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2 20:4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课堂导入
阿布辛贝神庙壁画描绘的卡迭石战役
战后缔结和平条约的泥版
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古埃及与西亚赫梯的战争,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会战之一,在这次战争后还签订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和平条约。这份和约是用什么文字刻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今天的课中去寻找答案。
一、古代西亚文化
1.概况
地域范围:古代西亚主要包括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的之一——苏美尔文明。
2.文化成果
(1)楔形文字
①地位:苏美尔人创造的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
②特点: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
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
书写工具——芦苇秆
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是古代西亚广泛使用的文字。这种文字的特点是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
2.文化成果
(2)《吉尔伽美什》
①地位: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②内容: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刻在泥板上的
《吉尔伽美什》
从来就没有永恒之物,
沉睡和死亡一样,
难道不是死亡的另一种形式?
只有众神才能定生死,
绝不让人知道死期。
——节选自《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捕获狮子
怀抱狮子
文字出现后,人们就可以用它来记述历史,交流思想。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著名的文学杰作就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它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吟游诗人们以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为主人公所创造出来的诗歌汇集。诗中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骄傲暴戾,引起众神不满,于是众神创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诗中还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2.文化成果
(3)建筑和艺术成就
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
②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阿帕达纳宫的浮雕
人首飞牛石雕
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
苏美尔人浮雕
2.文化成果
(4)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①内容: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犯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②意义: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
【问题探究】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宣扬君权神授,神化汉谟拉比在古巴比伦王国臣民中的地位,从而使专制王权和神权趋于统一,有利于统治人民和巩固统治。
1.概况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古代埃及文明绵延约3000年。
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根据传说,尼罗河流域在很长时间里分为上、下两段,存在两个国家,南边是上埃及,北边是下埃及。上埃及的首都在孟菲斯,下埃及首都在底比斯,开罗属于下埃及。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上、下埃及统一成一个国家,这是最早的古埃及王国,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文明绵延约3000年。
2.文化成果
(1)象形文字
①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②时间: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罗塞塔石碑
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化的重要代表。它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代末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并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它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那尔迈调色板和罗塞塔石碑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罗塞塔石碑被誉为通往埃及文明的钥匙,考古发现它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用希腊文、古埃及文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考古学家得以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解读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知识拓展】莎草纸
神庙柱子上方的莎草纸图案
莎草纸用尼罗河的一种特产植物莎草制作。从埃及文明发端其,埃及人就用莎草制作纸张。他们把莎草的茎破成薄片,将多张薄片交叉放置,再敲打成纸张。若干纸张放在一起形成一卷,一般每卷20张,纸张晾干之后,人们就可以在上面书写了。
二、古代埃及文化
2.文化成果
(2)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你的声音就像甘甜的美酒,
让我用生命去追求。
如果每一眼都能看到你,
胜过
日饮甘甜的美酒。
——节选自《古埃及情诗》
呵!尼罗河,我称赞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古代埃及人诗歌
古埃及众神
《亡灵书》描绘画面
宗教是埃及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非常多的与天体和自然力量联系在一起的神。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的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等都受到宗教影响。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其中最著名的《亡灵书》是古埃及一部宗教性诗文集,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征服自然的愿望。
2.文化成果
(3)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①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
②法老们修建众多神庙,表达对神的敬畏。
③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
法老宣称自己是“荷鲁斯之子”的神话,由于他对未来丰收图景的准确预测而更具震撼力。法老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农民带着从未泯灭的好奇心关注着河水对法老的服从程度。他命令尼罗河水上涨,农民在神庙中听到,河水在即将跌入炼狱的瞬间,听从了法老的指示……所有的地方官员都向中央机构呈递诉求,从中央政府接受命令。如此这般,由于尼罗河流域农业灌溉的需要,等级分明的君主体制在埃及形成了。在尼罗河狭长的绿洲里,埃及民族逐渐兴盛起来。农业灌溉使埃及社会有了明确的分工,而劳动中的分工协作使埃及人凝聚成一个共同体,和谐有序的埃及社会形成了。
——摘编自赵克仁《古埃及和谐文化探源》
【问题探究】法老在尼罗河的治理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有什么影响?
法老负责沟通神与人,团结埃及人民,治理尼罗河。
有助于形成等级分明的君主体制;推进和谐有序社会的形成。
2.文化成果
(4)科技
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罗马的凯撒在制定作为今天公历重要基础的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②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
古埃及《太阳历》刻石
莫斯科纸草书
古埃及木乃伊
古埃及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从现今遗留下来的古埃及数学纸草文献“莫斯科纸草书”、“兰德纸草书”等可看出,古埃及人的数学知识包括算术、代数和几何三个方面。在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由于制作木乃伊的缘故,埃及人掌握了大量人体解剖的知识,并了解人体器官的功能,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知识拓展】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
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以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西非人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铁器和青铜的冶炼技术,能够铸造青铜人像和工具。马里国王曾派人到埃及学习,同时埃及等地的学者到马里讲学。东非出现过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传统文化,大津巴布韦遗址占地约7.2平方千米,用了900多万块花岗石,内城一座石塔高11米,底部直径约6米,没有用任何灰浆,但堆积得异常牢固。1986年,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阿克苏姆巨型方尖石碑
大津巴布韦古石群
三、阿拉伯文化
1.概况
(1)兴起的时间: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
(2)形成:8世纪,征服了从利比里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结合阿拉伯人的风格、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罗网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光辉灿烂的文化。
——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并借助伊斯兰教的力量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重视人才;组织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先进文化,并加以整合,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并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2.文化成果
(1)文学方面
①“悬诗”:把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
②《天方夜谭》
a.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连在一起。
b.影响:在中国广泛流传;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据学者们考证,《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源由三部分组成:波斯和印度;埃及麦力克王朝和阿巴斯王朝(阿拉伯)。此外还有来自希腊、罗马以色列和中国的故事。
——冯辉:从《一千零一夜》看中西文化的交流(1997年4月《中州大学学报》)
2.文化成果
(2)科学方面
①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②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③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④印度的数学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伊本·西那
穆斯林天文学家使用的星盘
大约771年,一位印度学者把一篇数学论文带到巴格达,其中包括从0到9十个数字,后来这篇论文被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于是就在帝国内推广应用。以后,阿拉伯人通过西班牙人把这种印度数字传入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就是我们所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3.地位
阿拉伯帝国称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思考点】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1)阿拉伯地处东西方贸易交往的交通要道上,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了东西方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吸收其他文化,促进了东西文化的大融合。
(2)它把中国古代的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知识和宗教文化;
(3)阿拉伯文化的西传,唤醒了沉睡中的欧洲,促使文艺复兴的到来;阿拉伯的哲学传到欧洲,对欧洲经院哲学产生重要影响;阿拉伯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对西方影响尤为突出,它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建立。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建议将此活动设计打印出来,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完成。
小组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代表 文化 产生时间 产生 地理环境 文化成果 意义
古代西亚 文化 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城产生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漠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模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 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壁画 波斯王宫 《汉读拉比法典》 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地区广泛使用;
《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两河流城人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汉漠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史料
阿拉伯帝国文化 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8世纪,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半岛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天方夜课》 《萨比天文历表》 《医典》 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天方夜谭》在世界广泛传播;
代数学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
天文学成就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医典》在欧洲长期用作医学标准教科书
古代埃及 文化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象形文字 太阳历 丰富多彩的神话 和文学故事 金字塔 象形文字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在数学、医学等方面颇有建树
认识 (1)古代不同地域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3)要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习近平(2019年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发言)
古代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格局。上古两河流域文化、古埃及文化,以及中古阿拉伯文化,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辉映,共同奠定了世界文化多样发展的基础。
两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化,两河流域的人民不仅发明了最早的文字系统,创作了不朽的文学作品,而且还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生活在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们,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古埃及文化。他们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和丰富的文学作品。以及独具特色的金字塔技术。
中古阿拉伯文化在文学、医学和翻译外文典籍等方面成就突出,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