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情景导入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法国拿破仑曾经说:中国是沉睡的雄狮,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中华民族用近一个世纪的不懈奋斗赢得的。今天,我们就跟着课文重回会议现场,一起重温毛泽东这篇开幕词吧。
雄狮醒了!
第一单元
伟大的复兴·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篇 目 文 体 写作背景 时代精神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政论(开幕辞) 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委员会议 新中国成立的豪情与对未来的抱负。
《长征胜利万岁》 回忆录 1935年10月,长征胜利最后一战 长征精神
《大战中的插曲》 回忆录 1940年8月,百团大战 人道主义精神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闻 1997年,香港回归 民族自豪感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人物通讯 1962年,十年建设时期 焦裕禄精神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 中国抗疫记》 事件通讯 2020年,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抗疫精神
单元内容分析
1840
鸦片战争
1956 1966 1978 1997 2020
十年建设 改革开放 香港回归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78—20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7—)
单元内容分析
历史年代尺
八国联军侵华
1900
1919
五四运动
1911
辛亥革命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俄、日、法、意、美、德、奥
《辛丑条约》
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1921
中共成立
1926
国共合作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6
长征胜利
1937
日军全面侵华
1940
百团大战
1945
抗战胜利
1949
新中国成立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重大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梳理文章思路。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语言,感受并分析文章情理交融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义,感受文中蕴含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
学习目标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政治家 、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将世世代代尊敬和怀念毛泽东同志。
知人论世:走进作者
素材积累应用
毛泽东诗词集锦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秒解读 韶光易逝,人生短促,更应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诸流水。]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秒解读 只有勇于追求,坚持不懈,永不言败,才可以领略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色,这样的
人生才是真正美好的人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秒解读 重整旗鼓,越过雄关,体现了革命者坚定不移的获胜信心。]
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
中国人民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
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1)明确字音
召开(zhào) 勉强(qiǎng) 妥协(tuǒ xié)
复辟(bì) 警惕(tì) 侮辱(wǔ rǔ)
(2)解释词语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永垂不朽: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字词积累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1840年鸦片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1年辛亥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6年中共合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题
为什么是“站起来”了?百年前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现状?
追寻历史
1
—屈辱的过去
从1840年鸦片战争来,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仅战争赔款就从中国掠走白银13亿两以上,还霸占了中国国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让60多万平方公里归俄国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赔款400万两白银给英国
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赔款800万两白银给法国
1887年,《中葡通商条约》割让澳门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二亿两白银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袁世凯复辟
国共合作破裂
9.18事变
七七事变
1912年清王朝覆灭后,百姓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16年袁世凯复辟,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1925年孙中山病逝,随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开始反共
1931年9.18事变,日寇侵略东北
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全面侵华
追寻历史
2
—星火燎原
一支红色军队给中国人民带来希望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共产党建立了第一支武装队伍
1936年,西安事变,两党合作共同抗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
1945年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后来国民党撕毁协定,内战爆发。
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迎来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文体知识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
特点:
①结构逻辑性
②内容针对性
③语言感染力
开幕词
构成
开幕词通常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首部包括标题、时间、称谓。
(1)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内容作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2)时间位于标题之下,用括号注明会议开幕的年、月、日。
(3)称谓一般根据会议的性质及与会者的身份确定,称呼通常用“同志”“朋友”“各位代表”等。
(一)格式简介
开幕词构成
2.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
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的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重点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富于鼓舞力量。
结尾,提出会议任务、要求和希望。
3.结束语。
开幕词的结束语要简短、有力,并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写法上常以呼告领起一段,如“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开幕词的写法
全国政协代表(既是共产党的统战对象,又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依靠者)
讲话对象
团结与会者,让他们了解新中国,了解我党要作的努力,一起为新中国作贡献。(因为政协代表很多不是党内人士,所以在这里没有主要谈党内工作,更不提对中共党员干部所提出的要求,而是团结人,明方向,鼓干劲,增信心。)
讲话目的
本文的讲话对象是谁?讲话目的是什么?
整体感知
二、初读——理思路
1. 快速浏览,把握文章整体结构。
2. 圈点勾画信息,特别是明显的结构标志词语。
【1】第一段的“现在开幕了”。
【2】第三、四段中的“在三年多的时间内”“三年以前”。
【3】第五、六段的“现在”“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4】第七段的“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5】第九、十、十一段的“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分析文本
任务一: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开场白
结束语
主体
(1、2)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
(3、4)回顾过去,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5—8)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大计做出规划:
指明当下面临的问题,民族独立与发展的策略
(9—11)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蓝图
(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
(12—16)纪念人民英雄
祝贺革命的胜利、国家的成立、大会的召开
⑥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政治层面:中国国家主权从此独立
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
历史层面:结束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
⑥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
精神层面:从此平等、获得尊重
用直白、形象的语言生动地告知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仅是更换政权,而是结束了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自由的新生活。
研读文本
为什么使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样一个标题?结合第6段分析具体含义。
1.再读标题,并在文中找出依据,思考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1.“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站起来代表独立
2.“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站起来代表平等
3.“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站起来代表强大
4.“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站起来代表获得尊重。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站起来代表人民当家作主。
寻味“站起来”之意义
意义:“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在政治上真正有了地位,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被列入爱好自由和平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表达了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和自强。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今天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基础是什么?
感受“站起来”之不易
①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②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③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
④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毛泽东在讲话中认为新中国建设当前还面临哪些迫切任务?
夯实“站起来”之基础
①继续努力,防止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破坏和捣乱活动。(第7段)
②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斗争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第8段)
③做好经济建设、做好文化建设、做好国防建设。(第9、10、11段)
思考: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不屈不挠,奋勇抗争。民族复兴伟大而艰难的历程,展现了革命者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本文是如何展现这些优秀品质的?请简要回答。
(1)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从来没有停止过以不屈不挠的斗争来反对内外压迫者。
(2)在人民解放战争和要人民革命中有许多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
(3)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无私奉献,援助人民解放军,战胜了敌人。
思考:在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建设繁荣昌盛的国家的要求,这些要求在新时代有什么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要在胜利之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我们仍然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个要求在新时代仍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重走长征路,不忘初心,与这个要求的精神是契合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
1、经天纬地,自信豪迈。展望未来,毛主席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巩固国防等方面出发;
2、指明努力的方向,并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必定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并会“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而且“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这些话都表达了一个革命家胸有丘壑,经天纬地。家国天下的建设蓝图在毛主席心中早已构好,显示其建设强大中国的宏伟气魄和坚定信念。
1.结合文本,分析毛主席的伟人形象
立精神之丰碑
3、高瞻远瞩,目光长远。“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中国人民站起来还要在国防、经济、文化等领域迎接新的挑战。体现出毛主席目光长远,具有清醒的历史观、人民观、民族观,长远的大局观,发展观,充分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1.结合文本,分析毛主席的伟人形象
立精神之丰碑
示例一:勤劳善良,历史悠远。“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通用性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勤劳善良是这个民族内化的优秀品质,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更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2.文以载道,从文中你读出了这是一个怎样的中华民族。
示例二:朝气蓬勃,奋发向上。“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更会富起来,强起来。
3.这篇讲话观点鲜明,态度坚定、铿锵有力,表现出毛泽东的豪情、自信和睿智。阅读文中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思考这篇开幕词为什么会“铿锵有力”?。
例句1: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例句2: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绝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一、用词
例句3: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大量运用了表示强调的词语
品味语言,分析情感
1.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2.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判断句
3.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排比句
感叹句
4.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
判断句
二、句式
2.在倾情诵读和语言品味的过程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自豪自信,
深切的缅怀,
崇高的敬意,
面对困难的无畏,
面对未来的高瞻远瞩……
总结句子有感染力的方法
一、大量判断句的使用给人一种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之感。
二、大量表示强调词语都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
强调句式的使用给人一种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意味。
三、使用明显感情倾向的词语,使句子更有气势具有感染力。
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明了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文章主题
归纳总结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毛泽东
拓展延伸
大国底蕴:站起来之后
粮食产量全球第一
产粮国中,美国在1975年至1979年、印度在1966年至1970年实现过五连增。
中国在2004年至2015年创造了十二连增的奇迹,此后稳在1.2万亿斤的高位上。
近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3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远远高于布朗预测的42.5%的粮食自给率。粮食总产连续7年超过1.2万亿斤,2017年达到13158亿斤,人均占有量超过940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8年始中国粮食产量稳居全球第一。中国人忍饥挨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中国、美国、印度、巴西、阿根廷、俄罗斯、法国、加拿大、越南、德国。
钢铁生产量世界第一
高铁里程世界第一
桥梁长度世界第一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2024巴黎奥运会40金颁奖仪式
结语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愿山河无恙,祖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