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兴化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2 10:4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兴化中学 2025-2026 学年秋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题
一、阅读(70 分)
(一)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子派。汉以后,法
、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墓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就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遵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略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 以免祸金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
,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蹈、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
,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高二语文阶段测试(一)第 1 页共 8 页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
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圆于“爽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 三教合一 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
,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毅。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神,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顾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股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控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想,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又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和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
法、阴阳、名三家本身不吸收儒,道思想,导致后来灭绝,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
儒、道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吸收,共存,形成了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
高二语文阶段测试(一)第 2 页共 8 页
D、股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又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易车精柳构瘿走向。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毅可鼎戊有圆、遁、腮有
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其实,这是有重大调酬的
o
C、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属实,道家剧不同。以各安局性智为最高目标。
D 材料三第一段用设问提出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不不属矛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 ()
分)
A、儒家崇尚仁慈亲和、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补无华、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 -厌恶人世的权许智巧。
B.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们,食主取义
: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故网相标。
C 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D.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怎样的效果 请简要分析。(4 分)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到处都可寻觅到这种类型的影子。请你以杜甫为例来证明。(6 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战 士孙 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
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山里卖的猪肉制作相对粗糙,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笑着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我们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o
高二语文阶段测试(一)第 3 页共 8 页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描进一两句
,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拒望着伙计说:
“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桓架上去,我们是一个蛆的,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就人
,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注意防御敌人,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故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睛,眼床好像浮在大里。掌柜还是笑着
,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说:“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 ”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告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 ”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
个女人说:
“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
“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
,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 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 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 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有删改)
高二语文阶段测试(一)第 4 页共 8 页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幻淘菜、小战士提鱼的场景,助而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小说注意展示伤残战士性格的多面性,拒绝验谱化。比如伙计的伤没有治好,就心生怨恨,口出怨言埋怨医道不行,把英雄写街真实、动人。
小说讲述了一群退役的伤残军人相依为命,自力更生,独立谋生,不靠不要;有的身残志坚,保留了旺盛的革命斗志和战士本色,直至再上战场,杀敌立功。
小说的主人公是群像,他们是抗战中受伤的几位“战士 ,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小说情节集中于肉铺,直接描写了“我”与战士的对话,借对选插叙了几分战士受伤的经过。这样写使笔墨更减省,情节更集中,人物形象更突出。
“一毛钱的掷缠”,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突出了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了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
小说讲究叙事策略, 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将凡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连接在一起,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
小说的结尾再次写到“肉铺”,表明战斗结束之后,英雄回归生活、回归普通人的角色,这样写更加突出了这些战士的平凡和伟大。
小说中“伙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4 分)
“战士”的故事以“村干部”的讲述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 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为政之本也 曰:自责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此谓进贤。然后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故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
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贤者之长官也,夜寝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粱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财不散。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故国家治则刑法正,官府实则万民富。
高二语文阶段测试 (一)第 5 页共 8 页
致古圣王以审以商贤使能为政,而取淫于天。虽灭亦不辞贫富、资眹、遥慮。亲跪,贤者举而高之,不育者抑而废之。
(节选自《璧子·尚赞中》)
材料二: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咢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别秦能治。
察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掌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慈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盗贼乎 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视人身若其身,谁赋 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荩,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
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母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是以 A 民皆 B 劝其赏 C 畏其罚 D 相率而为 E 贤者 B 以贤者众 G 而不肖者 H 寡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乎”为介词,相当于“于”,与《侍坐》中“以吾一日长乎尔”的“乎”用法相同。
“党”意为“偏袒、偏私”,与《论语》中“群而不党”的“党”意义不同。
“焉”表反问,意为“哪里,怎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焉用亡郑以陪邻 ”的“焉”意义相同。
恶,意为“不善良,不好的”,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恶其声而然也”的 “恶”意义不同。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古代圣人尊贤而任能,对于选拔上来的贤人则给予高官富贵,对于无能之人则免去其职位,由此,竞相为贤之风日起。
贤者治理城邑的时候早出晚归,翻耕种植,栽种果木,收聚豆菜等,使得民众能够拥有足够的食物。
墨子在论证上追求语言浅显、逻辑严谨和结构清晰,表达观点时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
材料二第二段从反面立意,指出如果大家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做到互相爱护,就能消除乱象,使天下大治。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
高二语文阶段测试(一)第 6 页共 8 页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故天下最相爱则治。突相恶则乱。14.墨子在《尚贤》中对“昂者”的行为作了具体阐释,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3 分)
(四)阅读Ⅳ (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滁阳春日怀果园闲宴
李绅
西园到日栽槐李,红白低枕拂酒杯。繁艳只愁风处落,醉筵海就月中开劝人装拆怜芳早,把烛频看偎晓催。闻道数年深草露,几椽犹得灯池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到滁阳之后,在西园栽下桃树和李树,并设下宴席款待宾客 B.诗人担忧娇艳的桃花、梨花随风飘落、常在月下宴饮,欣赏美好 C.诗人告诫人们不要攀折花枝,不顾家人催促,手持蜡烛频频看顾。 D.本诗融景、情、理于一体,写诗人对春日果园的怀想,意蕴丰富。
这首诗在抒怀的同时,蕴含了哪些人生哲理 请简要概括。(6 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6 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 。”
《〈论语〉十二章》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
(8, 在《〈论语〉十二章》中, “ , ”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对真理迫切而热烈的追求。
在唐诗宋词里, “眉”可用来刻画审美形象,以眉摹态,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比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 , 。”
古诗中的长江往往具有恢弘的气势,比如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里写其辽远澄澈“ ”,杜甫在《登高》里写其奔流不息“ ”。
古诗词中常出现“梦”字,或营造一种梦幻瑰丽的意境,或给人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都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审美感受,比如“ ,
。”
二、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 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向 AI 提问,并进一步开展深度学习。以下是小刚同学向 AI 提出问题后,AI 给出的答案:
曾经,语文生活是“嵩云秦树么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的传奇。一纸信笺,一承载着深厚的思念,传递着遥远的信息。然而,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甲),语文生活发生了 A 的变化。
高二语文阶段测试(一)第 7 页共 8 页
①随着同陪义带、超视频臀刺兴支化形式的产生,引力 B 天在别新中运发用数的生命力。一部手机,一台电脑,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潜文的魅力。在理个韵代
,知识的海洋不再诞选,它就在我们的屏幕之后,波光配郎,替待善寿一位求知者的探索。曾经,我读是油灯下的坚守,如今,夜读成了屏幕前的抽得——信息的代让知识的获取不再受限于昼夜文替。在社交媒体上,诗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如同古代文 人的酬唱,只是这一次,诗意的羽毛飙得更远,触及更多的心灵。以“韭瓣小组”为例,这个平台上有许多关于文学、写作的小组,如“古诗文小组““原创文学小组”等。在这里,学习者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与其他成员交流写作经验,甚至参与在 写作比赛。由此可见,这种互动不仅能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学习交流,( 乙) 。
信息时代的洪流席卷而来,它在赋予语文生活以无限生机的同时,亦不免为我们带来了一丝隐忧。在这片由光纤和代码编织的广袤天地,人们习惯于浏览碎片化-的信息,在阅读名著、文言文等经典作品时,往往 B ,使得阅读长篇而深刻的文字变得愈发困难。②长此以任,我们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乃至思维能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此外,人们越来越依赖表情包、网络流行语等简单、直白的表达方式,这使得我们在进行书面表达时,往往词汇匮乏、语句单调。面对这些现象,我们需以更加深邃的目光。穿透信息时代的迷雾,握紧语文学习的灵魂。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 分)
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有一处表述不当,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文中划横线的语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根据 AI 的答案,你认为小刚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办 (6 分)
三、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如今不少中小学生都有一周每天每个时间段的自律打卡本或自律打卡表,用各种颜色标记全天时间轴;一些青年参加了诸如 30 天运动打卡训练营或百日阅读自律营,每天标记这是完成的第几天,距离目标还差几天;一些成年人每次吃饭都会带上一台电子秤,计算食物精确到克来控制热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生活数字化
,并把这种新方式命名为“量化生活”。
对此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二语文阶段测试(一)第 8 页共 8 页
江苏省兴化中学 2025-2026 学年秋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 (一)
语文参考答案
1、C(A.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讲和则生万物。B.“不吸收籒、道思想”于文无据。D.概念间并列不当。“由神本向人本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二者都属“人文转向”)
2. B(“一般习惯于把孔盂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有误,曲解文意。)
3、D(“忠良的气质与风度”与“院士的气质与风度”指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
4.①引用论证,引用陈寅恪的名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了可读性。②举例论证,阐述汉代及隋唐佛教的情况,为“儒学、道学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提供了例证。③比喻论证,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大的包容性。(任两点 4 分)
5、杜甫,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在沉郁顺挫的语调中饱含忧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
6. B(伤残战士是乐观、积极的,并没有心生怨恨。他只是为不能上战场杀敌而感到遗憾。)
7、B(“突出了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了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分析与整体意义相抵触。“一毛钱的搅缠”体现了掌柜女人泼辣、处事不十分妥当的特点。作者只是客观再现了掌柜真实的家庭生活,这样能更全面展示“战士”的形象特点,并未带有明显的贬抑色彩)
①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追敌受伤;指挥民兵打赢伏击战。②刚烈不挠。身受重伤,渴望再上战场杀敌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③爱恨分明。枪林弹雨中救助班长,不放走一个敌人。 ④自立自信。受伤后和残疾战友开合作社谋生,相信自己还有能力杀敌。⑤率直急躁。对掌柜言语粗鲁,因不能上战场急坏了眼睛。(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任三点 4 分)
①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②进一步强化“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③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富。
CDF 因此百姓相互劝勉以获得赏赐,畏惧惩罚,争相做贤人,所以贤能的人多而没有才能的人少。
C 连词,于是/表反问,哪里,怎么。句意:一定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在哪里,于是能治理它。/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D“从反面立意”错,根据“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可知,是从正面进行假设。
13.(1)贤人治理国家,早上上朝而晚上退朝,审理案件处理政务,因此国家安定并且刑法公正。 “蚤”,通“早”;“晏”,晚; “狱”,案件; “是以”,因此。
(2)所以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亲爱呢 所以天下之人互相亲爱(天下)就会安定,互相仇恨就会发生祸乱。
“以……为”,把……作为;第一个“恶”,怎么;“劝”,鼓励;第二个“治”,安定。 14.①治国:早朝晚退,察听案件,处理政务。②治官:晚睡早起,征收关市、山林、川泽
的税利,充实官家府库。③治邑:早出晚归,翻耕种植,多聚豆粟 。参考译文:
1
材料一:
墨子说:“现在王公大人统治人民、主持社稷、治理国家,想要长久保持而不失去,所以不明白崇尚贤能是为政的根本!”凭什么知道崇尚贤能是为政的根本呢 回答是:由高贵且有智慧的人去治理愚昧且低贱的人,国家就会安定;由愚昧且低贱的人去治理高贵且有智慧的人
,国家就会混乱。因此知道崇尚贤能是为政的根本。
所以古代的圣王非常尊崇贤人并且任用有才能的人,不偏袒父亲兄弟,不偏向富贵之人。不宠爱美色。把贤能的人选拔上来并且提拔他们,使他们富有并且尊贵,让他们担任官职;对没有才能的人就抑制并且罢免他们,使他们贫困并且低贱,让他们做仆役。因此百姓都因渴望赏赐而勉励自己,畏惧惩罚而争相做贤人,因为贤能的人多而没有才能的人少,这就叫做举荐贤人。然后圣人听他们的言论,考察他们的行为,察看他们的能力而谨慎地授予官职,这就叫做任用贤能。所以可以让他们治理国家的,就让他们治理国家:可以让他们担任长官的,就让他们担任长官;可以让他们治理城邑的,就让他们治理城邑。凡是所任用治理国家、官府、城邑的人,这些都是国家的贤人。
贤人治理国家,早上上朝而晚上退朝,审理案件处理政务,因此国家安定并且刑法公正。贤人担任长官,晚睡早起,征收关市、山林、湖泊的税利,来充实官府,因此官府充实并且财物不流失。贤人治理城邑,早出晚归,耕种种植、积聚豆类和粮食,因此豆类和粮食多而百姓有足够的食物。所以国家安定那么刑法就公正,官府充实那么百姓就富足。
所以古代圣王审慎地把崇尚贤能任用有才能的人作为治理政事的原则,并且取法于上天。即使上天也不分辨贫富、贵贱、远近、亲疏,对贤能的人就推举并且尊崇他们,对没有才能的人就抑制并且罢免他们。
材料二: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去治理;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这就像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样,一定要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才能进行治疗;不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就不能治疗。治理祸乱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去治理;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
考察这是因何而起的呢 都是起于不相爱。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
,还会有不孝的人吗 看待父亲、兄长与君主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 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 看待子女、弟弟、臣下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 所以不孝不慈爱的现象都没有了。还会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 看待别人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偷窃 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劫夺财物 所以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又没有了。还会有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吗 看待别人的封地如同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发动祸乱 看待别人的封国如同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会发动攻伐 因此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现象就又没有了。假使天下之人相亲相爱,封国与封国之间不互相攻伐,封地与封地之间不互相侵扰,偷盗抢劫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安定了。
所以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亲爱呢 所以天下之人互相亲爱天下就会安定,互相仇恨就会发生祸乱。所以子墨子说不可以不鼓励爱别人,就是这个道理。
C“把烛频看畏晓催”意思是作者手持蜡烛频频看顾,就怕曙光早来催花凋谢。
①把握当下 ②居安思危 ③保持乐观 (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译文:到西园当日便栽下桃树和李树,红白花朵低垂的枝条轻拂过手中的酒杯。面对繁盛艳丽的花儿只担忧会被风吹落,醉意朦胧的宴席多在皎洁的月光下展开。劝告他人莫要折枝因怜惜花儿初绽的娇嫩,手持蜡烛频频凝望唯恐黎明过早到来催促。听说这些年果园多被深草覆盖,仍有几株得以幸存靠近池畔的亭台。
2
17.(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3)朝闻道 夕死可矣
(4)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5)千里澄江似练 不尽长江滚滚来(6)示例一: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示例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示例三: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A 翻天覆地 (天翻地覆)B 浅尝辄止(浮光掠影)(翻天覆地:也说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又指博而不精。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
①改为:随着网络文学、短视频等新兴文化形式的产生,语文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或:网络文学、短视频等新兴文化形式的产生,使语文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②改为:长此以往,我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乃至思维能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甲: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乙:也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飘得更远的诗意的羽毛”为喻体,形象地表现信息时代下诗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不仅便捷,而且范围较之前更加广泛,促进更多人在思想上进行交流和沟通。
示例:①小刚的提问可能是:信息时代给语文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②我们应顺应变化,享受信息时代给求知和交流带来的便利;③要回归现实,注重真实语境给阅读和表达带来的生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指出现代社会中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量化生活”
,其中涉及了中小学生、青年和成年人在不同方面的自律和量化实践。通过自律打卡本、运动打卡训练营和精确计算食物热量等具体例子,展示了人们如何将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和量化,以此来追求目标感和掌控感。
“量化生活”是指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管理和记录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使人生具有更强的目标感和掌控感。首先,量化生活有其积极的一面。通过自律打卡本、打卡训练营等工具,人们能够更明确地设定目标,更精确地管理时间,从而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自律精神,使人们更加专注于实现自己的目标。此外,量化生活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和习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然而,量化生活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过度量化可能导致人们过分关注数字和结果,而忽略了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方面,如情感、人际关系等。这可能导致人们变得机械和冷漠,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其次,量化生活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情况。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更喜欢灵活、自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严格的数字所束缚。最后,量化生活也可能引发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压力等,因为人们可能会过分担心自己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从某种程度上说,生活是可以被量化的,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时间、金钱、成就等指标来衡量生活的某些方面。但是,生活还有许多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东西,如情感、体验、价值观等。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生活完全量化。至于人生是否必须量化,这取决于个人的需求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在理性看待量化生活的同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围绕“量化生活”这个关键词,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写作:
量化生活的价值与意义:探讨量化生活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规划时间、设定目标、提升自律能力,并最终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可以分析量化生活如何帮助人们建立清晰的目标体系,通过具体的数据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个人目标。
量化生活的局限与反思:虽然量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好处,但也需要思考其局限性
。例如,过度量化可能导致人们过分关注数字和结果,而忽略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讨论量化生活是否真的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以及是否所有人都需要或应该采用量化生活的方式。
3
平衡量化与自由:探讨如何在量化生活的同时保持个人的自由和灵活性。可以提出,量化生活并非要求人们完全受制于数字和计划,而是应该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同时也要允许自己在必要时进行调整和变通。
量化生活与个性发展:分析量化生活对不同人群和个体的影响,以及如何在量化生活中保持和发展个人的独特性。在撰写文章时,可以根据具体的论点和论据,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立意:1.量化生活有目标,诗意人生更美好。2.丰富人生,既要量化也要诗意。3.别因“量化”,让生活“僵化”。
例文:
把握量化之度,体味人生诗意
自律打卡表,分割学习时间“分秒必争”;电子秤,计算食物热量“分毫不差”;阅读营
,目标书籍数量“严防死守”。将生活数字化,成就了越来越多人的“量化生活”。
诚然,规划生活让我们更具目标感与动力,但我认为人生应有里程碑与指示牌,人生的深浅,宽窄不在于被度量,不在于必须的单位“量化”。把握量化之度,体味人生诗意,充实人生内容,才是人生真意。
人生不应虚度,充实的人生无需被丈量。李太白一生洒脱飘逸,如风过境,海中揽月,若以“单位”束之,何以量之 是用生命的长短,赋诗的数量还是以政报民的功绩来衡量 显然皆否,但他的一生就因此而荒芜了吗 不,他依旧有一身豪情侠义和广阔心境,他的影响无需被丈量,行走于广袤的大唐国土,吐露一身才华,谪仙真人流芳百世。真正充实的人生,丈量它的永远不是一串串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你体验人生芳华,阅尽人间春色的厚度与广度。
作为青年人的我们,正处于快节奏的数字化时代下,面对百般变化的时代风向,量化目标是需要的,否则如雨打萍、浪拍舶,容易迷失在重重迷雾的航线上或重重山峦阻碍的征途中
。运动打卡,监测健康状况,有的放矢地去锻炼加强;设定目标,督促自我争分夺秒,如扬鞭奋蹄激励作为;科学饮食,精确到克消除某些疾患。曾国藩日记中写下每天看书、练字的数量;本杰明.富兰克林喜欢用图表、便条记录时间分配。无论承认与否,其实量化自我这件事我们从未远离过。量化生活确实让科技时代背景下的我们能保持自律,注重科学。
不可否认,量化生活有益处,但不一定都有成效。规划学习时量,精确目标管理,设定年目标阅读量为具体多少本,此类对于不懂规划生活的人来说,确实将事务简单化了。但过分的追求数字化的固执下,不去考虑量化的成效,是万万不可的。正如时间软件追踪学习时间
,标记时间轴,但在这时间段内的质量如何却被忽视了, “量化生活”就成为形同虚设的目标,成为了苍白的“打卡景点”,失去了事件本身的体味,读万卷书亦不过是白丁俗客。
将生活量化激发活力,将目的置于眼前去奋斗拼搏,归根结底,其实是要有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并一以贯之。生命的深浅薄厚从不在于表面外物的度量,而是对自己人生认真的韧性与恒心。而生活的数字化不过是茫茫人生路上的工具,两者有机结合,巧于利用才更能发挥出现代科技进步的优势。
只要利用好量化工具,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人生,用自己的眼睛去阅览人间春秋,用自己的汗水去浇筑生活大厦,带着诗意,带着灵魂上路,坚定地向前走,足矣。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