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群落的结构课件(共69张PPT)高二上学期生物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1群落的结构课件(共69张PPT)高二上学期生物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3 10: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9张PPT)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相同时间
一定区域
各种生物
集合
黄皮-30页-基础1
1.群落的概念
下列描述属于群落的是: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2)一片森林中的各种生物以及阳光和土壤等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动植物
4)菜市场的各种动物和蔬菜等全部生物
5)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真菌等全部生物
问题探讨
资料-1
思考题
1.区分不同群落的依据?
2.上述两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的比较?
3.造成上述两个群落丰富不不同的原因?
黄皮-28页-问题引领1
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随着海拔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怎么变化?
丰富度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随着水深度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怎么变化?
草原群落的优势物种:羊草
正常放牧
过度放牧
放牧加强:糙隐子草占优势
过度放牧:碱蓬占优势
探究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探究·实践
如何了解特定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
1.实验原理
(1)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2)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4)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5)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探究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探究·实践
2.实验步骤
准备
取样器和记录环境情况
取样
采集
观察分类
统计分析
取样器取样
诱虫器诱捕、简单采集
放大镜、体视显微镜观察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探究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探究·实践
3.诱虫器和吸虫器
体型较小的用
吸虫器采集
探究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探究·实践
小积累
样方法、标记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和取样器取样法的区别
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何研究?
种间关系
3
同生共死
互利共生
时间
数量
海葵和寄居蟹都能独立生活
原始合作




时间
生物A
生物B
生物A
生物B




时间
种间竞争
你死我活
此消彼长
生物数量
时间
生物B
生物A
捕食
同类相食是捕食吗?
针对训练
课本,29页,拓展-1
寄生
生物数量
时间
A寄主
B 寄生物
针对训练
黄皮,29页,2T
黄皮,32页,5T
典例讲解-2:种间竞争
(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 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答案】B
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 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 中不放螺,M 中放入 100 只螺。一段时间后,将 M 中的螺全部移入 L 中,并开始统计 L、M 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 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 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 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答案】A
[2014·广东卷] 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答案】B
1.生物群落的概念
2.研究物种组成的意义
3.物种丰富度的概念
4.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原因
5.种间关系的种类
(4)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食物、栖息场所等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思考题
(3)植物分层对动物分层的影响:
不同高度的喜鹊巢:
右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内,山坡(甲)、森林(乙)、海洋(丙)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200~3800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唯一因素
B. 甲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乙、丙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丙处藻类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C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
根本原因是: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思考题
1.群落在水平方向的分布特点?
2.水平方向上呈现镶嵌分布的原因?
3.课本,29页,概念检测-2




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群落的季节性
5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包括该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生态位
6
栖息地、食物、天敌
地位或作用
空间位置
占用资源
物种
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
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
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物种
思考题
1.哪种鸟类觅食生境范围更宽?
2.哪种鸟类的取食范围广?
3.以绿翅鸭无为例,从食物的角度分析竞争者?
4.四种鸟类类觅食生境和取食范围不同的意义?
5.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与社会的联系
四大家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混合养殖
上层水:鲢鱼---浮游植物
中上层:鳙鱼---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中下层:草鱼---水草
下层水:青鱼---水底的螺、
蚌以及水生昆虫
寄生, 、互利共生
群落概念
群落水平研
究的问题
种间关系
群落的结构
例如:
空间结构,种群位置,群落的范围与边界,群落演替
物种组成,种间关系
捕食、竞争
1、所调查区域中有哪些生物种群?
2、这些生物种群之间存在哪些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3、如果将所调查区域中的所有生物种群视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叫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析,尝试给它下个定义。
课前调查
群落的物种组成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
1、在你们小组调查的群落中,物种的类型有哪些?
数目有多少?各小组的调查结果相同吗?
变式训练-1
变式训练-5
变式训练-6
针对训练
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 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 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针对训练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 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 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 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针对训练
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针对训练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