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2 18:5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目前,世界大约有800多种“大洪水”传说,但是影响最深的是《圣经》中的“大洪水传说”。而有的学者考证,《圣经》中的“大洪水传说”可能取材于《吉尔伽美什》史诗,理由有二:第一、都是靠大船得救;第二、都放出鸽子来判断洪水是否消退。那么,《吉尔伽美什》史诗所反映的古代西亚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它具有哪些特征?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选必三 第二单元 文化交流与传播
.1概况:
(1)地理位置:
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2)地位:
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3)代表文明:
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亚述帝国、波斯帝国。
思考:古代西亚在哪里?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一 古代西亚文化
2.古代西亚文化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内容,梳理古代西亚文化的基础知识。
类型 代表 地位 内容
文字
文学
建筑艺术 法典
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文字
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流行了数千年。
楔形文字
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
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吉尔伽美什》
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世界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史诗。
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生活。
《汉谟拉比法典》
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波斯王宫的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从苏美尔时代残留下来、在近代被发掘出来的楔形文字文献都是抄写在泥版上的。这些泥版中,大约90%是商业和行政记录,其余10%大致可以归入文学的范畴”
问题探究:楔形文字在书写方式、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方面有何特点?这种书写材料的使用受到什么影响?
特点:最显著的外在特征为构成文字的每一笔画前端呈三角形——即楔形,或横或竖,少见圆曲弯折;楔形文字主要书写在黏土制成的泥板上,书写工具通常是用芦苇制成的,有时也用木材、骨棒或者其它材料。
影响:这种书写材料主要受到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两河流域木材稀少,连石头也很缺乏,但却有得天独厚的两河冲积平原的泥土,故有大量的芦苇可供使用)
3、成就——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你将漂向何方?你所追求的永生,永远无法得到,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相伴。
……
吉尔伽美什,穿上新衣,沐浴首身去吧。凝望挽着你手的儿女,愉悦怀中娇妻。人应关心的,唯有这些事。”
思考:从《吉尔伽美什》的史诗部分和以上图片,反映了两河流域人民什么样的生活观和人生观?你认为“史诗”作品对历史研究有什么价值?
生活观:两河流域人民的生活极端变化无常,人们重视今世的生活,对死后的一切几乎不抱希望,死后的生活在他们看来令人恐惧,不可能有美好的希望。
价值:史诗等文学作品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由于其属于历史研究的二手资料,要和考古及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3、成就——《吉尔伽美什》
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
这幅画表现了动物宴会的情景。在最下层的画面中,一个长着蝎子尾巴的男人手持书卷。在他的身后,公羊双手举杯,好像正向蝎子男敬酒。
人首飞牛石雕
人首飞牛石雕是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由人的脑袋、鹰的翅膀和牛的身体构成,代表这当地最强大物种的集合。它既是王宫的守护神,又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4、成就——建筑艺术
5、成就——《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材料二: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贼物者也处死刑。
材料三:确定基本商品每年的价格,保证度量衡的信誉,城市负责对本侦破的抢劫案或凶杀案的受害者作出赔偿。
材料四: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須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
知识探究:根据材料总结《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始暴力色彩
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规范并监督政府履行义务
史料中的安努、恩利尔和沙马什都是两河流域重要的神灵。想一想: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国王的权力来自神,神永远是正义的,所以国王颁布的法律也是正义的,所有臣民必须执行。违背国王的法律,等同违背神的意志违背神的意志就会受到惩罚。
石碑浮雕右边为太阳神,左边为汉谟拉比。雕像表明太阳神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
1.概况:
思考:埃及在哪里?发展如何?
(1)地理位置:处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2)发展概况: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此后时有分合,绵延约3000年。
材料:河谷和沙漠是古埃及人生活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地理上的相对孤立性对古埃及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沙漠屏障对大规模民族迁徙和入侵起着阻隔作用,使得古埃及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政局。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关系:古埃及的地理环境为其历史保持相对的连贯性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定期泛滥的尼罗河为古埃及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地质和气候条件。
思考:地理环境与古埃及政权有什么关系?
二 古代埃及文化
类型 代表 内容
文字
文学 神话
诗歌
哲理故事
散文故事
建筑艺术
科学技术
①它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②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在此期间,经历了多种变化。
象形文字
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①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②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
③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
金字塔
神庙
①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罗马的凯撒制定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②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
太阳历
2、 古代埃及文化
问题探究:请根据课文和以上图片材料概括古埃及文字和文学的特点。
出现成熟的象形文字,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和艺术创作的固定模式。
3、成就——文字、文学
小组讨论:今天埃及有两种建筑保存的最好,一种是神庙建筑,另一种是陵墓,而当时人们的居民建筑、甚至是王宫建筑都保存的很差。为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埃及人什么样的生死观?你认为历史遗址对历史研究有何价值?
① 建筑受宗教影响很大,所以将珍贵的石材用于修建神庙和陵墓,而普通民居甚至王室住所基本都用泥土修成。②埃及人认为来世比现世更长久更重要。
③ 历史遗址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对历史史事的见证,具有重要的价值,属于史料研究的一手资料。
4、成就——建筑艺术
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河水上涨和天狼星的长期观察,制定出一种方便的历法。一年分为3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4个月,年末另加5天为节日,一年365天。
太阳历与农业的需求相关,同时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凯撒在制定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5、成就——科学技术
古埃及人除了历法方面的成就,在数学、医学等方面,也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1.兴起:
波斯帝国之后,古代西亚文明逐渐衰落。西亚地区先后被波斯帝国、罗马帝国所征服。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结合阿拉伯人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思考:阿拉伯帝国在哪里?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曾雄踞世界,它占领的区域,如果用一只鹰来比喻,则鹰身是阿拉伯半岛,鹰头是现在的中东和土耳其地区,两翼则东至阿富汗和新疆,向西覆盖了整个北非直到大西洋,并且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囊括西班牙,直抵比利牛斯山。
三 阿拉伯文化
类型 代表 内容
文学
数学
天文
医学
在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悬挂在麦加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
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
伊本·穆萨,附有800多个实例,代数发展为独立学科
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内容,梳理阿拉伯文化的基础知识。
悬诗
故事集
《天方夜谭》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数字
《萨比天文历表》
《医典》
2、阿拉伯文化
3.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中国造纸术、印度数字
阿拉伯商人、旅行家
欧洲
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遗产
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4、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①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思想来源。
西罗马帝国灭亡时,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把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
②融合东西方文化,推动了世界科学的发展。
阿拉伯人不但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确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③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阿拉伯人也曾对中国文化有过大的贡献,阿拉伯的文学、天文学、数学和医药学对中国影响较大。
历史纵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
1986年,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西非人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铁器和青铜的冶炼技术。
东非出现过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传统文化,大津巴布韦石头城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知识拓展:结合所学,归纳古代西亚文明、埃及文明、阿拉伯文明的特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
特点:
西亚文明是一种城市文明,充满了抗争、悲观、注重现世。
埃及文明则是一种帝国文明,充满乐观、自信且注重来世,更为丰富。
阿拉伯文明时间晚很多,继承、融合了诸多地区文明,起到了桥梁作用。
文明具有多样性: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是:既保持各民族文化差异和平等竞争的权利,又维护文化互动交流、自由创造的权利,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2019年亚洲文明大会开幕式
古代西亚 古代埃及 阿拉伯
文字 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传播阿拉伯数字
文学 《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史最早的史诗 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 “悬诗”;
故事集《天方夜谭》
建筑 艺术 王宫、人首飞牛雕刻、泥偶雕像、壁画 金字塔、神庙 清真寺
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
宗教 信仰 沙马什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 敬畏神,祭司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重“死”后 伊斯兰教
科学 技术 60进制 太阳历、数学、医学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萨比天文历法》《医典》
课堂小结
1
课堂检测
1.1935年,在两河流域的玛里王国遗址出土了约两万件楔形文泥版,学者从中发现,当时玛里王国实行由资深者组成的议事会决定重大事务的集体决策机制,这一机制与一千多年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十分类似。可见( )
A. 古希腊民主制度的源头在玛里王国 B. 古代欧洲文明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C. 考古发现拓展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D.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古巴比伦王国债的主要形式是契约。契约有买卖、借贷、租赁、承揽、寄存、合伙、雇佣等。法典还对高利贷作了限制。这些规定( )
A. 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B.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确立了近代社会契约精神 D.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
D
3.传统观点认为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奴隶。据考古发现,埃及建造者墓群是用砖砌起来的,位于金字塔的背阴面,还发现了修建金字塔的相关请假记录。考古学家据此声称建造金字塔的是工人,并不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奴隶。这说明(  )
A. 考古发现是探寻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 B. 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必须经过考古证实
C. 考古发现必须经过历史的记载来印证 D. 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者并不完全是奴隶
4.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 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 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 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 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