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件(共52张PPT)- 高二上学期生物学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件(共52张PPT)- 高二上学期生物学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3 10:1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参与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有
3.生产者和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
5. 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6.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 。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如何影响种 群密度
7.对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采用 法调查种群密度。
8.环境容纳量的定义是
9.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采用的方法是
课前背诵: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功能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问题探讨
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除了有能饮用的水
,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身边尚存的食物只有1只母鸡、15Kg玉米。
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方案2
一部分
吃鸡蛋
一部分
方案1
吃了那么多却没长几斤,能量都去了哪儿
排遗物
食物 鸡 长体重
(能量储存) 摄入量
同化量指某一营养级从外环境中得到的全部化学能。
1、对生产者来说,同化量是指在光合作用中所固定的太阳能
2、对于消费者来说,同化量表示消化道吸收的能量
粪便量
属于玉米
同化量 的同化量 经消化吸收得到的能量
呼吸消耗
同 化 量 = 摄 入 量 - 粪 便 量
想 一 想:鸡吃的玉米能全部转化为等质量的鸡肉吗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个体2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个体3,
将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种群作为一个整体
某营养级 能量储存 可能因为食物网的复杂性
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能量散失
能量流动
2 .科学方法 研究能量流动的基本思路:
能量输入 个体1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偶 然性,如果个体死亡 数据可能不准确;不 同个体间差异过大。
能量输入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
阅读p55 第一段,思考讨论完成问题
1.地球上几乎所有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都来自
2.太阳每天输送到地球的能量都能输入生态系统吗 为什么
3.太阳能是怎样输入到第一营养级的(来源)
源 头 :太阳能
输入
总 值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过程。
能量流动: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
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 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构成植 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 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这 样,能量就流入了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一
阅读课本,理清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 画图表示各部分的关系。

生 = 储 三 构
→ 消

思 考 :
①流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②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③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流入下 一 营养级+分解者利用
初级消费者...
摄 入
呼吸作用 散失(热能)
第一营养级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散失(热能)
用于生长 发育繁殖
残枝败叶
分解者利用
输送到地球 的太阳能
99% 散失
呼吸作用
散失(热能)
次级消费者...
摄入
遗体残骸
分解者利用
流入某营养级的能量指的是某营养级的同化量
(1)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全部转化为自身的能量了吗 摄入的能量去路 分别是什么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粪便量是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2)真正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是摄入量还是同化量
(3)鸡的同化量去向有哪些 分成2部分、3部分如何表示
(4)最高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哪些 呼吸作用散失;分解者利用
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
阅读教材P55 剩下部分和图3-5
初级消费者
摄入
呼吸作用 散失(热能)
初级消费者
同化
用于生长 发育繁殖
粪便
(未同化)
呼吸作用
③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热 能。
④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通过哪个箭头给分解者的 某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哪些
⑤箭头大小、菱形方块的大小初步反映了能量流动可能具有什么特点
①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 __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能量散失的途径是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代谢过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呼吸作用
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散失
呼吸作用
次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
呼吸作用
三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 传递
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 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
呼吸作用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分解者
呼吸作用
生产者
(绿色植物)
输入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二课时
源头:太阳能
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途 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热能
过 程 :呼吸作用
形式:最终以热能 形式散失
1.流入某营养级的能量指的是某营养级的 。
2.摄入量与同化量的关系。
3.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
4.能量流动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 和散失 的过程。
输入
传递
转化
散失
2.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1)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全部能量。(× )
(2)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属于第二营养级能量。( ×)
(3)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4)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是通过呼吸作用完成的。( √)
(5)流经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
实战训练
1.A~E 分别表示
A: 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B: 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C: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 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 E: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 散失
C g D --→
f↓
E →散失
如图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a~g 表示相应能量的数值
大小,据图回答
实战训练
B e
A
b
a

C
优点:小、简单、稳定
1941年美国耶鲁大学生态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 链动态》的研究报告。他对50万平方米的赛达伯格湖作了野外调查和研究 后用确切的数据说明,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做了定量分析

分析赛达伯格胡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
思考 ·讨论
Raymond Lindeman
林德曼(1915-1942)
赛达伯格湖
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 .a) ( 焦
每平方厘米年)。图中“未固定”是指未被 固定的太阳能, “未利用”是指未
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
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 用 的能 量 。为研究方便起见,这里将 肉食性动物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定时定量分析)
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
思考 · 讨论
12.5
太阳能
分解者
14.6
2.1
植食性动物
62.8
293 18.8
呼吸作用 122.6
肉食性动物 12.6
生产者 464.6
未利用 327.3
7.5
29.3
未 固 定
微量
96.3
62.8
12.6
5.0
某营养级 同化量 呼吸作用中以 热能形式散失 用于自身生长、 发育、繁殖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某营养级 同化量 呼吸作用中以 热能形式散失 用于自身生长、 发育、繁殖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同化量的去向: 分成2部分
3部分
4部分
“未利用能量”的最终的去路是
■ 若问:某营养级的能量最终去向
■ 若问:某营养级的能量某段时间内的去向
思考4个讨论题
思 考 :
1.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分别是多少
2.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
3.肉食性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位于哪个数字中
4.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会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思考 ·讨论 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 (定时定量分析)
12.5
太阳能
生产者
464.6 62.8
96.3
分解者
14.6
2.1
植食性动物
62.8
293 18.8
呼吸作用 122.6
肉食性动物
12.6
未利用 327.3
7.5
29.3
未固定
微量
12.6
5.0
判断: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10%~20%的能量 ×
能量传递效率 = ×100%
逐级递减 上一营养级同 化量
注 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 10%~20% 。
思考 ·讨论 分析赛达伯格胡的能量流动
能量传递效率
流入 呼吸作用 分解者利用 暂未利用 流出
流出/流入
生产者 464.6 96.3 12.5 293 62.8
13.52%
植食性动物 62.8 18.8 2.1 29.3 12.6
20.06%
肉食性动物 12.6 7.5 微量 5.0
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讨论5.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自然选择的结果
原 ①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不能逆转
因 ②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不能再次被利用
原 总有一部分能量经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未 因 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与能量守恒定律矛盾吗 为什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能量流动的特点
思考 ·讨论
讨论3.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单向
流动
逐级
递减
分析赛达伯格胡的能量流动
能量
流动
特点
不矛盾。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指的是流入各个营养级的能 量。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用于衡量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总能量=储 存在生态系统(生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被各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散 发至非生物环境中的能量。因此,虽然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但
总能量依然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
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没有能量(太阳 能或化学能)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与能量守恒定律矛盾吗 为什么
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生态系统)
能 量 流 动 的 特 点
请据图回答。
绿化区
生活污水 — →
绿化区
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例 .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
黑藻绿藻
浮游动物
细菌真菌
绿化区
绿化区
芦 苇
方案2
吃鸡蛋(

部分
一部分
相比方案一,方案二延长了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散失的能量更多,
人获得的能量变少。所以,方案一能让人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玉米一

玉米一

方案1


能量分析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输入能量 464.6 62.8
12.6
除了用数字表示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
动逐级递减的特征
能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数据分析
生态金字塔
1.3种金字塔的含义分别是
2.3种金字塔一定是正金字塔形吗
3.在什么情况下,生物量金字塔可能是倒置的金字塔形
4.在什么情况下,数量金字塔可能是倒置的金字塔形呢
5.列表从含义、形状、特点、意义等方面比较三种金字塔的异同。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57-58, 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完成问题。
生态金字塔
21 浮游动物和两栖动物
4 浮游植物
营养级 个体数量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
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 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 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
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在什么情况下,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可能是上宽下窄倒置的金字
塔形
第二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昆虫

生态金字塔
右图为某城市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为什么呈倒置状态也
能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人 类
植 动 物

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一定为正金字塔!
从生态系统外输入大量的有机物
能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层 含义 单位时间内,食物链 中每一营养级生物所 同化的能量的多少 单位时间内,每一营养级 生物的有机物的总干重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
体的数目
特点 自然生态系统一定 为正金字塔 一般为正金字塔,有时 会出现倒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有
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
象征意义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 总是逐级递减 一般生物量(现存生物有 机物的总干重)随食物链 中营养级的升高而减少
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 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 高而减少
五、生态金字塔
人口数量日益增长,会要求低营养级有更多的能量流入人类所处的营养 级,也就是说,人类所需要的食物会更多,将不得不种植或养殖更多的农畜 产品,会给地球上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
人类位于食物链的顶端,从能量金字塔来看,人口数量日益增长,这
会对地球上现有的生态系统造成什么影响
一生态金字塔
肉食者
次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生产者
食物链
素食者
谷物

谷物
例. (2020 · 临沂外国语学校高二月考)甲、乙、丙、丁是某同学绘制的
生态金字塔,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3 3 3 3
2 2 2 2
1 1 I 1
甲 乙 丙 丁
A. 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基本呈现 图丙所示形态
B.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征,能量金字塔通常呈现丙图所示形态
C:不能用图甲表示生物数量金字塔
D. 生态金字塔中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分解者不包含在其中
实战训练
课前背诵
选必一课本p66-74
1.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 T 细胞和B 细胞。
2.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 细胞。
3.胃粘膜分泌的杀菌物质能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属于特异性免疫。
4.细胞因子既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物质,也能参与细胞代谢,并提供 能 量 。
5.免疫细胞的识别基础是细胞表面的受体。
6.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但其产生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7.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8.若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9.二次免疫时浆细胞的来源是记忆细胞和B细胞。
10.免疫诊断的原理时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1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胸腺发育不良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不正常
判 断:
27麻烦看书2.1
10神经都是这样
15适宜的刺激
19反射弧的组成,都有神经中枢
2628钠钾泵阶段耗能
27通道蛋白构象不改变,载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 31右图
39中央前回,是第一运动区管运动的,不是管内 脏的
47 S区受损
49临时记住验证码是第一记忆,感觉记忆并不构 成真正的记忆
50请看书p50 有分工有联系
0

时间/ms
刺激
电 位 差 / m V
电 位 差 / m V
0
应用2.用能量流动的原理,解释谚语“—山不容二虎”隐含的道理。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
量就越少。老虎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是最高营养级,通过食物链(网)获 得的能量已经很少。因此,老虎的整体数量一般很少,且每只老虎都需
要有较大的捕食范围满足所需。所以“一山不容二虎”有一定的生态学
道理。
蔬菜属于生产者,而肉属于消费者;由
于能量传递的效率只有10%~20%,所以要得到
1千克的肉至少要消耗5千克的植物,所以相同 重量的肉比蔬菜贵。
应用1.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肉类食品的价格一般比小白菜价格高的原因
1. 桑基鱼塘——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
2.秸秆还田
3.玉米田除虫
4.草原合理确定载畜量:放的牲畜太少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提供的 能量,放牧过多会造成草场退化,使得畜产品产量下降。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58,小组合作思考下列做法的意义: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
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稻—萍—蛙 间作套种 多层育苗
粪肥
农作物
太阳能 农作物 家禽、家畜
食物


联系实际 下图为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
(1)完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饲料
食物
家禽、家畜
粪肥
粪 肥
太阳能 农作物
饲 料
食 物


粪肥
农作物 家禽、家畜
饲料
食 物
燃料 人
粪便
沼气池 沼渣
(含微生物)
沼气池
太阳能 农作物
(含微生物)

思考:哪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 为什么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沼 液 作 肥 料
秸 秆
菌 渣 等
粪 便
家禽、家畜
家禽、家畜
家禽 家畜
色生初顶
食用菌
农作物
食用菌
食 物
粪 肥
食物
沼 渣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
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实现能量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 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
粪肥
农作物 家禽、家畜
饲料
食物 食物
食用菌 粪便制作沼气 用秸秆作饲料
沼气池 沼渣 (含微生物)
燃料 人
粪 便
沼 液 作 肥 料
秸 秆
菌 渣 等
粪便
沼 渣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
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牲畜过少,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提供的能量;牲畜过多,就会造成草场
的退化,使畜产品的产量下降。
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 稻田除草、除虫等。
课后题
2. 将一块方糖放入水中,方糖很快就会溶解,消失得无影无踪。溶解在水 中的方糖还能再自行变回原来的形状吗 为什么
生活在水中的硅藻,它们能利用溶解在水中的硅化物制造自己绚丽精致的 外壳,而通常情况下水体中的硅化物含量极为微少,仅有百万分之几,这 比方糖溶解后水中的含糖量低得多。硅藻依靠什么力量筑造自己的精美小 “屋”呢
通过以上事例,你能对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提示:不能。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物质 总是由有序朝着无序的方向发展。
硅藻能利用获取的营养通过细胞呼吸释放 能量,依靠能量完成物质由无序向有序的 转化,维持其生命活动。能量的输入对于 生态系统有序性的维持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草 兔 鹰
1 已知低营养级同化量,求高营养级同化量:
假如现有草100kg, 则 :
① 最多可使鹰增重4 kg. ② 最少可使鹰增重 1 kg.
能量传递效率按20% 来算。 能量传递效率按10% 来算。
2 已知高营养级同化量,求低营养级同化量:
假如要使鹰增加2kg, 则 :
① 最多要消耗草200 kg. ② 最少要消耗草 50_ kg。
能量传递效率按10% 来算。 能量传递效率按20% 来算。
A- B C
↓ 个
D) 一 (E F
如果A有10000 kg,C 最多增加400_ kg, 最少增加1 kg。
选最长食物链;
按10% 计算。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能量传递效率的“至少”和“至多”计算
3 多条食物链,已知低营养级同化量,求高营养级
选最短食物链; 按20% 计算。
水藻 人 大鱼

水 蚤 → 虾 → 小 鱼
若人的体重增加1 kg,
最少需消耗水藻 25 kg, 最多消耗水藻 10000 kg。
选最短食物链;
按20% 计算。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能量传递效率的“至少”和“至多”计算
4 多条食物链,已知高营养级同化量,求低营养级
选最长食物链;
按10% 计算。
① 如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
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 900 。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能量传递效率的“至少”和“至多”计算
5 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
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需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植物 → 兔 子 → 猫 头 鹰

鼠 蛇
1.标记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
2.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时,应在静置培养液上、中或下部随机取样。
3.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环境中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最大量。
4.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是由脑发出的不受意识控制的能支配 内脏器官的神经。
5.脊神经是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包上薄膜形成的
6.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7.兴奋从神经纤维上的一点到另一点的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8.K+外流和Na+内流过程中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构象会发生变化。
9.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与某些无机盐有关,且需要消耗能量。
10.抑制高尔基体的作用,会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1.人的大脑皮层上的沟回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树突构成。
12.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是感觉性记忆。
13.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跳反射
1. 标记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
2. 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时,应在静置培养液上、中或下部随机取样。
3.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环境中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最大量。
4.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是由脑发出的不受意识控制的能支配 内脏器官的神经。
5.脊神经是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包上薄膜形成的
6.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7.兴奋从神经纤维上的一点到另一点的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8.K+外流和Na+内流过程中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构象会发生变化。
9.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与某些无机盐有关,且需要消耗能量。
10.抑制高尔基体的作用,会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1.人的大脑皮层上的沟回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树突构成。
12.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是感觉性记忆。
13.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跳反射
②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A流向B和C的比例由B:C=1:1 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
按10%计算, C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 倍。
③ 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 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
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倍。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能量传递效率的“至少”和“至多”计算
A C
B
② 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A流向B和C的比例由B:C=1:1 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
按10%计算, C 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 倍。
5 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
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需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能量传递效率的“至少”和“至多”计算
A C
B
所 以 ,C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10.5/8.25=1.27倍
设现有A 能量为150,当A 流向B和C的能量为1:1时,C获得的能量为:
50×10%×10%+100×10%=10.5
75×10%×10%+75×10%=8.25
当A流向B和C的能量为1:2时,C获得的能量为:
设当食物比例A:B=1:1 时 ,C的能量为x A C
则需要的A为1/2x÷10%+1/2x÷10%÷10%=55x
设当食物比例A:B 为 2 : 1 时 ,C的能量为y B
则需要的A为:2/3y÷10%+1/3y÷10%÷10%=40y
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 则y=1.375x
③ 如 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 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
统能承载C 的数量是原来的 倍。
四、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能量传递效率的“至少”和“至多”计算
5 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
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需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