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2 20: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古代诗词四首
同步练习
一、名句默写
1.树木丛生,     。     ,洪波涌起。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
3.        ,风正一帆悬。
4.乡书何处达         。
5.          ,绿杨阴里白沙堤。
6.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7.夕阳西下,        。
8.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
9.《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       ,    
  ;    
  ,  
    。
10.《天净沙 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        。
二、诗词鉴赏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 有何用意
答: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答:

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ā。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4、“庭树不知人去尽”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5、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6、(1)岑参与高适齐名,皆为盛唐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诗人。
(2)首句“梁园日暮乱飞鸦中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3)诗的后两句颇受世人推崇,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加以赏析。
三、选古代诗词四首中的一首,描述古诗中所构造的画面
答案解析
1.答案: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2.答案: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3.答案:潮平两岸阔
4.答案:归雁洛阳边
5.答案:最爱湖东行不足
6.答案:小桥流水人家
7.答案:断肠人在天涯
8.答案: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9.答案: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10.答案: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3.答案:(1)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
(2)“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14.(1)答案: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或辽阔无边,或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大意对即可)
(2)【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特色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抒情方式、景物描写等方面思考。
答案: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答出其中两点,大意对即可)
15.1、
七言绝句
ā
2、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3、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4、答案:这样写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树的无知反衬有感觉之人观园后的沉痛,用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依旧的乐景反衬了梁园颓败、人事已非的悲情。
5、答:一二句先从听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
6、答案:
(1)边塞
(2)用乱飞的乌鸦,点染出梁园日暮萧条冷落的景象
(3)拟人写出庭树的无知,寄寓作者伤时感慨开花的庭树反衬出梁园的荒芜,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悲情。
三、略