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六月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一会儿天低云暗,乌云密布,狂风怒吼;一会儿天公大发雷霆,电闪雷鸣;一会儿瓢泼大雨,倾盆滂沱;一会儿潇潇雨歇,虹桥飞架南北。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
1.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2.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天气及其影响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66~68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人们经常用[1]______、[2]______、冷热等来描述天气。天气是一个地区[3]____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2.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天气影响农业、[4]______和生活。
阴晴
风雨
短
交通
二、天气预报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68~71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注:8级以上的风力等级用其他符号表示。
西北风
8
1.通常,天气预报要预告一日或多日内[5]______、[6]______、[7]______和风等情况。
2.风向是指风的[8]______,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等级表示[9]______的大小,共分[10]____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阴晴
气温
降水
来向
风速
18
3.天气预报通常用[13]__________表示天气状况。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4 .写出下列常用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状况。
多云
中雨
暴雨
雨夹雪
中雪
雷阵雨
专用符号
歌诀记忆天气符号
一个太阳是晴天,一片雪花是降雪。一条闪电是雷雨,降雨落在乌云下。
一片乌云是阴天,太阳躲在多云后。三条黑线是雾天,半个冰箱是霜冻。
(1)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表示云层越厚,降雨的可能性越大,但不一定下雨。
(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而不是风吹去的方向。
重难点拨
[构建空间地图]
在上图横线上填写其所代表的天气状况。
晴
多云
阴
雾
雷阵雨
雨夹雪
冰雹
霜冻
沙尘暴
西北风5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小雪
中雪
大雪
台风
[点拨重点难点]
1.气候和天气的区别
项目 气候 天气
概念 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区别 时间长,变化不大 短时间,时刻在变化
联系 两者都是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状况的综合 2 .常见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天气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晴天 适宜户外活动或农业生产活动
多云 适宜户外活动
阴天 不适宜晾晒
雷雨天 出行时应注意安全,防雷击
雾、雨、霾、雪 不适宜户外活动,外出时应注意交通安全
台风 不宜出行、出海、海上作业
3 .大气污染与治理
类型 形成原因 影响 治理
雾霾 机动车尾气排放、工厂排放废气、冬季取暖烧煤产生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扬尘等 ①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影响;②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①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关停重污染企业,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②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③减少能源浪费,减少化石能源使用;④工业废气达标处理;⑤禁止秸秆焚烧等
全球变暖 主要是人类活动中化石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产生的二氧化碳造成的 ①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低地被淹,影响居民的生活;②一些动植物可能无法适应全球变暖,难以生存
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天气及其影响
[跨学科](2024年江苏宿迁模拟)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叙述中,描写天气的是( )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终年炎热干燥
C.昆明四季如春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时刻在变化,D项描述的是天气。
D
2.诗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黄梅时节家家雨”描述的是( )
A.都是天气 B.都是气候
C.天气、气候 D.气候、天气
解析:“春潮带雨晚来急”指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变化,描述的是天气;“黄梅时节家家雨”指的是长时间内的大气变化,描述的是气候。
C
知识点二 天气预报
(2024年贵州黔东南州模拟)下表为我国某地7月10—13日的天气预报。读图,完成第3~4题。
3 .表中表示雷阵雨天气的日期是( )
A.7月10日 B.7月11日
C.7月12日 D.7月13日
7月10日 7月11日 7月12日 7月13日
16~21℃ 18~24℃ 19~26℃
22~29℃
解析:根据天气符号可知,表示雷阵雨天气的是7月12日,C项正确。
C
4.7月11日的天气状况为( )
A.大雨 B.多云转晴
C.小雨转中雨 D.晴天
解析:读图可知,7月11日的天气状况为小雨转中雨,C项正确。
C
(2024年福建漳州模拟)“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在我国南方地区2、3月常出现。“回南天”产生原因是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升,容易出现小雨或大雾天气。据此完成第5~7题。
5.“回南天”时,当地天气预报最可能出现的符号是( )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回南天”会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A项图代表沙尘暴,B项图代表雾,C项图代表霜冻,D项图代表雨夹雪。B项正确。
B
6.下列关于“回南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降低,适宜登山踏青 B.降水量大,造成城市内涝
C.万里晴空,适合晾晒衣物 D.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出行
解析:由材料可知,“回南天”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所以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雨雾天多,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出行,D项正确;雨天多,不适宜登山踏青,A项错误。“回南天”一般为小雨或大雾天气,不会造成城市内积水,B项错误。雨雾天不适合晾晒衣物,C项错误。
D
7.受“回南天”影响,下列商品销量最可能增加的是( )
A.防风镜 B.加湿器
C.润肤霜 D.干衣机
解析:“回南天”的主要特点是潮湿,故干燥剂、除湿机、干衣机等会更受欢迎,D项正确。
D
(2024年陕西渭南期末)2023年4月8日夜间起,大范围沙尘天气从蒙古高原出发,再次侵扰我国。4月9日,新疆、内蒙古西部和甘肃首先起沙;4月10日白天,沙尘迅速扩展到东北三省、宁夏、陕西和山西,范围比预期还大;4月10日夜间,沙尘到达燕山和太行山,京津冀出现沙尘暴,其中张家口达到强沙尘暴级别。据此完成第8~9题。
8.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图表示沙尘暴,A项正确;B项图表示扬沙,B项错误;C项图表示雾,C项错误;D项图表示台风,D项错误。
A
9.沙尘暴天气发生时,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A.在家勤开窗多通风 B.外出加强户外锻炼
C.在家多洗手勤消毒 D.外出戴口罩防沙尘
解析: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打开窗户受沙尘暴影响更严重,A项错误;发生沙尘暴最好不要到户外运动,B项错误;沙尘暴并不会带来病毒,不会有传染性,多洗手勤消毒不能减少沙尘暴的危害,C项错误;外出应戴口罩防沙尘,D项正确。
D
10.(2024年广东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津市气象台于2023年3月7日7时30分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时内中心城区将出现中—重度霾,能见度较差,易形成中—重度空气污染。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材料二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其次是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材料三 雾霾的发生与时下天气状况密切相关,下面是中国天气网发布的易引起雾霾的某日天气预报。
日期 天气现象 气温 风力
21日星期一 白天 多云转晴 高温3 ℃ 微风
夜间 晴 低温-8 ℃ 微风
22日星期二 白天 晴 高温2 ℃ 微风
夜间 晴 低温-7 ℃ 微风
(1)简要说明大气中的PM2.5的危害。
【答案】①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运输;②引发人体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等。
(2)分析容易发生雾霾的天气特征。
【答案】气温较低、风力较弱、无降水的天气。
(3)提高空气质量,人人有责。谈谈日常生产生活中可为提高空气质量所做的事情。
【答案】①少开私家车;②减少对煤炭的依赖,采用清洁能源替代;③工业废气达标排放;④工地设置围墙、围网防尘等。
温馨提示:请完成本节的课后作业(见第163~165页)(共36张PPT)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春夜喜雨(节选)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雨水滋润大地万物。你知道世界降水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吗?
1.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简要归纳并描述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知识梳理
一、降水的变化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9~80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的[1]____、[2]____、[3]______等,统称为降水
主要形式 [4]______和降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测量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5]________,降水量的单位[6]______
降水的变化 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的差别,通常用各月[7]____________图来表示。不同地区降水的[8]______变化不同。有的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比较[9]____;有的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比较[10]____。
雨
雪
冰雹
降雨
雨量器
毫米
降水量柱状
季节
小
大
二、降水的分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82~83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通常用[11]____________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在地图上把[12]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降水量线。
等降水量线
降水量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降水 赤道或两极 南北回归线两侧 中纬度 山地
多 [13]______附近地区 大陆[14]____岸 [15]______地区 [16]______坡
少 [17]______附近地区 大陆[18]____岸 [19]______地区 [20]______坡
赤道
东
沿海
迎风
两极
西
内陆
背风
1.降水的类型
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从而成云致雨。根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主要分为对流雨、地形雨和锋面雨。
2.地形雨形成的原因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即为地形雨(如下图所示)。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而升温,空气中水汽减少,难以成云致雨,降水较少。因此,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印度);世界“干极”
是阿塔卡马沙漠(南美洲)。
(1)沿海地区不一定降水多。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沿海地区降水一般较多,但这不是绝对的,如回归线经过的非洲和南美洲西海岸附近,都是全年干燥少雨。
(2)误认为一个地方的年降水量是指当地当年的降水总量。
一个地方的年降水量是指当地多年的平均降水量,而不是指具体到某一年的降水量。因为一个地方每年的降水量变化很大,所以某一年的降水量不能准确反映当地的降水特征。
重难点拨
[构建空间地图]
在图中用红笔描绘2 000毫米和5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答案】填图略。
[点拨重点难点]
1.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判读步骤
(1)计算年降水量(年降水量是各月降水量的总和),对该地年降水量进行定性描述为“多”“较多”“较少”或“少” (2)看“极值”“差值”,说“变化”:判断降水季节分配是否均匀,从而确定其降水类型,如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常年湿润型等 (3)判读降水量柱状图时应该注意该地的半球位置,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注:一般来说,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为多雨;月降水量小于50毫米为少雨或干燥;月降水量大于50毫米、小于100毫米则为湿润。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降水的变化
1.(2024年四川眉山期末)降水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差异,下图为北京(40°N)和罗马(42°N)降水量柱状图。下列关于两地降水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B.罗马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C.北京月降水量均多于罗马
D.罗马全年降水分布均匀
A
解析:读图可知,北京降水集中在夏季,A项正确;罗马降水集中在冬季,夏季少雨,B、D项错误;北京夏季降水量明显多于罗马,其余季节少于罗马,C项错误。
[地理实践力](2024年四川成都模拟)石家庄某地理活动小组探究了雨量器的使用方法。下面是雨量器结构示意图和实验成果。据此完成第2~3题。
雨量器编号 筒盖(可减少融雪时蒸发) 承雪口(可减少积雪滑落) 测量结果
① √ × a
② × √ b
③ √ √ c
④ × × d
“√”表示“使用”,“×”表示“不使用” 2.该小组在一次降雪后测量发现( )
A.a>c B.b>c
C.c>d D.d>a
解析:读图可知,a没有使用承雪口,积雪会滑落,降雪后测量,降雪量数值会小于使用承雪口的c,A项错误;c有使用筒盖,可减少融雪时蒸发,降雪后测量,降雪量数值会大于没有使用筒盖的b,B项错误;c有采用筒盖和承雪口,可以减少融雪时蒸发和积雪滑落,降雪后测量,降雪量数值会大于没有使用筒盖和承雪口的d,C项正确;同理,a有使用筒盖,数值高于筒盖和承雪口d,D项错误。
C
3.四组设备适合用于测量当地夏季降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四组设备适合用于测量当地夏季降水的是④,因为夏季没有降雪,无需使用筒盖和承雪口,雨水通过漏斗直接进入储水瓶,D项正确。
D
知识点二 降水的分布
[跨学科](2024年湖南长沙期中)《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上祁山,三战司马懿。最后一战中,诸葛亮火攻司马懿,“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如此,司马懿死里逃生。据此完成第4~5题。
4.材料中的降水类型是( )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次降雨时间短,强度大,并伴有电闪雷鸣,属于对流雨的降水特征。
A
5.这种降水主要分布在( )
A.山地迎风坡 B.山地背风坡
C.赤道地区 D.两极地区
解析:山地迎风坡形成的降水类型是地形雨,A项错误;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不容易形成降水,B项错误;赤道地区温度高,盛行对流雨,C项正确;两极地区由于终年气温极低,很难形成降水,D项错误。
C
(2024年河北邯郸质量检测)沙漠是地球上分布较广的一种地表景观。沙漠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图是世界主要沙漠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沙漠的分布区年降水量大多在( )
A.1 000毫米以上
B.500~1 000毫米
C.200~500毫米
D.200毫米以下
解析:读图可知,沙漠分布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大多在200毫米以下,D项正确。
D
7.下列区域是沙漠主要分布区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区
B.温带大陆西部
C.温带大陆东部
D.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解析:读图可知,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大多是沙漠分布区,D项正确。
D
(2024年山东淄博期末)共享雨伞是指在降水较多的商业区、居民区等人员密集地区提供雨伞的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读图,完成第8~10题。
8.关于图中数字所在地区降水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地降水多于②地
B.③地降水少于④地
C.⑤地降水少于⑥地
D.④地降水多于①地
A
解析:①地位于赤道地区,②地位于极地地区,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降水少,①地降水多于②地,A项正确;③④两地同时被北回归线穿过,③地位于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④地位于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降水少,③地降水多于④地,故B项错误;⑤⑥两地都位于中纬度地区,⑤地位于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⑥地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⑤地降水多于⑥地,故C项错误;④地位于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降水少,①地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多雨,④地降水少于①地,故D项错误。
9.从降水量多少方面分析,图中各地最适合设置共享雨伞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④地
D.⑥地
解析:读图可知,①地位于赤道地区,全年多雨,图中各地最适合设置共享雨伞的是①地,A项正确。
A
10.关于形成各地降水差异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①②两地降水主要是地形因素
B.影响③④两地降水主要是纬度因素
C.影响⑤⑥两地降水主要是海陆因素
D.影响①⑤两地降水主要是海陆因素
C
解析:①地位于赤道地区,降水多,②地位于极地地区,降水少,影响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是纬度因素,故A项错误;③地位于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④地位于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降水少,影响③④两地降水主要是海陆因素,故B项错误;⑤⑥两地纬度大致相当,⑤地位于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⑥地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影响⑤⑥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是海陆因素,故C项正确;①地位于低纬度,⑤地位于中纬度,影响①⑤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是纬度因素,故D项错误。
(2024年北京期末)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图中所示的降水类型是( )
A.地形抬升导致降雨
B.冷暖空气相遇导致降雨
C.海面水汽充足导致降雨
D.台风登陆导致降雨
解析:由图示可看出,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受到山地阻挡,被迫爬升,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该降雨类型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A项正确。
A
12.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其( )
A.纬度低
B.山地迎风坡
C.距海近
D.离台风源地近
解析:印度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由于其位于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且降雨量极大,被称为世界的“雨极”,B项正确。
B
13.(2024年河北唐山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24年1月17日,河北省多地迎来今年首场大范围雨雪天气,对交通运输、公众出行以及农牧业生产等都有一定影响。同学们收集了石家庄市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的气候资料,下表为石家庄市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3.9 7.4 11.3 17.8 36.9 56.7 141.1 148.3 48.1 27.3 13.2 5.1
(1)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中补充绘制石家庄市年降水量柱状图。
【答案】
(2)估算石家庄市年降水量数值,并概括石家庄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答案】年降水量:517.1毫米(±3毫米);季节变化特点:夏秋多;冬春少。
(3)举例说明大雪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为减少其不利影响出谋划策。
【答案】不利影响:①道路湿滑,容易摔伤;②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发生交通事故;③影响高铁、航空运输,导致延误;④部分抗寒能力较弱的农作物会受到冻害,造成减产等。
措施:①注意收看天气预报;②提前制定应急预案;③及时清除道路积雪;④尽量减少外出;⑤车辆减速慢行;⑥提前将抗寒能力较弱的农作物进行覆盖,注意保暖等。
温馨提示:请完成本节的课后作业(见第169~171页)(共41张PPT)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我在南方的艳阳里露着腰,你在北方的寒冬里裹着貂”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我国南北方冬季气温差异。2023年2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迎来大雪,最低气温为-6 ℃,而我国南方城市三亚最低气温高达22 ℃。
为什么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相差那么大?
1.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阅读某地区气温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知识梳理
一、气温的变化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2~75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1]________;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2]________。
日变化
年变化
2.气温的日变化和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 一天中最低气温
出现在[3]_____________ 出现在[4]______前后
气温[5]________=一天最高气温与一天最低气温的差 午后2时左右
日出
日较差
3.气温的年变化和气温年较差
区域 北半球 南半球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陆地 [6]___月 [7]___月 1月 7月
海洋 [8]___月 [9]___月 2月 8月
气温[10]________=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7
1
8
2
年较差
为什么海洋上每年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时间比陆地上晚一个月左右?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不同,陆地受热快,放热也快,温度升降变化大,所需时间短;海洋受热慢,放热也慢,温度升降变化小,所需时间长。因此海洋上每年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时间比陆地上晚一个月左右。
二、气温的分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5~78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通常用[11]__________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气温[12]______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温线。
2.等温线的闭合情况
(1)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13]______中心。
(2)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14]______中心。
等温线图
相同
低温
高温
3.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1)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15]____。
(2)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16]____。
4.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1)纬度位置:等温线大致呈[17]______方向延伸。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逐渐降低。世界平均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2)海陆位置:与海洋上等温线相比,大陆上等温线更加[18]______,还有若干低温中心,说明大陆上气温分布比海洋上[19]______。
大
小
东西
曲折
复杂
(1)误认为南半球的海洋上,2月份气温最低,8月份气温最高。
北半球的海洋上,2月份气温最低,8月份气温最高。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的海洋上,8月份气温最低,2月份气温最高。
(2)误认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气温最高。
由于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地面得到的热量最多,地面把热量传给大气,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3)等温线的疏密与温差大小。
在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重难点拨
[构建空间地图]
(1)在图1和图2填写对应的地理要素。
最低温
最高温
最低月
平均气温
最高月平
均气温
(2)比较海洋与陆地的气温差异,在图3中填写对应的地理要素。
0~10
10~20
海洋
陆地
冬
南
北
(3)在图4中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描出0 ℃、20 ℃等温线。
【答案】填图略。
[点拨重点难点]
1.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步骤 读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数值及对应月份 方法 判断南北半球 ①最高气温在7月,为北半球;最高气温在1月,则为南半球;②根据气温曲线的弯曲方向,上凸为北半球下凹为南半球
判断气温年较差 气温曲线越弯曲,气温年较差越大;气温曲线越平直,气温年较差越小 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1)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如:E、F两点都为12 ℃。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如:C处等温线较密集,温差较大;D处等温线较稀疏,温差较小。
(3)根据等温线的闭合状况,判读高低温中心的分布。如:A处是低温中心,
B处是高温中心。
3.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气温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气温大致由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递减。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 纬度位置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海陆位置
市区气温高于周边郊区 人类活动
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气温的变化
(2024年福建中考地理)某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处人工水塘。干季时,每天都有大量野生动物前来饮水,摄影师前往拍摄。下表为某自然保护区某日不同时段的气温与可拍摄到的动物统计表。据此完成第1~3题。
时段/时 气温/℃ 野生动物
0—6 21~27 花豹、狮子
6—12 21~40 珍珠鸡、斑马
12—16 40~43 斑马、狒狒
16—22 28~40 黑斑羚、狮子
22—24 27~28 长颈鹿、大象
1 .当日6—12时和12—16时都能拍摄到的动物是( )
A.狮子 B.斑马
C.黑斑羚 D.珍珠鸡
解析:读表可知,当日6—12时和12—16时都能拍摄到的动物是斑马,B项正确。
B
解析:读表可知,0—6时、6—12时最低温度都为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天中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所以当日最低温度大致是在6时,A项正确。
2.当日最低气温大致在( )
A.6时 B.12时
C.14时 D.16时
A
3.当日此地气温日较差为( )
A.21℃ B.22℃
C.32℃ D.43℃
解析:由图可知,当日最高气温为43 ℃,最低气温为21 ℃,因此当日气温日较差为22 ℃,B项正确。
B
(2024年江西宜春期中)如图为我国某地连续两天气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关于该地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上午逐渐增强
B.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
C.下午呈减弱趋势
D.一天中变化无规律
D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气温上午逐渐增强,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下午呈减弱趋势,A、B、C项不符合题意;该地气温一天中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D项符合题意。
5.推测影响该地前后两天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天气
C.植被
D.纬度
解析:据图可知,第一天气温明显大于第二天,最可能是第二天出现了阴雨天气,B项正确。
B
[区域认知]老师告诉玲玲,测量气温的时候最好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据此完成第6~7题。
6.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因为( )
A.可以防止风的干扰
B.百叶箱通风且可以防止太阳的直接照射
C.可以防止温度计被偷
D.在百叶箱里测得的气温是绝对气温
解析:百叶箱能让空气自由流通,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照射,使仪器免受风、雨、雪等的影响,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B项正确。
B
7.如果没有百叶箱,也可以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约______的阴影处来测量( )
A.3米 B.15米
C.0.5米 D.1.5米
解析:离地太近,气温测量值会因地面的辐射而偏高;离地太远,又不方便测量,所以要在离地面1.5米左右处测量温度,D项正确。
D
(2024年江西九江期末)读2020—2023年某市11月份气温走势图和2023年该市11月份天气状况,完成第8~10题。
8.由图示可知,该市11月份气温( )
A.总体上升
B.不断下降
C.波动变化
D.先降后升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该市11月份气温,呈现波动变化,C项正确;并未呈现总体上升、下降、先降后升的特点,A、B、D项错误。
C
9.该市11月日最低气温出现在( )
A.2020年
B.2021年
C.2022年
D.2023年
解析:读图可知,该市11月日最低气温,2020年为6 ℃,2021年为4 ℃,2022年为0 ℃,2023年为6 ℃。故该市11月日最低气温出现在2022年,C项正确。
C
10.2023年11月份,该市最多的天气是( )
解析:读图可知,2023年11月份,该市最多的天气是晴天,为11天。A项图为多云,B项图为晴,C项图为小雨,D项图为中雨。B项正确。
B
知识点二 气温的分布
(2024年福建宁德期末)图甲示意世界气温分布图,图乙为1月份北半球局部海陆气温分布,读图,完成第11~13题。
11.A地气温可能为( )
A.21 ℃
B.16 ℃
C.11 ℃
D.6 ℃
A
12.对图中气温分布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大致由北向南递减
B.全球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C.南半球大致由南向北递减
D.全球大致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南半球20 ℃等温线北侧,气温高于20 ℃,可能为21 ℃,A项正确。
B
13.关于①②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气温高于②地,①地为海洋
B.①地气温高于②地,①地为陆地
C.①地气温低于②地,②地为海洋
D.①地气温低于②地,②地为陆地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气温分布规律为北半球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大致由北向南递减,全球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B项正确。第13题,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1月为北半球的冬季,读图可知,①地气温低于②地,①为陆地,②地为海洋,故C项正确。
C
(2024年福建泉州期末)右图示意南美洲1月平均气温分布,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甲处等温线数值最可能为( )
A.30 ℃
B.20 ℃
C.10 ℃
D.-10 ℃
解析:读图可得,甲等温线位于20 ℃等温线和0 ℃等温线之间,可能为10 ℃,C项正确。
C
15.图示气温整体分布规律( )
A.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C.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D.由沿海向内陆递增
解析:读图可得,图中等温线大致沿纬线分布,气温分布特点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A项正确。
A
16.(2024年广西玉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操作】
以下是玉林某校的地理兴趣小组测量玉林一日气温变化数据及天气变化情况。
气温观测时间/时 2 6 8 14 20
记录观测结果/℃ 8 6 8 15 11
天气状况 空气质量指数 46
(1)请将表中气温数值在下图坐标系中绘制成光滑的曲线。
【答案】
【实验结论】
(2)请描述玉林该日天气情况,在描述过程中,请至少包括该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情况中的一项。
【答案】该日最高气温15 ℃,最低气温6 ℃,气温日较差为9 ℃,大雨转中雨,空气质量良好。
【生活应用】
(3)如果该日学校要在操场举行集会,根据天气预报,你猜测集会是否能如期举行,并说明原因。
【答案】不能;天气预报有雨。
温馨提示:请完成本节的课后作业(见第166~168页)(共35张PPT)
章末整合提升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体系·思维导图
考点·链接中考
考点①:天气及其影响
[自然灾害与防御主题](2024年广东中考地理)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年平均降水量2500毫米。2024年5月以来,其北部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24日发生严重山体滑坡,造成重大损失。据此完成第1题。
1.本次滑坡的最主要诱因是( )
A.地表崎岖 B.暴雨集中
C.土质疏松 D.植被稀疏
B
解析:读材料可知,2024年5月以来,巴布亚新几内亚北部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24日发生严重山体滑坡,造成重大损失。故本次滑坡的最主要诱因是暴雨集中,B项正确;地表崎岖、土质疏松、植被稀疏不是最主要诱因,A、C、D项错误。
(2022年广东中考地理)2022年5月11—13日,广东省发生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多个地市气象部门发布最高暴雨预警,当地中小学因此停课。据此完成第2~4题。
2.此次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最高暴雨预警是( )
解析: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红色级别是最高暴雨预警,D项正确。
D
3.受此次强降雨影响,当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A.沙尘暴 B.寒潮
C.暴雪 D.洪涝
解析:暴雨是指在24小时内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受强降雨的影响,当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寒潮和暴雪一般出现在冬季,沙尘暴一般在冬季和春季出现,且广东地区没有沙尘暴天气,D项正确。
D
4.遭遇强降雨天气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及时关好门窗 ②携带雨具外出玩耍
③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 ④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遭遇强降雨天气时,应该及时关好门窗,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也要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等,不宜携带雨具出外玩耍,故①③④正确。
C
考向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气候与环境主题](2024年广东中考地理)银蚁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其生存绝技是能以0.855米/秒的速度在高温天气出巢觅食,被称为“快银”。图甲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乙为银蚁分布地区气候资料及银蚁外观图。据此完成第5~7题。
5.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 )
A.呈半环状分布
B.呈放射状分布
C.南北纵列分布
D.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D
解析: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气候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大致对称。从赤道往南、北两侧,依次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D项正确。
6.银蚁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温和湿润
C.全年寒冷干燥
D.全年炎热干燥
解析:读图可知,银蚁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全年炎热干燥,属于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地区,其中在撒哈拉沙漠地区分布最广。D项正确。
D
7.银蚁在觅食时快速移动主要是为了避免( )
A.高温灼伤
B.暴雨淋洗
C.强风袭击
D.低温冻伤
解析:由上题可知,银蚁主要分布在全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其在觅食时快速移动主要是为了避免高温灼伤,A项正确;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风力较小,全年高温,明显不是为了避免暴雨淋洗、强风袭击或低温冻伤,B、C、D项错误。
A
[研学+文化遗产主题](2024年广东中考地理)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来到云南省普洱市景迈山开展研学活动。该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制作了研学记录小卡片,并绘制了景迈山垂直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题。
景迈山研学记录卡
1.位于热带,年平均气温18℃,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酸性土壤。
2.山上古茶林区比山下耕地水田区气温低3~4℃。
3.有1 800多公顷千年古茶林。
4.居住着傣族、布朗族等民族。
5.随处可见拍照打卡和喝茶买茶的游客。
6.形成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独特景观。
7.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8.造成景迈山古茶林区与耕地水田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经度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海拔高度
解析:读图可知,古茶林区分布在海拔约1 600米的地方,而耕地水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约1 000米的地方,结合材料“山上古茶林区比山下耕地水田区气温低3~4℃。”可知,两地气温由于海拔高度不同而出现差异,故D项正确。
D
[认识世界区域+交通主题](2023年广东中考地理)沙特阿拉伯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高铁——麦麦高铁,是我国设计和承建的首条速度达到360千米/时的海外高铁,途经地区沙漠广布、高温缺水。右图为麦麦高铁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题。
9.麦麦高铁途经地区主要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读图可知,麦麦高铁主要经过热带沙漠气候区。
B
(2021年广东中考地理)右图为全球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0~12题。
10.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
A.地中海沿岸地区
B.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C.南亚恒河三角洲
D.南美洲亚马孙平原
解析:由图可知,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部的亚马孙平原,这里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D项正确。
D
11.图中东非高原没有大面积热带雨林分布的原因是( )
A.位于赤道地区
B.地势较高
C.东临印度洋
D.植被稀疏
解析: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由于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B项正确。
B
12.导致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表起伏
C.海陆分布
D.河流分布
解析: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而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这是由于两地区的纬度不同导致气候和植被景观差异大,A项正确。
A
考点③ 气候与人类活动
[地球地图+极地地区主题](2023年广东中考地理)近20年来,科学家对北极海冰、植被和格陵兰冰川进行了监测,发现全球增温使北极地区的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夏季尤为明显。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的首个科考站。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导致近20年北极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快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极地旅游 B.开发极地资源
C.全球气候变暖 D.开展极地科考
C
解析:由材料“发现全球增温使北极地区的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可知,导致近20年北极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快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C项正确。
14.一般情况下,北极地区冰川融化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
A.1—2月 B.3-4月
C.8—9月 D.11—12月
解析:气温越高,冰川融化的速度越快,北极地区8—9月气温最高,C项正确。
C
素养·跨科学试题
[跨历史](2024年福建莆田模拟)清明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右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题。
1.清明时节能看到的景象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D.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A
解析:清明时节为4月4日左右,是春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春季景观,A项正确;“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夏季景观,B项错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是秋季景观,C项错误;“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是冬季景观,D项错误。
2.清明节当天,莆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极昼现象
解析:清明时是4月4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莆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其纬度低,无极昼极夜现象,C项正确。
C
3.“清明时节雨纷纷”,此时南方地区降水的主要类型是( )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解析:“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属于冷锋、暖锋交汇形成的锋面雨,B项正确;对流雨主要是受热形成,A项错误;地形雨受地形阻挡形成,C项错误;台风雨是由台风带来的,D项错误。
B
[跨数学](2024年青海西宁期末)有诗词云: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读图,完成第4~6题。
4.同一时间,若图中N处气温为10 ℃时,M处的气温为( )
A.-2 ℃
B.2 ℃
C.10 ℃
D.22 ℃
A
解析:通常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图中N地海拔是1 000米, M处的海拔是3 0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2 000米,气温相差12 ℃,当N地是10 ℃时,N地温要比M地高12 ℃,M地气温为-2 ℃,A项正确。
5.对甲地和乙地的降水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甲地少于乙地
B.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甲地多于乙地
C.甲位于背风坡、乙位于迎风坡,甲地少于乙地
D.甲位于背风坡、乙位于迎风坡,甲地多于乙地
解析:读图可知,甲坡位于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受湿润气流影响大,降水丰富;而乙坡位于湿润气流的背风坡,受湿润气流影响小,降水少,B项正确。
B
6.影响M处与N处气温差异、甲地和乙地降水差异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植被状况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M处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因此甲地和乙地的降水差异,M处和N处的气温差异都受地形地势的影响,C项正确。
C(共60张PPT)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暑假,小明同学自西向东沿北回归线环球旅行。他发现一奇怪现象:大陆的东岸森林茂密,山水相间,生机勃勃,但西岸却是荒凉望不到边际的大沙漠。
你知道世界气候景观是如何分布的吗?
1.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84~85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1]______和[2]______。
气温
降水
2.读图分析气候特点
图示
冷热状况(气温) 全年[3]______ 夏季[4]______,冬季寒冷
干湿状况(降水) 全年[5]______ 夏季多雨,冬季[6]______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 全年[7]__________ 夏季[8]__________,冬季寒冷干燥
高温
高温
多雨
干燥
高温多雨
高温多雨
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85~87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由赤道到极地地区,有规律地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
2.热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9]________之间,寒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10]______内,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半球的[11]______________之间。
回归线
极圈
回归线与极圈
3.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气候[12]______,大陆内部的气候[13]______。
4.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14]______附近地区。这里全年[15]__________,植物常绿,许多地方分布着茂密的[16]__________。
5.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17]__________气候区的南北两侧。这里终年[18]______,一年中有明显的[19]______两季,长着比较高的[20]____和稀疏的树木。
湿润
干旱
赤道
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高温
干湿
草
6.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21]__________东部。这里四季分明,夏季[22]__________,冬季[23]__________。生长着[24]_________林。
7.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25]______以内,大部分地区气温很低,地面被冰雪覆盖。
亚欧大陆
高温多雨
寒冷干燥
落叶阔叶
极圈
(1)热带气候之最: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是南美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的是非洲;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
(2)除南极洲以外,各大洲都有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只是因为这种气候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最广泛,所以我们称之为地中海气候。
(3)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的气温都很低,但其形成原因不同。寒带气候由于纬度高,气温低;高原山地气候由于海拔高,气温低。
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88~89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一个地方的气候受该地的[26]__________、[27]__________、[28]______等因素影响。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低纬度气温[29]____,高纬度气温低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 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沿海地区降水[30]____,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 海拔高的地方,气温低;海拔低的地方,气温高。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31]______,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高
多
降低
四、气候与人类活动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89~90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气候与人们的[32]__________关系密切。例如,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2.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33]______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3.有时候,气候会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34]______和生活带来危害,甚至造成灾害。
4 .[35]__________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例如,植树造林会改善局地气候,过度砍伐森林会影响局地甚至[36]______的气候。
日常生活
农业
生产
人类活动
全球
气候特点的判读
(1)先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图判断气温。一般来说,月平均气温达20 ℃以上称为“高温”或“炎热”;0 ℃以下称为“寒冷”;0~10 ℃称为“低温”或“温和”;10~20 ℃称为“温暖(冬)”或“凉爽(夏)”。
(2)再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判断降水。一般来说,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称为“多雨”;低于50毫米称为“少雨”或“干燥”;50~100毫米称为“湿润”。
(1)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集中在6—9月;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较少,集中在5—10月;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比热带草原气候更明显。在描述气候特征的时候,通常说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有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干湿两季。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都是雨热同期,但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冬季气温大于0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小于0 ℃。
(3)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区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夏季多雨,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
(4)不同地区,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不同。纬度位置是影响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气候的主导因素。海陆位置是影响中纬度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
(5)并不是所有的沿海地区降水都多,如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虽然靠近海洋,但是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海洋的湿润气流不能影响陆地,所以降水很少。
重难点拨
不同气候类型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构建空间地图]
(1)判读图1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归纳其气候特征。
(1)判读图1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归纳其气候特征。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__________。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全年炎热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全年温和湿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降水较少
终年寒冷
(2)在图2中相应的位置填注下列气候类型的代号。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⑤温带大陆性气候、⑥热带草原气候、⑦热带沙漠气候、⑧地中海气候、⑨温带季风气候、⑩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答案】填图略。
[点拨重点难点]
1.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特点 自然景观
热带 热带雨 林气候 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马来群岛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热带草 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及东非高原、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及南部、巴西中南部 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特点 自然景观
热带 热带季 风气候 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的亚欧大陆东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热带季雨林
热带沙 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南北美洲西海岸 终年(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荒漠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特点 自然景观
亚热带 亚热带季 风气候和 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南美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南沿海 冬季温和少雨(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非洲南端、南北美洲西海岸、澳大利亚南部及西南沿海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特点 自然景观
温带 温带季 风气候 北纬35°~50°的亚欧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日本北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落叶
阔叶林
温带大陆 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内部、北美洲大陆内部和南美洲南部东岸地区 冬冷夏热(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特点 自然景观
温带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南北美洲西海岸、新西兰、澳大利亚东南部 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落叶
阔叶林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特点 自然景观
寒带 寒带 气候 南、北极圈以内 亚欧大陆及北美洲大陆的北冰洋沿岸、格陵兰岛和南极大陆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苔原、冰原
高原山地气候 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地区 亚洲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山地高原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终年寒冷,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较小 高寒荒漠、
冰川
2 .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因素 气温 降水 示例
纬度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南岛终年如夏;哈尔滨冬季漫长
距海远近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 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 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台湾岛玉山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3.气候与人类活动
(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例如生活在热带的人们,一年四季只穿单衣;生活在寒带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要穿厚厚的衣服;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2)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
试题检测
(2023年山东滨州模拟)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均温和年降水量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
解析:读图可知,甲气候类型最低月均温在15 ℃以上,降水量为1 000~1 500毫米,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气候类型月均温为3~22 ℃,降水量为700~1 000 毫米,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地气候类型月均温为3~26 ℃,降水量为300~1 000毫米,为地中海气候;丁地气候类型月均温为-3~25 ℃,降水量为500~800毫米,为温带季风气候。
2.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为( )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全年严寒少雨
D.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解析: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项正确。
D
(2024年山东青岛模拟)某科考队在考察南美洲南部气候和植被情况时,发现甲、乙两地降水不同。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岛有很多树木的树冠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读图,完成第3~5题。
3.甲地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雨热不同期,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C项正确。
C
4.与乙地相比,甲地的降水特点及成因是( )
A.降水多,位于内陆
B.降水少,位于沿海
C.降水少,位于背风坡
D.降水多,位于迎风坡
解析:读图可知,甲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乙位于背风坡,降水少,D项正确。
D
5.读图分析造成火地岛“醉汉树”独特冠型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为
B.气温
C.风向
D.降水量
解析:读图可知,火地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盛行西北风,由于海域面积广大,缺乏地形阻挡,风力强劲,使树冠朝向东南方,故造成“醉汉树”独特冠型的原因是风向,C项正确。
C
知识点二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2024年河南驻马店模拟)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世界极端干旱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A
7.据图推测,赤道附近栽种的农作物具有的生长习性是( )
A.耐寒
B.喜温和
C.喜热
D.耐旱
解析: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栽种的农作物具有喜热喜水的生长习性,C项正确。
C
(2024年山东临沂模拟)造纸术的外传之路东线: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置四郡,此后许多汉朝人迁至此地,造纸术随之而来。公元5世纪初,造纸术传入日本,汉朝人指导当地居民种植构树,以构树皮造纸。西线:公元751年,唐朝造纸工匠向欧洲各国传授造纸技艺。公元1151年,西班牙出现了欧洲第一家造纸厂,造纸术开始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地。南线:公元2—3世纪,许多有技艺有学识的人迁居交趾郡(今越南北部),造纸技术由此传至越南。南宋末年,又有人迁居爪哇岛,造纸术被传至此地。图甲为造纸术的外传路线图,图乙为构树的生长习性。据此完成第8~9题。
8.分析唐朝工匠向西前往欧洲西部途中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先逐渐减少,再逐渐增多;纬度因素
B.先逐渐增多,再逐渐减少;海陆因素
C.先逐渐减少,再逐渐增多;海陆因素
D.先逐渐增多,再逐渐减少;地形因素
解析:读图可知,唐朝工匠向西前往欧洲西部降水的变化规律是先逐渐减少,再逐渐增多;由于距海远近的不同而产生的降水差异,故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C项正确。
C
9.根据构树的生长习性,下列最适宜构树生长的气候类型是( )
解析:A项图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B项图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C项图是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D项图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由构树生长习性可知,亚热带和温带均有分布,故最适宜构树生长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知识点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生活实际情境]下图为欧洲同一纬度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与图示墙壁厚度递变规律密切相关的气候要素是( )
A.降水
B.光照
C.气温
D.风速
解析:由图可知,与图示墙壁厚度递变有关的气候因素是气温,自西向东的年温差越来越大,墙壁越来越厚,C项正确。
C
11.造成上述墙壁厚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墙壁厚度自西向东越来越厚,这是由于自西向东离海洋越来越远,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所致,B项正确。
B
[区域认知](2024年广东潮州期中)李琳在电视上观看了一部纪录片,纪录片中呈现出了世界上不同的气候类型所对应的不同的自然景观。李琳截取了两幅最感兴趣的景观图,读图,完成第12~14题。
12.甲图反映的气候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温和多雨
C.全年高温干燥
D.全年凉爽干燥
解析:甲图展示的是热带雨林景观,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A项正确。
A
13.乙图中的景观所对应的气候资料图,最有可能是( )
解析:读图可知,A项图是热带雨林气候,B项图是热带沙漠气候,C项图是温带季风气候,D项图是寒带气候。乙图中的景观是南极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酷寒,属于寒带气候,D项正确。
D
14.导致两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类型不同 B.纬度不同,气温不同
C.海陆分布不同 D.人类活动的改造不同
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寒带气候分布在高纬度的寒带地区,导致两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不同,气温不同,B项正确。
B
(2024年江苏泰兴期末)山地两侧降水情况往往不同。右图为山地两侧暖湿气流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5~17题。
15.若丙地的气温为12 ℃,则甲地的气温是( )
A.1.8 ℃
B.30 ℃
C.10.2 ℃
D.-6 ℃
解析: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读图可知,丙地海拔约为3 000米,气温为12 ℃,甲地海拔约为0米,则甲地的气温约为12 ℃+(3 000-0)÷100×0.6 ℃=30 ℃,B项正确。
B
16.关于乙、丁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B.丁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少
C.乙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D.丁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多
解析:读图可知,乙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丁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C
17.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季风
C.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
解析: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状况产生差异,这体现的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A项正确。
A
知识点四 气候与人类活动
[跨学科](2024年陕西榆林月考)在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据此完成第18~19题。
18.“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反映的是________与地理的关系( )
A.农业生产 B.日常生活
C.风土人情 D.工业生产
解析:天气和气候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与地理的关系,A项正确。
A
19.地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比赛适合在雪地上开展的是( )
A.游泳 B.滑雪
C.赛马 D.冲浪
解析:游泳和冲浪适合在水里举行,A、D项错误;滑雪适合在雪地开展,B项正确;赛马适合在草原开展,C项错误。
B
20.(2024年山东菏泽期末)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菏泽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探究气候”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图甲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活动1】探究气候的分布规律
(1)通过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了一些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请你仔细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参考兴趣小组所写的示例,仿写一条某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吧。
示例: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答案】举例: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面积最为广大。(合理即可)
【探究活动2】探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判断中纬度亚欧大陆自西向东降水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答案】规律:东西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或西部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多)。影响因素:海陆分布。
(3)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赤道地区某地和南极地区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答案】纬度位置。
(4)我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请说出影响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的主要因素。
【答案】地形因素(或地形地势因素)。
【探究活动3】探究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5)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结合日常生活所看所见及地理课堂所学所思,参考示例,举例说明气候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衣食住行)的影响。
示例:西亚的阿拉伯人喜欢穿白色的宽大长袍,是因为当地为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白色的长袍既能反射阳光,又能很好地透气。
【答案】举例:①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穿兽皮毛缝制的衣服,住冰屋,与当地气候冰天雪地有关;②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居民需要厚实保暖的衣物,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居民则需要轻薄透气的衣服。
温馨提示:请完成本节的课后作业(见第172~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