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4.2.2 拒绝毒品(分层作业)--冀少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4.2.2 拒绝毒品(分层作业)--冀少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3 15:05:15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 )
A.3月12日 B.5月31日 C.6月5日 D.6月26日
2.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吸食毒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危害,你能判断下列哪一组都是毒品(  )
A.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
B.大麻、摇头丸、咖啡、烈性酒
C.香烟、K粉、咖啡因、焦油
D.可卡因、杜冷丁、花茶、葡萄糖
3.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关于毒品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吸毒、贩毒、制毒均属于犯罪行为 B.吸食毒品,吸毒者会产生强烈毒瘾
C.冰毒、海洛因、葡萄糖都是毒品 D.使用毒品会导致人的免疫能力下降
4.2024年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我国法律规定严禁吸毒,吸食毒品会损伤(  )
A.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 B.神经系统
C.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D.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5.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下列有关毒品认识错误的是(  )
A.种类有鸦片、大麻等 B.可损害人大脑和心脏
C.具有成瘾性,难戒除 D.好面子吸食“第一口”
6.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关于毒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
B.毒品具有成瘾性,一旦染上很难戒除
C.少量吸毒没关系
D.青少年要提高警惕,自觉抵制毒品
7.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2017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是“无毒青春,健康生活”,号召青少年远离毒品,健康成长。下列关于毒品危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长期吸毒会使人的免疫力下降
B.吸毒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C.吸毒会影响人的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D.吸毒能使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8.2010年6月26日是第23个国际禁毒日,其主题是“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在拒绝毒品中不应该有的态度是(  )
A.坚决拒绝,决不沾染 B.举报身边有吸毒行为的人
C.有新鲜感,想试一试 D.积极参加反吸毒的宣传活动
9.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远离烟酒,拒绝毒品 B.游戏人生,挑灯夜战
C.按时作息、坚持锻炼 D.控制情绪,合理宣泄
10.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关于毒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
B.毒品具有成瘾性,一旦染上很难戒除
C.毒品能振奋精神,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D.毒品吸食过程中容易感染艾滋病等各种传染病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滋病(AIDS)的医学名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英文缩写为“HIV”。医学研究表明,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行为,因此要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材料二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毒品具有成瘾性,一旦染上很
难戒除。吸毒者在毒瘾发作时,痛苦不堪,以致丧失人性、丧失理智。吸毒和贩毒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性公害。
(1)艾滋病的病原体被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该病原体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
(2)从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医疗手术器械的严格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节?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对毒品危害认识错误的是哪一项?_________。
A.吸毒会降低人的免疫功能
B.吸毒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C.吸毒和贩毒严重危害社会
D.经济允许时,可以偶尔吸一次
(4)“珍爱生命,拒绝毒品”,青少年要有哪些防范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2.吸毒对人类的危害极大,为有效打击毒品犯罪,某警犬大队成功培训出了中国第一批缉毒松鼠。经过训练,松鼠会在找到毒品后,使用抓挠的方式告诉训导员,此处可能存在毒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是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松鼠的嗅觉极好,下图为松鼠鼻腔内的嗅上皮,①为嗅觉神经元的 (填“细胞体”或“突起”),其具有大量分支的意义是 。请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推理松鼠嗅觉好于人类的原因可能是 。
(2)研究人员训练松鼠识别毒品的过程如下:
I.取同样纱布若干,进行如下分组:
①熏染大麻的纱布+未被熏染的纱布 ②熏染海洛因的纱布+未被熏染的纱布 ③熏染冰毒的纱布+未被熏染的纱布 ④熏染麻古的纱布+未被熏染的纱布
将4组纱布分别放入训练装置的4个旋转舱内(见下图1),转动底座,只有松鼠选择带有毒品气味的纱布时,才给予食物奖励。训练次数不低于30次。
Ⅱ.取经四种毒品熏染过的4片纱布分别藏于4个旋转舱的小球下(见下图2),当松鼠找到纱布时,给予食物奖励并记录找到毒品的种类,而后重新藏匿纱布。训练次数不低于30次。
①研究人员进行步骤Ⅰ的目的是 。
②步骤Ⅱ的统计结果如下:
毒品种类 大麻 冰毒 海洛因 麻古
找到概率 65.0% 20.0% 15.0% 0%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根据这个结论提出针对松鼠的下一步训练建议: (写出一条)。/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 )
A.3月12日 B.5月31日 C.6月5日 D.6月26日
【答案】D
【知识点】健康生活方式及意义
【分析】3月12日为植树节;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详解】A.我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即3月12日。后来到了1928年的4月7日,国民党颁布了植树令: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几年植树式。国民党之所以颁布这道令,是因为孙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1979年2 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错误。
B.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7年11月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World No-Tobacco Day)”,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自1989年起,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错误。
C.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全体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错误。
D.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
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正确。
故选D。
2.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吸食毒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危害,你能判断下列哪一组都是毒品(  )
A.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
B.大麻、摇头丸、咖啡、烈性酒
C.香烟、K粉、咖啡因、焦油
D.可卡因、杜冷丁、花茶、葡萄糖
【答案】A
【知识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分析】吸毒的危害极大,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有很大的损害,可使人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详解】A.毒品是指那些能够使人产生依赖性、成瘾性,并对人体健康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物质。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都是公认的毒品,故A正确。
B.咖啡和烈性酒不是毒品,故B错误。
C.香烟和咖啡因不是毒品,故C错误。
D.花茶、葡萄糖不是毒品,故D错误。
故选A。
3.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关于毒品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吸毒、贩毒、制毒均属于犯罪行为 B.吸食毒品,吸毒者会产生强烈毒瘾
C.冰毒、海洛因、葡萄糖都是毒品 D.使用毒品会导致人的免疫能力下降
【答案】C
【知识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分析】吸毒的危害极大,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有很大的损害,可使人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详解】A.毒品对人体危害极大,我国禁止制毒、贩毒、吸毒,吸毒、贩毒、制毒均属于犯罪行为,正确。
B.吸食毒品,吸毒者会产生强烈毒瘾,一旦开始,就会成瘾,正确。
C.冰毒、海洛因都是毒品,葡萄糖属于营养品,错误。
D.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降低免疫功能,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正确。
故选C。
4.2024年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我国法律规定严禁吸毒,吸食毒品会损伤(  )
A.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 B.神经系统
C.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D.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答案】D
【知识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分析】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毒品就在我们身边,一定要提高警惕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因此青少年要远离毒品,不能尝试。
【详解】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
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毒品中的杂质及不洁注射器,常会引起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律失常、血栓性静脉炎、血管栓塞、坏死性血管炎等。
对呼吸系统的损害,采用烤吸方式吸毒时,毒品与呼吸道黏膜发生接触;静脉注射毒品时,毒品通过肺部细血管床,因此极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咽炎、肺感染、栓塞、肺水肿等。
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吸毒者普遍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肝脏也会受到严重损害,如肝炎、肝硬化、肝脓肿等。
对生殖系统的损害,长期吸用毒品,可造成性功能减退,甚至完全丧失性功能。男性会出现
性低能或性无能;女性会出现月经失调,造成不孕、闭经,孕妇会出现早产、流产、死胎及血液中毒品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海洛因依赖。
可见,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下列有关毒品认识错误的是(  )
A.种类有鸦片、大麻等 B.可损害人大脑和心脏
C.具有成瘾性,难戒除 D.好面子吸食“第一口”
【答案】D
【知识点】健康生活方式及意义
【分析】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也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详解】A.毒品的种类有鸦片、大麻等,A正确。
B.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B正确。
C.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C正确。
D.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D错误。
故选D。
6.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关于毒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
B.毒品具有成瘾性,一旦染上很难戒除
C.少量吸毒没关系
D.青少年要提高警惕,自觉抵制毒品
【答案】C
【知识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分析】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
社会,毒品就在我们身边,一定要提高警惕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因此青少年要远离毒品,不能尝试。
【详解】A.吸毒的危害极大,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有很大的损害,可使人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A正确。
B.毒品具有极强成瘾性,一旦染上很难戒除,B正确。
C.少量吸毒也会成瘾,对待毒品,坚决拒绝第一口,C错误。
D.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注重社交安全,远离危险因素,鉴别不良引导,自觉抵制毒品,D正确。
故选C。
7.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2017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是“无毒青春,健康生活”,号召青少年远离毒品,健康成长。下列关于毒品危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长期吸毒会使人的免疫力下降
B.吸毒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C.吸毒会影响人的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D.吸毒能使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答案】D
【知识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毒品的危害。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对社会造成危害,还可能感染艾滋病等疾病。
【详解】吸毒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功能,使人体免疫力迅速下降,A正确;吸毒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B正确;吸毒会影响人的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C正确;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D不正确。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吸毒的危害。爱生命,远离毒品。
8.2010年6月26日是第23个国际禁毒日,其主题是“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在拒绝毒品中不应该有的态度是(  )
A.坚决拒绝,决不沾染 B.举报身边有吸毒行为的人
C.有新鲜感,想试一试 D.积极参加反吸毒的宣传活动
【答案】C
【知识点】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详解】毒品一旦上瘾,很难戒除,A正确;吸毒对社会有很大的危害,对家庭、对社会危害极大,因此身边有吸毒行为的人要举报,B正确;毒品一旦上瘾,很难戒除,因此不能试试,C错误;吸毒有害健康,对社会和家庭危害极大,因此积极参加反吸毒的宣传活动,D正确。
9.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远离烟酒,拒绝毒品 B.游戏人生,挑灯夜战
C.按时作息、坚持锻炼 D.控制情绪,合理宣泄
【答案】B
【知识点】健康生活方式及意义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详解】A.烟酒和毒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危害,远离它们有助于青少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恰当的做法,A不符合题意。
B.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保证身体和大脑的正常发育。长期熬夜玩游戏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如导致免疫力下降、视力下降等,还会影响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这种做法不恰当,B符合题意。
C.按时作息能够保证青少年有规律的生活节奏,有利于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转。坚持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骨骼发育和心理健康,是健康的生活方式,C不符合题意。
D.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学会控制情绪并合理宣泄,如通过运动、与朋友倾诉等方式,可以避免情绪问题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关于毒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
B.毒品具有成瘾性,一旦染上很难戒除
C.毒品能振奋精神,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D.毒品吸食过程中容易感染艾滋病等各种传染病
【答案】C
【知识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生活方式及意义
【分析】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免疫力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详解】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A正确;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B正确;毒品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C错误;毒品吸食过程中容易感染艾滋病等各种传染病,D正确。
【点睛】掌握吸毒的危害,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帮助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滋病(AIDS)的医学名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英文缩写为“HIV”。医学研究表明,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行为,因此要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材料二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毒品具有成瘾性,一旦染上很难戒除。吸毒者在毒瘾发作时,痛苦不堪,以致丧失人性、丧失理智。吸毒和贩毒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性公害。
(1)艾滋病的病原体被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该病原体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
(2)从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医疗手术器械的严格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节?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对毒品危害认识错误的是哪一项?_________。
A.吸毒会降低人的免疫功能
B.吸毒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C.吸毒和贩毒严重危害社会
D.经济允许时,可以偶尔吸一次
(4)“珍爱生命,拒绝毒品”,青少年要有哪些防范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答案】(1)没有
(2)切断传播途径
(3)D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特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生活方式及意义
【分析】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毒无细胞结构;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吸毒危害很大,我们要拒绝吸毒。
【小题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两部分构成。
【小题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医疗手术器械的严格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小题3】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吸毒形成了对毒品的依赖性之后,吸毒后的快感会不断递减,因此,为了达到与原来同样的刺激强度,吸毒者必须加大剂量,如果毒品使用过量会引起吸食者猝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小题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2.吸毒对人类的危害极大,为有效打击毒品犯罪,某警犬大队成功培训出了中国第一批缉毒松鼠。经过训练,松鼠会在找到毒品后,使用抓挠的方式告诉训导员,此处可能存在毒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是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松鼠的嗅觉极好,下图为松鼠鼻腔内的嗅上皮,①为嗅觉神经元的 (填“细胞体”或“突起”),其具有大量分支的意义是 。请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推理松鼠嗅觉好于人类的原因可能是 。
(2)研究人员训练松鼠识别毒品的过程如下:
I.取同样纱布若干,进行如下分组:
①熏染大麻的纱布+未被熏染的纱布 ②熏染海洛因的纱布+未被熏染的纱布 ③熏染冰毒的纱布+未被熏染的纱布 ④熏染麻古的纱布+未被熏染的纱布
将4组纱布分别放入训练装置的4个旋转舱内(见下图1),转动底座,只有松鼠选择带有毒品气味的纱布时,才给予食物奖励。训练次数不低于30次。
Ⅱ.取经四种毒品熏染过的4片纱布分别藏于4个旋转舱的小球下(见下图2),当松鼠找到纱布时,给予食物奖励并记录找到毒品的种类,而后重新藏匿纱布。训练次数不低于30次。
①研究人员进行步骤Ⅰ的目的是 。
②步骤Ⅱ的统计结果如下:
毒品种类 大麻 冰毒 海洛因 麻古
找到概率 65.0% 20.0% 15.0% 0%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根据这个结论提出针对松鼠的下一步训练建议: (写出一条)。
【答案】(1) 神经系统 突起 增加与气味分子的接触面积,便于接受信息 嗅觉神经元的数量多于人类/突起的数量多于人类
(2) 训练松鼠识别四种毒品的气味 松鼠对四种毒品的敏感度不同,对大麻的敏感度最高,对麻古的敏感度最低 对松鼠进行麻古气味的强化训练(写出一点,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细胞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中①树突、②轴突。
【详解】(1)神经元又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观图可知:①为嗅觉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有大量的分支,增加与气味分子的接触面积。由此推理松鼠嗅觉好于人类的原因可能是树突的数量多于人类或嗅觉神经元的数量多于人类。
(2)研究人员进行步骤Ⅰ是为了强化训练的松鼠对毒品识别能力,目的是让松鼠能识别出纱布上四种毒品的气味。根据数据分析:大麻找到概率为65.0%;冰毒找到概率为20.0%;海洛因找到概率为15.0%;麻古找到概率为0%,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松鼠对四种毒品的敏感度不同,对大麻的敏感度最高,麻古的敏感度最低。根据这个结论下一步训练的建议:对松鼠进行麻古气味的强化训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