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3 08:2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情境导入
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借酒助兴,灵感纷来;或借酒消愁,排遣抑郁之感;无数名篇佳句,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孟德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岑参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古代酒文化
以酒助兴; 借酒抒发愁情; 以酒表达雄心壮志
学习目标
了解李白生平以及重要的文学成就。
理解诗歌中“愁”的深刻内涵,把握情感脉络。
品味语言,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体会诗人的狂放不羁以及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李白,字 ,号 ,又号“谪仙人”,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 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他的诗歌奔放飘逸、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
(701年—762年)
走近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
“李杜”
李白的人生经历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725)24岁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29岁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42岁的李白经过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的推荐,玄宗授职翰林院士
奸佞当道
赐金放还
(744)43岁
重病而逝(762)
李白的一生【61岁】
与友畅饮
作将进酒(752)
51岁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李白与酒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因他,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现存李白诗文1000余篇,其中以酒、酌、饮、杯、樽、觞为题入诗的有200余首,约占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
嗜酒
豪放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作背景
《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唐玄宗耽于女色,信任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写作此诗时,诗人已经52岁了,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胸中郁结很深。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写作背景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解题
《将进酒》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将,读qiāng
   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字 音
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谑 (xuè) 径(jìng) 裘(qiú)
沽(gū) 恣(zì)
自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⑵王安石说李白的诗“词语迅快”。非高声诵读不能传达其情感气势。
指导诵读课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悲伤(夸张、比兴) 整句(4句)

欢乐(夸张) 整句 (重点句)(6句)

愤激(化用) 整散结合 (主旨句)(10句)

狂放(夸张) 整散结合(5句)
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
题目“将进酒”是什么意思?
谁劝谁喝酒?
为何喝酒?
请喝酒。
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
“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
“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
怎样喝酒的?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
“将进酒,杯莫停”——喝得快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豪爽
译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译文:你可曾看到滚滚的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可曾对着高堂上的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早晨的满头黑发到了晚上已是雪白一片。
将(qiāng)进酒:汉乐府旧题,属《鼓吹曲·铙歌》。将,请。
君不见:乐府诗中常用的提示语,表示强调。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势极高,故称“天上来”。
高堂明镜悲白发:在高堂的明镜中照见白发而生悲。高堂,高大的厅堂;青丝,黑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形容人生短暂,早晨还是黑发,傍晚已白发如雪。
品酒中之“悲”运用了哪些手法?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起兴
比喻
反衬
夸张
由黄河水东流,引发对人生的感慨。
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时光流逝;将白发比作雪。
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空间:“天上来”,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时间: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事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

品酒中之“悲”
《论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流水”意象: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
品酒中之“悲”
搜集“流水”意象的诗句,分析其常表现的主题
悲:
时光易逝、人已老去却功业难成。
品酒中之“悲”
开篇可谓悲壮至极,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李白“悲”什么?
写作背景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将进酒》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八年后(752年)所作,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光景。
译文
译文:人生得意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空对明月。
天生我材必定会有有用的时候,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应当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金樽空对月:不要让酒杯空着面对明月,意指及时行乐。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自信的宣言,强调个人价值。
会须:应当。
既然人生短暂,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诗人实际失意,不是真正的快乐,是通过这种及时行乐,寻求自我安慰。
品酒中之“欢”
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然转为得意和欢乐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必”和“还”用得好。
“必”是“一定”的意思,语气肯定。较为强烈,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还”是“还能够”的意思,表现了诗人一掷千金的豪爽,旷达豪放,乐观自信,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
品酒中之“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的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直抒胸臆:
夸张: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人直接抒写人生得意,需纵情欢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了李白的乐观、自信、豪放,透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但渴望入世的态度。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夸张地写出朋友相聚时的纵情豪爽。
“欢”
朋友相聚
及时行乐
品酒中之“欢”
这几句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译文:岑夫子,丹丘生,继续喝啊,切莫停下。我要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为我倾耳细细听:
岑夫子,丹丘生:岑勋和元丹丘,李白的好友。
长短句结合,让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
加快了诗歌的节奏,旋律的加快反映出诗人情感的变化,心情是十分激动的,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品酒中之“欢”
诗人在这里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与前文的长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此句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李白在酒中渐渐的找回自我,在酒酣耳热之际,他呼朋唤友侃侃而谈。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使得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加快了诗歌的节奏,甚至有一些咄咄逼人的感觉,加快了诗歌的旋律,反映出作者这个时候的心情是非常激动。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译文:钟鸣鼎食有何富足,只但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钟鼓馔(zhuàn)玉: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钟鼓,宴乐;馔玉,精美的饮食。
但愿长醉不愿醒:一作“不复醒”,表达对现实的逃避。
陈王昔时宴平乐:曹植曾封陈王,在平乐观宴饮。平乐,汉代宫观名。
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形容豪饮纵乐。恣,放纵;谑,戏谑。
这两句在内容上是相同的,都表示了作者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谓的“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的“长醉不愿醒”显得消极一些。
总体而言,前者于愤慨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慨中略见低沉(愁太久了,已经绕不开了。)
同样是蔑视权贵,比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更是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思考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真的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
这是李白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这些圣贤都是有才华而无所施者,而饮者更是“圣贤”中逃于醉乡的人。
这两句,既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也表现了李白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决心孤独地、决绝地抗争,回到精神的栖息地。
品酒中之“愤”
问题研讨:
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单提到“陈王”曹植呢?结合曹植生平试做简要分析。
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以曹植自况,表达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酒中有愤
“钟鼓馔玉”即富贵生活,可诗人却认为这“不足贵”,这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懑之词。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写出了诗人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对豪门权贵的蔑视、鄙弃和否定。
以空有才华却不得重用的曹植自比,表达对黑暗险恶现实的愤恨与控诉。
怀才不遇,志不能行
借代:
对比:
用典:
[愤]
问题研讨:
这部分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译文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侍僮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我要与你一起来消除这万古的情愁!
径须沽取:只管买酒来。径须,直截了当;沽,买。
五花马:名贵的马,一说毛色如五花纹,一说马鬃修剪成五瓣。
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衣。
将出:拿出。
万古愁:深广的愁绪,指怀才不遇的愤懑。
夸张:“呼儿”“与尔”,诗人口气甚大,甚至反客为主,显示出李白不拘形迹的豪迈性格。出手大,不惜将出名的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以图一醉。“万古愁”与开篇之“悲”照应,显示出李白心中在狂放乐观掩盖下的悲愤与愁苦,且极言愁之浓郁深厚,表达了自己的抑郁不得志,只能将所有的情感通过酒来消除。
作者狂的是什么?又是如何表现“狂”的呢?
狂:借酒消愁,释放豪情
品酒中之“狂”
口气甚大:
呼儿、与尔,指挥倜傥,情态之任诞。

倒宾为主:
本是友人招待于他,此时竟忘形高踞一席,颐指气使,甚至提议典裘当马,足见形骸之放浪。
出手甚大:
不惜将出名的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以图一醉。
品酒中之“狂”
通过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诗人狂放的感情?
天生我材必有用


豪放自信
怀才不遇
但愿长醉不复醒
积极入世
消极避世
李白的“万古愁”从何而来?
分析李白之愁
万古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时光流逝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人生失意
作者因何而愁?


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人生得意,及时行乐

蔑视权贵,自比陈王

豪掷千金,借酒消愁

夸张、比喻、
反衬、比兴
时间流逝 人生易老 生命渺小
朋友相聚 及时行乐 高度自
实则是旷达之下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怀才不遇 志不能行
借酒消愁 释放豪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夸张
夸张、直抒胸臆
借代、用典、对比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诗歌情感及手法结构
李白又悲又欢,又乐又愁,思考为何会产生这种矛盾?
这种矛盾与李白的思想追求有关。李白毕生追求有二:
一是精神自由,二是建功立业。
追求精神自由就会蔑视权贵,反抗秩序;想要建功立业就要和社会妥协,和权贵和解。他既想做孔子,又想做庄子,而这种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使得他既做不成孔子,又做不成庄子。因此他的诗歌情绪复杂,感情激荡,既入世又出世,既迷茫又坚定,既忧愁又激奋,既烦闷又自信。
①气势豪放,感情激越,黄河之水势不可挡的气势,纵情欢乐的狂放,自我肯定的豪情,视权势如粪土的愤慨,以"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的豪爽大度,生动形象地抒写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
②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三百杯"、"万古愁"等句,既表现了豪迈的诗情,又不给人以空洞浮夸之感;既想象奇特,又不失险怪,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③在语言的运用上,这首诗以七言为主,而以三言、五言、十言句点染其间,参差错落,好象行云流水,飘逸奔涌,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浪漫主义在《将进酒》在中是如何体现的?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
起兴:人生和黄河之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开篇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三百杯”夸张地写出朋友相聚时的纵情豪爽。
直抒胸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短暂,寻找寄托(酒与友),朋友相聚,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借代:“钟鼓馔玉”即富贵生活,可诗人却认为这“不足贵”。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更是诗人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对比: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芳名永驻,而才华横溢的人却遭受排挤,写出了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对豪门权贵的蔑视、鄙弃和否定。
用典:用曹植自况,表达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艺术手法
1.李白在《将进酒》中“ , ”以夸张的手法起兴感叹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虽悲慨却给人一种奔放豪迈的感受。
2.《将进酒》中用“ , ”形容人生的短暂,把人生之可悲形容到极端。
3.流光飞驰,华年易逝,古往今来的敏感诗人无不对此感喟。曹操发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李白则喊出了“ , ”的豪语。
4.《将进酒》中“ ,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它不仅是时代的最强音,对后世人们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情景默写
5.《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
6.《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 。”
7.《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 。”
8.《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 。”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情景默写
9.“人生最痛苦的是醒了之后无路可以走。” 《将进酒》中“ , 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厌恶,也反映了诗人在理想不能实现时欲求出路而不得的痛苦。
10.《将进酒》中 “ , ”是诗人的豪情,也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表达诗人不为时人所理解的愤激之情。
11.《将进酒》中“ , ”两句,诗人举曹植的遭遇来印证“古来圣贤皆寂寞”,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12.《将进酒》“ , ”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情景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