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战中的插曲
基础过关练
一、教材衔接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拯救(zhěng) 井陉(jíng) 襁褓(qiǎng)
B.殒命(yǔn) 频繁(pín) 哺育(fǔ)
C.颠簸(bǒ) 辗转(zhǎn) 彷徨(páng)
D.沟壑(hè) 幡然(pān) 菩萨(p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轰鸣 激烈 扫荡 刀光箭影
B.拘束 惨痛 抚养 孤苦零丁
C.携手 野蛮 无辜 横征暴敛
D.感概 盈眶 兵戎 背井离乡
3.结合本课内容,完成下面两道小题。(13分)
(1)请根据词义,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课内成语。(9分)
① :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② :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③ :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④ :残酷到了没有一点儿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⑤ :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⑥ :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⑦ :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⑧ :指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友好。
⑨ :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请结合第(1)题,在下列各句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课内成语。(4分)
①库布齐沙漠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农牧民不用 ,就可以在家乡过上好生活。
②每每读到这些文字,我眼前便浮现出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 的场景,我的心情就十分沉重。
③这部影片中,飞机大炮、 等常规元素无处可寻,有的只是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等艰苦条件下巡逻的场景。
④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国家曾因领土争端而 ,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4.下列句子中的“不堪”与例句中加点的“不堪”,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前途将亦不堪设想矣。
A.我真是不堪,在家时黄昏睡起,秋风中听此,往往凄动不宁。
B.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C.每日只命人端了菜饭到他房中去吃,那茶饭都系不堪之物。
D.谦延玄德于上座,拱手对众曰:“老夫年迈,二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
二、语用综合
(2024黑龙江哈尔滨九中月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8分)
《孙子兵法》那般大胆, A 地说战争的最高道德是胜利(反过来说,战争最大的罪恶是打败了)。当然原典是文言,我的了解也许有出入。
①既然胜利是最高的道德,那么为了胜利自可 B 。②倘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妻女为奴,部属就戮,战场上的仁爱信义又有何意义 麦克阿瑟认为胜利没有替代品。这位受克劳塞维茨军事理论熏陶的名将,不明白世上何以有不求胜利的战争;他在“战士军前半死生”之际恶补《孙子兵法》,但并未解开心中的疑团,因为他弄不懂的问题孙子也不懂。
③情感诚可贵,道德价更高,若为战胜故,两者皆可抛。④战场把人生的目的无限缩小,又把技术层面无限扩大,均衡既失,许多原则稀里哗啦倾覆,这破坏可就大了。战火烧及的不仅是阿房宫、圆明园、滕王阁。在战神所指之处,军队要不顾正义和道德全力求胜,政府也不顾实力和道德全力支援,百姓则不顾情感和道德只求苟全性命。一场仗打下来,人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朋友,不再像以前那样相信政府,不再像以前那样敬天地鬼神了!人对着镜子观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欣赏自己、看重自己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下列句子中的问号与文中画线句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B.“我发生什么事啦 ”他想。
C.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D.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3.“如果上天是站在战胜者的一边,道德似乎也是。”这一句话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25云南昭通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0分)
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是世界和平学的鼻祖,据说世界和平组织的一个标志用的就是墨子头像。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也就是平等之爱;墨子和平思想的原则是非攻,也就是否定一切不正义的战争;墨子在兼爱和非攻的基础上提出以尚同为原则来实现永久和平的理想社会。墨子反对“攻无罪”,但支持自卫和“诛无道”,在守望和平主义理想的同时, ① 。
在墨子看来,仅仅一个国家内部的人相亲相爱, ② ,战争和冲突仍将不可避免。所以为了避免战争,必须提倡“兼爱”,否则任何团体或国家内部的“部分的爱”都将是徒劳无功的。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5.请用“除非……”句式概括第二段中墨子的主要观点。再用一句话对该观点进行反驳,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每句话不超过20个字。(6分)
三年模拟练
(2024贵州贵阳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分)
文本一:
大战中的插曲(节选)
聂荣臻
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的场面,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留给人的印象是很深刻的,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一想起来,好像并不遥远。百团大战中,我们部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之中。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在进攻井陉煤矿的战斗里,我们的部队——三团一营的战士们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亲——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部队从战火里救起她们的时候,那个不满周岁的女孩伤势很重,经过我们的医务人员及时抢救和治疗,她脱离了危险。前线部队不能带着两个孩子参加战斗,他们请示我如何处理,我答复他们: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
当时,我的想法是,孩子是无罪的,应当很好地安置她们。至于究竟怎么办,我考虑,或是由我把她们养起来,或是把她们送回去。我想,如果养起来,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边区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敌人“扫荡”频繁,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将有不少困难。再说,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留在异国他乡,大的五六岁了,已经开始懂事,留下来她很可能会伤感的。她们失去了父母,只剩姐妹二人,不在本国的土地上,将来也会给她们造成痛苦。送回去,爸爸妈妈虽然死了,她们家里总还会有亲戚朋友可以照应吧。想来想去,我决定还是把她们送回去。
半天工夫,部队就派人把两个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挥所。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我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期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小孩子还挺有意思,开始不肯吃,我用水把梨冲洗了以后,她才接了过去。
把两个孩子安顿下来,我让炊事员做了一盆稀饭,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嗯嗯”地回答着。翻译在旁边说,她说叫“兴子”。我听这个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日本的女子很多都叫什么子什么子的。其实,这个小姑娘叫美穗子。她1980年来我国探望的时候,对我说,在日本话中,“兴子”的发音和“死了”的发音相近,当时她很小,问她叫什么名字,她不知道怎么回答,只知道说“妈妈死了”,翻译就由此认为她叫“兴子”了。
文本二:
太行的松柏九州的樱①
姜维朴
这里是百团大战的一个侧面,井陉煤矿一片火海浓烟。侵略者妄想用疯狂的屠杀把人民征服,在血洗的土地上建立恐怖的强权。
炮火再猛也挡不住英勇的老三团,孩子的哭声却震动了战士的心弦。啊,年轻的母亲已被夺走了生命,赶快抢救孤儿脱离危险。
不满周岁的妹妹得到中国母亲照看,四岁的姐姐却不吃不眠惊恐不安。怎样才能使幼小的心灵感到温暖,这件特殊的任务落到战士封奇书的面前。
难怪十七岁的小封有些畏难,谁听说八路军战士当起日本儿童保育员 语言不通,又不懂生活习惯,病倒了孩子,责任可怎么承担……
首长的叮咛使小封勇挑重担,小姑娘的哭声把战士的心震撼,尽管一句话也不相通,从那悲伤的目光,战士领会了万语千言。
兴子啊,乖孩子,快擦干泪水,叔叔一定把你送到妈妈身边,喝下这杯冲好的奶粉,老炊事班长还为你准备了早点。
也许“妈妈”一语触动了伤痛,小姑娘的哭声更难以收敛。首长和同志们都来看望,会说日语的王干事好不容易把姑娘劝转。
兴子啊兴子,请唱一支歌吧,让叔叔的心稍稍放宽。你看这美丽的土地已经洒满了中华儿女的血泪,为什么又把日本人民的苦难增添
叔叔把河滩上的弹坑变成“大水库”,叔叔捉来鱼儿和兴子游玩……悲伤和恐惧从孩子心头慢慢消逝,阵阵笑声响起在古月河畔②。
初升的朝阳多么明媚,遍地的野花向小姑娘点头召唤。叔叔帮你捕一对蝴蝶,好带给小妹妹做个纪念。
蝴蝶啊你可懂小姑娘的心愿,你快把女儿的笑声送到妈妈耳边;蝴蝶你还要告诉小妹妹,好心的叔叔会帮助我们团圆。
这一夜小姑娘睡得十分香甜,她梦见八路叔叔领着爸爸妈妈和小妹妹来到古月河边。叔叔在灯光下飞针走线,抢在秋风之前让姑娘换上新衣衫。
一身中国衣裳是这样可体,小姑娘心里更觉得温暖,低低地用日语向叔叔问候,叔叔只顾把姑娘梳洗打扮。
一日三餐叔叔给姑娘端汤喂饭,在叔叔身边姑娘越觉得饭菜香甜。每等到姑娘把饭菜吃完,老炊事班长笑声朗朗,满面皱纹都舒展。
眼看小姑娘恢复了健康,同志们都把小封夸赞,姑娘也好像明白大家的心意,“叔叔!叔叔!”用中国话连声呼唤。
为什么古月河今天分外明亮 为什么钻天的杨树奏着欢快的乐章 为什么小姑娘的歌声那样动听 啊!原来是叔叔带领她去把妹妹探望。
小妹妹长得又白又胖,见了姐姐咿咿呀呀地拍着手掌。姐姐一遍一遍地把妹妹亲吻,中国妈妈止不住眼角闪着泪光。
太行山的初秋天高日朗,聂司令员胜利归来把小姐妹探望,温暖的怀抱,香甜的梨汁……一对异国孤儿仿佛回到了父母身旁。
山村早已夜阑人静,独有这里亮着灯光。伟大的胸怀波涛激荡,苍劲的笔锋写下盖世华章。司令员的信汇聚了千山万水的控诉、反抗,一副挑筐担起了多少正义的力量。让那些罪恶的心在挑筐前战栗吧,而苦难的人民——从太行山到九州岛却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巍巍的太行山啊请闪开你的山梁,让我们把远离的小姑娘再仔细看望。滚滚的滹沱河啊慢一点奔流,你那满含血泪的波涛可曾谱下这友谊的篇章……
[注] ①本文根据刊登于1980年5月29日《人民日报》的报道《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 》编写。②古月河在河北平山县古月村附近。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一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回忆过去,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流露出作者理性又真诚的感情。
B.文本一中聂荣臻照料日本小女孩,给孩子找哺乳期妇女、拿来梨子给孩子吃、用小勺喂稀饭等内容,表现了聂荣臻将军的细心慈爱、和善亲切。
C.文本二“火海浓烟”和“天高日朗”前后对比,表现日本侵华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和八路军取得胜利后人民的美好生活。这样的景物描写在文本一中还有不少。
D.文本二“兴子啊”“蝴蝶啊”“太行山啊”等带有强烈的呼告色彩,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崇高人道主义的热烈颂扬,也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带入充满温情的氛围。
2.请简要分析文本二的语言特色。(6分)
3.文本二保留了文本一中给小姑娘喂饭吃梨的真实细节,同时也虚构了文本一中没有的给小姑娘捉鱼捕蝴蝶的细节,请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用意。(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一、
1.C A项,“井陉”的“陉”读音改为“xíng”。B项,“哺育”的“哺”读音改为“bǔ”。D项,“幡然”的“幡”读音改为“fān”。
2.C A项,“刀光箭影”中“箭”应为“剑”。B项,“孤苦零丁”中“零丁”应为“伶仃”。D项,“感概”中“概”应为“慨”。
3.答案 (1)①刀光剑影 ②孤苦伶仃 ③背井离乡 ④惨无人道 ⑤不堪设想 ⑥有始有终 ⑦兵荒马乱 ⑧化干戈为玉帛 ⑨兵戎相见
(2)①背井离乡 ②孤苦伶仃 ③刀光剑影 ④兵戎相见
解析 (1)结合横线后给出的词义,从课文中找出恰当的成语进行填写即可。
(2)①此处是说农牧民不用被迫离开家乡,去外地谋生,故可填“背井离乡”。②此处形容双目失明的老人孤独困苦、无依无靠的状况,故可填“孤苦伶仃”。③此处形容军事题材影片中的常规元素,故可填“刀光剑影”。④此处是说历史上许多国家曾因领土争端而发动战争,故可填“兵戎相见”。
4.B 例句中加点的“不堪”意为“不可;不能(多用于不好的方面)”。A.“不堪”意为“承受不了”。B.“不堪”意为“不可;不能(多用于不好的方面)”。C.“不堪”意为“坏到极深的程度”。D.“不堪”意为“不能胜任”。
二、
1.答案 A堂而皇之/明目张胆/直言不讳
B为所欲为/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不择手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根据后文“战争的最高道德是胜利”可知,这个观点应是违背大多数人的观点的,而前文“那般大胆”说明还敢公开说出来,所以此处所填成语应表示公开、不掩饰的意思,故可填“堂而皇之”“明目张胆”“直截了当”“直言不讳”等。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多含贬义);形容体面或气派大(多含贬义)。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B处,结合语境可知,此处语意承接上文,应是说为了胜利任何极端手段都使得出来,什么事都敢做,故可填“为所欲为”“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不择手段”等。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无所不用其极: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得出来。不择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含贬义)。
2.A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线句的问号表示反问。A.表示反问。B.表示疑问。C.表示设问。D.用于选择复句的句末表疑问。
3.B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需要复位的语句涉及的是“战胜”与“道德”,第二段涉及“战胜”与“道德”,第三段涉及“战胜”“情感”“道德”,故排除③处和④处。①处“既然”句与上一段关联紧密,不可拆开;②处加入题干中的句子,语意连贯,都涉及“胜利”和“道德”,且题干中的句子和后面的句子句式大致一致,故放在②处。
4.答案 ①也支持用武力来反对侵略 ②若国与国之间不能相亲相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前文“墨子反对‘攻无罪’,但支持自卫和‘诛无道’”的意思是墨子既反对不合理的侵略战争,又支持被侵略的国家拿起武器保卫自身的利益;而“在守望和平主义理想的同时”是对反对侵略战争的映射。故可填:也支持用武力来反对侵略。
②处,根据前文“仅仅一个国家内部的人相亲相爱”和后文“战争和冲突仍将不可避免”可知,仅仅依靠一个国家内部保持和平是不够的,还必须维持国与国之间的和平;而根据后文“战争和冲突仍将不可避免”的负面结果可知,此处应填表示国家之间不能维持和平的意思的句子。故可填:若国与国之间不能相亲相爱。
5.答案 (1)除非提倡“全部的爱”,否则战争和冲突不能避免。
(2)因为利益各有不同,所以“兼爱”无法保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1)第二段中墨子的主要观点可分成两个方面。第一句提出前提:若只有国家内部保持和平,国家之间不能保持和平,则战争和冲突仍无法避免。第二句则给出方法:必须提倡“兼爱”,而且是包括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的“全部的爱”,才能避免战争和冲突。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提倡“兼爱”,保持“全部的爱”,才能避免战争和冲突。而试题要求使用“除非……”的句式进行概括,也就是采用双重否定句的句式,答题时注意将单重肯定转变为双重否定,保持句意不变即可。
(2)试题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对第一问的观点进行反驳。原文观点是:只有提倡“兼爱”,保持“全部的爱”,才能避免战争和冲突,维护和平。那么,反驳内容就是即使保持“全部的爱”,也未必能避免战争和冲突,维护和平。用因果关系的句子来表达,可以是:因为利益各有不同,所以“兼爱”无法保证。
三年模拟练
1.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样的景物描写在文本一中还有不少”错误。“这样的景物描写”指的是有对比意味的景物描写,这在文本一中并没有出现。
2.答案 ①声律优美,“ɑn”韵和“ɑng”韵交替运用,节奏感强,音韵和谐,读来悦耳。②多处“啊”的使用,具有呼告色彩,情感饱满。③文中多使用整句,句式整齐,长于抒情,表达了对日本小姑娘的关爱和对将士们的钦佩。④使用拟人手法,面对着“蝴蝶”“太行山”等深情讲述将士们对日本小姑娘的无限牵挂。⑤设问修辞的使用,“为什么古月河……把妹妹探望”有问有答,引人思考,也使文章出现波澜。⑥诗化的语言,细腻亲切,满含深情,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①分析全文绝大部分句子的尾字“烟”“权”“弦”“险”“安”“前”“员”“担”“言”“点”“敛”“转”“宽”“添”“玩”“畔”“唤”“念”“圆”“边”“衫”“扮”“甜”“展”“唤”“亮”“光”“旁”“望”“章”等可知,全文以“ɑn”韵和“ɑng”韵为主,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②“兴子啊”“蝴蝶啊”“太行山啊”等中的“啊”带有强烈的呼告色彩,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崇高人道主义的热烈颂扬,也自然而然地让读者进入充满温情的氛围。
③由“为什么古月河今天分外明亮……为什么小姑娘的歌声那样动听”“温暖的怀抱,香甜的梨汁”“伟大的胸怀波涛激荡,苍劲的笔锋写下盖世华章”“巍巍的太行山啊请闪开你的山梁……滚滚的滹沱河啊慢一点奔流……”等可知,文中大量使用句式整齐的整句,结构相同或相似,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增强了抒情性和感染力。
④“蝴蝶啊你可懂小姑娘的心愿,你快……蝴蝶你还要告诉小妹妹……”“巍巍的太行山啊请闪开你的山梁……滚滚的滹沱河啊慢一点奔流,你那满含血泪的波涛可曾谱下这友谊的篇章……”这里把蝴蝶、太行山、滹沱河人格化,作者深情地向它们倾诉对日本小姑娘的无限牵挂。
⑤“为什么古月河今天分外明亮 ……啊!原来是叔叔带领她去把妹妹探望”,有问有答,是设问句,引人思考。
⑥“巍巍的太行山啊请闪开你的山梁……你那满含血泪的波涛可曾谱下这友谊的篇章……”等,语言具有诗化美,富有文采,也抒发了作者热烈的情感。
3.答案 ①从真实细节角度分析:文本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选取有代表性的真实的给小姑娘喂饭吃梨的细节,不仅体现了对回忆录真实性特征的尊重,也体现了文学作品“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原则。②从虚构细节角度分析:增加了虚构的给日本小姑娘捉鱼捕蝴蝶的细节,表现了八路军战士封奇书善良、细致、耐心的形象和日本小姑娘天真可爱的儿童天性。③从真实和虚构结合的角度分析:给小姑娘喂饭吃梨等物质生活方面和捉鱼捕蝴蝶等精神层面的双重关照,深化了人道主义关怀的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体裁特征和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①文本二属于文学性作品,“一日三餐叔叔给姑娘端汤喂饭,在叔叔身边姑娘越觉得饭菜香甜”“聂司令员胜利归来把小姐妹探望,温暖的怀抱,香甜的梨汁……”八路军将士精心照料日本小姑娘,这是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体现了文学性作品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的原则,所以文本二保留了文本一中给小姑娘喂饭吃梨的真实细节,不仅体现了对回忆录真实性特征的尊重,也体现了文学作品“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原则。
②“叔叔捉来鱼儿和兴子游玩……”“叔叔帮你捕一对蝴蝶,好带给小妹妹做个纪念”“蝴蝶啊你可懂小姑娘的心愿……”给小姑娘捉鱼捕蝴蝶,借助蝴蝶倾诉对日本小姑娘的无限牵挂,这样的细节描写更符合孩子的天性,属于艺术的虚构,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适当的艺术虚构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主题。
③文学作品既要有生活的真实,也要有艺术的虚构,这样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表现八路军将士对日本小姑娘无微不至的关爱,这种人道主义关怀超越了民族,给战争涂抹上温暖而亮丽的色彩,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