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同步练习(含答案)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同步练习(含答案)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4 14:0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
一、单选题
1.在和中,,若证还要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
A. B. C. D.
2.如图,已知,要得到,还需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则错误的选法是(  )
A. B. C. D.
3.下列生活实物中没有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4.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两边、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5.如图,,要使.则添加的一个条件不能是(  )
A. B. C. D.
6.如图,在正方形方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一个单位,点A,B,C,D,E均在小正方形方格的顶点上,线段AB,CD相交于点.若,则等于(  )
A. B. C. D.
7.如图,已知,点共线.下列结论中:①△AFB≌△AEC;②;③;④.正确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8.如图,A、F、C、D在一条直线上,,和是对应角,BC和EF是对应边,,. 则线段FC的长为(  )
A.1 B.1.5 C.2 D.2.5
9.如图,四点在一条直线上,,,再添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的是(  )
A. B. C. D.
10.如图,在中,,,的平分线分别交、于点D、E,、相交于点F,连接.下列结论:①;②;③;④点F到三边的距离相等;⑤.其中错误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OC,∠AOB=∠COD=36°.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
①∠AMB=36°,②AC=BD,③OM平分∠AOD,④MO平分∠AMD.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  )个.
A.4 B.3 C.2 D.1
12.如图,在中,,D,E是BC上两点,且,过点A作,垂足是A,过点C作,垂足是C,CF交AF于点F,连接EF.给出下列结论:①;②;③若,,则;④.其中正确结论的字号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13.已知,,,则的度数为   .
14.如图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说明画出的依据是   .
15.如图,,于点,于点,且,点从点向点运动,每分钟走,点从点向点运动,每分钟走,若、两点同时开始出发,运动   分钟后.
16.如图,在中,,,,则的度数是   .
17.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AC=5,∠DAB=∠DCB=9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
三、解答题
18.如图,点D,A,E在同一条直线上,DE于点于点,且.求:
(1)DE的长.
(2)∠BAC的度数.
19.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点B,连结AC并延长至点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至点E,使CE=CB,连结.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请结合解题过程,完成本题的证明.
证明:在ADEC和△ABC中,

( )

20.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请说明理由。
21.在△ABC中,AB=AC,点E,AC上,AE=AF,求证:
(1)∠ABF=∠ACE;
(2)EP=FP.
22.如图,AE=CF,AD=CB,DF=BE,求证:
(1)△ADF≌OCBE.
(2)AD∥BC.
23.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点P为射线BC上一动点,连接AP,在直线AB的左上方作,且,连接CQ交射线AB于点M。
(1)如图1,当点P在线段BC上时,过点Q作于点H,则QH   AB,QM   CM;(填“=”、“>”或“<”)
(2)如图2,当点P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线段QM与CM的上述数量关系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写出你的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求的值。
2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点为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以为边作,使,,且点在第一象限内.
(1)如图,若,求点的坐标;
(2)如图,过点向轴上方作,且,在点的运动过程中,探究点,之间的距离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如图,过点向轴下方作,且,连结交轴于点,当的面积是的面积的倍时,求的长.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A
6.C
7.C
8.C
9.A
10.B
11.B
12.A
13.
14.
15.4
16.
17.12.5
18.(1)解:,
∴AE=BD=4cm,
∴DE=AD+AE=6cm.
(2)解:∵BD⊥DE,∴∠D=90°,∴∠DBA+∠BAD=90°.
∴∠ABD=∠CAE,
∴∠BAD+∠CAE=90°.又∵点D,A,E在同一条直线上,
∴∠BAD+∠BAC+∠CAE=180°,
∴∠BAC=90°.
19.证明:在ADEC和△ABC中,

(SAS)
∴DE=AB.
20.解: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理由如下:因为有两个角相等,而且110°角的对边是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所以根据AAS即可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1.(1)证明:在△ABF和△ACE中,

∴△ABF≌△ACE(SAS),
∴∠ABF=∠ACE;
(2)解:∵AB=AC,
∴∠ABC=∠ACB,
∵△ABF≌△ACE,
∴∠ABF=∠ACE,CE=BF,
∴∠ABC-∠ABF=∠ACB-∠ACE,
即∠PBC=∠PCB,
∴CP=BP,
∴CE-CP=BF-BP,
即EP=FP.
22.(1)证明:
.
在和中,
(SSS);
(2)证明:
.
23.(1)=;=
(2)解:成立,理由如下
过点Q作AH⊥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H
∴∠H=∠ABP=90°
∴∠HQA+∠HAQ=90°
∵AQ⊥AP,AQ=AP
∴∠QAP=90°
∴∠QAH+∠BAP=90°
在Rt△ABP中,∠BAP+∠P=90°
∴∠QAH=∠P
在△AQH和△PAB中
∴△AQH≌△PAB(AAS)
∴QH=AB
∵AB=BC
∴QH=BC
在△QHM和△CBM中
∴△QHM≌△CBM(AAS)
∴QM=CM
(3)解:设BM=a,则AB=3BM=3a
∴BC=3a
∴AM=AB+BM=4a
∵△QHM≌△CBM
∴HM=BM=a
∴AH=AM+HM=5a
∵△AQH≌△PAB
∴AH=PB=5a
∴CP=PD-BC=2a

24.(1)
(2)是定值,
(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