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2 14:3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奋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fǔ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  )哑   汹涌(  ) 黎明(  ) fǔ烂(  )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无止息”的“息”意思应为(  )
A.呼吸时进出的气  B.停止 C.休息 D.滋生;繁殖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逐梦万里海疆,“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等深海探测装备,竞相揭开海底世界神秘面纱;俯瞰神州大地,立体交通网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天堑变为致富通途;放眼广袤田畴,农技农机助力增产减损,中国饭碗端得更牢……科技成就灿若繁星,创新成果熠熠生辉,科技也进一步人们的日常生活。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的拼搏奋斗融进祖国的江河,让一个民族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雄伟身姿傲然挺立,也让一个国家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途无限光明。
5.文中加粗划线处的标点符号有误,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6、文中画横线的内容,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B.科技成就灿若繁星
C.科技也进一步人们的日常生活
D.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的拼搏奋斗融进祖国的江河
7、在下面文段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血雨腥风先辈创, 。”从长征的血战到革命的烽烟,从建设祖国的探索到复兴伟业的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不断创造历史,高歌猛进。
A.瑞雪纷飞春意满B.学海无涯苦作舟
C.羽拍轻挥迎风舞D.薪火相传后人承
8.下列对本课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喉咙,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辛酸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书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9.2024年是诗人艾青诞辰114周年,为缅怀诗人,纪念诗人的杰出成就,歌唱诗人伟大的诗魂,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切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艾青,我为你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赵春华在《忆诗人艾青》中写道:“那个讴歌土地/讴歌太阳的诗人/走了走了/那个大堰河的儿子/那个土地的儿子/走了走了/他的诗没有走/还留在我们的心头/赶也赶不走。”是啊,他的诗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为了办好这次活动,主办者设计了“推荐诗歌”这一环节,请你为《我爱这土地》写几句推荐语。
(2)1984年,诗坛泰斗——艾青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当时西班牙的戈麦斯、巴西的亚马多等一些有识之士一致呼吁:艾青是世界性人物,他使最古老的文化能与全世界亲切地汇合,诺贝尔文学奖应当发给艾青!但结果未能如愿。假如艾青当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请为他拟写一则颁奖词。(80字左右)
阅读理解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0.理解下面诗句所包含的意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1.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从全诗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13.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与古代诗歌中具有传统审美意蕴的杜鹃、鹧鸪不同,是作者原创的带有自己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
B.生前“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写实和象征的交织中,贯注的是“鸟”对土地深沉且执著的爱。
C.全诗视角巧妙转换,另辟新境。抒情视角从第一节想象的鸟儿的视角转换为第二节实写的“我”的视角,情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D.全诗表现出“忧郁”的情感特色,这种“忧郁”源自抗战初期民族的苦难,格外感人,遗憾的是,结尾直抒胸臆,诗味稍显不足。
14.怎样理解假设与排比在本诗中所起的作用?
(二)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A】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如制造业中智能机器人对生产流水线工人的替代、智能化信息系统对手工作业的替代等。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B】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认为:AI(人工智能)技术会升级换代,进入2.0时代。它将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发,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地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潘云鹤认为,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改变。
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对他的印象如何。在医院里,AI分析X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到期检查,甚至在你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
(选自《读者》 有删改)
【C】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可能出现的场景是“机器排斥人工”。比如,全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最普通的研究人员平均年薪都有50万美元,如此令人羡慕的岗位也存在被替代的可能。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唯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看似变得多而自由,但其实由于人工智能的原因,垄断我们所要获得的信息也就变得容易了。此外,人工智能的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2016年的围棋人机对弈中,谷歌设计开发的阿法狗与韩国的李世石对弈一局,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达到了3000美元。而在此期间,人类对手可能只消耗了一碗石锅拌饭。
(选自微信公众号“失飞的纸飞机” 有删改)
15.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
B.通过“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可以断言,未来学生的文化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会大大提高。
C.目前,在全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包括最普通研究人员在内的大部分岗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D.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别人无法掌控我们需要的信息,信息量将更加丰富,信息使用更加自由 。
16.“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发,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这句话中的“到那个时候”能否删除,为什么?
17.谈谈你对【C】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9.第一行反复写“一个浪”有什么作用?
20.现代诗歌中,有的诗体很自由,既不讲求格律,也不追求押韵,但有的诗,如《礁石》,则有较强的韵律感,试说明《礁石》的押韵规律。
21.试分析“礁石”这一形象。
2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一开始用“无休止”来形容海浪发起冲击的次数之多,动词“扑”写出了海浪的汹涌、猛烈、势不可挡。
B.“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间接地刻画了海浪的坚不可摧,不肯屈服的特点。
C.“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将“累累伤痕”与“面带微笑”进行对比,突出礁石不畏风浪的勇敢、自信。
D.诗歌第一节描写海浪,是通过海浪来表现礁石;第二节直接描写礁石。诗歌用了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意象更集中、凝练。
23.诗歌运用了象征手法,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象征意义。
三、片段练笔
24、《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深情。请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心中的情感。(150字左右)
答案
1、嘶 yǒng lí 腐 2.悲奋--悲愤 3.B 4.设问 5.D 6.C 7.D 8.D 9.(1)示例: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是至死不渝,什么是赤子之心。
(2)示例:20世纪中国诗坛泰斗艾青,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伤痕累累的祖国母亲,他用朴素的语言倾诉他对世界的深爱与思考,他用生命、用爱诅咒黑暗,讴歌光明,礼赞人生,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骄傲。
10.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的痛苦就越强烈。
11.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12.诗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本身的意义,上升为祖国的象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13.D
14.诗歌先运用假设的手法,变“我”为鸟,具体抒情,形象生动。然后又运用以“这”开头的排比句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被侵略者奴役、欺凌的同胞的同情以及中华民族对敌人的愤恨。排比句抒情强烈,气势充沛,增强了全诗的情感。
15.A
16.不能删去。“到那个时候”指30年后,起限制作用,明确了具体时间和范围,如果删掉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17.“双刃剑”是指人工智能有利也有弊。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脑机混合”增强智能、服务医疗等。弊:影响就业(机器排斥人工)、垄断信息、运行成本高。
18.表达了诗人对像礁石一样坚韧顽强的存在的赞美和歌颂。
19.作者反复写“一个浪”,表明礁石承受的扑面而来的巨浪之多。
20、第一节二、四句押韵(来、开),第二节一、二、四句押韵(上、样、洋)。两节都是传统的押韵法。
21、礁石在狂风巨浪长年累月的拍打下仍坚强不屈、坚定不移,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
22.B
23.汹涌、猛烈“海浪”象征一切人生的迫害或苦难,“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不向命运低头、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乐观的精神。
24、例文: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凌霜的梅花,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象征了他们那种顽强不屈、勇于拼搏的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