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少年中国说(节选)》课件(2课时)+教案(2课时)+作业设计(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3《少年中国说(节选)》课件(2课时)+教案(2课时)+作业设计(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2 16:45:58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于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文中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奋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文章运用象征的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文章语言简练,含义丰富,韵律优美,值得品读
【学情分析】
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激动人心的力量,是学习这篇课文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但是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因此,教师要用视频资料唤醒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作手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泻、鳞、惶、胎、履、哉”6个生字,会写“泻、潜、试、胎、皇、履、疆”8个生字熟练认读、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文体特点。
3.读通课文内容,体会中国少年责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少年中国说》
2.揭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是《少年中国说》,这首歌曲的歌词出自于清代末年梁启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脍炙人口之作,描述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奋发图强,勇挑重任。今天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3.作者简介
请大家阅读资料,想一想:作者梁启超是个什么样的人?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欧洲游学归来之后,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开白话文风气之先。
主要作品:《饮冰室合集》《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少年中国说》选自《饮冰室合集》。
4.理解课题:“少年中国说”即“论前途无量的中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学习要求。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落字,读流利。
②给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作上批注。
③听朗读示范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提示:“履”读lǚ;“鳞爪飞扬”中“爪”读zhǎo;“干将发硎”中“干将”读ɡān jiānɡ;“哉”读zāi。
②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一泻汪洋 鳞爪飞扬 百兽震惶 奇花初胎 地履其黄 美哉
③练习朗读,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
④全班齐读。
⑤书写指导。
提示:“疆”左半部分的“土”不超出“弓”,最后一笔变成提,右半部分的三横中第一横最短,中间一横最长。
“试”右边是“式”,不要多一撇。
“潜”第一个“夫”捺笔变为点。
(设计意图:此文生僻字较多,文意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伊始,先充分让学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朗读中完成识字任务。为接下来理解课文、读出情感奠定了基础。)
3.围绕“少年中国说”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预设:
①写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于中国少年
②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和光辉的前景。
③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理解第1自然段,体会中国少年的责任。
(1)默读第1自然段,理解文意。
文意: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一代有智慧国家就有智慧,少年富足国家就富足,少年强大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2)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主要讲了中国少年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
(3)作者心中的中国是怎样的?
预设: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智慧、富裕、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4)结合写作背景资料,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预设:当时晚清政府昏庸腐朽,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巧取豪夺。少年们心中充满希望,有进取心,有雄心壮志,所以,作者把强国富民的责任全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抒发了作者渴望中国少年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5)再读并思考:这一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2.想一想:“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这些词语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预设:不能。只有拥有了智慧,才会富裕;富裕了才能强大;……先胜过了欧洲,最后才能雄于地球。这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情感上都是层层推进的。
3.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这一段用一系列排比句,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层层递进)
预设: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中富有变化,感情与意思逐层递进,有很强的感染力。文中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这样的表达富有气势,辅以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读出这些事物的生机勃勃,中国少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4.指导朗读:朗读时应由轻到重,由短到长,一气呵成,读得声音响亮,语调铿锵。
5.悟情感:结合背景资料,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本文作于。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一些无知的昏庸者也跟着叫嚷,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年仅27岁的梁启超忧国忧民,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行径和卑劣阴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甘为亡国奴的心理,激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针对这种情况,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7.齐背诵:背一背这一自然段,注意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设计意图:用不同方式的读书,让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感受作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感情。)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梁启超先生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同时我们了解了中国少年的责任。那么,梁启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呢?他对我们中国少年又有着怎样的期盼?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第2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梁启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一些时代背景。当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眼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遭到践踏,目睹着广大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痛心疾首,但他仍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坚信中国少年一定能让祖国重焕光彩,迎来灿烂的前景。那么他眼中的中国会是怎样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二、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中国少年的前景。
过渡:变法失败逃亡日本的梁启超,眼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遭到践踏,目睹着广大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痛心疾首,但他仍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坚信中国少年一定能让祖国重焕光彩,迎来灿烂的前景。那么他眼中的中国会是怎样的呢?
出示学习要求:
朗读第2自然段,借助工具书逐句理解文意,勾画出文中描写的事物。
这些事物有哪些特点?
想想这些事物象征了什么。
(1)读中圈点:轻声读文段,一边读一边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事物,画上记号。(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2)小组交流赞美少年中国的其他事物,说说它们都象征了什么。
“红日初升”象征了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潜龙腾渊”象征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
“乳虎啸谷”象征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鹰隼试翼”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磅礴气势;
“奇花初胎”象征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干将发硎”象征少年中国的奋发有为。
(3)讨论写法:借助课文插图,启发思考这些事物都有什么特点,它们与少年中国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这些事物都具有蓬勃的生机,在它们蓬勃的生长中蕴含着壮美的未来。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理解象征的写法,感受少年中国的形象。
第二段运用象征的手法。 “潜龙”“乳虎”“鹰隼”等事物,将一个突然崛起、幸福美好、前程灿烂的少年中国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了少年中国蓬勃的生命力。
(5)再读一读,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描绘少年中国的美好前程?
预设:这组句子均为四言韵文,双句押韵。这样的语言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使人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了对少年中国的美好希冀。
(6)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出作者的情感?(语调铿锵有力,读出气势)
①练习朗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师生合作读,体会不同事物的不同样子。
②指名朗读:指名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学生评议。
③齐读文段:全班齐读,共同感受文中蕴含的活力十足,气势磅礴,前途无量的情感。
④熟读背诵。
(设计意图:品读课文,展开想象,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出来,以此来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同时体会文章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理解第3自然段,探究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1)教师范读,提问: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主要讲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2)默读全文,想一想: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
(3)激情引读: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他深情祝福——(学生齐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强壮的生命和强劲的力量,英姿勃发,前途无量——(学生齐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提问:你从“美哉”“壮哉”和两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
(5)朗读体会,说说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这段话总结全文,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与天齐寿的祝福、赞美之情,以及对中国少年与国家共命运的呼唤。两个感叹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感染力,读后使人心潮澎湃。
(6)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①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②练习背诵全篇课文。
(设计意图:理解文意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明确文中描写事物与少年中国之间的关系,学习象征的写法,然后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三、联系资料,情感延伸
1.结合实际,畅谈强国梦。
(1)联系现实,说一说梁启超期望的强国梦如今实现了没有。
示例:
祖国摆脱了贫穷,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祖国的科技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高铁飞速发展,里程世界第一。
中国制造的大飞机遨游苍穹,载重量逐年上升。
蛟龙号深入海底,探索大洋深处。
中国航天,神舟冲天,星河灿烂。
(2)出示中国科技事业蒸蒸日上的图片
(3)百年来中国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杰出的优秀代表,你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了解了哪些杰出的优秀代表?说一说他们的事例。
邓稼先: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带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和试验作出了重要贡献。
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独创两系法杂交水稻,这一方法的成功是作物育种上的重大突破,使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保持在世界领先水平。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焦裕禄: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自然灾害顽强斗争,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和国的脊梁”。
屠呦呦: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
(设计意图:通过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杰出人物的奋斗故事,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小组合作完成手抄报,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激发情感,立志强国。
(1)作者认为当今“少年”应该怎样做,才会达到“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的程度?请概括回答。
(2)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
示例:作为当代少年,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祖国富强要靠我们,祖国强大要靠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也要靠我们。
3.观看视频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观看2.25年9.3阅兵视频。
四、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少年强则国强”,这是梁启超的呐喊,这呐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同学们,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少年,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担负起建设国家、振兴民族的重任,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五、课后作业,巩固积累
1.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并尝试背诵。
2.搜集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瀑布从悬崖上yí xiè( )而下,落入shēn yuān( ),人站在崖边,胆战心惊,rú lǚ bó bīnɡ( )。
二、选择题。
1.作者认为复兴祖国的责任全在(   )
  A.少年  B.中年 C.知识分子
2.下列句子中与“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C.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在“干将发硎,有作其芒”中,“芒”的意思是( )
A.光芒 B.锋芒 C.茫茫
4.在“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中,“履”的意思是( )
A.鞋 B.踩,踏 C.个人的经历
5.“鹰隼试翼,风尘吸张”中“吸张”的意思是( )
A.张扬 B.吸引 C.一开一合
6.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A.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B.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D.春风拂过,花儿笑了,红红的,像一团火。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象征着祖国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B.“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C.“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象征着中国的美好生活。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红日初升,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潜龙腾渊,___________。乳虎啸谷,___________。
(2)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
四、阅读《少年中国说》(节选),完成练习。
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②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③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
A.梁启超 B.王英琦 C.郭沫若 D.梁晓声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B.“干将”指的是大将军。
C.“乳虎”象征着少年中国。 D.“百兽”象征帝国主义列强。
3.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B.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C.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D.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第②自然段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
C.文中以龙喻少年中国的句子是: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D.第①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五、课外拓展。
百年来,在强国梦的激励下,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请查找建国以来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物,并根据提示完成以下表格。
所在行业 代表人物 事迹
航天航空
医疗健康
...... ...... ......
【参考答案】
一、
一泻 深渊 如履薄冰
二、
A
B
3.A
4.B
5. C
6.D
7. B
三、
1.其道大光 一泻汪洋 鳞爪飞扬 百兽震惶
2.与天不老 与国无疆
四、
1.A 2.B 3.B 4.C
五、课外拓展
示例:
1.航天航空:
钱学森 于敏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核物理学家,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我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2.医疗健康
钟南山 屠呦呦
钟南山: 出生医学世家的钟南山,2003年的非典让大家知道了钟南山,2019年新冠肺炎让大家铭记钟南山。
屠呦呦: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3.农业科技
袁隆平 丁颖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丁颖:中国科学院院士,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农业高等教育先驱。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院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