的效率为24%
D.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4J,酒精灯的效率为24%
二、填空题(18分)
16.“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优美词句。词句中的冰的形成过程需要 热,雪是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7.热爱劳动的津津学做天津特色菜“贴饽饽熬鱼”。烹饪时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来增大食材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锅内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形成的小水滴(填物态变化名称)。
18.如图所示,在试管里装入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试管口,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开,在这一过程中,水蒸气膨胀对软木塞 ,水蒸气的一部分 能转化为软木塞的 能,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热机。
19.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时的内能 第8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 倍(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
三、实验题(34分)
20.如图A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活动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小丽同学负责的实验小组测量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98
(1)如图B甲、乙所示,是小华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如图C所示,是水在加热过程中的示数,则此时水的温度是 ℃;
(3)在本次实验中,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 ,(选填“小水珠”或“水蒸气”)进一步通过表格可得到:水的沸点为 ℃;
(4)通过实验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
(5)实验结束后,小丽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原因是水 (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21.在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明对某物质进行持续加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物质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当温度达到53℃时,该物质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或“液态”)
(3)在第4min至第8min的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应量取 相等的A、B两种液体,为了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增加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
(2)本实验中,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 来反映;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加热器的目的是 。
(3)为了比较A、B液体的吸热本领,小明提出两种比较方案:①让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 ;②让两者吸收相同热量,比较 。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 液体更适合做汽车发动机冷却剂。
(5)若B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则A液体的比热容为 。
四、计算题(18分)
23.随着环保减排目标的推进,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煤改气”、“改电”政策,推进清洁取暖。小明家用天然气做饭时,将一壶质量为1.5kg的水由20℃烧至100℃时,消耗了天然气0.02m3,求
(1)壶中水吸收的热量;(c水=4.2×103J/(kg ℃))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为3.6×107J/m3)
(3)用天然气烧水时的效率。
24.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是新型节能汽车。这种汽车高速行驶时,内燃机启动,既向车轮输送能量也给动力蓄电池组充电。已知某型号混合动力汽车所用的动力蓄电池可储存的最大电能是1.0×108J。测试人员驾驶该车在平直公路上以80km/h的测试车速匀速行驶0.5h,内燃机消耗燃油2.5kg,蓄电池组的电能增加了最大电能的10%,汽车行驶时所受阻力f和车速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1)该汽车测试行驶中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燃油的热值为4.6×107J/kg)
(2)该汽车测试行驶中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3)该汽车内燃机的效率是多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年9月22日初中物理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B C B B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C C D
1.A
【详解】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读数是0℃。
A.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的熔点也是0℃,即熔化时的温度是0℃。故A符合题意;
BD.人是恒温动物,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变化幅度不大。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温度,约为23℃。故BD不符合题意;
C.泰州夏天温度较高,室外温度可到32℃左右,远远高于0℃。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凝固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晶体有凝固点,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凝固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3.D
【详解】A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的过程,对外放热,故AB错误;
C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对外放热,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4.B
【详解】A.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汽化变成水蒸气,故A错误;
B.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以后,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这就形成了云,故B正确;
C.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最后有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故C错误;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就会凝华成小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故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锯木板时,克服摩擦做功,钢锯条温度升高,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来回快速拉动皮条,克服摩擦做功,金属管温度升高,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水从酒精灯火焰吸收热量,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符合题意;
D.迅速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筒内气体温度升高,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A.能量守恒定律也适用于能量转移的情形。故A错误;
B.充电时,消耗电能,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正确;
C.摩擦生热没有创造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物体温度升高。故C错误;
D.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具有方向性的,不是所有的能量都可以利用。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距离较大,表现的是分子间的引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将活塞迅速下压,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的气体内能增大,气体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使硝化棉燃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向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A. 鸳鸯锅里红锅先开是因为红锅液面形成的油膜可以减少加热过程中的蒸发,减小热量的散失,油的比热容比水小,故A错误;
B. 重庆小面香气四溢,属于扩散现象,说明香料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故B错误;
C. 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Q=mq,用热值更大的燃料,没有说明质量的大小,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无法比较,故C错误;
D. 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酸辣粉的温度高于嘴的温度,内能会自发地从高温酸辣粉向温度低的嘴转移,故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雪糕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煮方便面的“白气”是锅里的水先汽化为水蒸气,这些高温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滴,因此两种“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C
【详解】A.甲图象中,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熔化图象,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图象中,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熔化图象,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乙图象中,物质在BC段属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物质在B时刻还没有熔化,所以是固态,在C时刻刚熔化完,是液态,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乙图象中,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210℃不变,所以熔点为210℃,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①“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①错误;
②“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②正确;
③“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③正确;
④“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④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A.题图甲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火花塞点火,该冲程是做功冲程。题图乙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该冲程是吸气冲程。题图丙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汽缸,该冲程是排气冲程。题图丁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该冲程是压缩冲程。故一个工作循环中的工作冲程依次是乙、丁、甲、丙,故A错误;
B.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主动进行的,其他三个冲程为辅助冲程,不能主动进行,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动作,即乙、丙、丁,故B错误;
C.做功冲程中,火花塞点火引燃燃料,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对外做功,通过连杆和曲轴带动飞轮和机械转动,此时获得动力,故C正确;
D.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使其压强增大,温度升高,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13.C
【详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内能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若内能小的物体温度高,故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故B错误;
C.冰是晶体,0℃的冰熔化成0℃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
D.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只能说在质量、状态等因素一定时,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故D错误。
故选C。
14.C
【详解】①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质量(水和食用油密度不同,根据m=ρV,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质量不同)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故①错误;
②根据转换法,2min时a吸收的热量与b一样多,故②正确;
③④根据转换法,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根据图乙可知,升高20℃,a、b的加热时间分别为2min和3min(a、b吸热之比为2:3),升高相同的温度,b加热时间长,b的吸热能力强,b为水;使用物质b作为冷却剂,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热与比热容成正比,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可得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故③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质量为200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80℃吸收的热量
完全燃烧7g酒精放出的热量
酒精灯的效率为
综上分析知,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 放 凝华
【详解】[1][2]在《沁园春 雪》中的优美词句中的冰是由水放热凝固形成的;雪是由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
17. 热传递 液化
【详解】[1]烹饪时锅下有燃料燃烧释放热量,锅中食物吸收热量,所以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大食材的内能。
[2]锅内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变成的小水滴,由气体变成液体,所以是液化现象。
18. 做功 内 机械能
【详解】[1]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些高温的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将塞子冲出。
[2][3]水蒸气膨胀对软木塞做功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塞子由静止变为运动,其机械能增大,故是水蒸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热机的做功冲程原理与其一致。
19. 小于 2
【详解】[1]晶体在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在第6min到第8min,虽然温度不变,但在持续吸热,故第6min的内能小于第8min的内能。
[2]从图片看,在AB阶段,经过的4min,温度上升10℃,而在CD阶段,经历相同的4min时间,温度上升为5℃,而是同种物质熔化,质量不变,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故根据比热容公式可知
20. 甲 97 小水珠 98 吸收 保持不变(或不变) 温度低于沸点
【详解】(1)[1]水在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水在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图甲时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况。
(2)[2]如图C,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97℃。
(3)[3][4]烧杯口不断冒出的大量的“白气”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到瓶口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由表格可知,水的温度升高到98℃时温度保持不变,即水的沸点为98℃。
(4)[5][6]水沸腾时要继续对其加热,即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的吸收热量,且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5)[7]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水虽然仍在继续吸热,但是水的温度降低,当温度降到低于水的沸点时,沸腾停止。
21. 晶体 液态 增加
【详解】(1)[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从表中可以判断出来该物质在4min到第8min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2)[2]从表中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48℃,则当温度达到53℃时,该物质是液态。
(3)[3]在第4min至第8min的过程中,该物质在不断吸收热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内能增大。
22.(1) 质量 秒表
(2) 加热时间 使液体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热量
(3) 加热时间 升高的温度
(4)A
(5)4.2×103J/(kg ℃)
【详解】(1)[1]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
[2]实验中需要记录液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需要的器材是秒表。
(2)[1]根据转换法,本实验中,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
[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3)[1][2]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分别为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4)由图乙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A液体需要的加热时间较长,吸收热量较多,所以A液体吸热能力强,更适合做汽车发动机冷却剂。
(5)根据图乙可知,升高40℃,A、B的加热时间分别为10min和5min,由转换法,A、B的吸热之比为2∶1,根据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热与比热容成正比,所以A、B的比热容之比为2∶1,则A液体的比热容
23.(1)5.04×105J
(2)7.2×105J
(3)70%
【详解】(1)水吸收的热量为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3)用天然气烧水时的效率为
24.(1)
(2)
(3)40%
【详解】(1)内燃机消耗燃油2.5kg,燃油放出的热量为
(2)由图像可知,汽车以80km/h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900N,因为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0.5h,行驶的距离为
该汽车测试行驶中牵引力做的功为
(3)蓄电池增加的电能为
有效利用的能量为
内燃机的效率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