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课题 《壶口瀑布》 课型 教读课
年级 八年级 第 1 课时 设计者
学习内容 游记散文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多角度观察生活,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内容分析 八下第五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景,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游记有三个要素,也就是所至、所见和所感。所至为游记之骨,所见为其肉,所感为其魂。 《壶口瀑布》雄浑壮美,视角独特,展现壶口瀑布的奇美景色,写景角度多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和写法都比较典型。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真是盛装出场,给人大气磅礴之感。针对文章在本单元的位置和文本的独特性,我认为本文在教学中要突出游记的基本要素,把握游记的基本文体特点。基于以上特点,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散文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游记学习虽曾有过涉及,但知识并不系统。本单元集中学习游记散文,作为第一篇教读课文,应该在教师充分引导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品味,注重朗读训练和语言训练,以巧妙的方式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学习 目标 1.了解游记的的文体要素。 2.运用表格理清作者的游踪,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 3.通过朗读,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品味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雄浑壮美。
重难点 1.了解游记的的文体要素。 2.运用表格理清作者的游踪,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
目标 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游记为主题进行编排。此单元的人文要素是通过阅读让学生认识世界,语文要素则是把握文章中游记要素,领悟景物特色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本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游记,具备游记的典型特征。作者以游踪结构全文的框架,选取写景的角度,以对景物的描写作为文章的主体,并自然生发出感想与思考。教学时应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并由此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包括: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导入 新课 1.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五一”小长假同学们出门旅游了吗?旅行能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当你们旅游回来和小伙伴分享时,你会分享什么?引出所至、所见、所感三要素,进一步引出游记散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游记单元,让我们跟着书本去旅行,足不出户就能游览不同的旅游胜地,欣赏不同的美景。本单元有四站景点,我们今天去第一站:壶口瀑布。(板书) 2.观看介绍壶口瀑布视频,学生用一个词概括直观印象。 3.设置情境任务:壶口瀑布旅游景区,为了提升知名度,希望小编们能利用名家游记,编写一则推文介绍壶口瀑布这一景点,大家快来投稿参加吧! 4.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1.说说与同学分享旅游的哪些内容。 2观看视频并概括壶口瀑布特点。 3.齐读学习目标。 创设学习情境,初步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任务一 游壶口 ·觅游踪 1.请同学们结合预习和表格提示,速读课文,寻觅这两次出游的游踪路线。 初识壶口再访壶口时节雨季立足点河心视角俯视景物瀑布气势磅礴、多姿多彩感受
2.出示观景位置图,学生直观理解作者观景视角,理解定点观景的写作手法。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2.师生探究,梳理作者游踪,作出小结。 学生阅读课文,能准确填写表格,理清游踪,把握游记的要素一:所见。落实目标1和2。
任务二 赏壶口 ·品奇景 一、欣赏图片,齐声朗读第二段,感受雨季壶口的景象,有怎样的特点,用词语概括。要求:(1)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 二、作为美景小编,聚焦枯水季的瀑布,结合插图,匹配最契合的原文。 品味触动你的镜头,并朗读传情,推荐给大家。 方法指导:可关注用词、句式、修辞等,潜入文字中去体悟。 1.欣赏图片,学生自由朗读3-5段感受壶口瀑布雄浑壮阔的美。 2.教师示例:美图配文,赏析并朗读。 【例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1)巧用一个比喻,“其势如千军万马”,写出了黄河势如破竹的雄壮气势; (2)连用一组动词,“涌、挤、撞、推、搡”等一系列动词,准确表现出水的种种动态,写出了黄河水量大、水流快、水势猛的特点,突出了黄河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3)妙设一处拟人,这些动词多用在谁的身上?拟人的手法,把瀑布写活了! 【朗读指导】动词要重读,圈出动词,想象动态特征,读出气势。 2.学生先自主思考批注,再组内交流,准备分享。 3.小组分享并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 (1)精选一字动词 【例句】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我们发现,这里用了一个动词“跌”,能否用刚才学过的动词换掉它?比如“挤、撞、推”。 “跌”得很突然,很有速度和力量,这种猝不及防的拟人色彩,最是生动! (2)复用一个动词 【例句】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引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跌在石上, 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跌”字虽妙,但在这个镜头中,反复出现五次,“碎”字也连用三次,这样是否单调呢? 先跌,再跌,三跌,四跌,强调了河水跌槽时的惊险力度;力量足够大,才能碎成雾,更有层次地写出了瀑布层层飞溅的情态,正是这种反复强化,展现瀑布奇险、刚强之貌。 (3)发现短句奥妙 【例句】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引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跌在石上, 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这段话的句式,句子由长变短,句式短小,甚至独词成句。 【朗读指导】动词“跌”“碎”应一次次加重朗读,短句语速可以适当加快,语气要坚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短促有力,极具气势,河水是如此惊险,如此刚强! (4)赏散落之美 【例句】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①品味一组动词 “钻、觅、淌、夹”等,形象写出瀑布遇到阻碍后寻找出路的各种情状。 ②赏读一组叠词 叠词回环往复,非常有韵律感,且饱含情思,这一小股部队,这点点滴滴的黄河水,也在冲破束缚,寻求重生。就像面对十字路口时,不同人的不同选择。 【朗读指导】壶口不仅有令人震撼的刚强,还有如歌如画的柔美。叠词语速放慢,语气延长,感受诗意舒缓的音韵美。 学习评价:小组赏析朗读后,其它组进行评价,最后填写评价表,先进行自评,然后小组内评价。 1.学生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 2.融入自己的情感体会黄河的雄伟壮阔,读出气势和美感。 3.小组交流,依据老师的指导方法,赏析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1.利用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感知文章的内容。并通过方法指导,让学生概括总结。落实学习目标3。 2.小组交流朗读后,其它小组进行评价,进一步体会游记散文赏析奇景的方法以及朗读的技巧。落实学习目标3。
任务三 诵壶口 ·集美词 1.整理本文的四字词语: 水浸沟岸 浪沫横溢 雾气弥漫 涛声如雷 震耳欲聋 深不可测 雾罩乱石 扑面而来 排排黄浪 前呼后拥 推推搡搡 千军万马 乘隙而进 一川黄浪 夺路而走 堆堆白雪 潺潺成溪 汩汩如泉 钻石觅缝 折返迂回 如钢似铁 七色彩虹 如丝如缕 哀哀打旋 博大宽厚 怒不可遏 蜂窝杂陈 窟窟窍窍 压而不弯 不平则呼 挟而不服 柔中有刚 勇往直前 死地必生 遇强则抗 …… 梁衡非常善于从古典文学中吸收语言精华,文中俯拾皆是的四字词语,就是他锤炼语言的明证。 2.诗歌是最便于传情达意的,我们把句子变成散文诗,男女生分角色,再读! 男生读出壶口瀑布的阳刚壮阔,女生读出黄河的柔和多姿! 3.教师总结。 1.学生自主勾画四字词语。 2.誊抄到积累本。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读出壶口瀑布的阳刚壮阔和柔和多姿。 引导学生阅读优美的游记散文时,要注重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并重视朗读。
达标 检测 1.积累文中精彩的四字词语,誊抄到积累本。 2.尝试用文中的写景方法描写你曾去过的景点,根据情况可尝试用一种或者多种手法。(注意要先写清观景的地点-所至,然后再描写) 3.搜集整理古今描写黄河的诗文。
板书 设计 壶口瀑布 梁衡 雨季:水势浩大 涛声如雷 枯水季:雄浑壮阔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