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宝典】浙教版八上第2章 力与空间探索 单元知识大串讲(知识点)(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通关宝典】浙教版八上第2章 力与空间探索 单元知识大串讲(知识点)(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2 23:05:24

文档简介

公二一戴言/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丨科学
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力与空间探索
画知导图
21教有版权周承力及其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压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测量
压强

力的图示
压强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重力
液体压强
第二章
牛顿第一定律
力与空间探索
惯性
火箭
二力平衡
运动与互相作用
空间探索
空间探索
摩擦力
2.1力
。知识点01力及其作用效果
1、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用字母E表示。
(2)对力的理解
①每个力都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②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对应的施力物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③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产生的条件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
(2)物体间可以不接触,但必须有相互作用(如:磁铁吸引钉子)。
【特别提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图中的木块和墙壁之间
没有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用手挤压瓶子
用橡皮泥制作小动物
钓起大鱼时的鱼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杖人及本平台书面校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公二一戴言/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丨科学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致议世
运动员将篮球投出
飞来的足球被守门员接住
扣过去的排球被挡了回来
<名师指点>关于运动状态改变的提醒
①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统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
②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
③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表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如用力推静止的汽车,汽车仍静止,此时虽然有力作用在汽车上,但汽车的运动状态没有玫变。
。知识点0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必定也要反作用于另一个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
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这两个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作用力的特点【口诀:等大、反向、共线、不同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知识点03力的测量
1、力的单位
21教育版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颜,简称生,符号为N。它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
名的。
手托2枚鸡蛋的力约为1N
拉开易拉罐所用的力约为20N
某同学的握力约为400N
2、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拉环
弹薮
指针
拉杆
面板
秤钩
(3)工作原理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也越长。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
力成正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杖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 版)八年级上册·第 2 章 力与空间探索
2.1 力
01 力及其作用效果
1、力
(1)定义:力是 的作用。通常用字母 表示。
(2)对力的理解
①每个力都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 物体,一个是 物体;
②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对应的施力物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 存在的;
③力 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产生的条件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
(2)物体间可以不接触,但必须有相互作用(如:磁铁吸引钉子)。
【特别提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图中的木块和墙壁之间
没有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 。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力能改变物体的 。
<名师指点>关于运动状态改变的提醒
①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统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
②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
③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表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如用力推静止的汽车,汽车仍静止,此时虽然有力作用在汽车上,但汽车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0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必定也要反作用于另一个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
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这两个力称为 和反作用力。
2、作用力的特点【口诀:等大、反向、共线、不同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 ,方向 ,作用
在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03 力的测量
1、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为 。它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
名字命名的。
2、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3)工作原理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 ,弹簧伸长的长度也越 。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
拉力成 。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4)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是弹簧测力计所能测量的最大值,待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量程; 是每小格
代表的力的大小。
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前应先进行
若指针未对准零刻度线,需调节面板高低,使指针与零刻度线对齐。
③确保力的方向与弹簧轴线一致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
施力(通常为水平或竖直方向);指针不与弹簧测力计的外
壳摩擦。
(若弹簧测力计倒过来测量,所测量的重力包括物体重
力和测力计自身重力,测得数据会 。)
④缓慢拉动挂钩,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施加力时应缓慢、均匀,避免突然用力导致弹簧超过量程或指针剧烈晃动;当指针静止时
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盘 。
【特别提醒】拉力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名师指点>:指针不在“0”刻度线时,测量与真实值情况分析
①当指针指在“0”刻度线以下时,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真实值=测量值-初始示数;
②当指针指在“0”刻度线以上时,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3、弹性和弹力
(1)弹性
弹簧受到拉力会发生 ,不受拉力时又会 到原来状态,弹簧的这种性质叫作 。
【特别提醒】物体的形变超过弹性限度,将无法完全恢复。
(2)弹力
我们把尺子压弯、把橡皮筋拉长时,可以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物体由于发生
而产生的 叫做弹力。
【特别提醒】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产生向下的压力,桌面发生形变,产生支持水杯的弹
力,就是通常所说的支持力。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 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 ;
弹性形变消失,弹力也就随之 。
(4)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 。
<名师指点>: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①物体是否直接接触,若不接触一定没有弹力;
②接触处是否相互挤压或拉伸,只有接触且相互挤压或拉伸才能产生弹力;
③我们可以假设将接触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若能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
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
04 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
力的 、 、 叫力的三要素,他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不同的力,其三要素一般不同;
(2)改变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中的任意一点,力的作用效果都会改变。
<名师指点>:力的三要素实例分析
①用扳手旋动螺帽,手握在 A 点比 B 点要更省力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②用同样大小的力拧瓶盖,顺时针会更紧,逆时针才能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
关。
③小孩的力气小,一根弹簧也拉不开;大人的力气大,很容易拉开三根弹簧。这说明力的作
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2、力的图示
(1)定义
人们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 ,表示
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2)力的图示线段意义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 ,线段的长短表示 ,线段末端的箭头表
示 。
(3)作图步骤
①确定受力物体,画出作用点;
②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根据
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
③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并标出力的大小。
(4)优点:能简单、方便地表示力的作用。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05 重力
1、定义
物体由于 而受到的力叫作 ,通常用字母 表示。地球附近的所有物
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3、作用点
(1)重心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
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 。
(2)重心的位置
①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左下图);
②不规则薄板状物体的重心可用 法或者支撑法得到(如右上图)。
4、重力的方向:总是 。
<名师指点>:重力放下的提醒及实例
①“总是”也就意味着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与物体的位置、运动状态和外界
条件无关。
②实例: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特征在生活和生产中有重要应用。例如,在建造房屋时,建筑
工人常常利用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
3、重力的大小
(1)重力与质量有关
①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
②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 g=10N/kg)
(2)关系表达式
用 G 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g 表示 ,
则上述结论可表示为: 。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名师指点>:重力和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质量 重力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符号 m G
大小和方向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竖直向下)
区别 单位 千克(kg) 牛顿(N)
大小与地理
质量大小与位置无关 物体的重力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位置的关系
测量工具 天平 测力计
联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是 G=mg(g=9.8N/kg)
2.2 运动与相互作用
01 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1)实验步骤
①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和丝绸;
②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结果记录在表
中;
③水平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重复上述实验。
(2)实验记录
阻力和运动的距离记录表
小车受到的阻力 小车运动的距离
水平面的材料
(大,较大,小) (大,较大,小)
棉布 _____ _____
丝绸 _____ _____
木板 _____ _____
(3)实验表明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阻力 ,运动的距离 ,速度减小
得 。
(4)推理
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 。
(5)交流讨论
每次实验时小车都要从斜面的同一位置开始滑下,目的是 。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牛顿第一
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建立过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 概括出来的。
(3)理解
①一切物体指宏观世界中的所有物体;
②不受力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一种理想情况;
③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物体在不受力时只能处于的状态。
(4)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为我们深刻地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即力是 的原因,
而不是 的原因。
【特别提醒】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但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02 惯性
1、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作 。
2、对惯性的理解【重要】
(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它不随外界条件及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的改变而改变,一个物体在任何条件下,在任何状态
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
在解答问题时,可以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惯性力”、“受到惯性”、“惯
性作用”、“克服惯性”等。
(3)惯性只与 有关
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 ;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等因素 关。
3、证明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4、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1)利用惯性的现象
(2)惯性带来有利的现象
锤头松了,把锤柄在石头上撞击几下就可套紧锤头;跳远时助跑可以跳得更远;拍打衣服
除掉上面的灰尘;洗手后用力甩手可去除手上附着的水珠等。
(3)惯性带来危害的现象
有时,惯性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例如,人站在公交车上,当公交车突然刹车或启动时可
能会发生危险,因此,乘公交车时手要拉住车上的扶手或吊环。
<名师指点1>: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惯性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惯
性定律是只有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遵守的规律。
<名师指点2>:关于汽车加速水杯中水的运动方向
①甲:静止/匀直;
②乙:向右减速,或向左加速;
③丙: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
03 二力平衡
1、概念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
这两个力是 的。
2、条件【口诀:等大、反向、同物、共线】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 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并且力的
作用线在 上,那么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相互平衡,那么这个物体会保持 或 状态;反之,
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2)判断力的大小和方向
如果两个力相互平衡,且知道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可得出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
向。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名师指点 1>:重力和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一对平衡力 一对相互作用力
图示
1 大小相等 大小相等
相同点 2 方向相反 方向相反
3 在同一直线上 在同一直线上
1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不同点
2 一个力消失,另一力可以存在 两个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名师指点2>:力的合成【拓展】
1、定义
作用在质点上的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如果与某一个力 F 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
F 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注:合力并不是物体真实受到的力)
2、合成情况
①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 F1,F2的合力 F 合=F1 + F2,且方向与这两个力方向相同。
②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 F1,F2且 F1 > F2,则这两个力的合力 F 合=F1 - F2,方向与
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③同一直线上有方向相同相反的三个力,F1,F2,F3,若 F1 = F2 + F3,此时向左的作用
效果等效于向右的作用效果,所以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04 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1)概念
两个 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
产生一种 的力,这种力叫作 。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
②两物体的接触面粗糙;
③发生 (滑动)。
(3)作用点和方向:滑动摩擦力作用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静摩擦力
(1)概念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
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作 。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
②两物体的接触面粗糙;
③具有 (未滑动)。
(3)作用点和方向
静摩擦力作用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接触面上的 有
关,还跟 有关。
(1)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2)当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
<名师指点>:多过程问题中摩擦力的大小分析【拓展】
时间 运动状态 受力分析 摩擦力的类型 摩擦力的大小
0-3s 静止 静摩擦力 f1=F1=2N
3-6s 加速直线 滑动摩擦力 f2=f3=4N
6-9s 匀速直线 滑动摩擦力 f3=F3=4N
4、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1)增大有益摩擦方法:增大 、增大 。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减小有害摩擦方法:减小 、减小 、用 代替 。
2.3 压强
01 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
(1)定义:由于挤压而 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特别提醒】压力是一种弹力,压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接触面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
(2)条件:只有 且又发生 的物体之间才有压力。
(3)三要素
①作用点:受力物体表面;
②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③大小:与物体间的挤压程度有关(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F 压=G)。
<名师指点>:压力和重力的比较
压力 重力
定义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产生原因 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 地球的吸引
方向 垂直于受压面并指向受力物 竖直向下
大小 与物体间的挤压程度有关 G=mg
作用点 在受力面上 重心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 有关,还跟压力的 有关。
(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02 压强
1、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作 ,符号为 。
(2)计算公式:压强= (p= )。
<名师指点>:压强公式的注意点
①公式中的 F 是压力不是重力,当物体静止在水平面时,物体对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受到
的重力,则应写明 F=G=mg=.....,再进行计算;
②S 是受力面积,不是表面积。应以实际的接触面积作为受力面积;
③无论对于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产生的压强都普遍适用。
(3)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4)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为 ,简称 ,符号为 ,它是以法国科学家帕斯
卡的名字命名的。(1Pa=1N/m2)
①1Pa 的含义: 。
②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较大的压强单位是 ,符号为 。
③换算关系:1kPa= Pa。
④一张对折报纸对桌面压强约为 1Pa;初中生两只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04Pa。
【特别提醒】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力的单位是 N,受力面积的单位是 m2,压强的单位是 Pa。
人行走,算 1 只脚面积;人站立,算 2 只脚面积;汽车,算 4 个轮胎面积;坦克,算 2 条履带面积。
<名师指点>:压力和压强的比较
压力(F) 压强(P)
意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定量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水平放置时等于重力,
大小 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无关
单位 牛(N) 帕(Pa)
①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联系
②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03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
(1)方法:要增大压强,可以 压力,或者 受力面积。
(2)实例
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切蛋器上装有细钢丝、老虎尖锐的牙齿、磨刀不误砍柴工。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减小压强
(1)方法:要减小压强,可以 压力,或者 受力面积。
(2)实例:坐沙发感觉舒服、书包带做得宽大、螺母下方放垫片、载重汽车有很多车轮。
04 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由于液体受到 作用,并且具有 性,液体对容器的底部、侧壁都会产生压强,液
体 也存在压强。
2、液体压强计
(1)功能: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以用 来比较。
(2)结构(如右图)
(3)原理
当压强计金属盒上蒙的橡皮膜受压时,U 形玻璃管
左、右两管内的液面就会出现 。橡皮膜承受的压
强越大,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越大。
(4)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需要 :用手按压橡皮膜,若液面能灵活升降,说明压强计不漏气。
②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 U 形管中液面已有高度差,应 。
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U 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判断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实验①②③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 有关,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 。
(3)实验③④⑤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 ,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并且压强大小 。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实验拓展】为了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的关系,除了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重
复上述实验外,实验时压强计金属盒的放置要求是 。
4、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式中 p 为液体的压强,ρ 为 ,g = ,h 为 。
<名师指点1>:两公式的区别与联系
F
①p= 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计算公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适用的;
S
F
②p=ρgh 是通过公式p = 推导出来的,只适合于计算液体和特殊固体的压强,推导过程如
S
F G mg ρgV ρgSh
下:p = = = = = = ρgh。
S S S S S
<名师指点 2>:特殊容器分析【口诀:对桌面压力口大压力小;口小压力大】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
容器类型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定量分析
压力的定性分析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S=ρghS=ρgV 柱=G 液,
F=G 液
即 F=G 液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S=ρghS=ρgV 柱=G 柱,
F < G 液 即 F=G 柱小形成的液柱的重力)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S=ρghS=ρgV 柱=G 柱,
F > G 液 即 F=G 柱>G 液,即 F>G 液(G 柱指以容器底面积大
小形成的液柱的重力)
拓展:不规则容器(底面积相同)
同液体,同高度 同液体,同质量 同质量,同高度
图示
重力 GA>GB>GC F1<G 水=F2<F3 GA=GB=GC
对杯底 pA=pB=pC(p=ρgh) pA<pB<pC pA<pB<pC(ρA<ρB<ρC)
对杯底 FA=FB=FC(F=pS) FA<FB<FC FA<FB<FC
对桌面 F1>F2>F3(F=G) F1=F2=F3 F1=F2=F3
对桌面 p1>p2>p3(p=F/S) p1=p2=p3 p1=p2=p3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4 空间探索
01 火箭
1、火箭的动力原理
火箭燃料仓中的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这些热气体从火箭底部
的开口处向后喷出时,就会产生一个 ,这个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
前运动。
2、多级火箭
(1)设计原因
一枚火箭携带的燃料有限,燃料耗尽后燃料仓变空。空的燃料仓若不扔掉,就会成为火箭
后续飞行的负担。如果把火箭中变空的燃料仓分离出来,可以使火箭飞得更高、更远。为此,
科学家研制出多级火箭。
(2)结构特点
典型的多级火箭有三级,前面一级火箭的燃料耗尽后,会从
火箭上脱落,下一级火箭点燃接替工作,继续为火箭飞行提供动
力。最后将携带的承载物运送到目的地。
02 空间探索
1、中国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
(1)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
发射载人飞船(即神舟系列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实验。
(2)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
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
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3)第三步——空间站建设阶段
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至 2022 年 11 月,中
国空间站全面建成,6 名航天员可以同时在轨开展科学研究。
2、中国空间站的组成
中国空间站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载
人飞船(神舟系列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系列飞船)五个模
块组成。各飞行器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
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
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3、嫦娥工程
2004 年,我国开启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
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1)无人月球探测
“无人月球探测”工程分“绕”“落”“回”三期。“绕”“落”“回”分别指环绕月球、着
陆月球、月球取样返回的无人探测任务。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载人登月
2023 年 5 月,我国“载人登月”阶段任务也已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在 2030 年前实现载
人登陆月球,并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
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
(3)建立月球基地
不久的将来,在完成载人登月的基础上,我国将建立“月球基地”,开展系统、连续的月
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推动载人航天技术由近地走向深空的跨越式发展,深化人类对月
球和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认识,为月球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4、天问系列
(1)任务概况
2020 年 4 月 24 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
问一号。天问一号探测器由一部轨道飞行器和一辆火星车构成,并于 2020 年 7 月 23 日发射
升空,祝融号火星车于 2021 年 5 月 15 日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对火星表面进行巡视探测。
(2)成就
天问一号探测器升空,实现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目标,使我
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天问一号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
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的科学探测,实现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
技术跨越,从而进入世界深空探测先进行列。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