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学习目标】
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及对革命的重要性。
3、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自主学习】
A.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中共认识到 的重要性。
2、目的:为了挽救革命,中共用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3、经过:
①时间: ②领导人: 、贺龙等。
4、意义:打响了 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创建 和 的开始。
知识点二、“工农武装割据”
1、背景:
(1)“八七会议”的召开;
①时间: ;②地点: 。
③内容:会议纠正了 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开展 和 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④意义:给中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月10月)
①时间: ②领导人: 。③结果: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①建立时间:1927年10月
②性质:中国第一个 根据地
③意义:点燃了“ ”的星星之火。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 ”的革命道路。
(4)井冈山会师
①时间:
②会师部队: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湘南的工农武装;工农革命军
③结果:会师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 ;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2、内容: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
3、成功实践:
(1)根据地建设:
①创建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革命武装十万人;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②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③政权建设: 成立。
(2)土地革命:
①主要内容:打 、分 、废除 。
②意义:广大贫苦农民 翻了身,经济上分到 ,生活上得到保障,
空前高涨,为保卫胜利果实,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3)武装斗争: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知识点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月日10月)
1、原因:①根本原因:博古等人犯了 错误,
② 反“围剿”失利。
2、开始:1934年10月,____________和红军开始长征。
3、转折: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内容:①集中全力纠正_______等人的 错误,肯定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
②选举 为政治局常委,取消 的军事指挥权。
(2)意义:①结束了 在中央的统治,
②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
4、胜利结束: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与当地红军;1936年月日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 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5、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 ;
②红军长征播下了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③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 就开始了。
B.自学存疑
【巩固练习】
A类题(下列题目,你必须认真完成)
1.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斗争实践中,得到的最深刻教训是( )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 B.必须将斗争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C.必须建立人民革命军队 D.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对八七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C.中国革命应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3.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揭开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D.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
4.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能够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的关键在于( )
A.解决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B.解决了民生问题
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D.实现了工农联合
5.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主要解决了党的( )
A.思想路线问题 B.政治路线问题
C.军事路线问题 D.党的作风问题
6.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红军长征从此有了正确的领导
D.红军长征有了明确的目标
B类题:(下列题目,你可以尝试完成)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8.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9.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11.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2.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