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单元群文阅读
伟大的复兴
群文速读
选文一
(2025广西梧州部分学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9分)
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
…………
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
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二:
战争初期,从军队数量上来说,彼时国民党军队约有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虽然在抗日战争中得到很大发展,却也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仅61万人。从军事装备上来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队接收了侵华日军的大部分装备,同时还得到了美国的大量援助,建立起了具有良好装备的陆、海、空军;而人民解放军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和空军,装备也很差,主要是来自缴获的日、伪军的武器。从外来援助上看,国民党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则没有得到任何公开的支持。
194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要求全党必须认识: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进一步阐述了上述思想。
(摘编自刘志新《百年党史关键词1921—2021》)
材料三: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在一九一七年俄国二月革命以前,俄国国内究竟哪一方面拥有真正的力量呢 从表面上看,当时的沙皇是有力量的;但是二月革命的一阵风,就把沙皇吹走了。归根结蒂,俄国的力量是在工农兵苏维埃这方面。沙皇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希特勒不是曾经被人们看作很有力量的吗 但是历史证明了他是一只纸老虎。墨索里尼也是如此,日本帝国主义也是如此。相反的,苏联以及各国爱好民主自由的人民的力量,却是比人们所预料的强大得多。
蒋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国反动派也都是纸老虎。提起美国帝国主义,人们似乎觉得它是强大得不得了的,中国的反动派正在拿美国的“强大”来吓唬中国人民。但是美国反动派也将要同一切历史上的反动派一样,被证明为并没有什么力量。在美国,另有一类人是真正有力量的,这就是美国人民。
拿中国的情形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虽然在中国人民面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中国人民在美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派的联合进攻之下,将要受到长时间的苦难,但是这些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
(摘编自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
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了,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这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数革命者继承先人遗志,团结起来,最终战胜了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
C.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虽然没有陆军、海军和空军,装备也很差,但获得了很多国家的大力支持。
D.实践证明,俄国沙皇势力、美国反动派以及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等都是纸老虎,他们必然失败,因为他们代表反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华民族将会站起来,中国的革命将会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
B.虽然我们的革命取得了胜利,但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未完结,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加强经济、文化等的建设工作。
C.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实力悬殊,无论是军队数量、军事装备,还是外来援助,国民党都更有优势。
D.中国共产党面对美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派的联合进攻,依靠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反动派的飞机加坦克。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刘胡兰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面对敌人的威胁,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是共产党员!”
B.八一电影制片厂利用数字技术等高科技重拍了《狼牙山五壮士》,电影深受人民喜爱。
C.1942年,日军“大扫荡”,冀中根据地联合广大人民群众抗日,广泛开展地道战,效果显著。
D.1942年6月,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战役中成功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赢得胜利。
4.材料一作为开幕词,体现了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4分)
5.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中国人民能够“站起来”的原因。(6分)
选文二
(2025江西部分高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9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提伟大长征精神的内涵,并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继承红军传统,发扬长征精神”等口号,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在一段段新长征路上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夺取了一次次胜利。伟大长征精神也在新长征中不断被发扬光大。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新长征与长征是一脉相承的,新长征之于长征,既有形象的借喻,又有精神的传承。
在形象的借喻方面,主要体现为新长征对长征的生动借用,将新长征路上党所面临的复杂艰巨任务,形象比喻为长征中红军所战胜的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六盘山等艰难险阻。比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以“就像六盘山是当年红军长征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一样”来形象地比喻,“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他再次指出,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虽然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异,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在新长征中,“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将新长征中遇到的问题与长征中的具体景物、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比喻的形式将新长征的宏大叙事具象化,既丰富了新长征的形象化、艺术化表达,又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使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从而增强了新长征的号召力、感染力。
在精神的传承方面,主要体现为新长征中对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红军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凝结成伟大长征精神,跨越时空,成为连接新长征与长征的精神纽带。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摘编自李东方《长征与新长征——对党的文献
中“长征”概念演变情况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到底什么是长征精神呢 长征精神主要包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三种精神品质。长征精神是一个民族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民族意识和品质,在新时代、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呢
首先,我们应当继续坚持“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新时代,虽然我们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但是一些西方资本主义邪恶势力依然没有放弃对我国的渗透、破坏。要完成“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需要我们共产党人克服一切阻碍和困难,坚守初心,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战斗力开创民族复兴的新局面,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其次,我们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目前,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我国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是,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来说,我们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仍然还有很多领域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代化水平不够充分,因此,坚持长期的艰苦奋斗是必须的。艰苦奋斗,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以顽强的斗志投入到我们的国家建设中来。
最后,我们要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时代使命在召唤,我们毅然领命前行,那就需要“无私奉献”,需要“舍小家为大家”,需要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大局意识,需要有无我、忘我的精神,把老一辈的奉献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作为教育人,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育中传承好、发扬好长征精神,才能够让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芒。
第一,要坚持“育人”的初心不变。教育首先在于育人。只有让学生拥有美好的心灵、丰富的思想、优秀的品德,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立德树人”的目标,才能够让学生健康生活,让人们品德善良、行为端正,让社会平安和谐。
第二,要坚持“教书”的使命不改。育人之后,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传授、对文化的传承。知识的传授是教育中“教书”的第一要务,也是最基础的部分。教育的重要功能是传承先进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流传的脉。
第三,要坚持“创新”的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团体和企业总能够最先占领市场,赢得先机;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总是在历史中被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取代。创新的源泉在于教育,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新性,那么社会的创新性就高。因此,教育人不能够丢弃“创新”的教育意识。
第四,要坚持“智能”的科技应用。进入新时代,智能化成为全球科技角逐的战场。AI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而便捷。作为教育人,应当首先在教育上应用这些先进的智能设备和设施,通过“智能”发展学生的“智能”(智力和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科技能力。
总之,虽然新时代有新的形势,但是长征精神仍然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活力,指导我们投身于新时代的“革命事业”,使共产党人的初心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强的光芒,让我们的使命在新时代呈现出更强的动力,那么,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才能够更好地完成。
(摘编自谭维明《新时代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所以没有长征精神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材料引用这句话旨在说明让贫困人口脱贫是最重要的事情。
C.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邪恶势力对我国的渗透、破坏,我们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没必要发扬不屈不挠、攻坚克难的精神。
D.一个团体和企业具有创新精神,便能最先占领市场,赢得先机。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教育人要坚持创新的教育意识。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
B.材料将新长征中遇到的问题比喻为长征中的具体事物,有利于丰富新长征的形象化表达,增强了新长征的感染力。
C.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有很多领域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仍需艰苦奋斗。
D.新时代是智能化的时代,教育人应在教育上应用先进的智能设备,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使之树立科学精神。
8.下列说法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某教师立足岗位,无私奉献,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
B.某员工以“吃苦耐劳、拼搏奋斗”要求自己。
C.某学校在操场上放映中国人民抗日题材电影,宣扬爱国精神。
D.某科研人员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受到表彰。
9.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分)
10.有人说,在新的时代,我们的工作重心是大力发展经济,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我们已经不再需要长征精神了。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6分)
选文三
(2025福建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9分)
材料一:
北京时间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千帆极轨01组卫星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低轨互联网星座计划之一“千帆星座”的首批组网卫星。大型低轨互联网星座,是世界各国正在发力研发建设的基于航天技术的天基通信系统。我国目前已经明确建设的低轨互联网星座,除了“千帆星座”,还有一个“星网星座”。
低轨互联网星座恰如其名,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身处地球的手机用户提供全方位覆盖的电信服务。对普通用户而言,星座组网投用之后,人们就能在任何地方使用手机连接卫星信号上网。位于太空中的星座卫星能够更大范围覆盖用户,让偏远地区、海洋等更多区域实现信号覆盖。
当然,低轨互联网星座的出现并非要替代当前5G或4G通信网络。除了让广大手机用户有新的电信服务选择外,建设星座对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还有多重意义和价值,比如全球服务。有了星座,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对所有我国用户提供电信服务支持,对物联网、物流业等的发展大有助益。再如通信安全,少量卫星的损毁并不影响星座网络运行。这一系列优势的打造,是我国科学家从祖国的战略高度出发,精心设计和研发的结果。因此,低轨互联网星座建成,意味着我国拥有多个稳定、安全、有效的通信服务网络,这将为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摘编自陈城《星座组网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光明日报》2024年8月16日)
材料二:
近日,全球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集由中国科学院在京正式发布,图集囊括月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演化历史,是探月工程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
图集已集成至我国科学家搭建的数字月球云平台,向全社会提供了直观、互动和跨学科的月球学习资源,是最新的月球百科全书,显著提升了我国月球知识和航天知识科学普及的“可视化”和“可及性”。科普工作者可以进一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开发月球地质图的互动体验,提高公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激发青年人对科学研究和宇宙探索的兴趣。
高精度月球地质图的成功绘制依赖先进的遥感技术、精确的数据处理软件和复杂的地质分析工具,这些技术和工具的自主研发意味着我国在探月核心技术上不必依赖外部,增强了国家在科技竞争中的自主权和话语权。要实现中国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端科学工具和科学仪器的自研自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基础构架,而高精度月球地质图的成功绘制也是科学工具方面的创新和突破。科学工具和科学仪器的供给结构和供给能力直接关系科技创新的水平与动力,高精度月球地质图是高水平月球探测的前提,科学工具的多样性决定了未来深空知识生产的稳定性和长期供给,图集构成了未来开展月球科学研究、建设月球基地以及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必不可少的“科学工具箱”。
作为整个探月工程的一部分,图集的绘制过程带动了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增加了相关领域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如遥测科学、新能源技术、深空信息等。借鉴阿波罗计划的历史经验,探月工程的知识整合与技术积累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我国科学事业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
(摘编自白惠仁《一抔月壤可成孕育创新的沃
土》,《光明日报》2024年5月6日)
材料三:
推动国外航天员参与空间站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既定规划,也是太空领域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的必然趋势,研究推动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于中国空间站而言则是“新鲜事”。太空游客,顾名思义就是让普通人经过必要的培训之后,搭乘航天器进入空间站。我国提出推动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表明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有能力接待普通人的到访,更体现出了我国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包容和开放。
人类对宇宙始终是向往的。人类当前对宇宙的认知是浅显的,对太空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这意味着探索宇宙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际空间站上到访的太空游客,都曾花费巨额资金,而这些资金则能够作为有益补充,充实太空研究和空间站运行维护力量。因此,循序渐进、逐步开展合理的商业活动,如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从航天事业长远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举措。
当然,最终成功探访中国空间站的普通人并不会很多,但对全社会而言,这同样是一个积极信号。普通人有机会进入太空、进入中国空间站,本就是一次播撒太空梦想种子的过程。普通人有希望作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是一个可实现的目标。神舟十六号乘组成员桂海潮是一名教授、博导,并非职业航天员,他成功进入空间站就曾引起轰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若普通人也能获得遨游太空的机会,将会吸引大量对太空探索心怀梦想的人为之奋斗,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补充所需要的新鲜血液。
(摘编自陈城《当普通人有希望到
访中国空间站时》)
11.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解读,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的科学家在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中搭建了数字月球云平台。
B.有全球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集的数字月球云平台使得月球学习资源更直观。
C.集成了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的数字月球云平台是最新的月球百科全书。
D.我国月球知识和航天知识的科学普及完全依赖数字月球云平台图集。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千帆星座”是我国在建的基于航天技术的天基通信系统之一,属于大型低轨互联网星座,千帆极轨01组卫星是它的首批组网卫星。
B.为身处地球的手机用户提供全方位覆盖的电信服务的低轨互联网星座,能让更多区域实现信号覆盖,但在现实中不能完全替代当前通信网络。
C.依赖先进的遥感技术、精确的数据处理软件和复杂的地质分析工具绘制而成的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构成了未来探月必不可少的“科学工具箱”。
D.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为普通人作为太空游客进入太空、进入中国空间站,成就太空梦想,提供了机会。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这将为……后盾”一句,形象地说明了“低轨互联网星座”在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所起到的维护通信安全等作用。
B.材料二概括了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成功绘制的意义,指出它的绘制得益于高端科学技术与工具,增加了相关领域技术与人才的储备。
C.材料三从多个角度热情洋溢地介绍普通人到访中国空间站的可能性,并以桂海潮成为我国空间站的首位太空游客为例说明它的可行性。
D.从材料一的“千帆星座”,到材料二的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再到材料三的普通人有机会到访中国空间站,可以展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势头。
14.普通人如何获得遨游太空的机会 请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4分)
15.“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A.“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这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错误。由材料一“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可知,“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不是因为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而是因为这些代表“代表着全中国……国外华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错误。由材料一“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可知,是先“团结起来”“战胜了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后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C.“没有陆军、海军和空军”“获得了很多国家的大力支持”错误。由材料二“而人民解放军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和空军”“而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则没有得到任何公开的支持”可知,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和空军,并且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没有得到任何公开的支持。
2.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中华民族将会站起来,中国的革命将会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错误。由材料一“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可知,原文说的是“已经”,而选项说的是“将会”,将已然变成了未然。
3.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A.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精神,没有体现出人民的强大力量。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的主要观点。B.说的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利用高科技重拍电影,没有体现出人民的强大力量。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的主要观点。C.说的是军民团结,一致抗日,效果显著,体现了人民的强大力量。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的主要观点。D.说的是美国海军成功击退了日本海军,没有体现出人民的强大力量。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4.答案 ①宣告性。材料一一开始就向与会代表宣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具有宣告性。②引导性。材料一通过事实和理论引导大家坚定地相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具有引导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点的能力。
①材料一第一段就以呼告的方式告诉各位代表“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具有宣告性。
②材料一回顾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打倒内外压迫者的历程,如“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又展望了在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的建设规划,如“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我们的国防……强大的海军”,通过事实和理论引导大家坚定地相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具有引导性。
5.答案 ①一百多年以来,先烈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②中国人民爱好和平自由,团结奋战。③中国人民勇敢而勤劳,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④中国人民力量强大,且代表进步势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材料一“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等可以概括出:一百多年以来,先烈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
②由材料一“我们团结起来……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等可以概括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自由,团结奋战。
③由材料一“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等可以概括出:中国人民勇敢而勤劳,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
④由材料三“真正强大的力量……属于人民”“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等可以概括出:中国人民力量强大,且代表进步势力。
6.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强加因果。材料一只是说“伟大长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不能体现长征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成立有必然因果关系。B.“材料引用这句话旨在说明让贫困人口脱贫是最重要的事情”错误。根据材料一“在形象的借喻方面,主要体现为新长征对长征的生动借用……形象比喻为长征中红军所战胜的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六盘山等艰难险阻”可知,材料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新长征对长征的生动借用。C.“如果没有……就没必要发扬不屈不挠、攻坚克难的精神”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新时代,虽然我们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但是一些西方资本主义邪恶势力依然没有放弃对我国的渗透、破坏。要完成‘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可知,我们之所以要继续发扬不屈不挠、攻坚克难的精神,是因为我们要完成“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这与“西方资本主义邪恶势力对我国的渗透、破坏”没有必然联系。
7.A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爱国主义精神”错误,根据材料一“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可知,应是“伟大长征精神”,选项张冠李戴。
8.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题干所给观点是“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A、B、D三项都能体现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而C项体现的是宣扬爱国精神,不能支撑“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观点。
9.答案 ①材料二首先简要阐释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②然后结合新形势说明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③接着谈到作为教育人,应该如何继承好、发扬好长征精神。④最后总结长征精神对新时代的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的能力。
①材料二第一段,“长征精神主要包括……三种精神品质”“长征精神……在新时代、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简要阐释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②第二段提出“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呢 ”的问题;第三、四、五段,“首先……”“其次……”“最后……”,结合新形势说明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③第六段,“作为教育人,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育中传承好、发扬好长征精神,才能够让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芒”,谈到了作为教育人应该怎么做;第七、八、九、十段,“第一,要坚持‘育人’的初心不变……”“第二,要坚持‘教书’的使命不改……”“第三,要坚持‘创新’的意识……”“第四,要坚持‘智能’的科技应用……”,从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作为教育人,应该如何继承好、发扬好长征精神。
④最后一段,“总之,虽然新时代有新的形势,但是长征精神仍然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活力……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总结长征精神对新时代的意义。
10.答案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①长征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我们面临许多困难,仍然需要长征精神的鼓舞。②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民族意识和品质,在新时代、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③新时代有新的形势,长征精神依然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活力,指导我们投身于新时代的“革命事业”,使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更好地完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首先,明确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然后结合材料内容阐述理由。
①结合材料一“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分析可知,长征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我们面临许多困难,仍然需要长征精神的鼓舞。
②结合材料二“长征精神……在新时代、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析可知,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民族意识和品质,在新时代、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③结合材料二“虽然新时代有新的形势,但是长征精神仍然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活力,指导我们投身于新时代的‘革命事业’……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分析可知,新时代有新的形势,长征精神依然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活力,指导我们投身于新时代的“革命事业”,使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更好地完成。
11.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能力。A.“在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中搭建了数字月球云平台”错误。根据画线句中的“图集已集成至我国科学家搭建的数字月球云平台”可知,应是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集成到了数字月球云平台,并非在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中搭建了数字月球云平台。C.“数字月球云平台是最新的月球百科全书”错误。根据画线句中的“图集……是最新的月球百科全书”可知,最新的月球百科全书应是“图集”,并非“数字月球云平台”。D.“完全依赖数字月球云平台图集”错误。画线句中只是说图集“显著提升了我国月球知识和航天知识科学普及的‘可视化’和‘可及性’”,“显著提升”并不意味着“完全依赖”。
12.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在现实中不能完全替代当前通信网络”错误。材料一说的是“低轨互联网星座的出现并非要替代当前5G或4G通信网络”,“并非要替代”并不等同于“不能完全替代”。
13.C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桂海潮成为我国空间站的首位太空游客”错误。根据材料三“神舟十六号乘组成员桂海潮是一名教授、博导”可知,桂海潮是参与航天任务的乘组成员,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太空游客”。
14.答案 ①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并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有接待普通人到访的能力。②经过必要的培训。③物力与财力的支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由材料三第一段可知,中国空间站已全面建成,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有能力接待普通人的到访,这是普通人获得遨游太空机会的前提。
②由材料三第一段“让普通人经过必要的培训之后,搭乘航天器进入空间站”可知,普通游客需要经过必要的培训才能搭乘航天器进入空间站。
③材料三第二段中提到,国际空间站上到访的太空游客,都曾花费巨额资金,这些资金用以充实太空研究和空间站运行维护力量,这说明普通人遨游太空需要物力与财力的支持。
15.答案 ①材料一中“这一系列优势的打造……精心设计和研发的结果”“低轨互联网星座建成……将为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体现出“科学家有祖国”,因为科学家需要利用科学技术保障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
②材料二中“这些技术和工具的自主研发意味着我国在探月核心技术上不必依赖外部,增强了国家在科技竞争中的自主权和话语权”“要实现中国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端科学工具和科学仪器的自研自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出“科学家有祖国”,因为科学家需要自主研发高科技,增强国家在科技竞争中的自主权和话语权。
③材料二中“图集已集成至我国科学家搭建的数字月球云平台,向全社会提供了直观、互动和跨学科的月球学习资源”体现出“科学无国界”,因为全球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集正式发布,可供全社会查阅;材料三中“推动国外航天员参与空间站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既定规划,也是太空领域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的必然趋势”体现出“科学无国界”,因为要想推进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是必然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探究问题的能力。
①材料一第四段“这一系列优势的打造……低轨互联网星座建成……将为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中的“后盾”一词,意为“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这体现了科学家要用高科技保障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即“科学家有祖国”。
②材料二第三段“这些技术和工具的自主研发……自主权和话语权……至关重要的作用”论述了高端科学工具和科学仪器的自研自制对实现中国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这体现了科学家的自主研发对增强国家在科技竞争中的自主权和话语权的重要性,即“科学家有祖国”。
③材料二第二段提到“图集”向全社会提供了月球学习资源,共享全球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集,这体现了“科学无国界”;材料三第一段指出“推动国外航天员参与空间站飞行……国际合作的必然趋势”,由此可见开展国际合作对科研的必要性,这体现了“科学无国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