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室2026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由材料可知,高速公路在麻栗场镇设立出入口后,经济产业活动增多,为该镇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吸引
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随着工程队、乡村旅游园、玫瑰产业园的出现,麻栗场镇农业转变为其他经济活动,故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并不是其各村落返乡人口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由材料可知,麻栗场镇人口回流更多是内
部环境的变化,与外部就业岗位数量关系小。
2.C外来流动人口是由各种工程队、乡村旅游园、玫瑰产业园出现在麻栗场镇而带来的,主要从事工程建设及
与乡村旅游相关的产业,而随着工程建设及乡村旅游的推进,会加快麻栗场镇的土地流转合并,以获取规模
效益:随着外来流动人口增多,当地环境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可能遭受破坏,且传统文化会遭受外来流动人口
的冲击:麻栗场镇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高新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差。
3.C由材料可知,滇橄榄采鲜食酸甜而微涩,口味具有涩感,故受众群体较小,且早期滇做榄采大部分用于腌
制后在当地的街头小巷售卖,销售范围小,导致滇做榄采市场需求小,采摘量低。
4D由材料可知,滇橄榄果口感微涩,口味受众群休较小,L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独创了滇橄榄果“破苦去涩”
工艺,改善了滇橄榄采口感,迎合了大众口味,有利于扩大饮品受众群休,扩大市场。
5.A随着生产量的扩大,L企业需要保证滇橄榄果可以充足、稳定供应生产。由材料可知,L饮品以野生滇做
榄采为主要原料,野生滇橄榄生长情况易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影响,年产量不稳定,故L企业通过移植、
圈种等方式,人为管理野生滇橄榄,有利于保障其生长情况,稳定原料供应。
6.D在城市发展早期,与普通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往往高度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导致
其产业结构单一;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扩张速度远快于普通城市;占地面积与城
市行政区划有关;农业基础较好,往往是普通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7.B在新生期初期,由于长期过度的资源开采使得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型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不足,导致
人才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短缺,加之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发展的产业基础薄弱,支撑不足,导致资源型城
市转型困难。
8.B该地灰岩地层形成于白垩纪,由生物碎屑沉积组成:结合该地层位于波斯湾陆架区及白垩纪时期环境特
点可知,灰岩形成期间,海平面下降退却,该地形成温暖浅海环境,利于生物碎屑沉积;白垩纪属于中生代,新
生代哺乳动物盛行:古生代赎类植物繁盛。
9.D由图可知,该地等深线数值整体由南北两侧向中部变小,说明中部地层埋深较浅,向上拱起,形成背斜,
地层中间老、两冀新;该地为地下一定深度范围,不能获取地面地势起伏状况。
10.A由上题可知,该地层地质构造为背斜,图示井位多分布于背斜区域,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枚其图例
名称应为石油井:地下水并应主要分布在向斜构造区:地热井多分布在岩浆岩及变质岩地层,该地为沉积
岩:该地层形成于白垩纪,没有金属矿藏分布,且金属矿藏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
11.B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气压低,应位于高空,甲地等压线大致呈东西走向,自北向南气压升高,按风
向的画法,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与等压线平行,为偏西风。
12.D郑州市西侧有一锋线分布,根据锋线位置及走向可知,该锋线为冷锋,受冷气团(偏西气流)驱动,向东
【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6-L.-040C地
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題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麻栗场镇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丘陵山地中,早期以农业生产
为主,但经济效益低。2012年穿过麻栗场镇的高速公路在该镇设立出入口后,各种交通建设的
工程队、乡村旅游园、玫瑰产业园出现在麻栗场镇,随之而来的外来流动人口增多,且各村落返
乡人口数量也逐渐增加。据此完成12题。
1.麻栗场镇各村落返乡人口数量逐渐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B.经济产业活动增多
C.外部就业岗位减少
D.回乡交通更加便捷
2.外来流动人口增多有利于麻栗场镇
A.生态环境改善
B.高新产业发展
C.土地流转加快
D.传统文化保护
滇橄榄,是药食两用的植物,其果鲜食酸甜而微涩,回味甘甜。云南省是全国野生滇橄榄果
产量最高的省份,早期农民会将滇橄榄果腌制后在当地的街头小巷售卖,但采摘量低。2020年,
以野生滇橄榄果为主要原料的L饮品企业成立,并大力推动滇橄榄果生产工艺创新,独创了滇
橄榄果“破苦去涩”工艺。随着生产量扩大,L企业通过移植、图植等方式,将野生滇橄榄进行了
规范化管理。据此完成35题。
3.早期云南省滇橄榄采摘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A.种植面积小
B.采摘难度较大
C.市场需求小
D.加工工艺复杂
4.L企业推动滇橄榄果生产工艺创新,主要目的是
A.提高药用价值
B.降低生产成本
C.拓展果实用途
D.迎合大众口味
5.L企业将野生滇橄榄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
A.稳定原材料供应
B.提高原材料价格
C.增加原材料品类
D.降低原材料运费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
退型、再生型。下图示意普通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据此完成6一7题。
资源
通城市生命
展期
型城
新生期
市发
展
衰迟期
时间
时间
6.在城市发展早期,与普通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往往
A.发展速度较慢
B.占地面积较大
C.农业基础较好
D.产业结构单一
7.在新生期初期,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困境一般有
①消费市场萎缩②高新技术人才短缺
③政策红利减弱
④新兴产业支撑不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伊拉克中部某区域位于波斯湾盆地不稳定陆架区,地下沉积有深厚的白垩纪时期生物碎屑
灰岩,储层埋深普遍在2000一3000,各生物碎屑组成不同,形成了多层灰岩地层。下图示意
伊拉克中部部分区域灰岩地层理深。据此完成8一10题。
*井位
980
囚地层埋深线(m)
8.图示灰岩地层形成时期,该地
A.哺乳动物盛行
B.为浅海环境
C.蕨类植物繁盛
D.气候较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