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二章 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选择和应用
1.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2.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3.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选择适用的地图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37~38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例如,了解一个地区的行政区划,需要查阅当地[1]____________;了解一个地区的河流、湖泊分布状况,需要使用当地[2]________________;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需要参考[3]________;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需要查阅世界的[4]______________。
行政区划图
河流湖泊分布图
交通图
国家和地区图
2.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1)相同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5]____、内容越[6]______;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7]____、内容越[8]______。
(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例如,要去北京游览,想知道北京的位置,应该参考比例尺[9]______的中国地图;到了北京,想了解北京更多的情况,就要选择比例尺[10]______的北京市旅游图;要去天安门广场游览,还要阅读比例尺[11]______的天安门广场导游图。
小
详细
大
概略
较小
较大
更大
二、数字地图的应用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38~40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及互联网的普及,[12]__________和[13]______________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数字地图
卫星导航系统
2.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借助各种数字地图,查找站点、景点、店铺位置等信息。使用手机上的数字地图在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功能的支持下,还可实现实时路线[14]____________。
3.数字地图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在[15]__________、[16]__________、[17]__________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规划和导航
城市管理
资源调查
灾害监测
重难点拨
[点拨重点难点]
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选择适用的地图
(2024年湖南邵阳多校联考)家住衡阳市廖家湾社区的小明导航去衡阳市实验中学(如图甲)。据此完成第1~3题。
1.小明手机上的导航图属于( )
A.交通图
B.地形图
C.政区图
D.居民网点分布图
甲 乙
A
解析: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当我们不认识路时,可打开手机地图导航,属于交通图,A项正确。
2.小明导航界面进行放大操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比例尺将变大 ②比例尺将变小 ③扩大后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更大 ④扩大后的地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甲 乙
解析:小明在导航界面进行放大操作,而手机屏幕大小不变,即图幅大小不变,而范围变小,其比例尺则变大,显示内容更详细,①④正确,D项正确。
D
3.阳光明媚的下午小明放学回家,发现路边的树影应该位于图乙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甲 乙
解析:阳光明媚的下午小明放学回家,太阳快下山了,在西南边,根据指向标,所以发现路边的树影应该位于东北边,即图中②位置,B项正确。
B
(2024年山西晋中期末)2023年10月15日,第三届环太原公路自行车赛正式鸣枪开赛,来自全球各地的千余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开启了一场速度与激情的骑行盛宴。据此完成第4~5题。
4.选手们想提前了解比赛线路情况,应查看( )
A.太原市气候图 B.太原市水系图
C.太原市旅游图 D.太原市交通图
解析:选手们想提前了解比赛线路情况,应查看太原市交通图,D项正确。
D
5.参赛选手骑行途中,能欣赏到太原市的( )
A.龙山春景 B.汾河夏景
C.晋祠秋景 D.古城冬景
解析:由材料可知,2023年10月15日开始鸣枪开赛,此时为我国北半球的秋季,参赛选手骑行途中,能欣赏到太原市的秋景,C项正确。
C
(2024年湖南株洲醴陵期末)2024年,去湖南株洲醴陵“捡瓷器”火遍全国,游客的火爆也带动了本地餐饮、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有网友手绘了醴陵主要景点图(如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游客想要查找醴陵市的位置,应选择的地图是( )
A.全国地形分布图
B.全国气候分布图
C.全国河流分布图
D.全国行政区划图
D
解析: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游客想要查找醴陵市的位置,应选择的地图是全国行政区划图,D项正确。
7.由图可知,沩山古窑位于银杏树王的(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解析:图中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判断,沩山古窑位于银杏树王的东北方向,B项正确。
B
知识点二 数字地图的应用
(2024年福建惠安期末)手机导航地图是许多人出行的选择。右图为小张从凤凰城出发前往高级中学的导航界面及说明。据此完成第8~10题。
8.小张同学使用的导航地图属于( )
A.遥感地图 B.地形图
C.电子地图 D.政区图
解析:遥感地图和电子地图是新型地图,电子地图在外出学习或旅行时,可以查找出行路线,C项正确。
C
9.导航路线的走向大致为( )
A.东南—西北
B.东北—西南
C.东—西
D.南—北
解析:读图可知,通常情况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判断方向,由此可知导航路线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方向,B项正确。第10题,读图可知,导航方案①用时最短,A项正确;方案①经过红绿灯最少,B项错误;方案②距离最远,C项错误;三方案路线在起点和终点有部分重合,D项错误。
B
10.关于导航方案,说法正确的是( )
A.方案①用时最短
B.方案②经过红绿灯最少
C.方案③距离最远
D.三方案路线完全不重合
解析:读图可知,导航方案①用时最短,A项正确;方案①经过红绿灯最少,B项错误;方案②距离最远,C项错误;三方案路线在起点和终点有部分重合,D项错误。
A
(2024年陕西宝鸡模拟)2024年4月27日,西安市公安局首届警营开放日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御道广场举行。家住尚德映巷的小明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御道广场体验各警种展台设计的活动。出发前,小明用手机导航软件搜索出行路线。右图是小明手机导航图截屏。据此完成第11~13题。
11.图中推荐方案( )
A.用时最短 B.途经太华南路
C.经过3个红绿灯 D.大致向西北方向前进
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推荐方案用时最短,少了10多分钟,A项正确;图中推荐方案未途经太华南路,B项错误;未显示红绿灯数量,C项错误;大致向东北方向前进,D项错误。
12.小明想要查找从御道广场到启明山的路线,如果进行放大操作,则屏幕界面显示的( )
A.图幅变大 B.实地范围扩大
C.内容更详细 D.比例尺变小
解析:结合实际分析,当在手机屏幕上进行放大操作时,图幅没有改变,比例尺变大,显示的范围变小,内容更详细,C项正确。
C
13.小明本次出行体验体现了数字地图的应用领域是( )
A.城市治理 B.公共安全
C.救灾减灾 D.交通出行
解析:结合实际分析,当在手机屏幕上进行放大操作时,图幅没有改变,比例尺变大,显示的范围变小,内容更详细,C项正确。
D
14.(2024年湖南长沙期中)2024年3月16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俄巴绒村发生森林火灾。在本次火灾中,若要实时监测火灾的蔓延趋势,下列地图中最合适的是( )
A.电子地图 B.遥感影像
C.俄巴绒村地形图 D.四川省政区图
解析:卫星影像图是借助卫星为媒介,提取地面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向人们真实反馈地球地表面貌的图像,与传统意义的地图不同,卫星地图上看到的地表面貌是真实而实时的,若要实时监测火灾的蔓延趋势,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应查阅卫星影像图,B项正确。
B
温馨提示:请完成本节的课后作业(见第150~151页)(共44张PPT)
第二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蝴蝶图
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段: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来就是这几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的军队。
这幅图到底是什么图呢?
1.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2.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
知识梳理
一、等高线地形图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32~34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1]______________是一种常见的表达地表起伏的地图。
2.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2]________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3.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3]______距离,叫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海平面
垂直
4.等高线:在地图上,把[4]______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5.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5]______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6]______,坡陡的地方,等高线[7]_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8]______。
海拔
深度
陡缓
密集
稀疏
7.通过等高线的特征,还可以识别山峰、[9]______、[10]______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1)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11]______。
(2)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12]____处凸出。
(3)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13]____处凸出。
(4)陡崖:等高线[14]______。
(5)鞍部:两侧的山脊、山谷等高线近似对称。
(6)洼地:内低外高。
山脊
山谷
降低
低
高
重叠
用拳头识别山体地形部位
山脊与山谷的等高线识记起来比较困难,可借助基础原理“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进行记忆,即等高线凸向高处,该地相较于周边较低,为山谷;等高线凸向低处,则该地相较于周边较高,为山脊。另外,也可利用拳头形象记忆不同的山体部位,如上图。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34~36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叫[15]________________。
2.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16]______、[17]______、[18]______、[19]______和[20]______五种。
分层设色地形图
山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盆地
3.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项目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21]_____米以上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不固定 [22]_____米以下
等高线 特征 高原面等高线稀疏,边缘密集 等高线密集,曲折 等高线闭合、稀疏 等高线周围密集,内部闭合、稀疏 等高线稀疏、平直
地面起 伏程度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具有耸立的山峰、[23]______的山坡 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四周[24]____,中间[25]____ 起伏小,宽广平坦
500
200
陡峭
高
低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内部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
重难点拨
[构建空间地图]
(1)在图1方框中填出字母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
图1
【答案】填图略。
(2)等高线的数值越____,表示的海拔越高。图1中各地,海拔最高的是____地;等高线越密集,表示的坡度越______,图1中CD 地的坡度比 CA地的坡度______。
(3)写出图2中字母所在部位的地形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图2
大
C
陡峭
陡峭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点拨重点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等高线地形图的选址问题
项目 交通线选择 建水库、大坝 农业布局 聚落选择 户外运动选址
图示
选址 要求 一般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免穿越太多等高线,避开陡崖和易滑坡处,尽可能少地穿过河流 水库库区宜选择在口袋形的洼地或盆地(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大坝一般建在盆地的出口处(工程量较小)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区,山地多发展林业、畜牧业 尽量建在地势平坦开阔、靠近水源、交通便利、远离污染、向阳的地方 攀岩活动适宜在等高线重叠的陡崖处;漂流活动适宜在等高线密集的山谷河流处;登山应沿等高线稀疏的缓坡
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
[区域认知](2023年甘肃金昌中考地理)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根据此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主要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B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上,坡陡谷深,为山地地形,B项正确;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宽广平坦的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的是高原;四周高、中部低的是盆地,B项正确。
2.根据指向标判断,居民区位于甲山的(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
解析:图中指向标指示北方,居民区位于甲山的东北方,D项正确。
D
3.若乙、丙两地图上距离为7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
A.210千米
B.2 100米
C.21 000米
D.210米
解析:读图可知,图上比例尺为1∶30 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0米,若乙、丙两地图上距离为7厘米,则实地距离为300×7=2 100米,B项正确。
B
(2024年四川成都中考地理)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图甲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乙示意泥石流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向。据此完成第4~6题。
甲 乙
4.A地与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
A.1 082米
B.982米
C.882米
D.782米
甲 乙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50米,甲地的海拔为900米,山峰的海拔为1 882米,则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 882-900=982米,B项正确。
B
5.图中B、C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分别是( )
A.鞍部、山脊
B.鞍部、山谷
C.陡崖、山谷
D.陡崖、山脊
甲 乙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乙处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丙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D项正确。
D
6.泥石流发生时,①②③④逃生方向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甲 乙
解析:读图可知,泥石流发生时,①②③④种逃生方向中,②逃生方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向上,是正确的逃生方向,B项正确。
B
[生活实际情境](2024年河南周口联考)嵩山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这里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绿树成荫,清泉潺潺,仿佛是世外桃源,让人心旷神怡。下图是嵩山局部地形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据图判断,甲地和丁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500米
B.800米
C.300米
D.400米
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200米,甲地海拔是1 000~1 200米,丁地海拔是400~600米,甲地和丁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400~800米,A项正确。
8.要想在嵩山景区看日出,视野最开阔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读图分析,想在嵩山景区看日出,视野最开阔的是丙地,丙地海拔是1 400~1 600米,且位于山顶,C项正确;甲、乙、丁三地海拔较低,视野较差,A、B、D项错误。
C
(2024年山东淄博模拟)某中学的地理小组到图示地区进行地理考察,计划沿图中路线登山。据此完成第9~10题。
9.行进路线主要穿过的山体部位是( )
A.山峰
B.山脊
C.陡崖
D.山谷
解析:由图可知,徒步过程穿越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两边高,是山谷,D项正确。
D
10.队伍大致匀速行进途中,体能消耗最快的可能是海拔( )
A.200米到300米之间
B.300米到400米之间
C.400米到500米之间
D.500米到600米之间
解析:由图可知,大致匀速行进途中,体能消耗最快的可能是海拔400米到500米之间,因为海拔400米到500米之间等高线最密集,因此坡度最陡,最消耗体力,C项正确。
C
11.[地理研学](2024年湖北襄阳模拟)暑假期间,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去向阳镇郊区研学旅行活动,请根据下面材料帮助小明解决在研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材料 右图为向阳镇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识别陆地地形】
(1)小明研学区域地形以______为主。
【实地探究考察】
(2)小明到达③地时测得气温为20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推断此时①地气温为__________(仅考虑地形的影响)。傍晚,小明登上了⑤山峰,看到阵阵炊烟从溪水村飘向自己所在的位置,当时的风是______(填风向)风。
山地
18.2 ℃
东南
【解决实际问题】
(3)同学们计划夜晚在④地宿营,你认为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谋求经济发展】
(4)同学们发现溪水村周围资源丰富,但经济较落后。请你为该村发展经济献计献策。
【答案】不合适,④地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地形起伏大,不适合宿营。
【答案】可以发展旅游业,进行攀岩运动;发展特色果树种植业。
知识点二 分层设色地形图
[跨学科](2023年山东济南模拟)馒头山位于济南长清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和山东省地质公园。图甲是某研学小组绘制的馒头山素描图,图乙是该山等高线图。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绘制馒头山素描图的观察点是图乙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甲 乙
C
解析:根据图甲可知,观察点的正前方远处是馒头山,近处平缓开阔,左右两侧各有一处小山丘,且左侧山丘高于右侧山丘。结合图乙可知,馒头山东北部为海拔140~180米的小山丘,东南部为海拔220~260米的大山丘,故观察点是图乙的③处,C项正确。
13.图乙所示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
A.丘陵
B.山地
C.平原
D.高原
解析:图乙所示区域海拔较低,在500米以下,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地形类型应是丘陵,A项正确。
甲 乙
A
(2024年北京石景山区模拟)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常用“工具”。王亮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用马铃薯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活动步骤如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第二、第三步正确操作要点,分别是( )
①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摆放 ②舍弃最小切片
③任意摆放各切片 ④固定中心,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解析:由材料可知,王亮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用马铃薯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本次实验总共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准备一块马铃薯;第二步:将马铃薯切为厚度相同的片状,且依次摆放;第三步:固定中心,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第四步: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每层涂上相应的颜色。因此第二、第三步正确操作要点,分别是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摆放和固定中心,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D项正确。
15.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
A.可认识某区域地形地势特征
B.能判断地质灾害发生频次
C.可推测农作物主要生长习性
D.能说明聚落发展变化过程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认识某区域地形地势特征,A项正确。
A
(2024年河南商丘模拟)“中国天眼”(又称FAST)是目前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下图为“中国天眼”所处区域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6~17题。
16.“中国天眼”所处的地形为( )
A.高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解析:读图可知,“中国天眼”所在地区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地形,C项正确。
C
17.瞭望台位于“中国天眼”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解析:图中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属于一般地图,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所以瞭望台位于“中国天眼”的西北方向,A项正确。
A
温馨提示:请完成本节的课后作业(见第134~137页)(共25张PPT)
第二章 地图
章末整合提升
体系·思维导图
考点·链接中考
考点①:地图的阅读
[地球地图+极地地区主题](2024年广东中考地理)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开站后,该站与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联动,开展近岸海洋、海冰环境调查等科学考察。右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题。
1.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 )
A. 西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西北方向
B
解析: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两站同属东经度,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侧,同时秦岭站的纬度高于中山站,故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B项正确。
考点②:地形图的判读
[地图应用主题](2024年广东中考地理)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快递点进村已成为新的趋势。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村及其周边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第2~3题。
2.该村及其周边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
A. 丘陵
B. 高原
C. 平原
D.山地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最高处海拔范围是450~500米,地形类型为丘陵,坡度和缓,A项正确。
A
3.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合设快递点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第3题,乙处地形平坦,位于居民区的中心处,人流量大,适合设快递点,B项正确。
B
[跨学科研学主题](2023年广东中考地理)近期,广州市某学校地理小组就近开展了乡土地理研学活动。右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研学路线上丙地与丁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80米 B.280米
C.350米 D.480米
B
解析:读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0米。丙地的海拔为300~350米,丁地的海拔为600米,丙地与丁地的相对高度为250~300米,B项正确。
5.研学路线所处的山体部位是( )
A.陡崖
B.鞍部
C.山脊
D.山谷
解析:读图可知,研学路线所经过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项正确。
D
6.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有公交车站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公交车站需要建在居民区附近,且公交车要沿公路行驶,符合此条件的只有甲地,A项正确。
A
(2022年广东中考地理)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某中学组织学生到广州市某地进行研学实践。下图为广州市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甲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850米 B.950米
C.1 100米 D.1 300米
C
解析:图中等高距为150米,所以甲地海拔为1 050~1 200米,C项正确。
8.该研学实践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
解析:该地区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上,地形起伏大,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B项正确。
B
素养·跨科学试题
跨数学](2023年四川遂宁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全民冰雪运动的激情,“冷”冰雪成为“热”时尚,冰雪运动风潮席卷大江南北。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滑雪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水库和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40米 B.360米
C.450米 D.520米
解析:由图可知,等高距为100米,水库的海拔为1 100~1 200米,山峰的海拔为1 400~1 500米,故图中水库和山峰的相对高度是200~400米,B项正确。
B
2.图中滑雪场的滑雪道沿途主要经过的地形部位是(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滑雪场的滑雪道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C项正确。
C
[跨语文、数学](2024年福建三明期末)山东省某学校在暑假期间组织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赴“五岳”之首的泰山风景区开展研学活动。下图示意该景区附近局部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第3~5题。
3.图中①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山峰
解析:读图可知,①处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弯曲,且有河流发育,说明其地形部位为山谷,B项正确。
B
4.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泰山山顶与泰安的温差约为
( )
A.4.3 ℃
B.6.3 ℃
C.8.3 ℃
D.10.3 ℃
解析:读图可知,泰山山顶海拔为1 545米,泰安海拔为100~200米,相对高度为1 345~1 445米。结合题干可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计算可知,温差为8.1~8.7 ℃,C项正确。
C
5.泰山最高峰海拔仅为1 545 m,杜甫却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相对高差大
B.地形崎岖
C.地形平坦
D.其为中国最高山峰
解析: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相对高度大,泰山显著比周围的地物高,因此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惊叹,A项正确。
A
[跨历史](2024年辽宁鞍山模拟)“鏖战独树镇”是长征著名战斗之一,发生在1934年11月的河南省方城县(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流经此地,一片丹心见证了一江“丹水”北上。读独树镇周边地形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红军经过独树镇时( )
A.悬崖陡峭,攀爬不便
B.河网纵横,行军缓慢
C.丘陵地区,易受阻击
D.暴雨多发,泥泞难行
C
解析:读图可知,独树镇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小,但易受阻击,A项错误,C项正确;该地区河流较少,B项错误;11月非雨季,降水较少,D项错误。
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选择从独树镇经过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较多
B.施工难度小
C.线路较短
D.水质优良
解析:读图可知,独树镇海拔低于200米,地形平坦,可以降低施工难度,减小成本,B项正确。
B(共36张PPT)
第二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的阅读
小小地图,容纳大千世界,用好地图,是学好地理的重要保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地图要怎么阅读?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
知识梳理
一、地图的语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28~29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地图是运用各种[1]______,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2]______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符号
比例
2.[3]______、[4]______和[5]________是地图的“语言”。
(1)方向: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有的地图用[6]________指示方向。
(2)图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7]______的说明。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8]______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方向
图例
比例尺
经纬线
注记
缩小
二、阅读地图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29~31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辨别方向:面对地图,通常是“[9]__________,[10]__________”。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11]________判读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12]________确定方向。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指向标
经纬网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中,按经纬线判别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之分,在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之分,既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时,就只有东北、西南、西北、东南方向之分了。北极点周围都是正南方向,南极点周围都是正北方向。
2.认识图例:[13]______有各种符号和注记,分别表示一定的[14]__________。可以通过图例识别地图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并描述它们的空间分布特征,如下图为一些常用图例。
图例
地理事物
3.学用使用比例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多用[15]______表示,即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厘米代表[16]__________有多少千米。有的地图采用[17]______比例尺,如1∶4 7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8]________厘米,即[19]____米。
线段
实地距离
数字
4 700
47
比例尺的计算
计算比例尺时,单位一定要统一,分子一定为1,如图上3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则比例尺为3厘米/30千米=3厘米/3 000 000厘米=1/1 000 000。
计算比例尺时,要注意分子、分母的统一,一般把实地距离单位换算成厘米,这样和图上距离单位才能一致。
重难点拨
[构建空间地图]
(1)在图1中下划线上填写对应地理要素。
北
南
东
西
(2)了解地图的各种地理要素,在图2中下划线上填写对应内容。
正东
西南
西北
首都
城区
铁路
运河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 600千米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千米
北京市区域图
小
详细
[点拨重点难点]
1.比例尺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2.在地图上辨方向
(1)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地图上判读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①方法:指向标平移法。
②步骤:
a.首先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B点。
b.其次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北方,然后依次确定出其他的方向。
c.最后连接A、B两点,即可得出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如图所示)。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方向。
①在“横平竖直”的经纬网上:可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方法判断方向。
②在经纬网呈弧度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③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
a.从北极点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南;从南极点看,所有的
经线都是指向正北。
b.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为逆时针;在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为顺时针。
试题检测
知识点 阅读地图
(2024年湖南怀化多校联考)暑假,玲玲去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旗仪式。图甲为天安门广场平面图,图乙为玲玲拍摄的天安门照片。据此完成第1~2题。
1.天安门照片拍摄地点最有可能位于平面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甲 乙
A
解析:由图乙照片可知,明显是在天安门城楼南面,朝北拍摄的,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只有①符合条件,A项正确。
2.读图判断,入口位于下车地点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判断入口位于下车地点的西北方向,B项正确。
B
(2024年北京西城区期末)某中学在初一地理实践课上开展了“镜头中的校园”活动。图甲为同学们绘制的校园平面图,图乙为某同学拍摄的校园照片。据此完成第3~4题。
3.同学拍摄图乙照片时,他所处的位置在图甲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甲 乙
B
解析:读图甲照片可知,拍摄位置左前侧为操场弧形弯道,③④附近弯道不是半圆形,排除③④;左前侧为弯道,右前侧为楼房,符合②位置视角,B项正确。
4.同学们在绘制图甲时,实地测量了西操场的东西长度大约是70米,则该图的比例尺大约是( )
A.1∶100
B.1∶30 000
C.1∶4 000 000
D.1∶2 000
解析:据图可知,西操场图上距离约为3.5厘米,实地距离约为70米,计算可知比例尺约为1∶2 000,D项正确。
甲 乙
D
2023年10月30日,北京马拉松长跑比赛(简称“北马”)如期举行。下图是北马比赛线路图。据此完成第5~7题。
5.北马沿线可以看到( )
①天安门广场 ②军事博物馆
③国家体育场 ④天坛公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解析:读图可知,北马沿线可以看到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军事博物馆、中央电视塔、颐和园、国家体育场,不能看到天坛公园,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
6. 图例符号代表( )
A.能量补给站
B.医疗站
C.香蕉
D.比赛起点
解析:读图例可知, 符号代表的是能量补给站,A项正确。
A
7.参赛选手从起点出发后,在长安街沿线的跑步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解析:读图可知,该图采用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参赛选手从起点出发后,在长安街沿线的跑步方向是自东向西,B项正确。
B
[跨学科](2023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地理)鄂尔多斯市某中学组织“探秘古都西安,穿越历史岁月”游学活动。游学行程为:酒店—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图甲是游学景点分布图,图乙是某路牌指示图。据此完成第8~9题。
8.此次游学行程( )
A.大致方向为先向东南再向西北
B.小寨东路是必经之路
C.沿慈恩西路北上,红绿灯最多
D.全程大约8千米
甲 乙
B
解析:由材料可知,此次游学行程为:酒店—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大唐芙蓉园,依据路牌指示图可知,图中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酒店西北方向,故先从酒店向西北至陕西历史博物馆,再向东南至大雁塔、大唐芙蓉园,A项错误;陕西历史博物馆地处小寨东路,且从博物馆至大雁塔途经小寨东路距离最近,小寨东路是必经之路,B项正确;沿慈恩西路北上至小寨东路,途经雁塔西路一个岔路口,红绿灯较少,C项错误;图中无比例尺,无法计算实际距离,D项错误。
9.最可能看到图乙指示牌的地点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根据指示牌标注地点可知,往北到达东西走向的雁塔西路,故不可能是位于雁塔西路上的①②地点;③地点位于雁塔西路北方;④地点往北途经东西走向的雁塔西路至小寨东路,西侧为长安中路,东侧为慈恩西路,D项正确。
D
10.[地理实践用地图](2024年陕西安康期末)西安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学农基地开展研学活动。读学农基地平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道路”属于地图三要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约好在学农教室集合,为了从距离学农教室最近的门口进入,应该选择____门。
图例(或图例和注记)
北
(3)参观科普展厅后,同学们前往学生食堂吃午餐,学生食堂位于科普展厅的______方向,两地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则实际直线距离约为_____米。
(4)与同样图幅大小的西安市交通图相比,该图的比例尺更____(大/小),表示的实际范围更____(大/小),显示的内容更______(简略/详细)。
西南
200
大
小
详细
温馨提示:请完成本节的课后作业(见第142~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