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综合题(培优)
一、单选题
1.如图,AB与⊙O相切于点C,OA=OB,⊙O的直径为6cm,AB=6 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2.已知二次函数y=﹣x2+x+c(c<0),当自变量为x1时,其函数值y1大于零;当自变量为x1﹣1与x1+1时,其函数值分别为y2,y3,则( )
A.y2>0,y3>0 B.y2>0,y3<0
C.y2<0,y3<0 D.y2<0,y3>0
3.抛物线(,,是常数,)经过,,三点,且.下列四个结论:①;②;③当时,若点在该抛物线上,则;④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如图,已知E是 的外心,P,Q分别是 , 的中点,连接 , ,分别交 于点F,D.若 , , ,则 的面积为( )
A.72 B.96 C.120 D.144
5.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M(-2,c).当自变量x取时,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y1,y2,y3,y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y3y4+1>y3+y4,则y1y2+1> y1+y2
B.若,则
C.若则y3y4+1<y3+y4
D.若则y2y4+1<
6.如图,在Rt△ABC中,∠BCA=90°,∠BAC=30°,BC=2,将Rt△ABC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Rt△ADE,则BC扫过的面积为( )
A. B. C. D.π
二、填空题
7.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3cm,点A、B、C把⊙O三等分,分别以OA、OB、OC为直径作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8.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平移得到抛物线C,如图所示,且抛物线C经过点和,点P是抛物线C上第一象限内一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Q,则的最大值为 .
9.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利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来确定圆周率.若设⊙O的半径为R,圆内接正n边形的边长、面积分别为an,Sn,圆内接正2n边形边长、面积分别为a2n,S2n.刘徽用以下公式求出a2n和S2n. , .如图,若⊙O的半径为1,则⊙O的内接正八边形AEBFCGDH的面积为 .
10.如图,正方形 和正 都内接于半径为1的 , 与 、 分别相交于点 、 ,则 的长为 .
11.一个几何体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该几何体从正面看 主视图 和从上面看 俯视图 如图所示 那么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至少有 块,至多有 块
12.抛物线y=(a2+1)x2+bx+c经过点A(﹣3,t)、B(4,t)两点,则不等式(a2+1)(x-2)2+bx<2b-c+t的解集是 .
三、计算题
13.如图,抛物线L: (常数t>0)与x轴从左到右的交点为B,A,过线段OA的中点M作MP⊥x轴,交双曲线 于点P,且OA·MP=12.
(1)求k值;
(2)当t=1时,求AB长,并求直线MP与L对称轴之间的距离;
(3)把L在直线MP左侧部分的图象(含与直线MP的交点)记为G,用t表示图象G最高点的坐标;
(4)设L与双曲线有个交点的横坐标为x0,且满足4≤x0≤6,通过L位置随t变化的过程,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14.已知关于的二次函数.
(1)求证:不论为任何实数,方程总有实数根;
(2)若抛物线与轴交于两个不同的整数点,为正整数,点与在抛物线上(点不重合),且,求代数式的值.
1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A的坐标为( , ),点D的坐标为( , ),且AB∥y轴,AD∥x轴. 点P是抛物线 上一点,过点P作PE⊥x轴于点E,PF⊥y轴于点 F.
(1)直接写出点 的坐标;
(2)若点P在第二象限,当四边形PEOF是正方形时,求正方形PEOF的边长;
(3)以点E为顶点的抛物线 经过点F,当点P在正方形ABCD内部(不包含边)时,求a的取值范围.
16.如图所示是隧道的截面由抛物线和长方形构成,长方形的长是12m,宽是4m.按照图中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抛物线可以用y=x2+bx+c表示,且抛物线上的点C到OB的水平距离为3m,到地面OA的距离为m.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并计算出拱顶D到地面OA的距离;
(2)一辆货运汽车载一长方体集装箱后高为6m,宽为4m,如果隧道内设双向车道,那么这辆货车能否安全通过?
(3)在抛物线型拱壁上需要安装两排灯,使它们离地面的高度相等,如果灯离地面的高度不超过8m,那么两排灯的水平距离最小是多少米?
四、解答题
17.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平面图形能折什么几何体?
(2)由多个平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若一个多面体的面数为f,顶点个数为v,棱数为e,分别计算第(1)题中两个多面体的f+v﹣e的值?你发现什么规律?
(3)应用上述规律解决问题:一个多面体的顶点数比面数大8,且有50条棱,求这个几何体的面数.
18.顶点为的抛物线交轴于、,交轴于点,直线经过点,交轴于.
(1)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点为线段上不与、重合的一个动点,过点作轴的垂线,垂足为,设点的横坐标为,四边形的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的最大值;
(3)点为轴的正半轴上一个动点,过作轴的垂线,交直线于,交抛物线于,连接,将沿翻折,若点的对应点恰好落在轴上时,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19.如图,在中,点O,D分别为AB,BC的中点,连接OD,作与AC相切于点,在AC边上取一点,使,连接DF.
(1)判断直线DF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时,求的半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切线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答案】C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3.【答案】C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4.【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
5.【答案】D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6.【答案】D
【知识点】扇形面积的计算;旋转的性质
7.【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圆周角定理;扇形面积的计算
8.【答案】
【知识点】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9.【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圆内接正多边形
10.【答案】1
【知识点】圆内接正多边形
11.【答案】5;7
【知识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12.【答案】-1<x<6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综合应用
13.【答案】(1)解:设点P (x, y),则MP=y,由OA的中点为M知O4= 2x,代入OA.MP=12,
得2x.y=12,即xy=6.
∴k= xy=6.
(2)解:当t=1时,令y=0,
∴由B在A左边,得B (-3,0),A (1, 0),∴AB=4.
∵L的对称轴为x=-1,而M为( ,0),
∴MP与L对称轴的距离为 .
(3)解:∵A (t, 0),B (t-4,0),
∴L的对称轴为x=t-2.
又MP为x=
当t-2≤ ,即t≤4时,顶点(t-2,2)就是G的最高点;
当t>4时,L与MP的交点( , )就是G的最高点.
(4)解:5≤t≤8- 或7≤1≤8+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14.【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
∵
∴此方程总有实数根;
综上,不论为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
(2)解:令,则有
解得:,,
因为抛物线与轴交于两个不同的整数点,且为正整数,
所以,
所以抛物线为.
∵点、在抛物线上,且,
∴
∴
即:,
∵、不重合,
∴,
∴
∴
所以代数式的值为24.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
15.【答案】(1) ( , );
(2)设点 ( , ).
当四边形 是正方形时, ,
当点 在第二象限时,有 .
解得 , .
∵ ,
∴ .
∴正方形 的边长为 .
(3)设点 ( , ),则点E( , ),则点F( , ).
∵ 为抛物线顶点,
∴该抛物线解析式为 .
∵抛物线经过点 ,
∴ ,化简得 .
对于 ,令 ,解得 ; 令 ,解得 .
∵点 在正方形 内部,
∴ < < ,且 .
①当 < < 时
由反比例函数性质知 ,∴ < .
②当 < < 时
由反比例函数性质知 ,∴ > .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16.【答案】解:(1)由题知点在抛物线上,
得,
解得,
∴,
∴当时,
∴抛物线解析式为,拱顶D到地面OA的距离为10米;
(2)可以通过,理由如下:
由题知车最外侧与地面OA的交点为(2,0)或(10,0)
当x=2或x=10时,,
所以可以通过;
(3)令,即,
可得,
解得
答:两排灯的水平距离最小是.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拱桥问题
17.【答案】解:(1)图甲折叠后底面和侧面都是长方形,所以是长方体;图乙折叠后底面是五边形,侧面是三角形,实际上是五棱锥的展开图,所以是五棱锥.(2)甲:f=6,e=12,v=8,f+v﹣e=2;乙:f=6,e=10,v=6,f+v﹣e=2;规律:顶点数+面数﹣棱数=2.(3)设这个多面体的面数为x,则x+x+8﹣50=2解得x=22.
【知识点】几何体的展开图
18.【答案】(1)解:将点代入直线解析式中,
,
解得,
解析式为,
,
,
则有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代入点、,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则点的坐标为,
,
当时,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3)解:存在
如图所示,
设点的坐标为,
则点,,
,
沿翻折,的对应点为点,落在轴上,
而轴,
,,,
,
,
,
,
,
,
当时,
解得舍,,
此时点.
当时,
解得舍,,
此时点.
综上,点的坐标为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19.【答案】(1)解:直线与相切,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OE,过点O作于点P
相切于点
,OE为的半径
点,分别为,的中点
四边形ODCE是矩形
在和中,
,即OP为的半径
则直线与相切;
(2)解:设的半径为,则,
点,分别为,的中点
在中,
由(1)已证:
在中,,即
解得或(不符题意,舍去)
故的半径为1.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切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