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湘教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1章 二次函数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1章 二次函数(培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二次函数(培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4 08:08:31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 二次函数(培优)
一、单选题
1.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ACB=90°,AB=AD,AC=4BC,设CD的长为x,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A. B. C. D.
2.已知直线x=1是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实数,且a≠0)的图象的对称轴,点A(x1,y1)和点B(x2,y2)为其图象上的两点,且y1
A.若x1
0
C.若x1>x2,则a(x1+x2-2)>0 D.若x1>x2,则a(x1+x2-2)<0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先将抛物线 关于 轴作轴对称变换,再将所得的抛物线,绕它的顶点旋转180°,那么经两次变换后所得的新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B.
C. D.
4.如图,抛物线y=-x2+2x+m+1交x轴于点A(a,0)和B(b,0),交y轴于点C,抛物线的顶点为D,下列四个判断:①当x>0时,y>0;②若a=-1,则b=3;③抛物线上有两点P(x1,y1)和Q(x2,y2),若x1<1
2,则y1>y2;④点C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E,点G、F分别在x轴和y轴上,当m=2时,四边形EDGF周长的最小值为 .其中,判断正确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5.抛物线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与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下列结论中:①;②;③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④若点在该抛物线上,则.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是抛物线y1=ax2+bx+c(a≠0)图象的一部分,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A(1,3),与x轴的一个交点B(4,0),直线y2=mx+n(m≠0)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下列结论:①2a+b=0;m+n=3;②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是(﹣1,0);③方程ax2+bx+c=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④当1 x 4时,有y2y1;⑤若ax12+bx1=ax22+bx2,且x1≠x2,则x1+x2=1.正确的为( )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7.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1,1),B(2,4)两点,顶点坐标为(m,n),有下列结论:
①b<1;②c<2;③0<m< ;④n≤1.
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8.如图是抛物线y1=ax2+bx+c(a≠0)图象的一部分,抛物线的顶点坐标A(1,3),与x轴的一个交点B(4,0),直线y2=mx+n(m≠0)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下列结论: ①2a+b=0;②abc>0;③方程ax2+bx+c=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④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是(﹣1,0);⑤当1<x<4时,有y2<y1 ,
其中正确的是 .
9.如图是抛物线的一部分,抛物线经过点,其对称轴为,则下列结论:①;②;③关于的方程有两个相异的实数根;④.其中正确的有 .(只需填写结论序号)
10.如图,O为原点,线段AB的两个端点A(0,2),B(1,0)分别在y轴和x轴的正半轴上,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现将线段BA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BD,连结CD,某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D、点E(1,1).
(1)若该抛物线过原点O,则a= ;
(2)若点Q在抛物线上,且满足∠QOB与∠BCD互余,要使得符合条件的Q点的个数是4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6x-8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垂直于y轴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点P(x1,y1),Q(x2,y2),与直线BC交于点N(x3,y3),若x1
1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都在-1和0之间(不包括-1和0),则a的取值范围是
三、计算题
13.已知关于的二次函数.
(1)求证:不论为任何实数,方程总有实数根;
(2)若抛物线与轴交于两个不同的整数点,为正整数,点与在抛物线上(点不重合),且,求代数式的值.
14.如图,抛物线L: (常数t>0)与x轴从左到右的交点为B,A,过线段OA的中点M作MP⊥x轴,交双曲线 于点P,且OA·MP=12.
(1)求k值;
(2)当t=1时,求AB长,并求直线MP与L对称轴之间的距离;
(3)把L在直线MP左侧部分的图象(含与直线MP的交点)记为G,用t表示图象G最高点的坐标;
(4)设L与双曲线有个交点的横坐标为x0,且满足4≤x0≤6,通过L位置随t变化的过程,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1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A的坐标为( , ),点D的坐标为( , ),且AB∥y轴,AD∥x轴. 点P是抛物线 上一点,过点P作PE⊥x轴于点E,PF⊥y轴于点 F.
(1)直接写出点 的坐标;
(2)若点P在第二象限,当四边形PEOF是正方形时,求正方形PEOF的边长;
(3)以点E为顶点的抛物线 经过点F,当点P在正方形ABCD内部(不包含边)时,求a的取值范围.
16.如图1,抛物线y=﹣x2+bx+c经过A(﹣1,0),B(4,0)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连结BC,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l,交直线BC于点G,交x轴于点E.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当P位于y轴右边的抛物线上运动时,过点C作CF⊥直线l,F为垂足,当点P运动到何处时,以P,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3)如图2,当点P在位于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运动时,连结PC,PB,请问△PBC的面积S能否取得最大值?若能,请求出最大面积S,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四、解答题
17. 如图,抛物线y=ax2+4x+c经过原点O(0,0)和点A(3,3),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B(m,0),并与直线OA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点P在直线OA上方时,求线段PC的最大值;
(3)过点A作AD⊥x轴于点D,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A、C、D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 在二次函数y=x2+2mx+m-1中,
(1)若该二次函数图象经过(0,0),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顶点坐标.
(2)求证:不论m取何值,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总有两个公共点.
(3)若m<0时,点A(n-2,p),B(2,q),C(n,p)都在这个二次函数图象上且m-1>q>p,求n的取值范围.
19.如图,已知抛物线y=-+x+4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A,交y轴于点B.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设P(x,y)(x>0)是直线y = x上的一点,Q是OP 的中点(O是原点),以PQ为对角线作正方形PEQF,若正方形PEQF与直线AB有公共点,求x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记正方形PEQF与△OAB公共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探究S的最大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列二次函数关系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
2.【答案】D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3.【答案】C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二次函数y=ax²+bx+c与二次函数y=a(x-h)²+k的转化
4.【答案】B
【知识点】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5.【答案】C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最值;利用二次函数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6.【答案】B
【知识点】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7.【答案】①②④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8.【答案】①③⑤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其他应用
9.【答案】②③④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10.【答案】(1)﹣
(2)a<﹣ 或a>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1.【答案】10
【知识点】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二次函数的其他应用
12.【答案】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
13.【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
∵
∴此方程总有实数根;
综上,不论为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
(2)解:令,则有
解得:,,
因为抛物线与轴交于两个不同的整数点,且为正整数,
所以,
所以抛物线为.
∵点、在抛物线上,且,
∴
∴
即:,
∵、不重合,
∴,
∴
∴
所以代数式的值为24.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
14.【答案】(1)解:设点P (x, y),则MP=y,由OA的中点为M知O4= 2x,代入OA.MP=12,
得2x.y=12,即xy=6.
∴k= xy=6.
(2)解:当t=1时,令y=0,
∴由B在A左边,得B (-3,0),A (1, 0),∴AB=4.
∵L的对称轴为x=-1,而M为( ,0),
∴MP与L对称轴的距离为 .
(3)解:∵A (t, 0),B (t-4,0),
∴L的对称轴为x=t-2.
又MP为x=
当t-2≤ ,即t≤4时,顶点(t-2,2)就是G的最高点;
当t>4时,L与MP的交点( , )就是G的最高点.
(4)解:5≤t≤8- 或7≤1≤8+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15.【答案】(1) ( , );
(2)设点 ( , ).
当四边形 是正方形时, ,
当点 在第二象限时,有 .
解得 , .
∵ ,
∴ .
∴正方形 的边长为 .
(3)设点 ( , ),则点E( , ),则点F( , ).
∵ 为抛物线顶点,
∴该抛物线解析式为 .
∵抛物线经过点 ,
∴ ,化简得 .
对于 ,令 ,解得 ; 令 ,解得 .
∵点 在正方形 内部,
∴ < < ,且 .
①当 < < 时
由反比例函数性质知 ,∴ < .
②当 < < 时
由反比例函数性质知 ,∴ > .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16.【答案】(1)将点A(-1,0),B(4,0)的坐标代入函数的表达式得:
,
解得:b=3,c=4.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3x+4.
(2)如图1所示: ∵令x=0得y=4, ∴OC=4.
∴OC=OB.
∵∠CFP=∠COB=90°, ∴FC=PF时,以P,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
设点P的坐标为(a,-a2+3a+4)(a>0).
则CF=a,PF=|-a2+3a+4-4|=|a2-3a|.
∴|a2-3a|=a.
解得:a=2,a=4.
∴点P的坐标为(2,6)或(4,0).
(3)如图2所示:连接EC. 设点P的坐标为(a,-a2+3a+4).则OE=a,PE=-a2+3a+4,EB=4-a.
∵S四边形PCEB= OB PE= ×4(-a2+3a+4),S△CEB= EB OC= ×4×(4-a),
∴S△PBC=S四边形PCEB-S△CEB=2(-a2+3a+4)-2(4-a)=-2a2+8a.
∵a=-2<0,
∴当a=2时,△PBC的面积S有最大值.
∴P(2,6),△P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8.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17.【答案】(1)解:∵ 抛物线y=ax2+4x+c经过原点O(0,0)和点A(3,3),
∴c=0,a=-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
(2)解: 当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时,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B(m,0),并与直线OA交于点C.
当点P在直线OA上方时,P点坐标为(m,-m2+4m).
∵直线OA经过原点O(0,0),A(3,3),
∴直线OA的解析式为:y=x.
∵点C在直线OA上,PC⊥x轴,
∴C点坐标为(m,m).
∴PC=-m2+4m-m,
=-m2+3m,
∴当m=时,线段PC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3)解:在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得以P、A、C、D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D⊥x轴,A(3,3),
∴AD=3,
∴=3,
∴m1=,m2=
∴当m=或m=时,以P、A、C、D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18.【答案】(1)解: y =x2+2mx+m -1图象经过 (0,0) ,
∴m -1=0,解得:m=1,
∴
∴对称轴直线x=-1,顶点为(-1,-1).
(2)证明:,
∴ 不论m取何值,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总有两个公共点.
(3)解:点 A(n-2,p),C(n,p) 在二次函数图象上 ,
∴对称轴为直线,化简得:n=1-m,
把 B(2,q) 代入解析式,得:4+4m+m-1=q,即q=5m+3,
已知 m-1>q ,即m-1>5m+3,解得:m<-1,即得:n>2,
抛物线开口向上,抛物线上的点离对称轴越远,函数值越大,
∵ q>p
∴
当时,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时,即n+2(1-n)<-2,解得:n>4.
∴ n的取值范围是n>4.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19.【答案】解:(1)对于y=-+x+4,令x=0,得y=4,即B(0,4);
令y=0,即-+x+4=0,解得:x1=-2,x2 =4,即A(4,0)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kx+ b,
把A(4,0),B(0,4)分别代入上式,得
,解得:k=-1,b=4,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4
(2)当点P(x,y)在直线AB上时,由x=-x+4,得:x=2,
当点Q在直线AB上时,依题意可知Q(,),由=-+2,得:x=4,
∴若正方形PEQF与直线AB有公共点,则x的取值范围为2≤x≤4;
(3)当点E(x,)在直线AB上时,=-x+4,解得:x=,
①当2≤x<时,直线AB分别与PE、PF交于点C、D,此时PC=x-(-x+4)=2x-4,
∵ PD = PC,
∴ S△PCD ==2
∴S=-2=-+8x-8=-+
∵2≤<,
∴当x=时,=
②当≤x≤4时,直线AB分别与QE、QF交于点M、N,此时,
QN=(-+4)-=-x+4
∵ QM = QN,
∴ S△QMN==
即S=,
其中,当x=时,=
综合①、②,当x=时,=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最值;三角形的面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1章 二次函数
1.1 二次函数
1.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3 不共线三点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1.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1.5 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2章 圆
2.1 圆的对称性
2.2 圆心角、圆周角
2.3 垂径定理
2.4 过不共线三点作圆
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6 弧长与扇形面积
2.7 正多边形与圆
第3章 投影与视图
3.1 投影
3.2 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3.3 三视图
第4章 概率
4.1 随机事件与可能性
4.2 概率及其计算
4.3 用频率估计概率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