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学习目标】
简单运用:①五四运动的时间及其历史意义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识 记:③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 ④北伐战争的对象
【自主学习】
A.基础知识梳理
一、追溯五四(背景):“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国内
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
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提供了阶级基础。
③新文化运动,民主意识增强,奠定了思想基础。
国际:
①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严重。
一战爆发后,________列强无暇东顾,________趁机加快侵华步伐。
1915年,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__________政府递交了_________。
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__________。
②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索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________召开和会。
中国希望改变在国际上的 _________地位。
欧美列强决定将________在________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③俄国十月革命,指明方向。
二、走进五四(经过):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阶段
开始时间
运动中心
斗争方式
运动主力
斗争结果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三、解读五四(意义):五四精神
一)五四精神:
1.爱国主义精神
它是一次伟大的________爱国运动。___________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宣传民主和科学的__________,体现了鲜明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_________,它体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精神。
二)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地位
性质:是一场____________运动。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 开端。
四、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条件
①阶级基础:_______阶级壮大 ②思想基础:_______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起组织的建立 ④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1921年,中共一大在_______召开。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把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_________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把领导__________作为中心工作。
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五、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兴起—— 国共合作
(1)条件:①必要性:共产党力量的弱小,必须建立 ;
②可能性: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实现标志:1924年,
(3)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迅速到来。
2. 高潮——北伐战争
(1)条件: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2)对象:北洋军阀: 、 、
(3)结果: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 。
(4)影响: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5)胜利的原因:国共合作之下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
3.失败:
(1)背景:北伐胜利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
(2) 过程:①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②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标志)
(3) 根据: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中国双半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B.自学存疑
问题:
【巩固练习】
A类题:(下列题目,你必须认真完成)
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2.“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这句话表明( )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
A. 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 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 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 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4、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5、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车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6、1924~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震惊了中国大地,也给当时的北洋军阀以沉重打击,但最后的结果仍是走向失败。某个学生对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找到了以下几个重要因素,其中属于主观原因的是( )
A.列强寻找新的代理人 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C.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 D.中国共产党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7、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
8、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9.20世纪初上海闸北一家虫鸟店曾经贴过一副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此联的意境是( )
A.提醒买鸟人别买鸦雀鸨等害人的鸟 B.要保护珍贵动物鹿獐螬
C.李鸿章是卖国贼 D.五四运动中声讨卖国贼
10、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
A. 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 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 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 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11.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12.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3、《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中写道:“使人万分痛心的是,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革命大业正待继续向前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却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大资产阶级的威胁、利诱下发生了严重分裂。”郑洞国将军的这段回忆反映了( )
A.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迫使孙中山辞职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政变
C.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D.蒋介石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14. 表1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人
绥远
3200
8%
3%
80%
湖北
1877
63.1%
2.3%
8.9%
广东
15000
21.2%
20.1%
39.1%
表l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类题:(下列题目,你可以尝试完成)
1.(2014·天津文综·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2、(2014·四川文综·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014·天津文综·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4、(2014·浙江文综·18)《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5、(2014·海南单科·18)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课件18张PPT。第14课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崛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背景国际
国
内 帝国主义加紧侵华 反帝情绪高涨
俄国十月革命 指明方向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根本)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壮大(阶级)新文化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思想解放(思想)导火线一、五四风雷
五四风雷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1919年 5月4日起北京学生罢课 6月5日起上海工人阶级 三罢斗争2、经过取得初步胜利:释放……罢免……拒绝一、五四风雷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 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这个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虽然起了先锋作用,但
如果没有中国工人阶级参加,并发挥主力军的作
用,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就不能使北洋军阀政
府在人民面前低头。材料解析
3、历史意义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特点(各阶层起的作用):
青年学生——先锋
工人阶级——主力军
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
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
相结合的进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风雷
1、历史条件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共产国际的帮助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外部条件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大”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 上海 嘉兴南湖制定党的纲领明确中心工作选举领导机构2、经过内容意义: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
“新”型的政党?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 代表的利益— 广大人民的利益 政党性质— 工人阶级政党新
李大钊陈独秀
国民革命歌 民國十五年七月一日公布為暫代國歌,詞為黃埔軍校政治教官所作,以法國兒歌「你睡了嗎?」(一般所熟知的「兩隻老虎」)為曲調。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合作方针 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广州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影响: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2、国民大革命兴起:高潮: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结果:失败 工农运动、国民政府成立、
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开始破裂
——完全破裂目的:
对象:
结果:1924192619251927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北伐的对象
教训: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于革命、
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失败
原因客观:敌人力量强大;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中共缺乏经验;
共产国际错误指示;
陈独秀在后期放弃领导权。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有何教训?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