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
1.知道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这场战争的影响。
2.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情况,进一步认识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认识战争带来的影响。
【自主学习】
A.基础知识梳理
一、19世纪90年代中期,为什么中国的近邻——亚洲的日本挑起了一场针对中国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根本原因; 以后,日本野心膨胀,制定了狂妄的对外扩张政策。朝鲜和中国首当其冲。
2.直接原因:进入19世纪90年代,日本发生 。
3.重要原因:清政府在历次对外自卫战争中失败,表现出腐朽和无能。
4.时机:1894年朝鲜爆发 起义。
二、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如何?双方签订的《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1.结果:清政府失败,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主要内容:
①割地:中国割让 、 、 给日本。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 。
③开埠:开放 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3.危害:
①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②从此,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 。
③外国 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 的发展。
④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 。
三、“三国干涉还辽”是怎么回事?
《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辽东半岛影响到俄国在东北扩张势力,俄国纠合德国、法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同意把辽东半岛交还中国,但向清政府索要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中的矛盾。
四、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
1.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严重的危机。
2.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开始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指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3.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4.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五、19世纪末,民间秘密结社组织“义和拳”发展为“义和团”运动。这一转化是以哪一口号的提出为标志的?表明了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口号?
“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这一口号的提出,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义和团运动是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表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有利于动员广大群众反对帝国主义,也得到了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但带有盲目排外的性质,而且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容易被清政府利用。
六、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2.直接原因:外国在华教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借口是什么?主要目的如何?
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
主要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维护在华利益。
八、清政府对义和团先后采取过什么政策?义和团运动最终结果如何?
政策:镇压——招抚——镇压。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势力绞杀下失败。
见课本小字内容。
九、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一)主要内容:
1.赔款: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 亿两,分 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 、 作抵押。
2.在北京设立 ,允许外国驻兵保护。
3.准许各国驻守 至 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4.惩办“首祸诸臣”等。
(二)危害:
1.巨额赔款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而且使中国的 被列强操纵控制。
2.在北京的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十、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1.体现了 。
2.打击了 。打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3.一定程度上推动了 。
B.自学存疑
21世纪教育网
【巩固练习】
A类题(下列题目,你必须认真完成)
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定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发生于(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2.《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危害最大的条款是( )
A.赔款白银2亿两 B.增开重庆等商埠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开辟内河新航线
3.在下列哪一事件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
4.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间,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然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地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地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打不下来的道理?”慈禧称的“他们”是指(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
5.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此民谣应出自(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
6.“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B类题:(下列题目,你可以尝试完成)
7.(2010·海南单科·15)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8.(2010·全国文综·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9.(2011·四川文综·16)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10.(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11.(2012·海南单科卷·1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2.(2014·海南单科·14)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3.(2014·山东文综·18)“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4.(2014·重庆文综·7)《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编》
材料二 最恨和约,误国误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拳匪纪事》
材料三 义和团各团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庚子纪事》
材料四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五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是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四反映了义和团对待洋人的态度怎样?有何局限性?
(3)材料五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的作用是什么?
课件16张PPT。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第 12 课 扩张政策1.背景一、甲午中日战争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世界:日本:(根本原因)战争的背景明治维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市场狭小 ,资源有限内部起义不断对外扩张对外扩张 大 陆 政 策日本中国台湾朝鲜中国东北蒙古中国日本浓厚封建性残余对外扩张亚洲世界东学党起义扩张政策1.背景2.经过(1894~1895)爆发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一、甲午中日战争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腐败落后世界:日本:(根本原因)朝鲜:(导火线)清政府: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旅顺威海卫1894.11管带邓世昌管带林永升威海卫战役告急,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威海卫之战,清政府新建立的近代化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军败局已定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台湾岛已割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3.结果和影响(1)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①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②刺激列强瓜分中国(2)影响割三地赔二亿开四口允设厂(新增) 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想一想: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清朝统治腐败 避战求和政策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中国:社会制度落后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义和团运动资料: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评价其口号?(“扶清灭洋”)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教会势力猖獗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但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义和团运动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原因义和团运动2.经过(1900-1901)廊坊天津北京八国联军司令
西摩尔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3.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便于列强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加剧人民的贫困和经济的凋敝列强策划侵华的大本营 列强控制京津地区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内容影响赔设拆惩改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程度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