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A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2 15:0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川教版历史七上期末测试卷(A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的历史最早从什么时候算起( )
A.200万年前 B.170万年前 C.70万~20万年前 D.一万八千年前
2.我国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的典型代表是( )
A. 元谋人 B.大汶口 C.河姆渡氏族 D.半坡氏族
3.下图的名称是( )

A.四羊方尊 B.编钟C.虎耳铜鼎 D.司母戊鼎
4.最能反映西周时期奴隶地位极其低下的是( )
A.把奴隶当坐骑 B.“人牲”和“人祭”
C.一匹马加一束丝换5个奴隶 D.道路以目
5.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
A.晋文公 8.勾践 C.楚庄王 D.齐桓公
6.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铁农具和牛耕使用 B.把成文的刑法铸在铁鼎上
C.封建城市的兴起 D.煮盐业的进步
7.什么时候人们已经定出一年的24个节气( )
A.夏朝 B.周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8.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墨子 D.孙武
9.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10.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于(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209年
11.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观原因是( )
A.发展生产 B.经济贫困 C.安定社会 D.吸取秦亡教训
12.将汉朝几个皇帝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 ③汉文帝 ④汉景帝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 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13.以下生产工具既不用人力又不用于农业的是( )
A.筒车 B.耧车 C.水排 D.翻车
14.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 )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打击了外族入侵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保护了中原经济文化
15.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
A.秦 B.西汉 C.东汉 D.战国
16.东汉时,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 )
①造纸术 ②麻沸散 ③地动仪 ④指南针 ⑤水排 ⑥火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⑤
17.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 )
A. 少林寺 B.大昭寺 C. 白马寺 D.东林寺
18.创立纪传体史书体例的是( )
A. 孔子 B.司马迁 C.班固 D.王充
19.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年代是( )
A.207年 B.220年 C.221年 D.222年
2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晋建立于265年,建立者是司马炎
B.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中国
C.西晋灭蜀
D.曹丕死后,司马氏掌握魏国军政大权
21.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A.水稻 B.粟 C.菽 D.麦
22.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同时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土地分配给农民 B.整顿吏制
C.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 D.奖励耕战
23.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齐民要术》 B.《授时通考》 C.《农书》 D.《农政全书》
24.王充和范缜都是唯物主义思想家,其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人定胜天 B.自然界发展有一定的规律
C.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人的肉体与精神共存亡
25.下列与史实不相符的有( )
A.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B.顾恺之擅长画人物,他绘画线条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C.北朝的石窟艺术成就大都与佛教盛行有密切关系
D.云冈石窟的地点为河南洛阳
二、请你来解说(13分)
26.读下图,回答问题。(7分)
(1)汉朝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①(地点)______出发,经②(地点) ______,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的③(国家) ______。这就是______。
(2)这是两处著名的关口:④是______,⑤是______。
(3)⑥是秦汉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______。
27.识图填图题。(6分)
(1)在图中方框内填写三国国名和都城。
(2)按图中编号填写三国的建国时间和建国君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2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秦王是指谁?(2分)
(2)这句话是讲秦王的什么功劳?秦王是于何年完成的?(4分)
(3)秦王的这一功劳有何历史意义?(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联合)而不可图(谋图、进攻)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材料中的“天子”指谁?“挟天子而令诸侯”有什么作用?(4分)
(2)从材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刘备是否接受?举一例子说明。(6分)
四、问答题(17分)
30.说一说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5分)
31.史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在封建国家分裂的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积聚必然为统一创造条件。试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有关史实论证之。(12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参考答案
一、1.B 2.C 3.D 4.C 5.D 6.A 7.D 8.A 9.B 10.B 11.D 12.B 13.C 14.D 15.B 16.D 17.C 18.B 19.D 20.C 21.A 22.C 23.A 24.D 25.D21教育网
二、26.(1)长安 河西走廊 大秦 丝绸之路(2)玉门关 阳关(3)匈奴
27.(1)①魏洛阳②蜀成都③吴建业(2)①220年 曹丕②221年 刘备③222年 孙权
三、28.(1)赢政(2)灭六国,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3)结束了各国长期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1cnjy.com
29.(1)是汉献帝;“挟天子而令诸侯”让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2)联合孙权抗曹;刘备接受建议;赤壁之战中刘备联合孙权抗曹。21·cn·jy·com
四、30.历史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www.21-cn-jy.com
31.①长期的分裂割据混战使人民渴望统一。②尽管国家分裂.但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各民族互相学习。加上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实行汉化,各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③由于北方战乱,北方农民大批南迁。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北方经济也不断地恢复。南北经济的发展.对统一提出了要求。④南北对峙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届谤B的统一.如前秦、北魏统一北方。这些因索都为全面的大统一翻造了条件。2·1·c·n·j·y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