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专练2 项目化学习
一、垃圾分类实践
1.(2025九上·衢州期末)为了进一步保护环境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成为了我市的一项重要工程,某校科学学习小组对垃圾处理等开展了实践活动。
(1)任务一:填埋处理
塑料垃圾自然降解速率很慢,若用填埋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有的还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CO2)及恶臭气体如氨气(NH3)、硫化氢(H2S)等(空气中极少量的氢气对该反应影响忽略不计)。
由此分析,该塑料垃圾中含有的元素一定有 (写元素符号)。
(2)任务二:焚烧处理同学们在实验室采用相对封闭的装置焚烧某种含C、H、O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提出猜想】废气中可能含有CO2、CO、H2O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无水CuSO4为白色固体,遇水会变蓝色。
【进行实验】拉动装置F处的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点燃D处的酒精灯,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
A中的实验现象为白色固体变蓝;D中的实验现象为 ;B和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废气中存在CO2、CO、H2O。
(3)【反思评价】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科学小组通过研究发现:不论用填埋处理还是焚烧处理,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大家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意义。
【答案】(1)C、H、S、N
(2)黑色固体变红
(3)Ca(OH)2+CO2=CaCO3↓+H2O
(4)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据此推测该塑料的成分;
(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产物解答;
(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分析。
【解答】(1)塑料垃圾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 二氧化碳(CO2)及恶臭气体如氨气(NH3)、硫化氢(H2S)等 ,生成物含有C、N、S、H、O等元素,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O),O可能来自环境中的氧气或塑料本身,所以该塑料垃圾中一定有含有的元素有C、N、S、H;
(2)根据结论可知,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则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那么D中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色;
(3)装置B中,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是空气污染物。装置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塑料垃圾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 二氧化碳(CO2)及恶臭气体如氨气(NH3)、硫化氢(H2S)等 ,生成物含有C、N、S、H、O等元素,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O),O可能来自环境中的氧气或塑料本身,所以该塑料垃圾中一定有含有的元素有C、N、S、H;
(2)由实验结论为废气中存在CO2、CO、H2O可知A中的实验现象为白色固体变蓝色(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D中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色(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装置B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是空气污染物。装置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2.(2024·浙江期中)在实验室,小科在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实验过程】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
(1)【实验分析】
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的现象是 。
(2)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外,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
(3)【反思评价】
小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理由是 。
(4)小科根据D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密,为排除氢气的干扰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及其位置 。
【实验结果】经检验,废气中存在CO2、CO、H2O。
【答案】(1)A中固体变蓝
(2)收集尾气
(3)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不一定来自CO和CuO的反应,可能是原来的CO2在B装置中没有被除尽
(4)在D和E之间连接一个A装置(或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型管)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进行分析;
(2)根据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二氧化碳可能来自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生成物,也可能来自没有被装置B完全吸收掉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单质铜和二氧化碳,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会生成铜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 (1)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2)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
(3)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澄清石灰水中的含量较少,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二氧化碳可能来自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生成物,也可能来自没有被装置B完全吸收掉的二氧化碳;
(4)D中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单质铜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CuOCu+CO2,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会生成铜和水,装置C中的浓硫酸已将废气中的水蒸气吸收,验证废气中是否有氢气存在时,可在装置D和E之间再连接一个盛有无水硫酸铜的装置,白色粉末变蓝色则说明废气中含有氢气。
3.(2022九上·舟山月考) 2020年10月12日,舟山市开始在城镇范围稳步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将生活垃圾分为如图所示的四类。
(1)以下四种物品中属于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的是 ;
A.破碗瓷片 B.过期药物 C.废旧报纸 D.枯枝落叶
(2)易腐垃圾经过处理会产生沼气,沼气可以燃烧发电。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主要是因为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 (选填“元素”或“单质”)。
(4)“可回收物”中也包含铝制易拉罐,对铝制易拉罐的回收一般分四步:破碎、脱漆、打包、熔炼。将易拉罐熔炼成铝块的过程,铝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答案】(1)C
(2)
(3)单质
(4)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各种垃圾的分类标准分析;
(2)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3)根据废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物质分析;
(4)根据熔煤层铝块发生固态到液态再到固态的转化分析。
【解答】(1)破碗瓷片、枯枝落叶属于其它垃圾,过期药物属于有害垃圾,废旧报纸属于可加收垃圾,故选C;
(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
(3) 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主要是因为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物质,属于单质;
(4) 将易拉罐熔炼成铝块的过程,铝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固态液态固态。
故答案为:(1)C;(2);(3)单质;(4)固态液态固态。
4.(2023九上·浙江期末)同学们如果平时多留意“垃圾分类”的主题宣传画,肯定能发现“有害垃圾”中有复印机的硒鼓(如图甲),小高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从参考资料中找到了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机硒鼓用的高档Fe3O4粉的工艺。
【组成确定】为确定四氧化三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小高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一:难溶性碱受热时能分解产生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资料二:Fe2O3和CO反应是随温度升高而逐步进行的,先生成Fe3O4,再生成FeO(黑色),最后生成Fe;
【提出猜想】Fe3O4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Fe2O3和FeO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同学们称取了23.28g该Fe3O4样品进行了下列实验(如图乙):
【实验探究】
(1)小高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计算确认该Fe3O4样品中的杂质,B中的最佳试剂为 (填序号);
①澄清石灰水 ②浓氢氧化钠溶液 ③水 ④稀盐酸
(2)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能起到的作用是: ,以及B中的溶液到吸入A中;
(3)利用仪器测定并绘制成反应过程中A装置中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丙,通过分析计算确定:该Fe3O4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 (不需要写过程)。
【答案】(1)②
(2)①开始加热前,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②停止加热后,继续通CO气体,防止A装置中的生成物重新被氧化
(3)Fe2O3
【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2)根据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的作用进行解答;
(3)根据氧元素的含量进行判断。
【解答】 (1)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很小,不能保证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二氧化碳溶解水的能力也不大,不能保证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稀盐酸和二氧化碳不反应;只有氢氧化钠溶液保证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故选用氢氧化钠浓溶液;
(2)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②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③将装置中的CO2送入NaOH溶液中;
(3)到700℃时只剩下铁,即此时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铁单质。
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2.16%,
而Fe3O4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2.4%;
FeO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7.8%;
Fe2O3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0%,所以该Fe3O4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Fe2O3。
5.(2024九上·鄞州月考)目前,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同学们对生活中的铁制品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寻找生活中废旧铁制品的一些处理方法。
方法1:回收。生锈的废旧铁制包装盒属于可回收垃圾
方法2:除锈翻新。除铁锈常用加入稀盐酸的方法,但是如果稀盐酸过量还会腐蚀金属铁。
任务二: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实验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C中铁钉生锈,AB中铁钉无明显变化。
实验2:为进一步探究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2,利用传感器监测该过程中氧气浓度的变化来判断铁生锈的情况。实验记录如表:
序号 其他试剂 初始时氧气浓度/% 200s时氧气浓度/%
水/滴 食盐质量/g 稀醋酸/滴
① 0 0 0 20.8 20.8
② 10 0 0 20.8 15.2
③ 10 0 5 20.8 12.7
④ 10 1.0 0 20.8 8.0
(1)【解释与结论】
实验2的①中200s时氧气浓度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2)由实验2得出“食盐能加速铁生锈”的结论,依据的实验是 (填序号);
(3)任务三:了解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实践积累】
同学们通过实际观察、查阅资料,了解了不同铁制品防锈措施不尽相同,例如:自行车链条的防锈方法是 。
【答案】(1)铁粉没有与水接触,不能生锈
(2)②④
(3)涂油、镀耐腐蚀金属等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铁生锈条件的探究,注意实验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1)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接触水和氧气,实验2的①中只有氧气没有水,铁粉不会生锈,所以氧气的浓度没有发生改变。
(2)由表中数据可知,②中没有加食盐和稀醋酸,④中加了食盐没有加稀醋酸,唯一的变量是是否加食盐,④中200s时氧气的浓度更低,说明铁消耗氧气的速率更快,故说明食盐可以加快铁生锈。
(3)由铁生锈的条件可知,要想延缓铁生锈的速度,所以将铁与氧气、水分离,例如:涂油、涂油漆或在表面镀耐腐蚀金属等。
二、DIY材料制作等
6.(2025九下·衢州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用金属片制作金属蚀刻画,先用砂纸打磨铝片、铁片表面的氧化膜。请参与后续任务:
(1)【任务一】选择蚀刻液蚀刻
首先将不干胶保护膜(能隔绝蚀刻液与金属底板接触)分别贴到处理好的铝片和铁片上,在不干胶上镂刻出图案,去除图案处的不干胶,如图甲。将处理好的铁片浸入硫酸铜蚀刻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片上不干胶镂空处出现红色附着物。将铝片浸入另一种蚀刻液中,铝片上不干胶镂空处有凹陷,没有附着物。则铝片选择的蚀刻液可以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钠溶液 ②硝酸银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氯化亚铁溶液
(2)【任务二】蚀刻后装饰防锈
将蚀刻好的铁片用较强水流清洗掉表面残留物质到蚀刻液中,去掉不干胶保护膜并进行装饰。为防止铁片蚀刻画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1种合理的方法)。
(3)【任务三】废液的回收利用
铁片蚀刻后的废液处理,如图乙所示。
已知硫酸铜蚀刻液的质量是200克,若蚀刻过程中产生的铜全部被冲入到废液中,最后回收金属铜12.8克。请用化学方程计算硫酸铜蚀刻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③
(2)保持铁片蚀刻画表面清洁干燥、涂防锈油等
(3)设200克溶液中有CuSO4X克
;
解得:X=32克;
CuSO4%=32克/200克×100%=16%
答:硫酸铜蚀刻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1)铝片上不干胶镂空处有凹陷,说明铝片与蚀刻液发生了反应,且没有附着物,据此分析解答;
(2)防锈的方法: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等;
(3)写出铁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生成铜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最后与 硫酸铜蚀刻液的质量作比即可。
【解答】(1)铝片与氯化钠不反应,故①不合题意;
铝片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故②不合题意;
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③符合题意;
铝片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单质,故④不合题意。
故选③。
(2) 将蚀刻好的铁片用较强水流清洗掉表面残留物质到蚀刻液中,去掉不干胶保护膜并进行装饰。为防止铁片蚀刻画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保持铁片蚀刻画表面清洁干燥、涂防锈油等。
7.(2025·浙江模拟) 目前,免拆型手术缝合线被广泛应用于手术中,它是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 制作而成的。聚乳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制取: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葡萄糖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中间产物乳酸( 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如果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进入聚乳酸,那么要生产2.4千克聚乳酸,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答案】(1)有机物
(2)3:4
(3)解: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聚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
则 ;
;
解得:千克。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 (1)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
(2)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 (1)根据化学式 可知,葡萄糖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乳酸(C3H6O3)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3:4。
8.(2024九上·温州期中)皮蛋制作需要用到以生石灰、纯碱、食盐和水为原料的卤料包。卤料包加一定量的水后形成“泥状物”,将“泥状物”涂裹在鸭蛋外面,一定时间后皮蛋制作完成。为了探究“泥状物”中可溶性物质的成分,小科取少量刚配制的“泥状物”加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泥状物”加水反应如下:。)
(1)[作出猜想]
猜想1: ▲
猜想2:NaCl、NaOH和
猜想3:NaCl、NaOH和
请写出猜想1
(2)[实验设计及结果]
实验组别 1 2 3
实验方案 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滴加少量的氯化钡溶液 滴加少量的碳酸钠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出现
实验结论 溶液中一定没有 溶液中一定没有 溶液中一定有
请写出第3组实验的实验现象
(3)[得出结论]以上猜想正确的是
(4)[评价反思]小科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1错误,请说明理由
【答案】(1)NaCl、NaOH
(2)白色沉淀
(3)猜想3
(4)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可从“泥状物”的可溶性成分的种数的角度进行猜想;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分析;
(3)根据(2)中的结论确定哪个猜想正确;
(4)当溶液中同时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
【解答】(1)皮蛋有咸味,因此肯定存在氯化钠。当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时,就只有两种可溶性溶质,即猜想1为: NaCl、NaOH ;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可知, 滴加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那么说明肯定存在氢氧化钙;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钙,那么猜想3正确;
(4)【评价反思】小科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1错误,理由是: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
9.(2025·德清模拟)豆腐是中国传统美食,其制作过程:挑选黄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成型。某兴趣小组想探究点浆时加入的凝固剂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常用凝固剂有 CaSO4、MgCl2
【作出猜想】猜想1: CaSO4 猜想2: MgCl2 猜想3: CaSO4和 MgCl2
(1)【实验探究】取少量凝固剂,加入足量水配制成溶液,按如下方法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1成立
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__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无明显现象 猜想1成立
(2)【分析评价】有同学认为实验1不严谨,理由 。
【拓展延伸】不同凝固剂对豆腐品质的影响如下表:
凝固剂 得豆腐率/% 保水性/% 硬度 耐嚼性
266.45±0.56 77.71±0.26 67.75±0.05 21.78±1.34
123.95±1.33 66.27±2.94 188.44±9.58 81.02±1.12
(3)南北方的豆腐风味不同。南方豆腐质地软嫩、细腻,可推知南方豆腐常使用的凝固剂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豆腐含有蛋白质等营养素
B.凝固剂种类与豆腐的品质没有关系
C.使用氯化镁凝固剂制作得豆腐率更高
D.豆腐的硬度越大,豆腐的保水性越差
【答案】(1)AgNO3、NaOH或KOH
(2)猜想3中也有CaSO4,和 Ba(NO3)2反应也有白色沉淀
(3)CaSO4
(4)A;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三个猜想可知,验证的关键是判断是否存在氯化镁,既然猜想1正确,那么肯定没有氯化镁,那么只要加入的试剂能够和氯化镁生成白色沉淀即可;
(2)注意猜想1和猜想3中都存在硫酸钙;
(3)根据氯化镁和硫酸钡制作的豆腐的特征分析;
(4) 根据豆腐含有蛋白质以及表中信息分析。
【解答】(1)先加入硝酸钡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存在硫酸钙。取上层清液,加入AgNO3、NaOH或KOH时,如果没有沉淀生成,那么说明没有氯化镁,即猜想1正确;
(2) 有同学认为实验1不严谨,理由:猜想3中也有CaSO4,和 Ba(NO3)2反应也有白色沉淀;
(3)根据表格可知,用硫酸钙制作的豆腐硬度较小,则 南方豆腐质地软嫩、细腻,可推知南方豆腐常使用的凝固剂是CaSO4;
(4) A.豆腐含有蛋白质等营养素,故A正确;
B.由表中信息可知,凝固剂种类与豆腐的品质有关系,故B错误;
C.使用硫酸钙凝固剂制作豆腐得率更高,故C错误;
D.由表中信息可知,豆腐的硬度越大,保水性越小,说明豆腐的保水性越差,故D正确。
故选AD。
10.(2024九上·柯桥月考)学习了酸雨及酸的性质后,同学们知道了煤(含有C、H、O、S等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来研究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设计了评价表。图1是小宁制作的模型。
评价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密封性好,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 密封性好,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气体 密封性不好,不能除去污染气体
指标二 能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 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 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指标三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1)实验中,小宁认为紫色石蕊试液不能用酚酞试液替代,理由是: 。
(2)根据评价表,该模型的指标一可被评为优秀。据此推测图1中★处的溶液可能是 (写出一种)。
(3)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合格的原因是,煤燃烧还能产生 气体,也能使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变红。
(4)该模型的指标三被评为待改进,于是小宁设计了图2、图3两种模型。这两种改进模型中,图 的模型能被评为合格。
【答案】酚酞遇酸不变色,而石蕊遇酸变红;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3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紫色石蕊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条件下的颜色不同,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颜色相同,即酚酞不能辨别溶液是否呈酸性。
(2)由碱的通性可知,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用于吸收尾气。
(3)煤的主要成分为碳,燃烧会由二氧化碳生成。
(4)金是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反应,铁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更易腐蚀。【解答】(1)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显酸性,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而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所以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不能用酚酞试液替代。
(2)该模型的指标一可被评为优秀。因为该装置可以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二氧化硫反应,具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性质,据此推测图1中★处的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3)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合格,即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原因是,煤中含有碳元素,燃烧还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也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故无法判断煤燃烧产生的是二氧化硫,故按照指标而被评为合格。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4)该模型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所以按照指标三被评为待改进,于是设计了图2、图3两种模型。这图2中使用水和金片,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法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按照指标三被评为待改进,而图3中使用水和铁片,在酸雨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即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所以两种改进模型中,图3的模型能被评为合格。
故答案为:3。
1 / 1【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专练2 项目化学习
一、垃圾分类实践
1.(2025九上·衢州期末)为了进一步保护环境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成为了我市的一项重要工程,某校科学学习小组对垃圾处理等开展了实践活动。
(1)任务一:填埋处理
塑料垃圾自然降解速率很慢,若用填埋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有的还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CO2)及恶臭气体如氨气(NH3)、硫化氢(H2S)等(空气中极少量的氢气对该反应影响忽略不计)。
由此分析,该塑料垃圾中含有的元素一定有 (写元素符号)。
(2)任务二:焚烧处理同学们在实验室采用相对封闭的装置焚烧某种含C、H、O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提出猜想】废气中可能含有CO2、CO、H2O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无水CuSO4为白色固体,遇水会变蓝色。
【进行实验】拉动装置F处的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点燃D处的酒精灯,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
A中的实验现象为白色固体变蓝;D中的实验现象为 ;B和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废气中存在CO2、CO、H2O。
(3)【反思评价】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科学小组通过研究发现:不论用填埋处理还是焚烧处理,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大家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意义。
2.(2024·浙江期中)在实验室,小科在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实验过程】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
(1)【实验分析】
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的现象是 。
(2)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外,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
(3)【反思评价】
小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理由是 。
(4)小科根据D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密,为排除氢气的干扰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及其位置 。
【实验结果】经检验,废气中存在CO2、CO、H2O。
3.(2022九上·舟山月考) 2020年10月12日,舟山市开始在城镇范围稳步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将生活垃圾分为如图所示的四类。
(1)以下四种物品中属于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的是 ;
A.破碗瓷片 B.过期药物 C.废旧报纸 D.枯枝落叶
(2)易腐垃圾经过处理会产生沼气,沼气可以燃烧发电。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主要是因为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 (选填“元素”或“单质”)。
(4)“可回收物”中也包含铝制易拉罐,对铝制易拉罐的回收一般分四步:破碎、脱漆、打包、熔炼。将易拉罐熔炼成铝块的过程,铝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4.(2023九上·浙江期末)同学们如果平时多留意“垃圾分类”的主题宣传画,肯定能发现“有害垃圾”中有复印机的硒鼓(如图甲),小高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从参考资料中找到了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机硒鼓用的高档Fe3O4粉的工艺。
【组成确定】为确定四氧化三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小高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一:难溶性碱受热时能分解产生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资料二:Fe2O3和CO反应是随温度升高而逐步进行的,先生成Fe3O4,再生成FeO(黑色),最后生成Fe;
【提出猜想】Fe3O4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Fe2O3和FeO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同学们称取了23.28g该Fe3O4样品进行了下列实验(如图乙):
【实验探究】
(1)小高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计算确认该Fe3O4样品中的杂质,B中的最佳试剂为 (填序号);
①澄清石灰水 ②浓氢氧化钠溶液 ③水 ④稀盐酸
(2)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能起到的作用是: ,以及B中的溶液到吸入A中;
(3)利用仪器测定并绘制成反应过程中A装置中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丙,通过分析计算确定:该Fe3O4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 (不需要写过程)。
5.(2024九上·鄞州月考)目前,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同学们对生活中的铁制品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寻找生活中废旧铁制品的一些处理方法。
方法1:回收。生锈的废旧铁制包装盒属于可回收垃圾
方法2:除锈翻新。除铁锈常用加入稀盐酸的方法,但是如果稀盐酸过量还会腐蚀金属铁。
任务二: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实验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C中铁钉生锈,AB中铁钉无明显变化。
实验2:为进一步探究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2,利用传感器监测该过程中氧气浓度的变化来判断铁生锈的情况。实验记录如表:
序号 其他试剂 初始时氧气浓度/% 200s时氧气浓度/%
水/滴 食盐质量/g 稀醋酸/滴
① 0 0 0 20.8 20.8
② 10 0 0 20.8 15.2
③ 10 0 5 20.8 12.7
④ 10 1.0 0 20.8 8.0
(1)【解释与结论】
实验2的①中200s时氧气浓度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2)由实验2得出“食盐能加速铁生锈”的结论,依据的实验是 (填序号);
(3)任务三:了解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实践积累】
同学们通过实际观察、查阅资料,了解了不同铁制品防锈措施不尽相同,例如:自行车链条的防锈方法是 。
二、DIY材料制作等
6.(2025九下·衢州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用金属片制作金属蚀刻画,先用砂纸打磨铝片、铁片表面的氧化膜。请参与后续任务:
(1)【任务一】选择蚀刻液蚀刻
首先将不干胶保护膜(能隔绝蚀刻液与金属底板接触)分别贴到处理好的铝片和铁片上,在不干胶上镂刻出图案,去除图案处的不干胶,如图甲。将处理好的铁片浸入硫酸铜蚀刻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片上不干胶镂空处出现红色附着物。将铝片浸入另一种蚀刻液中,铝片上不干胶镂空处有凹陷,没有附着物。则铝片选择的蚀刻液可以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钠溶液 ②硝酸银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氯化亚铁溶液
(2)【任务二】蚀刻后装饰防锈
将蚀刻好的铁片用较强水流清洗掉表面残留物质到蚀刻液中,去掉不干胶保护膜并进行装饰。为防止铁片蚀刻画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1种合理的方法)。
(3)【任务三】废液的回收利用
铁片蚀刻后的废液处理,如图乙所示。
已知硫酸铜蚀刻液的质量是200克,若蚀刻过程中产生的铜全部被冲入到废液中,最后回收金属铜12.8克。请用化学方程计算硫酸铜蚀刻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7.(2025·浙江模拟) 目前,免拆型手术缝合线被广泛应用于手术中,它是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 制作而成的。聚乳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制取: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葡萄糖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中间产物乳酸( 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如果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进入聚乳酸,那么要生产2.4千克聚乳酸,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8.(2024九上·温州期中)皮蛋制作需要用到以生石灰、纯碱、食盐和水为原料的卤料包。卤料包加一定量的水后形成“泥状物”,将“泥状物”涂裹在鸭蛋外面,一定时间后皮蛋制作完成。为了探究“泥状物”中可溶性物质的成分,小科取少量刚配制的“泥状物”加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泥状物”加水反应如下:。)
(1)[作出猜想]
猜想1: ▲
猜想2:NaCl、NaOH和
猜想3:NaCl、NaOH和
请写出猜想1
(2)[实验设计及结果]
实验组别 1 2 3
实验方案 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滴加少量的氯化钡溶液 滴加少量的碳酸钠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出现
实验结论 溶液中一定没有 溶液中一定没有 溶液中一定有
请写出第3组实验的实验现象
(3)[得出结论]以上猜想正确的是
(4)[评价反思]小科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1错误,请说明理由
9.(2025·德清模拟)豆腐是中国传统美食,其制作过程:挑选黄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成型。某兴趣小组想探究点浆时加入的凝固剂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常用凝固剂有 CaSO4、MgCl2
【作出猜想】猜想1: CaSO4 猜想2: MgCl2 猜想3: CaSO4和 MgCl2
(1)【实验探究】取少量凝固剂,加入足量水配制成溶液,按如下方法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1成立
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__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无明显现象 猜想1成立
(2)【分析评价】有同学认为实验1不严谨,理由 。
【拓展延伸】不同凝固剂对豆腐品质的影响如下表:
凝固剂 得豆腐率/% 保水性/% 硬度 耐嚼性
266.45±0.56 77.71±0.26 67.75±0.05 21.78±1.34
123.95±1.33 66.27±2.94 188.44±9.58 81.02±1.12
(3)南北方的豆腐风味不同。南方豆腐质地软嫩、细腻,可推知南方豆腐常使用的凝固剂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豆腐含有蛋白质等营养素
B.凝固剂种类与豆腐的品质没有关系
C.使用氯化镁凝固剂制作得豆腐率更高
D.豆腐的硬度越大,豆腐的保水性越差
10.(2024九上·柯桥月考)学习了酸雨及酸的性质后,同学们知道了煤(含有C、H、O、S等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来研究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设计了评价表。图1是小宁制作的模型。
评价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密封性好,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 密封性好,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气体 密封性不好,不能除去污染气体
指标二 能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 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 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指标三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1)实验中,小宁认为紫色石蕊试液不能用酚酞试液替代,理由是: 。
(2)根据评价表,该模型的指标一可被评为优秀。据此推测图1中★处的溶液可能是 (写出一种)。
(3)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合格的原因是,煤燃烧还能产生 气体,也能使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变红。
(4)该模型的指标三被评为待改进,于是小宁设计了图2、图3两种模型。这两种改进模型中,图 的模型能被评为合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H、S、N
(2)黑色固体变红
(3)Ca(OH)2+CO2=CaCO3↓+H2O
(4)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据此推测该塑料的成分;
(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产物解答;
(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分析。
【解答】(1)塑料垃圾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 二氧化碳(CO2)及恶臭气体如氨气(NH3)、硫化氢(H2S)等 ,生成物含有C、N、S、H、O等元素,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O),O可能来自环境中的氧气或塑料本身,所以该塑料垃圾中一定有含有的元素有C、N、S、H;
(2)根据结论可知,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则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那么D中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色;
(3)装置B中,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是空气污染物。装置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塑料垃圾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 二氧化碳(CO2)及恶臭气体如氨气(NH3)、硫化氢(H2S)等 ,生成物含有C、N、S、H、O等元素,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O),O可能来自环境中的氧气或塑料本身,所以该塑料垃圾中一定有含有的元素有C、N、S、H;
(2)由实验结论为废气中存在CO2、CO、H2O可知A中的实验现象为白色固体变蓝色(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D中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色(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装置B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是空气污染物。装置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2.【答案】(1)A中固体变蓝
(2)收集尾气
(3)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不一定来自CO和CuO的反应,可能是原来的CO2在B装置中没有被除尽
(4)在D和E之间连接一个A装置(或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型管)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进行分析;
(2)根据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二氧化碳可能来自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生成物,也可能来自没有被装置B完全吸收掉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单质铜和二氧化碳,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会生成铜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 (1)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2)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
(3)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澄清石灰水中的含量较少,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二氧化碳可能来自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生成物,也可能来自没有被装置B完全吸收掉的二氧化碳;
(4)D中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单质铜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CuOCu+CO2,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会生成铜和水,装置C中的浓硫酸已将废气中的水蒸气吸收,验证废气中是否有氢气存在时,可在装置D和E之间再连接一个盛有无水硫酸铜的装置,白色粉末变蓝色则说明废气中含有氢气。
3.【答案】(1)C
(2)
(3)单质
(4)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各种垃圾的分类标准分析;
(2)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3)根据废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物质分析;
(4)根据熔煤层铝块发生固态到液态再到固态的转化分析。
【解答】(1)破碗瓷片、枯枝落叶属于其它垃圾,过期药物属于有害垃圾,废旧报纸属于可加收垃圾,故选C;
(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
(3) 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主要是因为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物质,属于单质;
(4) 将易拉罐熔炼成铝块的过程,铝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固态液态固态。
故答案为:(1)C;(2);(3)单质;(4)固态液态固态。
4.【答案】(1)②
(2)①开始加热前,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②停止加热后,继续通CO气体,防止A装置中的生成物重新被氧化
(3)Fe2O3
【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2)根据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的作用进行解答;
(3)根据氧元素的含量进行判断。
【解答】 (1)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很小,不能保证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二氧化碳溶解水的能力也不大,不能保证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稀盐酸和二氧化碳不反应;只有氢氧化钠溶液保证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故选用氢氧化钠浓溶液;
(2)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②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③将装置中的CO2送入NaOH溶液中;
(3)到700℃时只剩下铁,即此时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铁单质。
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2.16%,
而Fe3O4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2.4%;
FeO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7.8%;
Fe2O3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0%,所以该Fe3O4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Fe2O3。
5.【答案】(1)铁粉没有与水接触,不能生锈
(2)②④
(3)涂油、镀耐腐蚀金属等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铁生锈条件的探究,注意实验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1)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接触水和氧气,实验2的①中只有氧气没有水,铁粉不会生锈,所以氧气的浓度没有发生改变。
(2)由表中数据可知,②中没有加食盐和稀醋酸,④中加了食盐没有加稀醋酸,唯一的变量是是否加食盐,④中200s时氧气的浓度更低,说明铁消耗氧气的速率更快,故说明食盐可以加快铁生锈。
(3)由铁生锈的条件可知,要想延缓铁生锈的速度,所以将铁与氧气、水分离,例如:涂油、涂油漆或在表面镀耐腐蚀金属等。
6.【答案】(1)③
(2)保持铁片蚀刻画表面清洁干燥、涂防锈油等
(3)设200克溶液中有CuSO4X克
;
解得:X=32克;
CuSO4%=32克/200克×100%=16%
答:硫酸铜蚀刻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1)铝片上不干胶镂空处有凹陷,说明铝片与蚀刻液发生了反应,且没有附着物,据此分析解答;
(2)防锈的方法: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等;
(3)写出铁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生成铜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最后与 硫酸铜蚀刻液的质量作比即可。
【解答】(1)铝片与氯化钠不反应,故①不合题意;
铝片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故②不合题意;
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③符合题意;
铝片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单质,故④不合题意。
故选③。
(2) 将蚀刻好的铁片用较强水流清洗掉表面残留物质到蚀刻液中,去掉不干胶保护膜并进行装饰。为防止铁片蚀刻画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保持铁片蚀刻画表面清洁干燥、涂防锈油等。
7.【答案】(1)有机物
(2)3:4
(3)解: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聚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
则 ;
;
解得:千克。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 (1)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
(2)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 (1)根据化学式 可知,葡萄糖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乳酸(C3H6O3)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3:4。
8.【答案】(1)NaCl、NaOH
(2)白色沉淀
(3)猜想3
(4)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可从“泥状物”的可溶性成分的种数的角度进行猜想;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分析;
(3)根据(2)中的结论确定哪个猜想正确;
(4)当溶液中同时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
【解答】(1)皮蛋有咸味,因此肯定存在氯化钠。当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时,就只有两种可溶性溶质,即猜想1为: NaCl、NaOH ;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可知, 滴加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那么说明肯定存在氢氧化钙;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钙,那么猜想3正确;
(4)【评价反思】小科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1错误,理由是: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
9.【答案】(1)AgNO3、NaOH或KOH
(2)猜想3中也有CaSO4,和 Ba(NO3)2反应也有白色沉淀
(3)CaSO4
(4)A;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三个猜想可知,验证的关键是判断是否存在氯化镁,既然猜想1正确,那么肯定没有氯化镁,那么只要加入的试剂能够和氯化镁生成白色沉淀即可;
(2)注意猜想1和猜想3中都存在硫酸钙;
(3)根据氯化镁和硫酸钡制作的豆腐的特征分析;
(4) 根据豆腐含有蛋白质以及表中信息分析。
【解答】(1)先加入硝酸钡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存在硫酸钙。取上层清液,加入AgNO3、NaOH或KOH时,如果没有沉淀生成,那么说明没有氯化镁,即猜想1正确;
(2) 有同学认为实验1不严谨,理由:猜想3中也有CaSO4,和 Ba(NO3)2反应也有白色沉淀;
(3)根据表格可知,用硫酸钙制作的豆腐硬度较小,则 南方豆腐质地软嫩、细腻,可推知南方豆腐常使用的凝固剂是CaSO4;
(4) A.豆腐含有蛋白质等营养素,故A正确;
B.由表中信息可知,凝固剂种类与豆腐的品质有关系,故B错误;
C.使用硫酸钙凝固剂制作豆腐得率更高,故C错误;
D.由表中信息可知,豆腐的硬度越大,保水性越小,说明豆腐的保水性越差,故D正确。
故选AD。
10.【答案】酚酞遇酸不变色,而石蕊遇酸变红;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3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紫色石蕊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条件下的颜色不同,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颜色相同,即酚酞不能辨别溶液是否呈酸性。
(2)由碱的通性可知,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用于吸收尾气。
(3)煤的主要成分为碳,燃烧会由二氧化碳生成。
(4)金是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反应,铁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更易腐蚀。【解答】(1)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显酸性,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而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所以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不能用酚酞试液替代。
(2)该模型的指标一可被评为优秀。因为该装置可以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二氧化硫反应,具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性质,据此推测图1中★处的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3)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合格,即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原因是,煤中含有碳元素,燃烧还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也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故无法判断煤燃烧产生的是二氧化硫,故按照指标而被评为合格。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4)该模型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所以按照指标三被评为待改进,于是设计了图2、图3两种模型。这图2中使用水和金片,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法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按照指标三被评为待改进,而图3中使用水和铁片,在酸雨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即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所以两种改进模型中,图3的模型能被评为合格。
故答案为:3。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