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13 浴火重生——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原卷版+ 解析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测13 浴火重生——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原卷版+ 解析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3 10:5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测13 浴火重生——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1-12题每题3分,13-20题每题4分,共68分)
1.(2024·成都高一上期末)下表为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部分)。据表可知(  )
收回时间 租界名称
1917年9月1日 天津、汉口德租界
1927年3月15日 汉口、九江英租界
1945年11月24日 苏州、沙市、福州、汉口、厦门、天津、杭州日租界;鼓浪屿、上海的公共租界;北平东交民巷使馆区
A.中国抗战期间收回全部租界
B.近代中国国际地位持续提高
C.战争影响中国收回租界进程
D.平等互利成为国际关系主流
2.(2024·清远高一上期末)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多次发表抗日宣言,并抽调大批党员干部进入东北地区组织抗日联军,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中国共产党此举(  )
A.体现了东北地区是抗战的主战场
B.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
C.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3.(2025·河南金科新未来高一下开学考)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伪满洲国政府在日本的控制下推行各种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大规模发行公债。1932年发行公债1.05亿满元,到1943年时飙升到30.93亿满元。这些公债(  )
A.加速了东北地区经济转型
B.改善了企业的营商环境
C.转嫁了侵略者的战争负担
D.加剧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4.(2024·泉州高一上期末)据下表推知,这旨在(  )
国民政府战备情况表
时间 举措 具体内容
1935至1937年 整理训练军队 全国完成85个调整师和整理师,92个独立旅,还整建了部分技术兵种部队
1936年 实施兵役法 将全国划分为60个师管区,负责征集兵员
通过军费预算 1937年军费预算4.12亿元,新增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
A.防范反蒋运动 B.提升国防力量
C.应对民族危机 D.削弱各地军阀
5.(2025·达州高一期末)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很快从“公审蒋介石”转向“联蒋抗日”。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中国共产党的转变(  )
A.适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
B.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D.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2024·嘉兴高一上期末)全面抗战爆发后,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踏上了流亡办学的艰苦历程。两年多的时间里,浙大师生辗转浙江、江西、广西、贵州诸省,行程5 000余里。这一壮举(  )
A.推动了一二·九运动
B.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7.(2024·河南名校联考高一检测)法国史学家米歇尔指出,到1939年,日军在中国广大土地上已损失100万的兵力。从二战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中国战场上被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达133万余人;日军在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上,被美、英、荷、澳和中国驻印军击毙和死于伤病者共约89万人。这说明,中国战场(  )
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得到了国际社会大力援助
C.协助和配合其他战场盟军对抗日军
D.主导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8.(2024·晋中高一上期末)1944年11月,太行革命根据地召开表彰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的群英会。英雄模范主要通过自下而上的层级选举方法产生,分为杀敌英雄、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工人英雄和商人代表。群英会的召开(  )
A.坚持了“三三制”原则
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C.贯彻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
D.有效打击了日本侵略
9.(2024·十堰高一上期末)1945年,在重庆谈判中,有些问题即使国共两党达成了协议,但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和平、民主、团结的气氛很快被内战的炮火冲淡了。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理念过于先进
B.民主党派利益没有得到保障
C.美国在背后对谈判阻挠破坏
D.国民党实行专制独裁的需要
10.(2024·菏泽高一上期末)《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平均统一分配,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这体现的土地分配原则是(  )
A.没收地主土地 B.绝对平均分配
C.彻底平分土地 D.实行集体所有
11.(2025·郑州高一下开学考)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行币制改革,并承诺发行金圆券有“十足准备”,且限额发行20亿,但20亿金圆券按照兑换比价折合法币为6 000万亿元,这个数字是当时流通的法币总额660多万亿元的九倍。这(  )
A.直接导致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B.表明解放军第二条战线取得胜利
C.严重破坏了国统区的金融业秩序
D.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专制统治
12.(2024·烟台高一上期末)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华北目前形势与1949年的任务》,阐述了当时形势下党的任务,其中前三项是:继续努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中央指示,党的领导重心,应逐渐地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决定了党这些任务的“目前形势”是(  )
A.战略决战取得了完全胜利
B.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完成
C.国共的北平和平谈判破裂
D.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3.(练真题)(2025·1月浙江选考,10)1926年底,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发表了大量讨论升学、就业、婚姻等生活问题的文章。进入1930年代,他的言论“渐渐注意于社会的问题和政治的问题,渐渐由个人出发点转到集体的出发点了”,将中国的唯一出路寄托于人民大众。这一转变缘于(  )
A.个人主义式微,集体主义渐长
B.生活问题不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C.民族危机加深与国民党统治腐败
D.政治上分崩离析,军阀混战局面加剧
14.(练常考点)1937年10月,李济深等人组织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宣布自动解散,以表示“拥护政府”;国家社会党代表张君劢、中国青年党代表左舜生致书蒋介石,表示“仅有与国民党共患难之一念”;因从事抗日民主活动被捕入狱的章乃器刚一出狱就发表文章,反对“标新立异”,一致听从蒋介石。这表明当时(  )
A.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国民政府应对时局得到认可
C.国民党阶级基础得到扩大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开始兴起
15.(练易错点)1937年,日伪政权在伪满洲国颁布“新学制”,该学制具有以下特点:小学教育年限保持6年制不变,并且延续小学可以男女同校,而中等教育由原来的6年制缩短为4年制,高等教育由原来的4年制缩短为3年制,“置重点于幼少年之国民教育”。上述措施(  )
A.意在奴化伪满洲国民众
B.节省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C.夯实了东北的教育基础
D.推动中日矛盾逐步缓解
16.(练真题)(2024·海南卷,7)鲁迅曾说早期中国新诗大多数是“眼看的”,而不是“嘴唱的”,他认为新诗必须要“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抗战时期,不仅有了适合朗诵的新诗,还有了直接谱成歌曲的“歌诗”,如《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等。新诗的发展(  )
A.由地域文化所推动
B.受个人喜好左右
C.由文人审美决定
D.受时代因素影响
17.(练真题)(2024·湖北卷,9)1948年1月,中共中央原则通过《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引发热烈讨论。因各解放区分歧较大,该文件最终未成为正式决定,代之以一系列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  )
A.巩固统一战线 B.坚持实事求是
C.转变工作重心 D.注重自身建设
18.(练重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4 5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在“人民”“群众”“新华”“民主”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  )
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19.(练难点)某国共关系纪录片有段台词:“这个斯大林到底在玩什么把戏啊?一边让米高扬密访西柏坡与毛泽东密谈,一边又让罗申带着苏联大使馆南迁广州。难道他想两边下注啊?”这时中国共产党(  )
A.竭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制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C.领导人民取得了大决战胜利
D.坚定“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0.(练重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内战求和平”和“和平、民主、团结”等标语口号。国共和谈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又相继提出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标语口号。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反对中美商约”等口号。这些口号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灵活务实的斗争策略
B.解放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尖锐激化
C.国际形势变化决定中国革命局势
D.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的方针
二、非选择题(共32分)
21.(2024·淄博高一下期末)(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5年中国史事记略
1月 15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24日,国民党中常会议定新闻检查原则,规定不得宣传与三民主义不兼容之主义
2月 9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反“围剿”。14日,蒋介石在庐山对日本记者称,中国“无排日之必要”
3月 13日,日本外务省决定“中日经济提携大纲”。28日,红四方面军强渡四川嘉陵江
4月 23日,蒋介石调集30多个团对鄂豫陕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
5月 本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在华北制造事端,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要求
6月 12日,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27日,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秦土协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
7月 6日,在日方压迫下,国民政府与日本达成《何梅协定》,日本攫取了中国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
8月 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布《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9月 27日,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会议,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10月 19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
11月 21日,红一方面军发动直罗镇战役,全歼张学良东北军一个师和一个团。之后,东北军106师师长沈克要求与红军互不侵犯
12月 9日,北平爆发大规模学生抗日救亡运动。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27日,毛泽东演说《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摘编自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1)当时各主要政治力量是如何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9分)
(2)透过1935年的历史迹象,指出1935年以后中国救亡图存的正确路径。(6分)
22.(2024·重庆九龙坡区高一上期末)(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显然,中共一大会议在讨论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只简单说明并规定了作为“共产党”应该怎么做,却没有一处具体谈到,作为中国的“共产党”,在中国应该怎么做。具体到中国的国情、实际的阶级状况和中国革命的阶段性目标及其政策策略等重要决策,都只能由中共二大来解决了。
——摘编自杨奎松《关于早期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要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全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提出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向干部们提出了从“战斗队”转变为“工作队”,“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要求。《报告》无疑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理论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摘编自李捷《毛泽东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共一大“规定了作为‘共产党’应该怎么做”的具体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实际状况。(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3分)
周测13 浴火重生——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1-12题每题3分,13-20题每题4分,共68分)
1.(2024·成都高一上期末)下表为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部分)。据表可知(  )
收回时间 租界名称
1917年9月1日 天津、汉口德租界
1927年3月15日 汉口、九江英租界
1945年11月24日 苏州、沙市、福州、汉口、厦门、天津、杭州日租界;鼓浪屿、上海的公共租界;北平东交民巷使馆区
A.中国抗战期间收回全部租界
B.近代中国国际地位持续提高
C.战争影响中国收回租界进程
D.平等互利成为国际关系主流
答案 C
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多个租界的收回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事实都说明,战争影响了中国收回租界的进程,故选C项;并非“全部租界”都在抗战期间收回,排除A项;收回租界只是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一部分表现,不能全面反映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20世纪上半叶,国际关系并非平等互利,排除D项。
【命题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2024·清远高一上期末)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多次发表抗日宣言,并抽调大批党员干部进入东北地区组织抗日联军,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中国共产党此举(  )
A.体现了东北地区是抗战的主战场
B.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
C.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答案 B
解析 中国共产党抽调党员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联军,积极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故选B项;抗战期间不同阶段主战场不同,排除A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排除C项;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排除D项。
【命题点】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3.(2025·河南金科新未来高一下开学考)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伪满洲国政府在日本的控制下推行各种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大规模发行公债。1932年发行公债1.05亿满元,到1943年时飙升到30.93亿满元。这些公债(  )
A.加速了东北地区经济转型
B.改善了企业的营商环境
C.转嫁了侵略者的战争负担
D.加剧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答案 C
解析 伪满洲国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扶植的傀儡政权,其经济政策完全服务于日本的侵略战争需求,大规模发行公债的本质是将战争成本转嫁给东北人民,故选C项;公债发行加剧了经济负担,恶化了营商环境,企业难以正常发展,排除A、B项;伪满洲国时期东北处于日本控制下,军阀混战局面已结束,排除D项。
【命题点】对占领区的殖民统治;日军的其他暴行
4.(2024·泉州高一上期末)据下表推知,这旨在(  )
国民政府战备情况表
时间 举措 具体内容
1935至1937年 整理训练军队 全国完成85个调整师和整理师,92个独立旅,还整建了部分技术兵种部队
1936年 实施兵役法 将全国划分为60个师管区,负责征集兵员
通过军费预算 1937年军费预算4.12亿元,新增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
A.防范反蒋运动 B.提升国防力量
C.应对民族危机 D.削弱各地军阀
答案 C
解析 国民政府进行军队整理训练、实施兵役法、增加军费预算等举措,旨在应对民族危机,抵抗日本侵略,而非防范反蒋运动,故选C项,排除A项;提升国防力量是具体做法产生的效果,而不是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排除B项;从举措内容看未针对军阀势力,排除D项。
【命题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5.(2025·达州高一期末)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很快从“公审蒋介石”转向“联蒋抗日”。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中国共产党的转变(  )
A.适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
B.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D.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 A
解析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围绕联蒋抗日展开的,适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故选A项。
【命题点】西安事变
6.(2024·嘉兴高一上期末)全面抗战爆发后,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踏上了流亡办学的艰苦历程。两年多的时间里,浙大师生辗转浙江、江西、广西、贵州诸省,行程5 000余里。这一壮举(  )
A.推动了一二·九运动
B.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答案 D
解析 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抗战期间不畏艰难,坚持流亡办学,展现了坚定的抗战决心和爱国情怀。他们的壮举激励和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故选D项;一二·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排除A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建立的,排除B项;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排除C项。
【命题点】工业和高校内迁
7.(2024·河南名校联考高一检测)法国史学家米歇尔指出,到1939年,日军在中国广大土地上已损失100万的兵力。从二战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中国战场上被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达133万余人;日军在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上,被美、英、荷、澳和中国驻印军击毙和死于伤病者共约89万人。这说明,中国战场(  )
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得到了国际社会大力援助
C.协助和配合其他战场盟军对抗日军
D.主导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 A
解析 1939-1945年,在中国战场上毙伤大量日军,中国抗战时间长、歼敌数量多,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以及中国战场协助盟军抗击日军,排除B、C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但不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
【命题点】中国战场的地位
8.(2024·晋中高一上期末)1944年11月,太行革命根据地召开表彰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的群英会。英雄模范主要通过自下而上的层级选举方法产生,分为杀敌英雄、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工人英雄和商人代表。群英会的召开(  )
A.坚持了“三三制”原则
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C.贯彻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
D.有效打击了日本侵略
答案 C
解析 太行革命根据地召开群英会表彰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英雄模范涵盖了杀敌英雄、劳动英雄等多个群体,体现了广泛动员各阶层力量进行抗战,贯彻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但不是直接的军事行动,不能直接有效打击日本侵略,故选C项,排除D项;题干中群英会主要是表彰各类英雄模范,与“三三制”原则无关,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排除B项。
【命题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9.(2024·十堰高一上期末)1945年,在重庆谈判中,有些问题即使国共两党达成了协议,但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和平、民主、团结的气氛很快被内战的炮火冲淡了。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理念过于先进
B.民主党派利益没有得到保障
C.美国在背后对谈判阻挠破坏
D.国民党实行专制独裁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在重庆谈判后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内战,故选D项;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联合政府,有利于实现和平、民主、团结,排除A项;重庆谈判的成果“双十协定”强调和平民主,符合民主党派利益,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美国阻挠破坏重庆谈判,排除C项。
【命题点】重庆谈判
10.(2024·菏泽高一上期末)《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平均统一分配,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这体现的土地分配原则是(  )
A.没收地主土地 B.绝对平均分配
C.彻底平分土地 D.实行集体所有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要将乡村所有土地彻底平分给全体村民,体现了彻底平分土地的原则,故选C项;“没收地主土地”是土地分配的前提条件,排除A项;“绝对平均分配”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土地分配的实质是指将封建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而不是实行集体所有,排除D项。
【命题点】土地改革
11.(2025·郑州高一下开学考)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行币制改革,并承诺发行金圆券有“十足准备”,且限额发行20亿,但20亿金圆券按照兑换比价折合法币为6 000万亿元,这个数字是当时流通的法币总额660多万亿元的九倍。这(  )
A.直接导致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B.表明解放军第二条战线取得胜利
C.严重破坏了国统区的金融业秩序
D.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专制统治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这一政策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严重破坏了国统区的金融业秩序,故选C项;国民党统治的崩溃是军事、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的结果,排除A项;第二条战线主要指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与金融政策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材料聚焦于金融秩序的破坏,而非政治体制问题,排除D项。
【命题点】经济危机
12.(2024·烟台高一上期末)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华北目前形势与1949年的任务》,阐述了当时形势下党的任务,其中前三项是:继续努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中央指示,党的领导重心,应逐渐地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决定了党这些任务的“目前形势”是(  )
A.战略决战取得了完全胜利
B.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完成
C.国共的北平和平谈判破裂
D.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答案 A
解析 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战略决战取得完全胜利,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形势要求党继续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开展生产运动并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故选A项。
【命题点】战略决战
13.(练真题)(2025·1月浙江选考,10)1926年底,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发表了大量讨论升学、就业、婚姻等生活问题的文章。进入1930年代,他的言论“渐渐注意于社会的问题和政治的问题,渐渐由个人出发点转到集体的出发点了”,将中国的唯一出路寄托于人民大众。这一转变缘于(  )
A.个人主义式微,集体主义渐长
B.生活问题不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C.民族危机加深与国民党统治腐败
D.政治上分崩离析,军阀混战局面加剧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未涉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故排除A;材料未体现生活问题不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故排除B;政治上分崩离析,军阀混战局面加剧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
【命题点】全面抗战的开始
14.(练常考点)1937年10月,李济深等人组织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宣布自动解散,以表示“拥护政府”;国家社会党代表张君劢、中国青年党代表左舜生致书蒋介石,表示“仅有与国民党共患难之一念”;因从事抗日民主活动被捕入狱的章乃器刚一出狱就发表文章,反对“标新立异”,一致听从蒋介石。这表明当时(  )
A.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国民政府应对时局得到认可
C.国民党阶级基础得到扩大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开始兴起
答案 B
解析 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国家社会党等表示对国民政府的拥护,决定一致听从蒋介石,这是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民政府应对时局得到认可,故选B项;革命统一战线形成于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A项;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阶级基础并未扩大,排除C项;“开始兴起”一词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命题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5.(练易错点)1937年,日伪政权在伪满洲国颁布“新学制”,该学制具有以下特点:小学教育年限保持6年制不变,并且延续小学可以男女同校,而中等教育由原来的6年制缩短为4年制,高等教育由原来的4年制缩短为3年制,“置重点于幼少年之国民教育”。上述措施(  )
A.意在奴化伪满洲国民众
B.节省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C.夯实了东北的教育基础
D.推动中日矛盾逐步缓解
答案 A
解析 日伪政权的该举措意在使殖民地民众低智化,方便进行奴化控制,故A项正确;由材料看不出政府开支的变化,排除B项;夯实东北的教育基础和缓解中日之间矛盾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
【命题点】日军的其他暴行
16.(练真题)(2024·海南卷,7)鲁迅曾说早期中国新诗大多数是“眼看的”,而不是“嘴唱的”,他认为新诗必须要“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抗战时期,不仅有了适合朗诵的新诗,还有了直接谱成歌曲的“歌诗”,如《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等。新诗的发展(  )
A.由地域文化所推动
B.受个人喜好左右
C.由文人审美决定
D.受时代因素影响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鲁迅提倡的新诗是更适合民众接受的具有广泛传播性的诗歌,而到了抗战时期,不仅有了适合朗诵的新诗,还有了直接谱成歌曲的“歌诗”,这有助于宣传和动员民众进行抗日,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故选D项;材料并未体现出地域文化对新诗的推动作用,排除A项;新诗的发展并不是受个人喜好左右的,排除B项;题干中鲁迅的主张强调文化服务于时代需要,而不是服务于文人的审美,排除C项。
【命题点】日军的侵华暴行
17.(练真题)(2024·湖北卷,9)1948年1月,中共中央原则通过《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引发热烈讨论。因各解放区分歧较大,该文件最终未成为正式决定,代之以一系列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  )
A.巩固统一战线 B.坚持实事求是
C.转变工作重心 D.注重自身建设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各解放区实际情况不同,因此最终没有成为正式决定,而是结合各解放区实际情况,代之以具体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B项正确;统一战线是团结不同阶层和社会力量,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排除A项;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排除C项;党的自身建设是指党的自身组织和制度建设,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排除D项。
【命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8.(练重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4 5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在“人民”“群众”“新华”“民主”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  )
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人民’‘群众’‘新华’‘民主’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可知,这一时期是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期,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故选D项;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形成,排除C项。
【命题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练难点)某国共关系纪录片有段台词:“这个斯大林到底在玩什么把戏啊?一边让米高扬密访西柏坡与毛泽东密谈,一边又让罗申带着苏联大使馆南迁广州。难道他想两边下注啊?”这时中国共产党(  )
A.竭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制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C.领导人民取得了大决战胜利
D.坚定“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是解放战争后期。大决战取得胜利,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统治摇摇欲坠,这一时期,苏联在国共之间表现出复杂态度,故选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中国土地法大纲》与材料中所体现的苏联对国共双方态度的复杂情况无关,排除B项;“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
【命题点】战略决战
20.(练重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内战求和平”和“和平、民主、团结”等标语口号。国共和谈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又相继提出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标语口号。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反对中美商约”等口号。这些口号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灵活务实的斗争策略
B.解放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尖锐激化
C.国际形势变化决定中国革命局势
D.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的方针
答案 A
解析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标语口号,表明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本质,准备以革命斗争推翻其统治;三大战役结束后的口号体现了要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外部干涉的决心,这些口号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发展,灵活调整斗争策略,以实现革命目标,故选A项。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而不是民族矛盾,排除B 项;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革命局势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项;题干没有突出强调统一战线方针,排除D项。
【命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非选择题(共32分)
21.(2024·淄博高一下期末)(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5年中国史事记略
1月 15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24日,国民党中常会议定新闻检查原则,规定不得宣传与三民主义不兼容之主义
2月 9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反“围剿”。14日,蒋介石在庐山对日本记者称,中国“无排日之必要”
3月 13日,日本外务省决定“中日经济提携大纲”。28日,红四方面军强渡四川嘉陵江
4月 23日,蒋介石调集30多个团对鄂豫陕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
5月 本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在华北制造事端,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要求
6月 12日,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27日,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秦土协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
7月 6日,在日方压迫下,国民政府与日本达成《何梅协定》,日本攫取了中国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
8月 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布《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9月 27日,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会议,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10月 19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
11月 21日,红一方面军发动直罗镇战役,全歼张学良东北军一个师和一个团。之后,东北军106师师长沈克要求与红军互不侵犯
12月 9日,北平爆发大规模学生抗日救亡运动。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27日,毛泽东演说《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摘编自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1)当时各主要政治力量是如何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9分)
(2)透过1935年的历史迹象,指出1935年以后中国救亡图存的正确路径。(6分)
答案 (1)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坚决抗日,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领导抗日救亡运动。(3分)
中国国民党: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国民党内部出现分化,东北军内部出现要求停止内战的活动。(3分)
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制造“华北事变”,使得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3分)
(2)正确路径: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日本侵略;国民党停止“剿共”,积极抗日;发展民族经济和国防工业,为抗战提供物质保障;争取国外进步力量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6分)
【命题点】局部抗战
22.(2024·重庆九龙坡区高一上期末)(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显然,中共一大会议在讨论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只简单说明并规定了作为“共产党”应该怎么做,却没有一处具体谈到,作为中国的“共产党”,在中国应该怎么做。具体到中国的国情、实际的阶级状况和中国革命的阶段性目标及其政策策略等重要决策,都只能由中共二大来解决了。
——摘编自杨奎松《关于早期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要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全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提出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向干部们提出了从“战斗队”转变为“工作队”,“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要求。《报告》无疑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理论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摘编自李捷《毛泽东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共一大“规定了作为‘共产党’应该怎么做”的具体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实际状况。(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3分)
答案 (1)说明:中共一大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每点2分,共4分)
(2)主要内容: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由军事斗争转移到发展生产;大力发展工业,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共产党员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6分)
中国实际状况: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亟须恢复国民经济和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4分)
(3)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不断自我革新,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党;立足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3分)
【命题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