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3 别了,“不列颠尼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3 别了,“不列颠尼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3 10:2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 别了,“不列颠尼亚”
基础过关练
一、教材衔接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降落(jiàng)   撤离(chè)   序幕(xǔ)
B.凝重(níng)    接载(zài)    停泊(pō)
C.旗帜(zhì)    移交(jiāo)    护卫(wèi)
D.瞩目(shǔ)    气氛(fēn)    紫荆花(jīng)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5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   、   和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A.装修   改建   扩建
B.扩建   改建   装修
C.装修   扩建   改建
D.改建   扩建   装修
3.请提取下面这句话的主干。(4分)
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4.以下句子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二、语用综合
(2025山东高密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8分)
血浓于水、  A  ,香港的命运从来都同祖国紧密相连。1997年,香港回归,步入同国家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大道。回归后,香港同祖国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今天,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活力香港朝气蓬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①“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②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堡垒。”③28年间,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波谲云诡,④但祖国的支持始终未变。⑤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抵御亚洲金融风暴,⑥每当香港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⑦祖国都  B  、果断帮助,帮其解决问题、渡过难关。
“‘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祖国强大了,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底气更足了,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更多了。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祖国一直为香港  C  。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爱国者治港”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韩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透彻精辟而振聋发聩。
B.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D.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3.选文第二段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和病句类型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4.请以“祖国强大了”开头,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递进关系的句子。要求保留主要信息,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三年模拟练
(2025江苏连云港高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8分)
材料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节选)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5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有删改)
材料二:
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
雨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位最后的香港总督离开总督府时,现场弥漫着紧张的情绪。这一刻他准备已久。当降旗的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勉力控制住情绪。
这位总督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这首《高地大教堂》是他最喜欢的。他必须离开代表这座城市的住所,象征这位最后总督的国旗也将随他回国。他的女儿们专注地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总督离开时,他遵循传统,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
英国占领香港,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之时。今晚,她的后代将把香港交还。
夜空紧接着被点亮,伴随着隆隆的烟花声。帝国主义的最后一程在节庆般的烟花中画下句点。
午夜来到,历史将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英国国旗降下,一个半世纪的大英帝国统治随之结束。
登上“不列颠尼亚”号,他给女儿温柔的碰触。
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很难想象英国人靠着木造船航行过半个世纪的时代。那时候,香港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英国人的帝国主义冒险最不可能发生于此。当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最有价值的战利品。
(取材于英国媒体相关报道)
材料三:
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摆脱了156年的英国管治,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中国共产党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
香港剪贴簿上此时此刻展示的英国人结束、中国人开始的种种镜头,以其规模和速度使人眼花缭乱。
英国查尔斯王储的游艇驶离香港。红旗取代了蓝旗。当大英帝国的太阳最终沉落时,天上下雨了。
对英国来说,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方式提醒英国: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减小。
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这个仪式。对香港630万人民来说,这是未来的黎明。这一天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新纪元的诞生。
(取材于美国媒体相关报道)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段是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即查尔斯王子和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B.本段点题,点明英国降国旗后,“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一次完成接载英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撤离的使命,该游轮的离去象征着英国的衰落。
C.本段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降下,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D.两个“最后”表明米字旗再也不会在香港升起,中国政府将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欢快。
2.下列对材料一中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两方面有机融合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着一个现实的场景,并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
B.降旗的仪式在港督府举行,让人联想到150多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后的首次升旗。
C.背景材料井然有序,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到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D.提到彭定康来到港督府,就引入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让人产生彭定康终将结束对香港的殖民统治的想法。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用双关的手法暗示了英国帝国主义的没落。
B.“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一语双关,“很快”,暗示着殖民者的落魄;“消失”,暗示着历史的屈辱将不再重演。
C.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高地大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当降旗的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他没有把悲伤表现出来。
D.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到了红旗取代蓝旗,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在减小。
4.下列关于新闻消息的常识介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B.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
C.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一般是: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可在文中穿插背景。
D.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历史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
5.这三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一、
1.C A项,“序幕”的“序”应读xù。B项,“停泊”的“泊”应读bó。D项,“瞩目”的“瞩”应读zhǔ。
2.D “装修”是指对房屋进行装潢和修饰,使美观、适用;“改建”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适合于新的需要(多指厂矿、建筑物等);“扩建”是指扩大原有的建筑规模或区域规模。此处说的是港督府建成后的一个多世纪中,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建设,按照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可推知,应先进行改建,然后进行扩建,最后进行装修。
3.答案 “不列颠尼亚”号消失。
解析 这是一道句式变换的题目,要求提取这句话的主干,即主谓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所给句子的具体成分如下:
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状语),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定语)“不列颠尼亚”号(主语)很快(状语)消失(谓语)在南海的夜幕中(补语)。
由此可提取这句话的主干:“不列颠尼亚”号消失。
4.答案 ①从手法上看,将156年前英国士兵升旗与今日降旗进行对比,强调英国对香港的管治彻底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在香港这片自己的领土上行使主权。
②从情感上看,表明人们急切盼望香港回归时刻的到来,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表现出中国人民的扬眉吐气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解析 从手法上看,由“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和“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对比手法,将156年前英国士兵升旗与今日降旗进行对比,这一对比不仅象征着权力的转移,更象征着历史的转折,强调了英国对香港管治的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在香港这片自己的领土上行使主权。
从情感上看,这句话中对两个时间点的强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强烈期盼,以及对香港回归的无限喜悦。这一时刻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确实是一个扬眉吐气、民族自豪感高涨的时刻,因为它象征着国家主权得到维护,以及对过去屈辱历史的告别。
二、
1.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爱国者治港”的引号标示强调。A.标示直接引用。B.标示反语。C.标示强调。D.标示特定称谓。
2.答案 (示例)A同气连枝 B有求必应 C保驾护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根据上文“血浓于水”和下文“紧密相连”“回归后,香港同祖国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可知,此处是形容香港与祖国关系密切,故可填“同气连枝”。同气连枝:比喻同胞兄弟姐妹。B处,根据上文“每当……时”和下文“帮其解决问题、渡过难关”可知,此处应填表示只要香港有请求,国家就一定帮助的成语,故可填“有求必应”。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应允。C处,根据上文“祖国强大了,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底气更足了”可知,此处是在总结祖国对香港的帮助,与上文“抵御风浪”的比喻呼应,故可填“保驾护航”。保驾护航:指对某个人或某种事业进行保护。
3.答案 ②“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堡垒”搭配不当,“堡垒”可改为“后盾”。
⑤“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抵御亚洲金融风暴”语序不当,可改为“从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搭配不当,“堡垒”指在冲要地点做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通常用于军事防御等语境,用在这里形容祖国对香港的支持不恰当,而“后盾”则能体现出祖国在背后给予香港的坚实支撑和保障,“堡垒”可改为“后盾”。
⑤语序不当,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于199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于2008年,所以应先“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可改为“从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4.答案 祖国强大了,不仅是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底气所在,更是香港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所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题干要求“以‘祖国强大了’开头”,强调了前提条件。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先提到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底气,后提到香港发展的机遇,可以用“不仅是……更是……”这一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来连接。另外,为了与“祖国强大了”的条件关系相适应,后面句子可改成“不仅是……的底气所在,更是……的机遇所在”。
5.答案 ①比喻,将“一国”比作“根”“本”,将“香港”比作“叶”“枝”,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一国”强大对于“香港”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②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语言凝练,形成互文,强调了“香港”和“祖国”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中,将“一国”比作“根”“本”,把“香港”比作“叶”“枝”。根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本是草木的茎或根,只有根扎得深、本长得牢固,叶才能繁茂,枝才能旺盛。在文本语境中,香港的繁荣稳定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的强大为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提供了底气,也为香港开拓发展新空间带来了机遇。就如同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根和本一样,香港的发展也离不开祖国。通过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国”强大对于香港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②“‘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在形式上呈现出对偶的特点。“根深”与“本固”相对,“叶茂”与“枝荣”相对。对偶的句式使句子结构整齐,语言表达更加凝练。
从表达效果上看,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通过这种整齐的句式,强调了香港在国家的保驾护航下,在不同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一方面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有底气,另一方面是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这种互文式的表达,全面地展现了香港与祖国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祖国对香港的重要意义。
三年模拟练
1.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该游轮的离去象征着英国的衰落”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第一段“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可知,应该是“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
2.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让人产生彭定康终将结束对香港的殖民统治的想法”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改建、扩建和装修……成为历史的陈迹”可知,提到彭定康来到港督府,就引入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并不能“让人产生彭定康终将结束对香港的殖民统治的想法”,只是说“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3.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在减小”曲解文意。材料三第四段说的是“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减小”,而不是“正在减小”。
4.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征的能力。“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说法错误,消息写作中应不发表或少发表直接的议论。
5.答案 ①材料一是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侧重历史回顾,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②材料二是英国媒体的报道,从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的角度表现他们经历的这一历史时刻,并表明了英国对香港的贡献。③材料三是美国媒体的报道,从第三方的角度报道了这一历史时刻,语带嘲讽地揭示了英国的没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
三则新闻的报道者分别是中国官方媒体、英国媒体、美国媒体。
①由材料一中的“晚6时15分”“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等可知,材料一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侧重历史回顾,带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神圣感。
②由材料二中的“这位最后的香港总督……紧张的情绪”“英国占领香港,是在维多利亚女王……将把香港交还”“午夜来到,历史将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随之结束”“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当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最有价值的战利品”可知,材料二侧重从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的角度来表现他们经历的这一历史时刻,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英国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强调了英国对香港的贡献。
③由材料三中的“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捉摸不定的新时代”“红旗取代了蓝旗……天上下雨了”“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作用已减小”等可知,材料三从第三方的角度报道这一历史时刻,美国作为与该事件无关的第三方,语带嘲讽地揭示了英国的没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