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检测
历史试卷(A卷)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范围:八上历史新教材第一单元1~3课。
一、选择题(共17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这种现象所引发的问题,严重困扰着道光皇帝。据统计,1820—1840年,清朝外流白银在1亿两左右,这使清朝国库严重空虚,扰乱了清朝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于是,道光皇帝召林则徐进京商讨解决的办法。材料中“这种现象”指的是( )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B.清军战斗力的下降
C.鸦片走私贸易猖獗 D.英军骚扰沿海地区
2.【家国情怀】2024年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 ”。青少年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所以预防药物滥用和远离毒品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国际禁毒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 )
A.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家国情怀】史学家陈旭麓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在“这场战争”中驻守虎门炮台、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
A.关天培 B.陈化成
C.邓世昌 D.丁汝昌
4.【家国情怀】镇江之战,海龄率八旗兵血战英军,弹尽投井殉国;广州郊区三元里民众刀矛抗炮,宁死不退。这些壮举( )
A.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保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D.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5.1841年2月,香港居民在街头看到了如下“告示”。通过这一“告示”可以看出( )
“……是尔香港等处居民,现系归属大英国主之子民,故自应恭顺乐服国主派来之官……”
A.鸦片战争已经结束 B.英国军队强占了香港岛
C.《南京条约》丧权辱国 D.《北京条约》具体规定
6.《南京条约》中损害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银元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7.【唯物史观】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借口分别是( )
A.修约失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B.为了让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虎门销烟
C.为了掠夺财富;三元里人民起义
D.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8.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虎门条约》 D.《马关条约》
9.英国侵略者为了扭转其在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迫使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10.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可用于研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史实的第一手史料是( )
A.《百家讲坛》相关讲述 B.北京圆明园遗址
C.现代专著《火烧圆明园》 D.电影《圆明园劫难》
11.1898年,英国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地区,租期99年。结合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这一系列事件表明( )
A.英国通过渐进方式扩大在港殖民范围
B.清政府始终坚持武力抵抗英国侵略
C.新界租借标志着香港被完全割让
D.列强仅通过条约形式侵占中国领土
12.清朝在鼎盛时期(1820年前后),国土面积可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远远超过曾经的汉朝和唐朝。可是步入近代后,随着国力的衰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国土面积不断丧失。下列哪个国家是在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 (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13.这场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之后失败了。这场农民战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金田起义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14.历史著作《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为进占慈溪而与太平军作战中,华尔这个美国流氓受重伤死去。”这段史实反映的是( )
A.清军抗击英法联军 B.中法战争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清军抗击英国军队
15.“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它在近代中国纵横十数年,搅乱了整个封建制度,也间接影响政治力量的产生。”材料中的“它”( )
A.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运动
C.明确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农民起义 D.推翻了清王朝封建腐朽统治的革命运动
16.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英、法、美三国公使先后到天京访问,要求太平天国承认他们与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坚决拒绝并对擅自闯进境内的外国兵舰开炮射击,对外国走私商船加以制裁。太平天国这一对外政策( )
A.直接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揭示了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
C.体现了一定的国家主权意识 D.缓和了与西方列强之间矛盾
17.下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目录,根据内容判断其单元主题应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B.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非选择题(36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林则徐(1785—1850年),中国近代民族英雄。他坚决抵制鸦片走私,主持了虎门销烟,,主持编译《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林则徐的抗争精神激励了后世救亡图存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林则徐在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中的历史作用。(4分)
材料二 魏源得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消息后,以林则徐的《四洲志》为基本素材,参考国外的舆图、书籍等,历时一年半编撰成书《海国图志》,以介绍西方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同时在解释自己编著《海国图志》的目的时说:“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指出要对付列强的侵略,像中国这样的弱国只能学习它的长处来与之抗衡。
——摘编自朱天策《“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与其友魏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背景和目的。(4分)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以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四 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资政新篇》
(3)材料三、四所属的这场运动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4分)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概括《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2分)
(4)你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文献的思想哪个更符合时代潮流?(2分)为什么?(2分)
19.近代以来,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套上了层层枷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朝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开创了一种用条约的形式,把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进行疯狂掠夺和奴役“合法化”的罪恶先例,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社会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这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巨额赔款和大量的白银外流,使清政府财政危机日益严重,使农民和手工业者所受的剥削加倍加重了;再加上“洋布”“洋纱”的大量输入,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不得不四处逃亡。
——摘编自阎中恒、詹开逊《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中国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名称,(2分)并概括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4分)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所示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2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本单元所学,谈谈你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扩大和延续”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D B D D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A C C C A C C
二、非选择题
18.(1)历史作用:领导虎门销烟,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开启近代思想先河;推动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背景: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刺激了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救亡的决心;林则徐《四洲志》开启了了解国外,探索救亡的先河等。(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指明中国应学习西方长处以抵御列强侵略。(2分)
(3)开始:金田起义。(2分)结束:天京陷落。(2分)
内容: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2分)
(4)文献:《资政新篇》更符合时代潮流。(2分)原因:《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2分)
19.(1)条约:《南京条约》。(2分)
变化: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清政府财政危机日益严重;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2)变化: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2分)
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满足了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企图,开放的通商口岸范围不断扩大。(2分)
(3)理解:示例:
①从根本目的上来说,目标相对一致,具有延续性: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分,能从根本目的着手,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②从侵略国家来看,侵略国家变多: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法联军,同时还有美俄作为帮凶。
③从损失主权程度来看,主权损失更严重:鸦片战争中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五口通商关税协定使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第二次鸦片战争十口通商,俄国趁火打劫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这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④从战争范围上来看,战争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中,战争主要波及东南沿海,英国侵略者只打到了天津、南京等重要城市,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直接攻陷北京并火烧圆明园,犯下了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4分,能从以上三个角度中得任意两个角度着手,任意一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共计可得4分)
⑤从影响上来看,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使得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2分,能从对社会性质得影响着手,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