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同步基础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同步基础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2 10:2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统编版 2024 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步基础练习
一、基础积累
1. 填空题
(1)战国时期始于公元前______年,止于公元前 221 年,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主要的诸侯国被称为 “ ”。
(2)战国七雄是指齐、楚、、韩、赵、魏、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其中______国位于最西边,实力后来居上。
(3)公元前 356 年,在秦国国君______的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包括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
(4)商鞅变法中,“ ” 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 政策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旧贵族特权。
(5)战国时期,和牛耕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 ;各国还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秦国蜀郡太守______主持修建的,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6)战国后期,______国实力最强,先后通过长平之战等战役击败其他诸侯国, 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7)战国时期,______制度逐渐取代奴隶制度,地主阶级和______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
2. 选择题
(1)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 “战国七雄” 的是( )
A. 晋国 B. 齐国 C. 楚国 D. 秦国
(2)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缓和社会矛盾 B.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C. 发展商业 D. 恢复奴隶制度
(3)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
A. 奖励耕织 B. 奖励军功 C. 推行县制 D. 承认土地私有
(4)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 )
A. 防洪、灌溉 B. 军事防御 C. 运输 D. 发电
(5)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作物品种增多 B. 铁器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C. 水利工程大量修建 D. 农业技术外传
(6)“纸上谈兵” 这一典故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
A. 城濮之战 B. 牧野之战 C. 长平之战 D. 桂陵之战
(7)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共同结果是( )
A. 巩固奴隶制度 B. 促进封建制度确立
C. 导致周王室复兴 D. 使诸侯国数量增加
3. 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
(1)战国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这一事件标志着战国的开始。( )
(2)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因此变法过程顺利,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
(3)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水利工程,由商鞅主持设计。( )
(4)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 的政策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反对。( )
(5)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比春秋时期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对社会的破坏也更大。( )
(6)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 )
4. 连线题(将下列人物、事件与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1)商鞅 战国七雄 主持修建都江堰
(2)秦孝公 商鞅变法 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李冰 都江堰 废除井田制,奖励军功
(4)秦国 长平之战 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后来统一六国
(5)赵括 桂陵之战 纸上谈兵,导致赵国战败
二、文本理解
1. 简答题
(1)请写出 “战国七雄” 的名称,并简要说明战国时期诸侯国与春秋时期相比,在数量和实力上的变化。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至少答出 4 点)请简要说明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3)都江堰的修建对秦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它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智慧?
2. 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 秦策一》(节选)
材料二:“(都江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史记 河渠书》(节选)
材料三:“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纷纷进行变法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了旧的奴隶制度,确立了新的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中国古代史纲要》(节选)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什么特点?结合材料,说说变法对秦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材料二说明都江堰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它能让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3)材料三认为商鞅变法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共同背景和目的。
三、拓展应用(基础关联与简单实践)
1. 实践应用题
(1)设计一张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作用简表”,表格需包含 “变法内容”“对秦国的作用” 两列,整理商鞅变法的核心措施。
(2)结合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知识点,绘制一幅 “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用文字描述即可),需包含 “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三个核心部件,并说明每个部件的功能。
2. 开放题(结合基础,简单表达)
(1)商鞅变法虽然使秦国强大,但商鞅最终被处死。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你对 “改革与代价” 的理解(用 1-2 句话概括)。
(2)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体现了古代工程的 “实用性” 和 “耐久性”。结合今天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桥梁、水利工程),说说我们应从古代工程中学习什么(举 1 个简单例子即可)。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 填空题
(1)475;战国七雄 (2)秦;燕;秦 (3)商鞅;秦孝公 (4)奖励耕织;奖励军功 (5)铁器;李冰;都江堰 (6)秦 (7)封建;农民
2. 选择题
(1)A(解析:晋国在战国初期被韩、赵、魏瓜分,不属于战国七雄)
(2)B(解析:商鞅变法的核心目标是富国强兵,适应兼并战争需求)
(3)C(解析: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4)A(解析:都江堰主要用于防洪和灌溉,保障农业生产)
(5)B(解析:铁器和牛耕进一步推广是战国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核心原因)
(6)C(解析:“纸上谈兵” 的赵括参与长平之战,导致赵国战败)
(7)B(解析:各国变法废除奴隶制度,确立封建制度)
3. 判断题
(1)√ (2)×(解析:商鞅变法损害旧贵族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3)×(解析:都江堰由李冰主持修建,非商鞅) (4)√ (5)√ (6)√
4. 连线题
(1)商鞅 —— 商鞅变法 —— 废除井田制,奖励军功
(2)秦孝公 —— 商鞅变法 —— 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李冰 —— 都江堰 —— 主持修建都江堰
(4)秦国 —— 战国七雄 —— 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后来统一六国
(5)赵括 —— 长平之战 —— 纸上谈兵,导致赵国战败
二、文本理解
1. 简答题
(1)战国七雄:齐、楚、秦、韩、赵、魏、燕。
变化:①数量上: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数百个),战国时期仅剩七个主要诸侯国,数量大幅减少;②实力上:战国时期诸侯国疆域更广、人口更多、军事力量更强,具备大规模兼并战争的能力。
(2)商鞅变法主要内容: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免徭役;③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位和田宅;④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⑤统一度量衡。
对秦国的影响:①秦国经济发展,粮食和布帛储备增加;②军队战斗力大幅提高,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③中央集权加强,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3)都江堰对秦国的意义:①解决了岷江流域的水旱灾害,保障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②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为秦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兵源;③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支持其在兼并战争中的扩张。
体现的智慧:①利用自然地形(如分水鱼嘴分流江水),实现防洪、灌溉、排沙的多重功能;②工程设计科学耐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的把握和高超的工程技术。
2. 材料分析题
(1)商鞅变法的特点:法令严格执行,公平无私,奖惩分明(不畏惧权贵,不偏袒亲信)。
积极影响:①社会秩序改善(道不拾遗,民不妄取);②军队实力增强(兵革大强);③秦国地位提升(诸侯畏惧),为后续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2)都江堰的作用:防洪、灌溉,保障农业生产,使成都平原免受水旱灾害。
成为 “天府之国” 的原因:都江堰能根据水情调节水量,干旱时引水灌溉,多雨时排洪防涝,保证了农作物连年丰收,因此成都平原粮食充足,被称为 “天府之国”。
(3)商鞅变法的核心:废除奴隶制度,确立封建制度。
共同背景:①铁器和牛耕推广,生产力发展,旧的奴隶制度不适应社会需求;②诸侯兼并战争频繁,各国需增强实力以自保或取胜。
共同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巩固统治。
三、拓展应用
1. 实践应用题
(1)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作用简表
变法内容 对秦国的作用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奖励耕织 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国家粮食和布帛储备
奖励军功 提高军队战斗力,培养军事人才,增强军事实力
推行县制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统一度量衡 便利经济交流和税收,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文字描述):
分水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在内江外侧,当内江水量过大时,多余水流和泥沙会通过飞沙堰排入外江,起到排沙和溢洪作用;
宝瓶口:在内江末端,是控制内江水量的咽喉,将内江水流引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渠道,保障灌溉用水稳定。
2. 开放题
(1)示例:改革往往会触动旧势力利益,可能付出代价,但只要改革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就能推动社会进步(围绕 “改革代价与历史进步” 即可)。
(2)示例:今天修建桥梁时,应学习都江堰 “科学设计、注重实用” 的理念,如桥梁设计兼顾通行和防洪功能,确保工程质量耐用,让基础设施长期服务于社会(围绕 “科学、实用、耐用” 举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